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中访禅不遇,他写下这首顿悟诗,原来人生处处充满禅机

每次读禅诗都觉得有醍醐灌顶的快意,但是禅机似乎总是别人眼中的深意,为何轮到自己就那么愚钝呢?在唐朝,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寻隐访禅的雅兴,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他向往山林禅院的生活,有归隐之志向,这一点从他的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禅诗,不仅讲求的是意境,更是一种隐逸的洒脱与淡然在其中,读来让人觉得舒泰而通透。

过融上人兰若

唐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

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

却听钟声连翠微。

我们先来看题目,诗人要拜访的是僧人“融上人”,“融”是僧人的名字,“上人”是对他的尊称,“兰若”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梵语中寺庙之意。

诗人前去山中访禅,不巧的是僧人不在禅院,诗人没有直白地表达僧人不在,而是用山头禅室之中挂着僧衣来告诉人们禅友不在房中,每当读至此句,强烈的画面感就扑面而来,在简洁质朴的山房禅室中,墙上挂着一件素朴的僧衣,给人一种佛堂清静庄严的感觉。

透过禅房望向窗外,只见四周寂静无人,溪水潺潺流过,飞鸟在林间飞来飞去,更显得山林的寂静,真是好一处清幽修禅的好场所!

诗人访友不遇,并没有匆匆离去,而是在寺庙中流连了大半天,直到黄昏时分,才恋恋不舍地准备下山,在下山的途中,沿途的景致也消磨着这个美妙的黄昏。

在意兴阑珊之中,诗人突然听到了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一个“却”字写出了突兀之感,但转而变成喜悦与闲适的感觉,这钟声在山林间回荡,一层层,一阵阵,似乎和这山间的翠微融为了一体,让整个山林都笼罩上了一层庄严、幽静的气氛。

诗人没有机缘与高僧邂逅,但是兴趣却丝毫不减,其实,真正的有心人,见山是禅,见水是禅,一花一鸟皆是禅机,禅是心的感悟。访友未遇,这本来就是一种禅机,人生中看似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遗憾与擦肩而过,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

禅院幽静无人,友人恰巧不在,如果友人在,或许我们就无缘读到此诗了,人生的因缘际会充满了各种机缘巧合,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相生相克的,所以由此而衍生的奇门遁甲,根据此时此刻的“机”进行推算,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中医上讲求病机,因为找到病机比治病本身更为重要,而参禅悟道讲求禅机,一切的机缘融汇而成了这样普遍联系的社会。

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怀着虔诚之心面对身边的事物,那么,生活处处皆是禅机,就看你能不能悟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3首禅诗,读完让你身心放松,内心恬静,很治愈,值得一读再读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喜欢在山林或寺庙中读书
古诗词日历 | 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窗外无人水鸟飞,却听钟声恋翠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