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研究了2500年的问题,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

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把《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完了。读之前看了简介,以为是一部系统介绍各时代哲学思想的书,结果发现哲学家的生活八卦占了一半多的篇幅,剩下的才是思想精华。。

豆瓣评分8.6,挺高的吧对不对,但翻开短评,差评列队齐整排开,原因也很一致,吐槽作者讲了太多无聊的八卦情史,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讲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觉得作者太随意了,太不够严谨了,对哲学家们太不尊重了,要知道哲学可是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深奥最难懂的一门学门啊!

如果在看之前看到这么多差评,我可能就不会翻开这本书了。但读完反而觉得,对于我这样完全没怎么接触过哲学的人来说,这算是一本比较好的哲学入门书籍了。大学时读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两相对比,中西方的哲学理念差别很大,中国古代哲学讲的大多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朴素认知,“气”“阴阳”是中国哲学观的核心思想,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对不可认知的自然现象进行抽象总结一番;西方哲学则建立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采用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推理,从观察到的某些现象抽象出某个规律或“真理”,然后进行推理论证,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在里面。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再到罗素、萨特,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串起了一个简单清晰的哲学史线(当然这里讲的是西方哲学史),对各时代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进行了重点介绍,让我们对哲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追问人生的意义

从人类文明创立以来,无数的智者大家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自然世界在人类面前不再那么神秘莫测,很多问题科学已经帮我们解决,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上帝创世纪到达尔文进化论、基因遗传,从牛顿经典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伴随着是卫星上天、航空站建立,宇航员登陆月球“迈出人类的一小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但还有一些问题,人类思考了几千年,依然没有找到终极答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世界本源是什么”这样复杂深奥的问题不是我等凡夫俗子的主要任务,我们更想搞清楚另一个重大的人生命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现代社会运转太快,每个人都在忙着应对各自的生活。“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们喜欢用这类的鸡汤话语来安慰自己,用别人的故事来鼓励自己,朋友圈的他们读书、健身、旅行,自律又向上,把生活打理的有声有色。

悲哀的是,每到年底盘点,发现自己年初立下的flag早已一个个倒下:买的书堆在那里积了灰尘,桌上倒是常年放着一本,用来压泡面;健身卡还没用几次就要过期了,微信对话框都是教练一遍遍的催促;早起做早餐,秀色可餐的创意摆盘引来朋友的点赞和评论,坚持了一周从此朋友圈就沉寂了……一年时光匆匆过,想要达成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看到别人的年终盘点收获满满,悔恨不已。

时间一年一年流逝,生活在无限循环,每一年都疲于奔命,十年不过转身之间。我们的生活看上去很充实,每天都被填得满满的,上班挣钱养家,照顾老人孩子,可当夜深人静,我们时常感到痛苦和空虚。我们不知道每天这么忙碌为了什么,这短短一生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的。

让人失望的古希腊三贤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准确答案,苦思而不得,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哲学。都说哲学是人类认识中最高的智慧,那里汇聚了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头脑,终生都在追求无解问题的他们,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靠谱的答案。

我们首先敲响的是苏格拉底的房门。见我们进去,他抬起沉思的头颅,开始对着我们发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追问,直到我们一句话都答不上来。最后他告诉我们,宗教绝不可信,说自己很无知,要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对于我们的问题,他一句话也没说。

接着,我们来到隔壁的房间,里面有两个人正坐着谈话,其中一个叫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徒弟,另一个叫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徒弟。他们一直在讲思辨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听了一会发现没有实用的干货,果断离开了。

过好今生今世,再谈来生吧

在古希腊三贤这里没有找到答案,这让我们很失望。正当我们不知何去何从,突然听到有个房间传来一个神圣的声音,“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我们推门进去,发现很多人正跪拜在地,对着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祷告,其中有个很虔诚的使徒叫保罗。就是这个叫保罗的人,后来利用哲学的思辨思维撰写了大量神学文章宣传基督教,不断完善基督教理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基督教。然后有一天,有个叫君士坦丁的罗马皇帝,他做了个影响千年的决定,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这个教派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信众达千千万。

基督教教导人们,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现世的一切苦难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全善的上帝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公正的赏罚,只有那些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可我们发现,自从基督教兴盛以后,希腊哲学家的日子很不好过。哲学研究的是宇宙运行、世界本质的大问题,喜欢讲思辨、讲道理,它的最高精神就是怀疑一切,宗教的合法性遭到哲学的质疑,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可基督教却残酷迫害挑战教会权威的“异教徒、诡辩家”,宗教裁判所拷打、残害并杀死的的人不计其数,是个地狱一样的地方。

理念和行为的相悖,让我们很疑惑。最重要的是,我们只想解决“此时此刻”困扰我们的人生疑问,过好这一生,如果此生都过不好,考虑那么多来世又有什么用呢?

痛苦无法避免,但痛苦可以减少

在走过一条漫长的黑暗走廊后(黑暗的中世纪),我们终于看到前方出现了亮光,尽头处是个天井,有阳光从上方照射下来,耀眼刺目。在那一块空地上坐着几个人,在激烈地辩论。

其中有个人情绪最高亢。如果说怀疑精神是哲学的灵魂,那这个人把苏格拉底的怀疑精神贯彻到底。为了回答难倒无数哲学家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我思故我在”。

关于世界的真实性问题,思考者不只笛卡尔一个人。有个叫安德罗尼柯的人,在整理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后人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将他的著作分成了两大类,“研究有形体的事物”(物理学)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后者被引申为“形而上学”,指的是超出我们感知之外的那些无形的东西,即用理性思维研究那些能统一世间一切问题的”大道理“。

从“形而上学”出发,人们提出“二元论”,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心灵一个元,外界一个元;为了反对二元论,又有人提出“唯物主义”,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过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在他们辩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二元论对自己有点帮助。既然说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独立的,只要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定,外界(的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就只能局限于感官体验,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内心,“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个理论对我们有很强的安慰效果。在生活中痛苦无处不在,一时的痛苦很好忍受,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对未来的忧虑,我们常常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担心生活一成不变不会好转,害怕一生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如果我们只关注当下的感受,过好现在的每一时每一天,痛苦是不是就会减少很多。

我们每天看到的世界都是表象

穿过天井,我们继续向前行走,很快到了一个大的圆形广场。这里真是太热闹了,推崇“理性主义“的数学家派——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信奉'经验主义'的科学家派——洛克、休谟,两方的辩论更为激烈。机械论、因果律、决定论、怀疑论,听得神乎其神。

这时有个人站在广场的顶端,从下往上数108级台阶的位置,大喝一声,“都闭嘴,听我说!”这个人就是康德。他同意休谟的观点,理性主义属于独断论,经验主义又不能证明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认为,世界的真面目(他起的名字叫“物自体”)不可认知,人类感受到的世界是通过人的心灵加工处理过的,也就是”表象“世界。

“他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了威力。……假如我们接受康德的世界观,我们就同意,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要安于在能认识的世界里生活就对了。”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走到广场的尽头,我们看到有个人独自坐在那里。这个人是康德的崇拜者,悲观主义的代言人叔本华。他认为,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唯一的,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主要表现为人的生存欲望(包括生殖欲望、享受欲望、征服欲望等等),而人的欲望是理性无法控制的,在欲望面前人的理性不堪一击,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听从欲望的指示行事。

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欲望满足不了,人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更大的欲望,还是会痛苦。那么我们想进一步发问,如果人满足了欲望,又没有产生新的欲望,会感到幸福吗?他的回答斩钉截铁,“不会,人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这也是痛苦。”所以,人的一生,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

那有没有办法控制欲望?叔本华说,有。提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增强自我的理性,用理性抑制和控制感性冲动。他还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欣赏艺术。他认为,“人在欣赏真正的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利的、不带欲望的,也就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努力审视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而且艺术是感性的、非理性的。”

我们在叔本华这里找到了新的安慰。欲望是我们生活的主题,而有欲望就会有痛苦,世界上大部分人和我们一样,注定是痛苦的,比如,没钱的人痛苦,有钱人也有他们的痛苦。在痛苦面前,众生平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痛苦便会减轻,这也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应有之义。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二千五百年西方哲学史,一路寻找而来,终于快走到了现在,但也差不多要走到绝境了。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哲学命题,我们发现形而上学给不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一套形而上学的理论,都会被后来者质疑、推翻,陷入无法证明自身的困境。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终极问题都没有答案,追求到最后会发现这是一条绝路——人生没有意义。

现在我们来到存在主义的大门前,做最后的挣扎和努力。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萨特。他否定了先验真理先于人存在的形而上学,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最重要的事实是“我存在”。而最能体现”我存在“的是”自我意识“,即人的自由选择意志。同时,有选择的自由,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自由不是无条件的。

加缪的哲学观则更直接,在他看来,世界是荒谬的。“当人意识到人生没有目的的时候,对目的的本能渴望和没有目的的现实就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让人产生荒谬感。”而虚无主义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目的,活着就只是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人生没有意义,我们还活着干嘛?此时我们试试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自己为什么不自杀。在追问自己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找到一个活着的理由和目的,当你找到这个目的,就把它当作人生的意义吧。

不然,我们还能怎么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是为了逃避痛苦,还是追求幸福?哲学诗画给你深度分析
西方思想“头号危险人物”尼采,反对基督教是因为“上帝已死”?
人生是一团欲望
晚读丨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人生的目的——享受快乐!
我思·读书|影子与”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