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与沧桑

    敦煌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曾经与它擦肩而过,也曾经信誓旦旦的制定了周详的计划,但直到今天才意外地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一个酷似电影明星米雪的导游接待了我们,路程中她曾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敦煌的?” 当时我就愣住了,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反弹琵琶、敦煌飞天等等一系列响亮的名字早已回荡在耳边,但却很难缕出一个头绪来回答这个问题。

    曾经阅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书中前几个章节都是有关敦煌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遇、交流、融合。敦煌的宗教一直以佛教为主,公元三六六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是余秋雨对莫高窟历史的生动评价。走进每一个洞窟,你会从洞窟的建筑、雕塑、壁画上的不同色彩、线条和造型,感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魏晋南北朝的厚重与豪迈、隋朝的畅快与柔美、唐代的轻快与瑰丽、宋代的灰暗与雅丽、元代的精致与神秘都在各自的洞窟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看到莫高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鼎鼎大名又颇具争议的小人物,那就是王道士---王圆箓。正是这穷困潦倒的王道士无意间发现并开始管理了这片当时的冷窟荒庙,才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外国冒险家们,更确切的说是强盗们,只用了极少的钱财就从王道士的手里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而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王道士的愚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产物,饱受八国联军欺辱的晚清政府也同样不会有能力保护敦煌的文物。

    话题有些沉重了,还是轻松下来开始图片之旅吧!

快到敦煌市区了,茫茫戈壁荒滩上古城墙的影子还是依稀可见

鸣沙山到了,迫不及待地到大门口一睹它的芳容
沙丘上空小小飞机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
鸣沙山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
或长或短的驼队穿行在金色的沙漠中
 沙山看着好像不高,但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最终我还是败在了它的脚下,只爬到了这沙山2/3的高度。
站在这沙山之上遥望月牙泉,月牙泉就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
远远的另一侧,一个人造的月牙泉已经初具规模,是害怕这真正的月牙泉枯竭吗?
在这里下山简直就是享受,稍微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只十来下,就冲到这山底。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月牙泉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
据说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但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这仙子般的月牙泉还能延续多久呢?
月牙泉建筑群既是风景旅游建筑又是生态环境建筑,起到了人为增大气流上升的作用,促进了下滑沙体向山顶运行。
月牙泉旁月泉阁
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近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这就是被余秋雨称为“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莫高窟
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享有“世界艺术宝库”、“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宝库”
的双重桂冠。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
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记住这些打着学术幌子的敦煌大盗:斯坦因、伯希和、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奥登堡敦煌考察团、华尔纳。
莫高窟的九层楼可以说是洞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里边供奉的是唐代修建的世界最大的市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
莫高窟北侧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但多无彩塑和壁画。不对游人开放。
为了保护洞窟内的文物古迹,莫高窟的一张门票大约只能看10个左右的洞窟,只能跟着讲解员走,讲解员会选择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石窟进行参观,洞窟内严禁拍照。莫高窟的讲解员也很敬业,讲解也很细致,对于我们提的很多问题都作了详尽的解答,害得讲解员差点就没赶上下班回敦煌市区的班车。
莫高窟旁孤独的画者
张大千曾在此临摹3年,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敦煌民俗博物馆
天色将晚,即将离开敦煌,远处鸣沙山在夕阳下更加棱角分明了
---照片拍摄于2009年4月14日---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9-08-12   阅读(833)评论(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三忆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裕关(2021.9)
漫漫丝路行——大漠敦煌
舞梦敦煌
最实用的敦煌经典线路攻略,走进最真实的敦煌
八千里路云和月之——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