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王阳明齐名的明代心学家,师承陈献章,却一直被后人忽视

理学一直是宋明两朝统治阶级推崇的意识形态思想,尤其是宋朝,当时社会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为了长治久安,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学说,维护自己的统治,理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到了明代,理学逐渐演化,形成了心学学说。最著名的就是阳明理学,而能与王阳明理学相匹敌的,是一个叫做湛若水的甘泉学说。

在明朝中期,王阳明和湛若水的学说并立,人称王湛。湛若水的学说之所以能匹敌王阳明的学说,是因为湛若水的甘泉学说,有着特殊的独到之处。

湛若水的原名叫湛露,后来为了避讳,才改名叫湛若水的,因为他字号甘泉,所以,世人又称他为甘泉先生。

也有人说,相传湛若水的父母在增城的甘泉洞里祷告后生下了他,故而才叫甘泉先生。至于究竟叫这个名讳,且不去考证。

湛若水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受挫,后来拜入理学大师陈献章门下。在陈献章的谆谆教诲下,终于悟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方法,得到陈献章赞赏。

陈献章也觉得,湛若水孺子可教,将来能够继承和发扬自己的学说。

湛若水当然是不负师望的,他一生的学术、教育活动,致力于继承和发扬陈献章的学说,,凡是他去过的地方,建立书院,宣讲教学,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师。

湛若水的师傅陈献章这个人是一个落第弟子,他屡次参加科举不中,心中很沮丧。

既然没有仕途的命,就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心学。

没想到,竟然还成就了一门新学说。

陈献章一开始也是讲学,在他讲课的时候,他给他的学生说,一个人学习知识,贵在独立思考要不断的在学习中反思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慢慢消化,变成行动弄的圭臬,这样的话,学习才能进步。

其实,不难发现,陈献章所说的这些,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枢纽,做学问要从静坐中窥探事情的始末,这一点跟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陈献章的心学思想。

湛若水学习了陈献章的学说后,在老师的基础上,又向前进了一步。他觉得,人随处可以体认天理,无时无刻都能体认天理,这也成为他与王阳明各立门户的重要标志。

所谓天理,就是封建伦理道德。

体认天理就是在心境空虚的情况下,认识封建伦理道德。

在湛若水的心学思想里,无论是动还是静,无论是思还是行,都要合乎天理,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湛若水师从陈献章,所以,他的学说在融合了天理和事理合一的观点,看似充实了心学,其实只不过是修正了陈献章的心学学说。

不过,就凭这些,湛若水也创立了甘泉学派。

王阳明的心学归结为一条就是,知行合一。

知就是良知,行就是使用良知的行为。

知行合一,在本质上是知,重点在行,可以看做理论联系实际。

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脱胎于儒家《大学》一书。

大学中讲到,一个人要想平天下,必须要从根源做起,先获得知识,坚定自己的意念,规范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身心,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治理好自己国家,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在明朝中期,能与阳明心学相匹敌的,就是湛若水的甘泉学派。

历史上,曾发生一件事,是湛若水心学思想在现实中的一次很好实践,那就是大礼仪事件。

明武宗朱厚熜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堂弟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任皇帝。

按照封建礼仪,朱厚熜继位为皇帝,必须要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亲,但是嘉靖皇帝死活不愿意,他觉得,当个皇帝还把自己的爹给当没了,这不合乎情理。

于是,很多朝臣冒死直谏,朱厚熜根本不甩,导致很多大臣被庭杖。

在这件事情上,湛若水没有发声。

按照他的心学思想,随处体认天理,礼仪是皇家的事情,与道德、天理全不相干,作为人臣,不该指责和干预。

皇帝换人和皇族称呼之间的改变,只是表面,人心中的道德伦理不会改变,这就是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具体表现。

所以说,湛若水也是明代的一代大儒,只不过一直被人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3明代中期理学向心学的转变
甘泉学派的思想变革及发展
王阳明真的是在龙场悟的道? | 彰考局
《湛若水短文选粹》
《湛若水短文选粹》(2)
中国心学史(明代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