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平之战时,其他国家为何都在观望而不助赵抗秦?绝不是短视!

自公元前262年赵国宣布接受韩国上党,到公元前260年秦军彻底击败赵国,坑杀赵军45万人为止,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除了秦赵两国在对峙,其他国家居然毫无作为,简直不可思议。秦军号为虎狼之师,到战国后期已有席卷天下之势,按理说其他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对抗秦国,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现在人更多的是埋怨山东六国的短视,其实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他国家又不傻,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以前在面临秦国威胁时也是相互支援的。然而这种相互救援机制在长平之战时却失灵,其他诸侯居然一致选择了袖手旁观,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秦国对诸侯的拉拢与威胁

在长平之战期间,最有可能援助赵国的是魏国,秦国为了拉拢魏国,主张将韩国的桓雍割让给魏国,桓雍是韩魏交界之要道,也是水上通道,得桓雍,就可以引荥泽水淹魏都大梁,正是知道利害关系,魏国才踌躇不前。

第二、赵国外交水平的低下,与秦国形成对比

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就想与秦国和谈,大臣楼昌主张向秦国进献重礼以企求和平,而虞卿则认为应该派使者带着贵重的金银财宝前往拉拢魏国和楚国,只要赵国使臣到了魏、楚两国,不管能不能拉他们入伙,只要秦国怀疑赵国与魏、楚两国合纵,就会有后顾之忧了,这样才能掌握谈判主动权。

但赵孝成王没有采纳虞卿的意见,而是直接派大臣郑朱到秦国,商谈停战请和事宜。于是秦相范雎利用郑朱前来谈和一事大做文章,秦昭王也大摆筵宴款待赵国使者,并公开表示秦赵两国友谊源远流长,目前的战争只是误会。

秦赵关系的反常复苏,让魏楚等国的斥候探听到了,本来在是否中立的问题上,魏国和楚国还在犹豫,但是由于秦赵的公开表示友好,赵国自己都想谈和,魏国、楚国要援助什么?

第三、秦赵实力相当,诸侯愿意坐山观虎斗

在前284年五国攻齐导致齐国衰败后,山东六国中能单独抵抗秦国的就只有赵国了,可以说,战国后期的历史就是秦赵博弈的历史,所以秦国进攻哪个国家,赵国就要援助哪个国家,反之一样。秦赵两国除了在前279年至前273年有过妥协外,基本处于对峙状态。

由于秦赵实力相当,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秦国虽然可怕,但赵国也不是什么善类,这一点魏国和齐国深有体会,在秦赵妥协的岁月了,秦攻楚,赵攻魏齐。所以在长平之战时其他国家也愿意看到两强的对抗,这样它们各自削弱,对本国而已是再好不过了。再退一步讲,即使赵国战败,六国尚能合纵对抗秦国,而若赵国胜,秦国龟缩关中,那么赵国势必扩张,而扩张的方向绝不会是秦国,只会是更好欺负的燕国、魏国和齐国。所以五国在秦赵没有分出胜负之前,是绝不会有所行动的。

抛开其他因素,就外交水平而言,赵国比秦国差的远了,何况其他因素赵也一样不如秦,长平之战赵国失败也就正常了。事实上,倘若魏、楚两国站在赵国一方,且不说直接参战,就算只是陈兵于边界,威胁秦国后方,秦国也不敢以倾国之兵孤注一掷于长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为什么最后秦能统一六国?
战国系列113:白起三次大败赵国
苏秦不是要搞合纵伐秦吗,为什么搞坏齐国?
秦国最忌惮的三个国家,真真切切抵挡了秦国百年甚至二百余年
长平之战向赵国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借,后来证明齐王真的很英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是如何处理六国君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