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邋遢张三丰 汉室建奇功
url:http://mbrb.greatwuyi.com/html/2016-05/21/content_82726.htm,id:0

太极宗师张三丰,汉留侯之裔。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身披一衲,举止邋遢,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心与神通。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往无常往。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他一生在弘扬道教的同时,行侠仗义于江湖,替天行道,反元兴汉,他遣江湖奇士刘伯温,智者李善长,江南首富沈万三等人辅佐朱元璋,为打下大明江山立下奇功。后因不满明太祖诛杀功臣而归隐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时回到闽北武阳峰、留仙峰、翠云峰(均在邵武境内)之间修道,故又称为“张三峰”是也。虽然远离朝廷,但张三丰始终没有忘记汉室江山的安危,他曾先后两次进京面见朝廷,现身时均以邋遢道人的形象示人。

第一次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大统,封年号为建文。这天,建文帝受百官朝拜后,正欲商议新政大事,值殿侍卫官禀报:有一疯疯癫癫的邋遢道人在皇宫户部门前踪迹诡秘,侍卫数番驱赶于他,刚在东边赶走,瞬间在西边又见到了他,怎么赶也赶不走。侍卫们正自恼火奇怪间,却见他在户部大门右扉挥笔题对联一副后平地消失了踪影,侍卫们见事情奇异,便抄下此联报知朝廷析解。那对联云:“燕子将营垒,龙孙不在潭。波平风又起,海上问三三。”

百官们传阅后莫得其解,独有户部侍郎卓敬禀奏建文帝道:“启奏圣上!依微臣大胆破解,这末尾的‘三’字写于门中,乃是借门缝作‘丰’字一竖也。想来是张三丰真人来矣。而‘燕子’者,是指燕王朱棣,‘龙孙’者乃指建文皇上。看来其语显示殊凶,皇上当谨慎小心为是。”刚登大位的建文帝听了难免心中一惊,朱棣乃他四叔,有智略且骁勇。以征朔漠有功,封王于燕,治北平府。士马精壮,早蓄不轨之志。对此,建文帝有所耳闻与担虑,莫非果真是张三丰真人前来告诫自己?他忙命侍卫们寻找那邋遢道人进殿,可四下里早不见了人影。建文帝逐起了削藩之意。但可惜宅心仁厚的他心慈手软,被燕王朱棣先自发起“靖难之兵”,差点死于宫中大火之中,所幸张三丰从武当山赶到南京出手相救,建文帝与两位贴身大臣化装成和尚从宫中秘道逃出,堂堂天子袈裟衣,急急如丧家之犬,惶然潜往东南之地避难。

第二次是朱棣登基时大开杀戒,为下诏书之事,诛戮建文帝重臣方孝儒等近百名,甚至株连到灭绝十族。为此,张三丰再次从武当山来到京城训诫燕王朱棣。他化装成邋遢道人于宫廷前广场中半侧身躺在地上,以手作枕,仰面朝天,反复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锦衣卫发现这邋遢道人语犯帝讳,当即将这疯癫道人拿下。那道人也不辩驳也不反抗,只是笑呵呵地任由卫士们将他押至朝廷大殿之上。

朝殿上文武百官们见这道人邋里邋遢,衣服褴褛,蓬头垢面,却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他上殿后拿眼睨了一眼端坐在龙位上的朱棣,只是唱了个喏,打了个稽首,便一屁股大咧咧地在殿正中盘膝坐下。

朱棣在龙座上问道:“朕且问你,你姓甚名谁?在何处名山修道?”

邋遢道人笑嘻嘻地应答道:“贫道有名无姓,有横无竖,有乾无坤,有阴无阳,有教无道,所以大家都叫我为半半道人或邋遢道人。”

朱棣听了笑道:“哈哈!朕看你确实是邋里邋遢,但为何称自己为半半道人,这是何缘故?”

邋遢道人说:“天道好缺而恶满,何为碌碌而求全。今日天下是半乾半坤、半阴半阳、半君半臣的世界。青白不分,正邪不分。所以贫道随行就市叫做半道人。半醉半醒、半痴半糊涂、半真半假半疯癫。”

朱棣耐住性子问:“你好大胆!话中有话,指着东瓜骂西瓜,变着法子讥讽当下。以为朕听不出来!何言今日天下是半君半臣,青白不分,正邪不分?你说得清楚便罢,道不明白你今天出不了大殿!”

邋遢道人抚掌笑道:“听出来就好!那建文帝仁厚温和,以柔治国,但可怜他即位以来,一直是提心吊胆,削藩之举乃是无可奈何之举,却招来你的怨恨,害他亡命。现今你又如此大开杀戒,手段毒辣,实在有违天道。今日我来便是警戒于你,希望你好自为之,凡事不可赶尽杀绝,如能就此收敛改过,则是大幸。”

朱棣闻言大怒,这邋遢道人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教训他,顿时杀心便起,但转眼间冷静了下来,板着脸驳斥道:“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你别以为你有法术道行,可终究是我王土之地的一个子民罢了,怎敢如此胆大包天,将君王不放在眼里!”

邋遢道人听了,呵呵大笑不止,突然纵身一跃,稳稳地悬浮在大殿的半空之中,低首对朱棣笑道:“那你睁眼看来,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又不为人之所累,非是你王土之地,怎么能算你的子民呢?”

朱棣见之大惊失色,才知眼前这位邋遢道人不是凡人也,幸好适才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后悔来不及了。慌的连忙下了龙坐,便要躬身下拜,却听得邋遢道人在半空中摆了摆手道:“不必了!我乃张三丰是也!山野之鹤收受不起天子的大礼!看你此番情景,已知厉害关系,这样说来贫道的歌也不消再解了。”说完便从半空中徐徐落下,紧接着趋身而起,掠过大殿,倏地一阵风过,宫殿中已不见了他的身影。朱棣与满朝文武百官正惊愕不止间,却听得从大殿外传来一阵歌声,中气如虹,字字清晰:

得天下,延天下。得欢悦,且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叔侄骨肉何相煎?

放眼看,莫窄量,古今兴废转眼间。

张三丰的警诫之言,确实让明成祖朱棣猛然间有所醒悟,暴戾之气有所收敛。说到底这还得归功于张三丰,训导和帮助明成祖朱棣勤政善政,有了23年的永乐之治,使得大明帝国威名于世界之林,实现了中华民族盛天下的故事。

关于张三丰的祖籍地有二十余种说法,权威部门至今没有定论。但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福建闽北与辽宁辽东这两个地方。从史料、遗迹以及族谱等一系列证据来看,福建闽北毫无疑问是可信度最高的。继2009年邵武和平坎下村张光荣所保存的张家族谱面世之后,在邵武金坑大常村又发现了张三丰后人于清朝光绪己卯年(1879)所修的《清河张氏族谱》五修族谱,较之先前的和平张家族谱,金坑大常村的族谱不仅年代悠久,可信度更为权威。在发黄而虫迹斑斑的张家宗谱里记载了张三丰先祖九龄公为广东曲江知县,隋末唐兴之时,群寇崛起,曲江一带失守,九龄公携家眷十三口,家将四名、家兵数十,盟结为骨肉兄弟,避居闽地五台山(即现在邵武道峰山)。族谱中张三丰族侄孙张文谨所敬撰的《宋故华州椽子冲公传》一千三百余字,其中言:“张子冲,号三丰,俗名邋遢张,邵武坎下人,业樵,善事母,然性好道,尝自言曰‘一心无挂碍,愿见吕先生。’后果遇吕而得度。母卒,殡于北胜寺,遂弃妻子,茸翠云庵居焉,踪迹无常,所至多异,后不知所终。”这段文字是目前众多权威史料中出现最多的说法,与此几乎一字不差。而反观张三丰是辽东人的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仅是张三丰在辽的一些足迹,乃孤证而已,作为地方志的《辽东志》中,没有半句涉及张三丰在辽东事,《全辽志》以及清康熙时纂写的《辽阳志》,亦没记载张三丰之事。

据笔者所考,张三丰的祖父张裕贤,人称裕贤公,精通星算卜卦。年轻时是个有抱负理想之人。他不安于现状,想挣得一份荣光耀祖之事。南宋时,认为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逐携本支眷属,徒迁辽阳懿州(即现今的辽宁彰武)。但到老却郁郁未得志,最终客死于辽阳。其第三个儿子张绍定(即张三丰父亲)看在异乡难以出人头地,且南方人经受不了北方的冰天雪地,故在南宋末期回到了老家福建。对此史料亦有所佐证,《淮海杂记》中言载:“三丰老仙,龙虎裔孙也。其祖裕贤公,学能兼占象。移家于金之懿州。”在《张三丰全集合校》一书中亦记载:“先世汉时留侯张子房,世居沛国丰邑。九世孙道陵天师,寓江西信州龙虎山。裔孙裕贤,宋时人也。南渡末,自迁辽东。”由此可见张三丰祖父由福建邵武迁往辽东,而辽东非是张三丰的祖籍地。当时北方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张三丰行侠仗义于江湖。在替天行道,反鞑兴汉的同时走遍了名山大川,其中当算辽东、宝鸡、武当山几处停留时间最长,留有不少遗迹与传说,故而现今这些地方都视张三丰为家乡中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包括张三丰到过济州岛(时属元朝之地,今属韩国)留下了一些历史足迹,也就因此韩国说张三丰是韩国人。

在明朝后期,张三丰曾以“真武神仙”的神位,被当时邵武府所辖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等县所祀奉,后扩大到闽北及江西省的黎川、资溪等地祀奉。作为一代宗师的张三丰,是武当内家拳集大成者,他将修道的智慧与武学、医学融为一体,在中华道教史和武学史留下了辉煌篇章。但让人不解的是张三丰的后代并不为此而感到荣耀,反认为张三丰有违张家祖训,是个不顾家庭、抛弃妻子的人。而且疯疯癫癫,邋里邋遢,不值得族人所津津乐道与尊重。

实际上张三丰后人们不知凡有大抱负的伟奇之人必有与众不同的凡响之处。张三丰智慧卓越,穷通三教,以道为尊,且精于内丹、避谷及预测之术。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上天陪得高真坐,下地能随丐者行。山间明月江中水,涤荡胸怀万事休。有着凡人不知的弃绝浮华的真性情。对此,张三丰在《自述与汪子》一诗中言道:“做尽疯狂装尽呆,归真守道远尘埃。风波险处抽身转,水月光中鉴面来。”他之所以邋遢疯癫,事出有因:他年轻时曾与好友夜潜县衙,怒杀贪官,恐被官府怀疑捉拿,牵连家人,装邋遢隐身乡野,醉街市假扮疯癫;二者受两个他极为尊敬的人影响有关,一是邵武老乡严羽,时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诗人。自号沧浪逋客,人称严沧浪。严羽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张三丰年轻时与严羽于富屯溪旁相识,成了惺惺相惜的老少忘年交。他尤其敬佩严羽的英雄本色,数次投笔从戎,抗击外虏。南宋末年,文天祥镇守南平,严羽以其年迈之躯离家投军。抗元彻底失败后,他不肯投降元人,避隐于邵武山野。行为怪异,邋里邋遢,常常于酷暑之时身着羊裘,于富屯溪边垂钓,放荡不羁,嘲讽当时。二是武当山的田蓑衣,不知其真实姓名,他早在北宋末时就隐居武当山隐仙岩石室,无论春夏秋冬只穿一件蓑衣,故武当山方圆几百里之地,皆称他为田蓑衣。让人感到奇异的是,每到隆冬腊月,他身上真气如蒸,而盛夏苦暑之时,其身上则温凉如玉。人若有疾病都请他看诊,他则以蓑衣草吹气与之,服之即愈。他在武当山炼大丹,隐仙岩有其丹宝炉灶,乃内丹外丹并重的奇士异人,可数月不食,步履如飞,虽居于隐仙岩石室中,石壁万仞,下临深渊,鸟兽难行,但他往来自如,不费吹灰之力。他初时云游全国名山福地,北宋末时,江汉地区遭受金兵蹂躏,武当山殿宇被毁坏十之六七,他闻之疼心泣血,于绍兴十一年最先率徒登上武当山,披荆斩棘,兴复五龙宫殿宇,开辟基业,并创立了著名的武当山五龙派。故而受严羽与田蓑衣之影响,后来的张三丰亦是邋里邋遢的形象示人。他先后得火龙真人、吕洞宾点化,赠他九天玄幻宝剑与铁尺,从此一刀一尺走天涯,行侠仗义于江湖,替天行道。故而,现今在武当山供奉的张三丰塑像有两个版本,一是依据明朝皇家要求而塑造的张三丰,衣着华丽、富态从容;而一个则是其身着蓑衣,头戴斗笠,不修边幅,风尘仆仆。窃以为:后一个版本应该更为真实可信,是真正的张三丰本人形象。

来源: 闽北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邵武:宝严寺大殿
析张三丰是否是邵武人(转载)
闽北千年古镇——邵武和平古镇
端午问道武当山寻觅仙踪张三丰
明朝之谜:张三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武当山与明朝是什么关系?为何真武大帝原型是朱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