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的人不知道如何跳出原生家庭——《天道》丁元英的反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丁元英对传统文化的偏见。

丁元英在柏林洪堡大学读书时是个锋芒毕露的人。

后来,韩楚风问丁元英自己当总裁的事儿,丁元英老是不回应。老韩很郁闷,问了一句:你那股子拔刀见血的劲儿哪儿去了?咱俩都不能说话了吗?

丁元英一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事儿,进行过深入骨髓的思考,才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这态度是对传统文化有深深的偏见。

传统文化不好吗?不是,传统文化里也有好的一部分。但问题不是简单的去粗取精,或者对其进行扬弃。而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不是适合当下社会发展,上层建筑是否和经济基础配套。

丁元英的家庭具有深刻的小农意识,即使是在成都这样的城市。

小农意识是小富即安、容易满足、很少参与社会分工。他们囿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坚守着忠孝观念。这一切,都来源于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生长土壤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小农经济。

简单分析一下这种情况吧。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主要社会阶级分为四层:农民、地主、官僚、皇帝。为了巩固统治,皇帝既要抑制土地兼并,又要依靠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专制,皇帝既要抑制相权,又要利用相权。由此配套产生了一系列文化控制人们的精神,使得人们对政权从心底认同,经过改良的儒家文化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体。

三纲五常,造成了伦理上和政治上的上下级无条件服从。忠孝观念更是将君与父划了等号。这种沾染着亲情的社会文化,让老实巴交的下层人深刻地认同着,即使到了反抗的尽头,也是等待朝廷招安。等、靠、要成为了常态,百姓渴望明君和清官,文人希望成为帝师,待到社会秩序混乱时又想着有侠客出来主持公道。

老百姓没有主,所以只好让青天大老爷来做主。靠皇帝、靠父母、靠兄弟,靠谁都行,就是不靠自己。

传统文化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让他们和当下社会难以无缝对接。旧文化未死,新文化初生,望见曙光的丁元英十分痛苦,对传统文化也不能客观评价,夹带着自己的偏见,愤世嫉俗地沉默着。

新文化毕竟不能速成,文化归根到底都是内生的。

有人移植过来新文化,一味推行西方民主,认为只要有了民主就万事大吉了,可行吗?不可行。民主只能解决民主能解决的事情,况且经济基础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过早的移植上层建筑只能让压垮社会。君不见拉美陷阱,经历过短暂的繁荣后至今一地鸡毛。

那句话说得好:我们要把广大劳工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素质区分开来。

广大劳工的基本素质如何提升?丁元英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下一期我们接着讲。

——————————————

我是左山堂,豆豆的作品《死比活着容易》《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解读者,曾写作《拯救——〈遥远的救世主〉主题辨析》等。

欢迎同好来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英歌魂》谈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与思考
古代高考会延期?备考试卷难度系数如何?
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什么?
新文化与传统文化
追逐傳統中的新文化。
中国需要创新婚姻家庭模式,以此做为文化复兴的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