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范增那样的老糊涂,才会想着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

《史记》记载,刘邦评价项羽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只有范增一个谋士,却还是不能用他,最终当然为我所擒了。

范增是楚军中的头号谋士,被项羽尊之以“亚父”。那么他究竟有哪些献策呢?一是建议项梁寻熊心于民间,立为怀王,后来变成项羽称霸的政治包袱;再一个是建议项羽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计策不成后骂项羽为“竖子”,他与项羽的关系就此出现裂痕。

范增以谋士之身,出山前有“好奇计”的美名,且被项羽尊之以亚父,最终被陈平一个反间计坑死,实在讽刺的很。

后世多以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为项羽感到惋惜,并由此遥想彼时范增的先见之明。

我们站在后人立场上,难免易开上帝视角。倘若立足于当时情景,项羽借着鸿门宴的机会干掉刘邦,果真是明智之举吗?

或许并不那么简单。

下面回到当时的场景,重新分析这段历史。

项羽与刘邦北面事楚怀王,确定了共同反抗暴秦的政治纲领,并且约为兄弟。沛公刘邦西入关,率先略定关中,降子婴,除苛法,封宫室,秋毫无犯,秦民称治。无论对敌态度还是政治手段,都挑不出丝毫毛病。

项羽自视诸侯之长,举事合法性正在于诛暴秦,刘邦以诸侯之身,第一个占领前秦的政治中心关中,推翻暴秦的事业有了实质性的飞跃,不但无过,甚且有功。

项羽此时要杀他,算是泄私愤、谋私利呢,还是替暴秦为虎作伥呢?

既然想做天下宰,灭秦之后第一件大事都办得这么让人大跌眼镜,以后谁还听他?

所谓杀一人而失天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举个例子。当年流氓头子杜月笙诱杀汪寿华,还知道不能在自家公馆里动手,项羽是要略定天下的人,请人吃饭就把人给做了,而且找不出个合适理由,难道比流氓还不如吗?

范增那种硬上车的行为,才是老糊涂的表现。

第二个问题,项羽想不想杀呢?

答案是不排除有这种可能(这一点从后面的分封安排上也能看出来,下文详述),特别是范增等谋臣给的观察结论,刘邦入关后秋毫无犯收取民心,摆明了是想效前秦以问鼎天下,对这个事情,项羽是很忌惮的。

因此,鸿门宴上,问罪失败之后,范增要动刘邦,项羽基本上是观望犹疑的态度。

在场的人里面,有张良这样的亲刘邦谋士,还有项伯这样的同情刘邦的项氏核心层。当所有人都往团结里讲的时候,找出一个分的理由、并且足以能借此除掉刘邦,似乎还真不那么容易。

司马迁对这段历史的叙述近乎小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项羽最终没有拿出一个信服的理由去杀刘邦。

第三个问题,刘邦值不值得项羽杀呢?

答案是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值得。

项羽当初领着江东子弟勇冠三军,诸侯长的名头是打出来的,凭恃如此无礼,当真是诸侯莫敢不从。其名气之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刘邦如约拿掉关中,却仍旧需要听项羽的号令。

在战略、战术上,项羽都是非常轻视刘邦的,他自信能够摆平对方,甚至不用通过正面交战的方式——把刘邦分封到汉中,然后以缺乏群众根基、因此不得不凭恃自己的关中三王堵住汉王的出口,有此政治地理格局,项羽自认大可安心去做山东的工作了。

从这个分封图不难看出来,汉被雍、塞、翟、临江、九江等封国所包围。凭借刘邦的军事势力,从哪个角度都很难突破,甚至连刘邦自己都一度沮丧,认为已经大势难违了。

再者而言,入汉中之后,刘邦所部军心离散,日夜“歌思东归”,已经渐有崩坏之状,这种局面,很难说不在项羽所料。

就项羽而言,这种通过政治分割的方式来恶心、削弱刘邦的方式,不知道比在宴席上搞诈杀高明到哪里去了。

就算刘邦突破重重阻围,来到山东和项羽寻求决战,项羽会怕他吗?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被一路吊打,也充分说明项羽之不担心刘邦,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

而后来项羽所以失败,也并非全在刘邦。

我们甚至可以说,就算没有刘邦,项羽的统治也很难长久。这一点史迁在项藉本纪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概括起来八个字:

奋其私智,纯用力征。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一看项羽“为天下宰”时的分封格局:

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理由:抗秦主力,自封;

汉王,刘邦,分封理由:先下关中,如怀王旧约;

雍王,章邯,分封理由:投降楚军,减少了抗秦损失及阻力;

塞王,司马欣,分封理由:投降楚军,以及曾经有恩于项梁;

翟王,董翳,分封理由:投降楚军;

西魏王,魏豹,分封理由:抗秦旧诸侯,项羽为扩大势力将之迁封;

河南王,申阳,分封理由:抗秦过程中,先下河南,迎楚河上;

韩王,韩成,分封理由:抗秦旧诸侯,因无军功,被项羽扣押而不能就国;

殷王,司马卯,分封理由:定河内,数有功;

代王,赵歇,分封理由:抗秦旧诸侯,因无军功,被迁封;

常山王,张耳,分封理由:有贤名,从项羽入关;

九江王,黥布,分封理由:抗秦有功,常冠军;

衡山王,吴芮,分封理由:率百越佐诸侯抗秦,从项羽入关;

临江王,共敖,分封理由:义帝柱国,将兵击南郡,功多;

辽东王,韩广,分封理由:抗秦旧诸侯,被迁封;

燕王,藏荼,分封理由:从楚救赵,从项羽入关;

胶东王,田市,分封理由:抗秦旧诸侯,被迁封;

齐王,田都,分封理由:从共救赵,从项羽入关;

济北王,田安,分封理由:齐王建之孙,引兵降羽;

义帝,熊心,分封理由:抗秦共主,被项羽以“古之帝者必居上游”为名,迁到郴县;

由上述分封可以看出,项羽对天下格局的安排有如下几个特点:

1.抗秦军功为第一考量因素,有功者得封,无论出身贵贱;

2.对陈涉首义后起事旧诸侯的利益,未给与相应尊重,而是以军功做重新考量,乃至于有迁封、甚至扣押等现象,从而滋生不平;

3.身为天下宰,却又示天下以私,令反抗者有了造反的把柄;

4.做事情很讲究“正名”,比如徙义帝要引经典,后面杀之也不会自己出面。这是项羽身为贵族一直都有的风格,单论这一点,他也不能毫无交代就在鸿门宴上诛杀诸侯;

5.任力奋私,做事纯凭武力,并且独断专行,较少考虑诸侯的诉求(实际上是目中无人,把他人当成战五渣);

6.大量有实力的武装力量,因为不符合项羽的军功条件、个人私怨被漏封、激怒(比如彭越、田荣等),从而成为不稳定因素,并在楚汉相争时倒向刘邦。

分封天下不久,田荣即在齐地造反,从此之后,项羽奔波各地,按下葫芦又起瓢,不平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无论基层庶民,还是割据的军头、被漏封的贵族,都对项羽的分封积蓄了极大不满。

陈涉首义之后,匹夫仗剑起事的神话已经初具雏形,且深入人心,鼓动着每一个豪杰的野心。项羽东征西讨,自以为单凭勇力就能征服一切,却拙于政治见识,最终虽然少有败绩,却仍旧难以稳定局面。

一句话,你不可能与世界为敌还能一直打赢吧?

取得胜利的能耐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军事胜利促成更好的政治效果。

打赢一个敌人,滋生出更多敌人,这个仗还怎么打?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率着日夜思归的将士出关东向,再加上韩信这个大BUG的加持,遂使天下匈匈数岁,灭秦之后继续动荡。

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有彭越在后绝其粮道以恶心项羽,刘邦也仍旧只有被吊打的份儿,扛不住了主动求和,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然而,项羽怎么也不会想到,刘邦居然能够不讲究到“背约击楚”的地步。

盟约既定,项羽帅兵少食尽之师,引兵解而东归。刘邦依照张良、陈平之计,于此时号令诸侯,以韩信为统帅,攻击已成强弩之末的楚军,这才有了垓下悲歌。

这一仗打的,项羽固然天真轻信,刘邦也够不讲究的。

项氏当亡,却未必亡于刘邦。刘邦后来之能有天下,并非纯靠武力,甚至也不是其流氓主义的灵活性。

最可怕的,是其对历史进程的大见识。

灭楚之后,汉初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政治、军事危机,刘邦均能一一拔除,换做项羽,他可以吗?

下面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的一段话: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

项氏能取天下,则与嬴秦者孰高?

试想一下,如果这里是项羽——而不是刘邦——听到有人告诉他要“逆取顺守”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项王空有恭敬爱人的美名,却不过是个注重枝节不务根本的贵族架子,倒是刘邦,似乎对怎么做贵族(先王之道)有种直抓要害的敏感性。

是所谓沛公殆天授。

单凭这一点,再给项羽一个重开的机会,他也仍旧干不过刘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能够夺得天下吗?
分封天下的项羽才是“鸿门宴”最大赢家?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项羽怎样分封才能长治久安?
刘邦为什么没有在鸿门宴被杀?
那个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的人项伯,在刘邦得了天下后,怎样了?
项羽:我在鸿门宴放过刘邦并非妇人之仁,而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