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系列 | 聆听中国之美,古琴艺术知多少?

古琴

素琴挥雅操

—— 汉 · 嵇康《酒会诗》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或琴,近代为将琴与西方乐器中的琴区分开,添加了“古”字,因此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传说原始时代,黄帝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等乐器在祭祀时一起演奏。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有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古琴的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古琴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匠心独运

便相将、左手抱琴旧,

云间宿。

—— 宋 · 苏轼

《满江红·遇东坡于齐安》

中国古琴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

关于它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依据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漆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因木质、漆底和演奏震动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琴音绕梁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唐 · 刘长卿《听弹琴》

古琴音色纯净、幽雅,有三种音:散音、泛音和走手音。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古琴有91个泛音,泛音的数量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都不能相比的。

古琴的走手音是古琴艺术的一绝,如人声在低声细语,音韵悠长深厚,感人肺腑。

源远流长

高山流水琴三弄,

明月清风酒一樽。

—唐 · 牟融 《写意二首》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都反映了琴和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

当时著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入史册。由于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乐合一显现的是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如器乐曲《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反映出古琴作为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时期的嵇康都是当时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如嵇康擅长弹奏古琴名曲《广陵散》,己传为历史佳话。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与嵇氏四弄(《长清》《短青》《长侧》《短侧》)并称“九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品赏析 | 独幽琴
(6)古琴之美,美在“琴人一体、天人合一”
【晚清文化的近代转型】马平安 || 略论晚清刘鹗的琴学成就
古琴艺术
古琴简介
古琴艺术,从博物馆走向复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