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 《孙享林老师在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讲课!(录音文字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我今天和大家一起来研讨《老子道德经》。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老子道德经》作者李聃,又名李耳,号老子,又称为太上老君,是楚国苦县人。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的东边,他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就是周朝的图书馆的馆长。他以博学著称于世。庄子就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孔子也曾经向他请教过,问过礼。他对答如流。孔子受到很大的启发。李唐统治时期,多次加封老子为太上玄辕皇帝。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中,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王德所著的《老子演义》这本书中说老子其大无边,被称为太。其大无边,博学大,其高无极,称为上。实际上是道德水平高。其学无比,称为老。学问没有哪个能比得上的。为宇宙之首。称为君。当然,太上老君就是宇宙之首,也是道的化身。为什么这样说呢?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因为大道开始是能量的集聚。能量的集聚就有阴离子、阳离子,还有各种元素,还有很多化合物和混合物,集合起来而且是不断运动。不断运动,我们知道,在空气中轻轻上浮,轻的往上面浮,比方说在水里面放东西,就是一样,轻的就浮在上面了,重的就下沉。所以阳离子就轻些,它就往上面浮,上面就是轻的,正如《道德经》所说的“其上不皦”, 其上不就是太上。这就叫太上。因为重的往下沉,所以其下不昧。下面为黑色的,黑色又不黑,所以就叫老君。太上老君就是这样来的。那么太上老君就是自然的代称,也就是道的化身,也就是宇宙之本源。

 根据《史记》等有关资料记载,《道德经》是老子预见到周朝即将灭亡的时候,骑青牛西去,出关的时候,应守关的要求,留了一本《道德经》。这本《道德经》传到现在已经2500多年了。2500多年以来,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道德经》,始终研究不出来一个规律。要找出规律,是很难。要体现出作者的本意,也很难。有关研究的方法我们现在也和同志们一起研究,以后再说。

 我今天讲的题目就是讲一个人字。也就是说,用老子的智慧,来解决一下我们处世为人之道。按老子的智慧,怎么来处世为人。要解决这个。

 因为道生万物,这点我们都明确了。但是万物之间呢,最灵的是什么?就是人。人为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下人。

 这个人怎么样呢?分哪些?人嘛,白种、黄种、棕种,多得很,男女老少,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问题,不管你哪种人,人里面一种有善的,再一个对应的有恶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人分这四种。如果我们来详细来分,人有圣人、贤人,因为圣人、贤人我们达不到。但是这四种人是常见的。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不管是哪些人,都分这四种。所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四种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言语行动怎么样。

 首先这个人嘛,要交流,要沟通,要说话;互相之间要维持生命,要生活,要行动。所以一个言语,二个是行动。这就是人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的。这些言语和行动怎么样呢?《道德经》中说,美言可以市,有些人说好听的话,有些人就不说好听的话,究竟哪种好啊?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问题:行动,尊行可以加人。尊贵的行为可以作为人的榜样,我们大家向他学习。但是坏的行动,恶人做的坏行动,那大家都要制止。所以尊行可以加人,这些行动怎么样我们要研究一下。这样就可以分出来了,人有好、有坏、有善、有恶。

 我们对待坏人、不善的人怎么办呢?在《道德经》中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对于那不善良的人,我们也不能抛弃他,要教育他,帮助他。我们就这三个问题说一下。

 首先人要有言语。言语表现出来,道德经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说好听的话,有说不好听的话,我们怎么去对待?因为我们处世都要接触这些人。信言不美,就是可信的话,说来不是好听的,因为可信的话他说的是真话,真实的话说来当然是不好听的,所谓忠言逆耳嘛,哪个愿意听呢?但是如果你有缺点人家指出来了,你听进去了,那就不简单。那么你就提高了,接受人家的意见,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这对自己进步很大。听不进去,就受不到益。所以忠言逆耳,我们一定要听得进去。在考验自己,有些就听不进,说人家是错误的,怎么样,就反对,这就不好。

 另外一个是美言不信。专门说好听的话,你就不要轻易相信。轻易相信你就要吃亏。就是说好听的话,是不可轻信的。因为好听的话,漂亮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话,人专门拣好听的话跟你说,你不要轻易相信他,谨防上当。社会上的骗子,想骗你的钱,就专门找好听的话跟你说,看你是哪种人,摸到你规律了,那种人喜欢听哪句话,他就专门说你好听的。说你好听的,你相信嘛,轻易相信把东西给他了,或者钱给他了,他就骗走了。所以对骗子也要注意。

另外,就是说善者不辩,善人是不多做解释,善人本来是多做善事,他做事不多做解释。做了好事,他不自我宣扬,不到处去吹,哎呀,我这事做得怎么好怎么好,他是善人,他何必要去吹呢?所以他不是要到处去宣。做错了的事情,大家提意见,错了他就改,他绝不推卸责任,不去狡辩。别人冤枉他怎么样呢,冤枉了就算了。自己容忍了,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为他是善人,一般不善是做不到,首先就不能这样干。一般的人你说他做了好事,这没有问题。你说他做错了啊,他就要你找出原因,为什么我错了。你一说他就要跟你辩论,他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不承认他的错误,是不是?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做事,做了一件事,怕人家说,这就不好。要不怕人家说,人家说对的也好,错的也好,对的就鼓励,以后继续努力。错的,我改正就好了嘛。你不准人家说,封不住的。如果他当面说你,那还比较好。你不准他说,他就没得地方说,就背地里说,背地说还说得你更坏,所以不要阻止人家说你的缺点,这样我们要忍得住,这样才行,这就是善人。(18分钟)

 另外就是说辩者不善。本来有些人就是做错了事情,别人跟他指出来了,他就找客观原因,推客观原因,不承认,跟你两个辩论,说这件事为什么出错,是某人在中间插了一脚,他整我,他在说我的坏话。或者是那天天气不好啊,下大雪,或者哪里涨了水啊,我过不去啊,什么都做不成。所以他都推客观原因,他不承认错误。这就是专门做错了事,专门狡辩的人,这种人是不善的人。所以你要认识人,因为我们总跟人打交道,总得要认识他撒。

 知者不言,什么都知道的人,这种人的知识非常少的。这是吹牛,一句话说完,到处吹。你说天上,天上我也知道;你说地上什么事情,地上的事情我也知道,他什么都知道,好象他博学,什么都晓得。像这样吹牛的人实际上没有多少知识,所以你要学知识,莫跟这个吹牛的人学,那学不到的。你说他有学问,你说他不知道,他又知道一点,那是一知半解。你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他就搞不清楚。所以你认识这种人爱吹牛的,你要想跟他学东西,是学不到真实的东西。

 那么跟哪些人学呢?博者不知。有学问的人,你经常跟他说,某某同志、某某专家或者高级工程师,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他就会说,我知道的很少,大家一起研究,研究研究可以,这种人那真正是有知识的人、有本事的人。比如说,你去跟学者专家请教,因为他有本事,肚里有货,他沉得住气,所以他对人都很谦虚,很客气,有什么问题一起讨论可以。像这种人你要跟他学,就可学到一定的东西。对不对,很可以学些东西。所以在这个方面上,对待人,有分析、有比较,不至于上当。

 我们刚才说的是言语,这个人用言语表现出来的。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尊行可以加人。好的行为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人处世,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我们这个要搞得清楚。一般人来讲,有些人,不怎么好的人,图难于其易,这是老子讲的。图难于其易,就是推掉困难,贪图容易。不管做什么,这个事情难做,你分配他,你做这个事情,领导一分配,他说,哎呀,这个事情这么难,我没有那个能力,请领导另外找高明一点的人去做。我没有那个能力。他就推卸责任了嘛。是不是啊?你像工厂,有很多任务,做那些加工零件啊,又重,又费时间,定额又少,拿的钱又少,喊他做,他说,我不干,我没有那个能力。我体力不够,搬东西搬不动,怎么样?他就推卸责任,他就不干,这种人就不怎么样。你说那些工作哪个去做啊,总要有人做,那就找那个德行好一点的人,他就愿意做。所以人的品德有一定的表现。(24分钟)

 为大于其细。有些人只做大事,不做小事。比如说,有些人一来,或者大学一分配,或者是研究生、博士生,你分配他什么工作啊,“我”分配他搞这个事情,他认为这种不是我搞的啊,怎么要我来搞啊,这小事情,那我不就大材小用了吗?冤枉了撒,所以他就不干。他认为大材小用。但是你喊他干那大事啊,大事他又不晓得怎么干,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下手啊。所以大事他又干不来。小事也不干,这种人,既害了自己,实际也害了别人。工作不好啊,这就是不好的现象。我们要注意,克服,解决这些。

 另外做工作,关键是什么地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实际上天下最困难的事情,必须从容易的做起。难事、大事哪里来的?都是小事积累的嘛。他不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什么再大的事、都是从小事做起。所以道德经讲得很清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也就是说天下困难的事情,怎么样啊,它都是由很多容易的事积累起来的。你把容易的事都作完了,那么难的事情也就成功了。我们不要去分难事易事,大材小用。比如说解数学,数学的一个难题,就是四则运算多一点,分解出来,还不是一步一步算,从容易做起,你把容易的事都作完了,那么难事也就解决了。所以我们很多难事,难事就是容易事的集合。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这两句说明了事情的形成。我们作事,不能只作大事,大事也是小事组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作起。比如说,你想当一个专家,专家是哪里来的,是一天就成的,不是的啊。还是从小学读到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那么专家就成了。要是我是专家,我没有读这些也成了。你不是专家,也可以成专家,你作了许多发明创造,发明创造也不是一下作出来的,这个事情有问题了,我研究一下,我创造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终于成功了。这是一个成就。再又发明了个什么。还不是小事积累起来的,渐渐(件件)积累起来的,他就成了专家。他不一定上学,也可以成为专家。如工厂里的工人,没有读书,他就是搞发明创造,改进工具,生产搞得很好。他还不是专家了。他是从每一件小事作出来的。最后积累起来,就成了专家。

 再简单一点,特别那学校,学校里的学生,家里有钱,反正无所谓,他穿袜子,穿臭了,就搁起来,甩到床底下,买一双新的,一穿到脚上就是了。等这个穿脏了,又甩到床底下。他就是买袜子,穿臭了洗都不洗。本来洗袜子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他床底下堆了一大堆袜子,对他来说,(洗袜子)难得很。其实洗袜子难什么难,还不是拿出来一双一双的洗,解决了的。他就不愿意。所以难易啊,我们按照老子的思想,都是容易的积累。天下大事,再大的事,开国皇帝,好多开国皇帝,还不是穷人,朱元璋,当上了皇帝,还不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要找到做事的规律。要做的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要做的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做起。这是根本方法。掌握这个规律,就对了。

 另外一点,对待不善之人,何弃之有。对待不善良的人,为什么要不抛弃他?比如说我的哪个朋友,以前蛮好的,现在变坏了。我理都不理他。见了他我扭头就走了。他就是那样抛弃他。这不好。因为善人不善人之师。所以善和不善要分清楚。我们善良的人,要作不善良人的老师。我们要做个榜样出来。不在说,而在作。就是说不在于言教,而在于身教。你要做个好的榜样,给他看,让他学习。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以为做了这么多好事,他怎么不跟着做啊,不过他看到,记到心里,久而久之,慢慢就会学。你要做不善人的老师,要耐心地对待不善人帮助,引导他,这就是善人。应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善人之智,不善良的人,给我们善人增长智慧。那么他总在做坏事,怎么给我们增长智慧。

 其实,不善良的人,他是怎么会不善的,怎么会想的,怎么想的做了坏事的,这些想法是在善良人中间找不到,只有在不善良中找得出来他的病根,找出来他的病根你才好帮助他。不善良的你就不帮助了,就甩掉了,不管是亲戚朋友也好,认识不认识的,这个人不善良,我还是要帮助他。帮助他改恶从善。所以不善人,善人之智,给善良人增长智慧。增长智慧怎么增长,就是他怎么去做坏事,怎么想起来去做坏事,这些根源找到了,我们帮助他,那帮助他他还凶得狠啊,本来就是。

 你要帮助他要把握时机,他做坏事做得正起劲的时候,正方便的时候,你喊他改正他会改吗?那才不会改。你喊他他就骂你,吵架。一定要等机会,什么机会啊,这些人做坏事,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才有所改,他才愿意痛下决心改。这个时候机会来了,你就去帮助他。跟他谈心,好好跟他讲,你先掌握了他做坏事的知识,你就帮他帮在心坎上,你说话说到心坎上,但是你一定要相信他,好好帮助他,这样他就可以转头了。比如说搞政治思想工作的,劳教的,他们教育出来好多新人,杀人放火的,犯罪的,罪大恶极的,也把他们教好了。不是不可以教,但是那种有种强制性的。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人,我们就不能强制,要等机会,机会到了,我们好好跟他交心,他自然就改了吗。你要找机会才行。

 不贵其事,不爱其智。如果我们这些人不重视这些事情,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给我们善良的人增长智慧,我们不重视这些事情,实际是极大的迷惑,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虽然你知道的很多,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你不重视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给我们善良的人增长智慧,虽然知识多,是最大的迷惑,为人的最大迷惑。这是不好的,是谓要妙。这是极其重要的妙着。这是为人处世的重要的妙着。

 我们这个人,一般要接触的,要跟好的人学。学好的,不学坏的。我这个人好的也不学,坏的也不学,居中就行了,差不多,可以吧,那不见得。你说做个中间的,中间的好人,老好人,老好人走的路,要么被坏人引导,做坏事;要么好人引导,变成好人,哪里(会)中间要你待着,不可能,所以我们学习的目标要确好一点。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贤人,这个标准比较高,圣人无常心,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为自己,都是为别人干的事,圣人都是这样,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大多数老百姓想干什么事,他就这样干。他不为自己的,不为个人干事。他只为人民群众干事,这就是圣人。但是圣人历史有都少个?我哪里达得到。我这一辈子也达不到。一辈子达不到,你做个善人总还可以。向善人学习。向善人学习你怎么学习,一个学善德,善德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就是善德。学善德就是这么学。学善德就是讲德,以德治国。善德就是善者吾善之,就是对善良的人我和气地待他,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这个人对人好,我学他,没有问题。但是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句就有问题了,对待不善良的人,一定要和气对待他。他不善良,专门骂人、整人,我怎么和气待他。就是说我去帮助他,教育他,让他改恶从善的时候,要对他和气,要真诚,要老实。为什么不善良的人不愿意跟善良的人接触,因为你说不到他心坎上去。你要说心里话,说道心里了,他就听进了。对待不善良的人,要诚心对待他。诚心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那么他就真的可以改了。对待不善良的人,熟人来了,我转过去一点走,或向一边走,理都不理。想抛弃别人,那是不好的。对待不善良的人给予帮助,也要和气地待他。

 另外一个,就是人嘛,说话做事,说了就办。言语要讲求一致,做生意,讲信用,对人家要有信誉,说话要人家相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信德,就是要修信德。对讲信用的人,说一句,办一句,说得到,做得到。不说空话。这个人我们都信任他,没有问题。但是不讲信用的人,你要信任他。不讲信用的人,你要帮助他,可能开始几次你要吃点亏,那要吃亏,我才不干了,我哪能吃他的亏,陪了好多钱,他就不理人家了。多做几次,我诚心帮他几次。薄弱我们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你就不要疑,有些人,要用人家,技术上哪方面有特长,我要用他的特长,但是他又不放心他,他也是不讲信用,他出差啊,靠不住,靠不住怎么办,就请个人盯梢。你去,另外哪一个去,这个就是盯梢的,就盯着他,还是不相信,这就不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要晓得你派个人盯梢,这样对我,我偏不搞好,偏要搞坏,看你怎么办。这是远的。近的,就是看着他做。盯着他做。用他的时候,我们要相信他,准备或者是经济上,或者某一方面我们稍微吃点亏,可能他不讲信用,带来一点损失,这也是自然的。我们多次这样去帮助他,他也可以改过来,不是不可以改的,人总是可以改的。有了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讲一下,我们人,每个人都要遇到的,对待名利、地位的问题,怎么对待。对地名利、地位,比如说要当官啊,就是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三句话,把名利、地位说出来了。名与身孰亲,你是重名誉,还是重身体,就是重命,身体就是一百多斤,你要名还是要命啊,总得要拿个主意啊,有个主见啊。比如说,有些要写论文,他就不要命,职称啊,升官啊,都有好处,所以他就拼命,他就关在家写,到图书馆找出一大堆书来看,他就要名不要命,这些人论文写好了,到时候累病了,这是轻的;有的就死了,累死了。他就重名不重命。他就豁着命去干,这样人有的是。有些人是重命不重名。名值几个钱啊,对我来说有改善不了我的生活,先把命保住再说,把命保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要把命留着,不重名,生活过好点,安逸一点,这样就保住命。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既要名,又要命的。名也要,命也要。要名,论文弄出来,就到图书馆里去抄,把这个论解抄一段,那个抄一段,结果论文抄出来了,你说没得名,名不大,虽然在大的杂志发表不了,但论文写成了,名和命保住了。这些自己都要有个主见,遇到事情来了要有个处理方法。

 身与货孰多。身体与货物谁重要啊,身体就是这100多斤肉体,就是我们的命。货物是拿钱可以买到的。一般的货物,拿钱都可以买到的。也就是说命和钱的问题,怎么对待。有的就是爱财如命,金钱就是生命,爱财如命。如果遇到有人拿个匕首,要他把钱拿出来,但是这些钱在家里确实等米下锅,你跟他抢了,家里就要饿死。他就爱钱如命,那就不干,跟你拼命。但是有的人,你要我钱,好,拿去,给你就行,什么戒指、耳环啊,保住命就行了,你不杀我就行,他就要命不要钱。有些是既要钱又要命。他两者都要,这都有。但是这些事情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开始没有钱,爱财如命,要钱不要命。到后来他有了钱,发了财,你要拿100万,他也愿意。他赶快拿。他就不要钱了,要命。人是变化的。你做哪一种,亲哪一种,总要有个选择。为人处世总要有个选择。

 得与亡孰病,获得与失去哪一种最坏。一般来讲,获得了,就是拿进来了,这个好。拿出去多了,当然就不好。就是得到的好一些,失掉的, 没有那么好。但也不一定。比如,拿进来的,你说多了好,小偷把东西放你这里,你答应,他是偷来的,结果你就成了赃物的主人了。这不就犯了罪,拿钱有什么好,拿进来的,这是不义之财,所以拿进来更不好。不绝对化,我们看问题不要绝对化。比如说失掉有什么好,我说是好事,人家有困难,我们帮助他,助人为乐,好得很。救了人家,帮了人家,哪点不好啊,高兴得很,看问题不要绝对化,不要看死了。就是这个道理。

 对待这些,怎么处理,按照老子的知识,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故甚爱必大费,就是不管对金钱、名利、地位,你爱得深了,失得越多。亏得越多,如爱钱,多存着钱,存着越来越多,人家就要偷你的,偷不到你的,就要抢你的。你要是不拿,他就杀人。你命也去了,那何必呢?要那多钱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百万富翁,有欲望,百万富翁达到了,还要做亿万富翁。那满足不了的。不要爱太深了。多藏必厚亡。你想多藏些,结果失去的更多。有个人贪了好多钱,这些钱往哪里放了,银行里放,人家一查,那就明摆着的。他就把钱放在地板底下,将来我花不玩,我儿子撬开地板,够他一辈子了。想多储藏些,结果还是被人家揭发了,揭发了坐牢,钱也全部走了。你想多藏些,结果失去的更多。吃了大亏了。我们要注意这些。

 从这个对待名利、地位来看,我们有我们的的态度,要照道德经办、解决。

 这个人啊,为人,怎么对待人啊,说来是做善人、好人,怎么做;接触这么多人,怎么看,学习什么人。要找目标,现在正如党提出的以德治国,德哪里来啊。我们讲一下德怎么来,要明确一下,现在的人有没有德,因为人有善恶、好坏,哪个人德怎么样,我怎么晓得,从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他的道德水平高低就出来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种人就有德。所谓上德不德,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的人,不说自己的德高,不到处吹嘘自己,有的(喜欢)说自己德的水平怎么样啊,怎么高啊,他不吹,他不说,做出来就行了,所以他就有德。这种人是真正有德的人。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种人才没有德。下德不失德,没有多少德的人,生怕说自己没有德。你对朋友,那是没有德的人,你说他缺德,他暴跳如雷,大吵一架,或者打架,跟你拼命。这种人,真正没有德。正因为他没有德,他最害怕人家说他缺德。你说他缺德,说他本质上了,他就要跟你斗了,他就要骂你,跟你两个人拼命,所以是以无德。这种人实际是没有德。有的德,不是嘴巴说得掉,是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做到人家都看得到的。人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哪个说得掉啊,你没德,他说你有德,那人家看到你没有德,怎么会说你有德,有德说不掉。没有德也说不高。

 当然,有的人没有德,他找人吹他有德。总之,这个人有没有德,我们从表面上可以看到,从在行动、工作、生活处理事情中看得出来,这个人有没有德,下面我们研究各种情况。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就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什么也不要做,最后什么都能做得到。这是吹牛,我今天又听到一个吹牛的人。是不是吹牛呢?

 不是的,真正上德的人,德高望重的人,前面说了,他不为自己,他专门帮助别人。今天他家里有困难,他帮他做了;小李家有困难,他帮他做了。周围的人认为,这个人好,他专门为别人做好事,不为自己,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今天哪家有困难,可能德高望重的人要去帮他,好,我们向他学习,我们去帮他把这个困难解决了。他就做了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道德经》中有办法,老子告诉你借钱真理
天道无亲唯正道——老子智慧【101】
《道德经》的奥秘:“不结怨”远胜于“以德报怨”!
【老子道德经】任契79
马王堆版《道德经》全文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