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口气读完北宋初期书法大家,笔下尚意书风的盛行隐藏怎样的玄机

中国书法向有晋韵、唐法、宋意、元势、明态、清趣的说法。如此宏观概括却也说出了艺术象征性,然而从密集大家出现来看,书法在北宋达到空前繁荣,尤其是北宋初期的书法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他们既是官员,又是文人,笔墨更是如影随形的看家本领。北宋中期,宋人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以己为主,以意代法,形成尚意书风,更适合表达自我风格,最为著名的是书法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带、蔡襄,史称“宋四家”此外还有赵信的瘦金书也颇具特色。南宋偏安江南,国势衰弱,书法走向穷途末路,成就不大。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看北宋初期的四位书法家,引领了北宋书法风格,影响深远,他们笔下所表达的尚意书风也展现了北宋建国初期的大开大合气象。

李西台书法冠绝一时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号岩夫民伯。本来是京兆(今河南开封)人,五代时期搬到四川,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任职工部郎中,由于其喜爱洛阳,故多次请求出任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

李建中

李建中流传下来的 有《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齐古帖》等。其书法端正温和,字如其德。欧阳修《集古录》中评价: “五代之际有杨少师,建隆之后称李西台,二人者笔法不同,而书名皆为一时之绝。” 《土母帖》包含十二行行书。后面附姜良、萧引高、王尹实为字帖所作的跋。他的书法温润深厚,得徐浩、鲁公的神韵。在故宫博物院的《宋人书翰》册中,收录有《同年帖》《贵宅帖》两本,同《土母帖》一样也是行书。

土母贴

这三种字帖功力雄厚,其书法风格介于唐宋之间,颇具承前启后之态。宋朝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很多,但都未指明他的师承。《宣和书谱》认为他的书法“初效王羲之,而气格不减徐浩”。他的书法笔力雄浑,确实类似徐浩的书法《朱巨川告身》。但他书法中的捺笔差不多接近于横,这又分明是取自欧阳询书法,但又去掉了欧体的寒瘦笔锋,可见李西台的书法是综合各家之长的。

林逋笔清似梅

林逋(967-1026),字君复,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在西湖孤山中隐居,从未婚娶,酷爱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后被仁宗追谥为和靖先生。

在宋初书法家中,像李建中、王著、李宗谔均采用唐人遗风,书法以丰腴见称,而林逋的人格孤高绝俗,在书法上也不流于时,而是兼具鹤之清卓和梅之疏朗。苏轼称他的书法“书似西台差少肉”,明朝沈周曾以诗评: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流传下来的墨迹有《自书杂诗卷》。元代倪瓒的书法虽不同于林逋的书法形态,但却与林逋书法的风格情调相似。

林逋书法

范仲淹中规中矩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大中祥符八年(1015) 中进士,曾以龙图阁学士身份为陕西经略夏竦副职,防御西夏。死后追封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 他为政清廉,深得民心,死后州民建宗祠对他进行供奉。并著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续书断》中记载范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的书法,具有很高的成就。流传于世的书法有《道服赞》《远行帖》《边事帖》。《道服赞》属小正楷书,运笔自如有度。其他三帖都是行书:《边事帖》笔意卓越而不失柔韧,劲不外露。这几帖笔意基本相通,尤其是字的章法,极尽磊落大度之态,错落有致,是对杨凝式章法的再发展。黄庭坚认为范仲淹的书法“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苏才翁笔法妙天下,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这说明范仲淹的书法特色,同样也是北宋人“入古人法度”的代表。

相关作品

欧阳修字体新丽

欧阳修( 1007- 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考进士获第一名。庆历三年( 1043)在谏院做事,后到滁州当官。嘉祐二年(1057)当贡举。修完《新唐书》后,当上了礼部侍郎。嘉祐六年当参知政事。神宗继位后,由于和王安石不和,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去世,谥号“文忠”。

欧阳修

欧阳修的书法主张,尤其得到苏轼的继承和发扬。他的书法,据他讲,早年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后“以(李)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他欣赏柳公权书法“锋芒俱在”,尤其推崇颜真卿。他的书法体势方阔,笔画开张,尤其注重筋骨而显超凡脱俗。苏轼评价他“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又夸他的“笔势险劲、字体新丽”。流传至今的墨迹有《欧阳氏谱图序稿》《集古录跋尾》《上恩帖》 《局事帖》等。他的书法,除《欧阳氏谱图序稿》是行书兼稍微一点草书外,其他的都是楷书,字体端庄、严谨、刚劲,一丝不苟。

相关作品

蔡襄法度严谨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自署莆阳,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担任过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 1043),蔡襄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并供职知谏院。以端明殿学士身份在杭州终老。

蔡襄

蔡襄流传下来的作品大约有20余种,除现收藏于日本的《谢赐御书诗表》外,大多数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里简要介绍如下:《谢赐御书诗表》是楷书,贴后赵孟頫:“此卷法度严密,无一毫放纵意,于此可见古人用笔不苟也。”其书法充分注意勾画转折处,“近于虞世南法派,亦带徐浩、颜真卿风格,为蔡书极精意之作”。乾隆宫内先后曾得三卷此帖,这只是其一,其真迹现在日本; 而刻入《三希堂帖》并被《石渠宝笈》收录的一卷今天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0世纪80年代见到一份摹写本,水平基本上与《三希堂帖》相当,但远不及真迹,被私人所收藏。《蒙惠帖》仅由四行组成,却是蔡襄的佳作,不仅毫墨精妙、字态圆润,而且挥洒自如。

相关作品

另外一些流传下来的蔡襄碑版作品中,《万安桥记》的大字声名最著。在蔡襄留下的书法作品中行书居最。而他把皇祐二三年间自作的诗录写成帖,行楷相间,字字若信手拈来,各具佳妙而又交相呼应,颇具沉稳笔风,勾点笔画中学古而赋予新意,名为《自书诗》。《远蒙帖》笔体由行楷入草书,笔法大开大合,劲透纸心,颇具虞永兴神韵。《虹县诗帖》流利舒放,是他中年行书的佳作。

相关作品

草书《入春帖》字字入扣,飘逸自然,恪于法度。《思咏帖》流丽任意,笔含神韵,大体近于《自书诗》。《陶生帖》笔意流畅,毫无停滞,落笔有迹可循,点画提按,自有法度。 蔡襄行草书有《脚气帖》《陶生帖》《尺牍》,采用行楷的是《澄心堂纸帖》《蒙惠帖》《山堂帖》。他的行楷都属颜体,但气势不足且点画不够丰满,写来却又蕴含古韵,令人遗憾的是流传下的很少。碑版中的《昼锦堂记》和《万安桥记》是蔡襄代表作。《昼锦堂记》是治平二年(1065)制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空间第八讲书体
白蕉书法十讲:第八讲书体(下)
书法审美演义(16--20)
中国书法简史课件(下)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传世作品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