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帝国崛起之长平之战 秦赵之间的战略战术选择疑团揭秘

冯亭

为什么冯亭会把上党给赵国而不是强秦?

公元前262年,秦国白起伐韩,攻取野王邑。野王邑一失,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

孤城难守,粮草供应无法保障,韩桓惠王要求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韩赵魏本是晋国的三家贵族瓜分晋成立的三国。也就是说三国同宗,从情感和文化更容易接受。

冯亭更是认为:如果上党属于赵国,则秦国必将进攻赵国;此时正是韩国和赵国老兄弟联手抗击强秦的良机,对韩国也是有利的。

在山东六国人眼中,秦国是个蛮夷之地,落后不开化。如果上党交给秦国,就是耻辱。

于是冯亭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

上党地形图

明明知道接受上党十七座城池,会引来秦国的攻击,赵国为什么为接受上党呢?

去过山西的人,就会知道上党是个高地。

上党对韩国来说是鸡肋,但对赵国确是生死攸关之地。

秦国得到上党,表面是取得韩国之地,实际上是为下一步攻打赵国做准备;站在上党高地上进攻赵国首都邯郸,就是居高临下,一个冲击,山下的人就很难受了。

反过来,如果赵国拿下上党,上党易守难攻,秦国军队进攻上党,就要仰头向上攻击,说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因此不管接受与否,赵秦之间必有一战,而接受上党,赵国可以争得主动权事先布防,做好应战准备,这才是明智之举。

正好天赐良机,冯亭和上党贤达之人也有些愿望,赵国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战场山势图

赵国战前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选择

1 赵国地方没有秦国大,粮食供应自然不如秦国充足。所以不能打持久性的大决战和消耗战,

2 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北有匈奴强敌,周边还有魏韩齐燕等国,没有办法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进行决战。

3 赵国是骑兵为主的军队,而上党地区多山地,不利于赵兵优势发挥。

经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党之战对于赵国来说难打,又不得不打。

战略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不出,秦军攻不上来,自然就会退兵。

在坚守的战略前提下,由于上党到赵国内陆只有一条小路,不利于大军驻扎和大量粮食补给运输;所以赵军应该把军队分成三支:一支在正面防守,一支防守各要道关隘,防止秦军偷袭后路,一支后方休息做预备队,和正面防守部队做轮换。然后找合适时机派出精骑兵快速攻击秦军粮仓,逼秦军提前退兵。

战争攻击形势

秦国战前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选择

1 秦国有关中和四川两个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可以保证大决战和消耗战的进行。

2 秦国以重步兵为主,轻骑兵和攻城兵为副,对于长期围困战比较适合。

3 秦国虽也受匈奴侵扰,南有楚国威胁,但整体上看不算严重,基本上可以集全国的兵力打一场大决战、持久战。

战略上最好的办法就是长期围困,打消耗战,拖垮赵军。

在围困的战略前提下,“以重制轻,以退制进,断道分敌,长围久困”,寻找赵国的薄弱环节,攻其一点,然后再集中突破。

从以上分析可知,从一开始,赵国就出错了。

明明经不起长期消耗,赵军却把大军放在前线和对方对峙。而不是把军队分成几支,分兵轮换防守,减轻粮食补给负担。

在两年对峙之后,老将廉颇的被动大军防守把赵国的国库给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拖下去就不攻自破。

其实这时,把兵力撤回一部分还是可以对抗的。

但赵王却让赵括代替廉颇,做最后的冒险一击,最后陷入白起的战略包围之中,坚守一个多月后,突围不得,全军覆没。从这时起,不管是赵括上还是廉颇上没有本质区别,赵国败局已定。

而秦国的风险也不小,如果在坚守之中,一不小心,被赵军偷袭粮仓得手。再被赵国骑兵合围,就会攻守易手,失败的就是秦国。

所以从战争开始,赵国的选择就决定了失败的命运;后边有机会修正错误,也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调整,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大概后世军事家说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这个道理。

高手对决,不允许犯错。哪方先犯错,哪方先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帝国」之长平之战:即使换成李牧,赵国也必输无疑
山西疑现长平之战之貌,40万亡魂重现天日,哭诉秦之暴行
史上的这场战役, 仇恨为何在两千年多后依然如此强烈?
战国系列131:移师攻赵直逼长平
胶柱鼓瑟
长平之战赵军唯一胜利的办法,可惜被廉颇和赵括一同搞砸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