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隆基问李白,我比起武则天谁更会用人,李白一个比喻精准到位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入长安见了李隆基,李隆基对他亲自面试,问道,小李啊,你说我朝跟天后朝比起用人来哪家强。李白说当然是我朝强了。比如瓜地挑瓜,天后朝用人都是专检个大皮薄的摘,至于好吃不好吃红瓤还是白瓤一概不管。我朝就不同了,既要品相好,又要红心甜口。全天下没有一个人才不被重用,野无遗贤。李白这话说的太有技术含量了。一方面肯定了李隆基的成绩,另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观点,拍马屁于无形之中。这让李隆基很舒服,但是李隆基很谦虚,他说,小李你说的也太过了,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李隆基亲自面试李白之后,就安排了他翰林的职务。当时的翰林分两种,一种是写诗作赋搞文艺创作的,相当于现在的文联吧,叫做供奉翰林。一种是起草诏书写公文的,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写作班子,叫做待诏翰林。两种翰林开始在一个院子里,后来由于写诏书的翰林皇帝用的时候多,就在院子里弄了一堵墙,往皇宫方向开了个小门,也就是为了工作方便。这就把两种翰林分开了。后来写文件的翰林位卑权重,人称亚相,就是第二宰相,吃饭都跟宰相一块儿坐。

李白被安排到写诗作赋的翰林那一班子,也就是供奉翰林。开始干的很好,很起劲,毕竟他离家时候跟老婆放出豪言,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再回去让人笑话不是。不出所料他被赶回家之后老婆看他没出息就跟他离婚了。所以李白这次进京是憋一口气要搞出点成绩的。有人说,李隆基不让李白写材料却让他写诗文,这是不重用,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任何官员的提拔都有个过程不是,都得过考核期不是。你申请个头条号还有试用期呢。所以可以把李白这段时间的翰林时期称之为考核期。

第二年,也就是天宝二年,一年试用期满,李白成功转正为待诏翰林,李隆基依然对他很重视,动不动就把他叫来写东西,但是还是以诗词歌赋为多。很少写公文。有人说这不就是不重用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天宝后期李隆基对政务已经厌倦了,内事托给杨国忠,外事托给安禄山,自己每天跟杨贵妃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李白是李隆基重用的人,所以只能给李隆基写东西。而李隆基要写的就是风花雪月。想写公文,你得找杨国忠安禄山啊。

那么李白有没有接触过杨国忠安禄山,答案让你大跌眼镜,接触过。后来由于安禄山造反了,杨国忠成为祸国殃民之徒,为了维护李白的声誉,人们就把李白好多东西隐而不彰,为尊者讳。其实大可不必,李白曾经拜过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码头,安禄山时任御史大夫,杨国忠时任宰相。但是杨国忠对李白半冷不热的,很不待见,安禄山却对李白青眼有加,特别器重。后来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还曾单骑仗剑跑到幽燕地区找过安禄山,后世人们说是刺探军情,取得了安禄山想造反的证据。郭沫若先生说,是不是去投靠安禄山还说不定。当然这是他的一家之言,李白是白的,不能抹黑了。

那么杨国忠为何不待见李白,因为李白太嚣张,气场太强。杨国忠和李白年轻时候都是在道上混的,但是杨国忠是小混混,李白却是大顽主。李白的气场是李隆基见了都感到目眩神迷的,更何况杨国忠,根本镇不住。但是安禄山还行,因为安禄山年轻时候是个跨国生意中介人,后来参加军队南征北战,靠着军功一步步升起来的,身上自带霸气。所以安禄山和李白还是很投缘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杨国忠才要把李白从朝廷赶出去,他不想李白成为安禄山的左膀右臂。同时李白和高力士关系很僵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李隆基最器重的人一直是高力士,二人的关系可以说超越了君臣关系,但是李白一下横插一杠子,这就让高力士有一种被夺宠的感觉,而高力士就是靠李隆基的宠幸活着,如果他被夺宠了,那么也就活着没有价值了。

所以才有高力士杨国忠联合杨贵妃搞李白的故事流传。当然说李白写了三首清平调得罪了杨贵妃,也不是那么回事。李白对这种政治局面清楚吗。相当清楚。他因此选择了每天上街喝酒撒泼混流氓,其实这是一种自污行为,就是不想卷入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三人的权斗之中。但是他也不想一直跟着李隆基写风花雪月,李白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男人,是想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的壮士,不是一个空想浩渺苍穹的所谓理想主义者。他是想干些实事的。

可是当时杨国忠高力士安禄山掌权,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就啥都干不成。也没有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平台,比如放出去弄个刺史郡守之类。给他个县令县尉他又不干。有人说,李隆基还给他安排不了工作。其实这是想当然的说法,当时大唐的用人制度是极其规范的,三省对皇帝的命令有封驳权。并非皇帝说用谁就用谁。再说了李隆基也没看出李白有掌控一郡一州大局的能力。本身也不想给他机会。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结果,李白也看看自己处境尴尬,不想再干下去了,李隆基也看看没办法给李白安排个合适的工作,也就不想留他了,杨国忠高力士本身也对他不待见,处处挤兑他,于是李白就被赐金放还。啥意思,就是拿了一笔高额安置费走人了。

所以李白的问题,并非李隆基不重用,也不是杨国忠高力士嫉贤妒能,也不是得罪了杨贵妃,而是形势比人强,即使这些人都重用他,待见他,也不可能一步登天给他个刺史将军干,也得从基层慢慢来不是。但是李白对自己的定位不准,认为自己是天降大任,自己是凤凰别人是鸡,自己是大鹏别人是猫头鹰,自己是那种一步登天的人。问题是当时是盛世,乱世才出英雄,盛世需要的是秩序和规矩。

安史之乱后,李白出山帮永王东征,开始也是信心满满,结果跟错了人,永王不听唐肃宗号令被杀,李白受牵连差点被处死,幸亏遇到郭子仪等大佬求情豁免。就是说,李白终于没有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但要说没人给过他机会,却也不是实情。憧憬政治,谈论政治,和从事政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可以说天壤之别。李白懂政治,但是不会搞政治。他也只能成为一个幕僚型人才,从他给永王张目的东巡十首就能看出来。

其实他要是一直给李隆基写材料倒是挺好的。可是他不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后妃争权夺爱路之——《杨玉环——云想衣裳花想容》
杨贵妃:那个引发了大唐“安史之乱”的女人
蔑视权贵的李白
揭秘杨贵妃与唐玄宗、李白之间三角恋的真相/图
李白为啥被逐出长安,不是得罪高力士,而是揭发了杨贵妃的隐私
历代经典小说乐赏集(一)混唐后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