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都在北望的辛弃疾

1205年,66岁的辛弃疾再次被起用。他登上了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隔着浩浩荡荡的长江,登临北望遥远的家乡,写下了一首广为后世点赞传颂的怀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灯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辛弃疾渡江南归,至写此词时,已经整整四十三年了。四十三年来,他一直在北望,渴望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可是,直到他两年后去世,这一愿望也没有实现。所以,他的一生被定格在北望上。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公元1140年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府历城县。自从参加耿京反抗金人的起义失败,南归后,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以功业自许。但他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然而,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自己的词作之中。

《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王国维说:“幼安之词豪。”他的词为什么能豪?就是因为,在他的内心里有收复中原的远大目标,有宽阔的胸襟,有坚强的斗志,有执着的精神。他的这些因素,融贯于自己的词作之中,便形成了一股少有的震古铄今的豪气。

辛弃疾收复中原的执着信念,不仅体现在他的诗词之中,他还陆续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直接上书朝廷,提出了收复中原的具体建议。可惜都没有被朝廷采纳。正像他自己调侃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无奈,他只好继续北望着。

北望,寄托着辛弃疾一生的抱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生命所系。可是,由于辛弃疾收复中原的主战方针不被当权者认可。所以,它几起几落,有很长时间是在隐居闲置中度过的。但他丝毫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就在隐居期间,他总是以炙热的感情,以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拥抱生活。写出了许多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反映乡村风光和普通人生活的词作。如他那首被后人称颂传唱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一年又一年的北望中,辛弃疾渐渐地老了下去。他感慨自己,“白发空垂三千丈。……知我者,二三子。”

公元1207年,辛弃疾在痴情的北望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生北望的辛弃疾,虽然收复中原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体现着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的“北望精神”,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佛狸何意?诗词大会难倒33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6
辛弃疾暮年仍想北伐,连用五典写成一首千古名篇,成辛词压轴之作
这首词是辛弃疾艺术成就最高的怀古长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