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辽以八百军队大破孙权十万大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有非常多精彩的片段。其中,“逍遥津战役”和“百骑劫曹营”是最精彩、也是最不可思议的片段。基于此,今天小编就来谈一谈让张辽威震东吴的“逍遥津战役”。


所谓逍遥津战役,又称“威震逍遥津”,指的是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大破十万吴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化解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逍遥津战役是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大军的进攻,几乎生擒孙权。

是的,你没有看错,张辽以八百大败孙权十万大军,更是差点活捉孙权。此战之后,张辽成了孙权的克星。此后张辽镇守合肥,东吴再也无人敢犯。

那么,这么一场以少胜多、不可思议的战役,张辽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战役的大体经过:

建安二十年,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麾下将领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潘璋、陈武、贺齐、徐盛、吕范、宋谦等;而合肥仅有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的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远在关中,无力赴援,兵力十分悬殊。


然而,曹操在出征之前,估计到孙权有可能再次进犯合肥。因此,他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按计行事。当孙权兵临城下之际,薛悌与诸将打开木函,见命令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在曹操看来,张辽、李典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故使之出战,乐进为人持重,故使之守城;护军薛悌乃文官,故不参战。

诸将看罢命令,疑虑重重。乐进、李典等认为,两军兵力对比悬殊,出战很难取胜。张辽见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在外,若坐等援军来救,即便援军来到,那时吾等也早被吴军击破。现当乘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方能挫其锐气,守住城池矣。”乐进等闻听张辽之言,仍犹豫不决。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李典素与张辽不和,此时见张辽如此坚决,亦慷慨陈词:“此国家大事,既然将军主意已定,奋不顾身,吾等能以小私而舍大义乎?”于是,众将遵从张辽之见,连夜征募敢死之士800人,并设宴犒飨,以壮军威。


次日晨,张辽披甲执戟,大呼“张辽在此”,率众冲入敌阵。此时,吴军毫无准备,不知所措。张辽连续击杀数十人,并斩杀了东吴的陈武等两员大将,直逼孙权帐下,要取其性命。孙权大惊,仓惶间登上一个土垒,手持长戟自守。吴军见张辽兵少,迅速围了上来,密密麻麻地将张辽围了好几层。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带领麾下数十人冲出包围。这时,李典也带人接应,双方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挫。张辽见出战的目的已经达到,遂率众回城,加强防卫。


之后,孙权虽持续围城十余日,但终不能破城,遂撤军返归。当吴军纷纷返撤之时,孙权与少数将领在逍遥津北岸巡视,恰被魏军侦知。辽即率步骑数众突袭孙权,吴将甘宁、吕蒙等与张辽奋力拼杀,凌统则率亲兵护卫孙权突围。当孙权等骑马行至逍遥津桥时,见桥南板已被拆除丈余而不得过。在此危急关头,吴将谷利急中生智,于孙权坐骑后猛著一鞭,“以助马势”。骏马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夺路而逃,幸免于难。

从上可知,张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关键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料敌机先。曹操二次兵临合肥,虽仍劳而无功,但有了详细查看地形的机会,预测了孙权将来用兵的必然态势。因此,他能根据守城各将的关系和特点,提前做好了最优的布置。

第二:灵活善战。张辽不仅对曹操的战略指导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大胆用兵,在执行中还能够灵活机变、拼死力战。


第三:战备完善。张辽等人屯合肥数年,也早有所准备,故孙权屡攻不下。

这一战,打出了魏军的威风,挫伤了吴军的锐气,更是打怕了孙权,打响了张辽的名号!

总之,张辽威震逍遥津,成为了孙权心中永远回不去的噩梦,而张辽则成为了孙权心中的梦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逍遥津之战,张辽为什么能够横扫江东十几位虎将?
孙权如今被黑的根源——逍遥津之战,其实战败并不怪他?
800勇士大破10万大军!孙权是如何从枭雄变成孙十万的?
三国第一战神是谁?以800骑兵胜十万大军,吕布关羽都自愧不如
张辽威震逍遥津,八百破十万,正史竟比《演义》更神武!
【合肥之战】以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奠定张辽人生巅峰中的一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