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研究
天津师大教科院 / 康万栋
摘自:《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近年来,虽然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现有中小学教育科研基本上是参照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的做法,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应有的运作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有其不同于太学和专业研究机构教育研究的特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范式也不同于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式。那么,中小学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研究运作方式,中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研究呢 ?
一、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今天的教师该怎样当 ? 我们的答案是:必须做研究者。
但是,不少教师认为我们有 “ 课程标准 ” 之类的东西,有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 “ 执行 ” 和 “ 操作 ” ,没有必要去研究。显然,这种认识不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那么,教师为什么应成为研究者呢 ?
1 、教师的专业实践仅依靠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专业,而专业活动有赖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专业活动的高度复杂性,致使专业活动存在大量理论上的未知领域,而专业人员单凭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解决实践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因此,专业实践要求专业人员一方面要掌握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已有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解决原有理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把专业服务和专业研究融为一体,专业工作者不但是专业服务人员,而且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他们既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又是这种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2 、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再研究的过程。
教育科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现象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因而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但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并不能预测充满不确定性的每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因此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并不是直接的,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即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环节。这一特殊的环节也是一个研究的环节,是解决如何把理论运用于特殊教育情境的研究,如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改成果的推广研究等。这一研究环节就中小学而言,主要应由中小学教育实践者承担。
3 、在研究性变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在长达 35 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边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了 41 本书, 600 多篇论文。他的研究工作,始终立足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在研究性变革中创造出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而生动的教育理论。
学校生活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沃土,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源泉。然而,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产生鲜活的教育思想,都能促使 “ 个人实践知识 ” 的不断更新,只有研究性变革实践,才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 “ 个人实践知识 ” 生成的不竭的源泉。研究性变革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成长为世界一流教育家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育人的过程与研究的过程是统一的,割裂了两者的联系,教育劳动就会缺乏创造性,教师职业就会丧失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这样的两重世界: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过程,是获得事业发展、创造生命价值、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
二、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要更好地育人,就需要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也就需要学习和研究。
处于 “ 教育教学 ---- 科研 ---- 学习 ” 这一连续体中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不同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科研的旨趣和特点。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体,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而是所有的教师和管理者;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选题,不是来自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布置和理论文献,而必须来自于学校改革的实践;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任务,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解决学校与教师面对的发展问题。而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去解决学校发展与教师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当然也期望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但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系统的教育理论,而是更关注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更关注提升自我,获得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成果。
教育研究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面, “ 发现 ” 是研究, “ 应用 ”( 应用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 ) 也是研究。专家学者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发现规律,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更新个人的实践知识,同样是一种研究。而且,后者是不同于前者、不能为前者所替代的重要的研究。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一个置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一个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以获得可由他人重复经验的结论;一个更多地建立在反思的理性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内在的对教育活动意义价值、运用方式的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以及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以不断突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等,获得自我的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教育实践的改善。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宜用专家学者旨在建构理论的研究范式来规范教师丰富多样的个别化研究之路,不能用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式来排斥、否认教师的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价值。
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种提高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一种以解决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的发展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是一种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 “ 现场研究 ” 。总而言之,是一种以学校所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定位,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不完全相同于专家学者的教育研究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定位,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中小学教师更适宜于运用下列教育研究方式从事教育研究。
1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并非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理念,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与 “ 教师即研究者 ” 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的课题来自于教育实践的需要,容易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够使研究的目的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统一。由于行动研究强调 “ 行动 ” 与 “ 研究 ” 的结合,因此它可以成为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行动研究特别强调实践者的参与,主张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边行动边研究,因此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由于行动研究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由于行动研究不是某一特定的研究方法,因此它对教师是一种 “ 规范 ” 的解放。行动研究的过程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开放性,其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可以灵活地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实现研究的目的。
行动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比较适合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特殊性,因而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
2 、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的目的在于正确描述 ( 把握 ) 教育实践中的事实及其产生的过程,揭示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并力求能指导以后的进一步实践。因此,完整的经验总结的过程,应当包括整理事实、解释事实和抽象事实三个环节,它也代表着经验总结的三个层次。
以往中小学教师比较重视教育经验的总结,近年来却对经验总结有所冷落,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教育的规律的;许多优秀教师也都是在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中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并不断成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如果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科学地开展经验总结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教师的教育研究在呼唤着经验总结研究的回归。
3 、 “ 合作研究 ” 。这里指的是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教师初涉教育研究时,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建议。 “ 合作研究 ” 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对话与理解,改变各自固有的认识视角和工作思路,拓宽各自的视野,有利于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增强研究的时效性,使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起点。
“ 合作研究 ” 可以使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双方取长补短,有利于激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思维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思维,形成集体智慧的优势, “ 合作研究 ” 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4 、 “ 教例研究 ” 。教师首先以 “ 记叙文 ” 的方式,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 “ 教例 ” ;进而以写 “ 记叙文 ” 的方式,对 “ 教例 ” 进行研讨和分析;最后,通过对特殊教例的分析,得到新的发现,或者通过对一类教例的积累和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教例研究通过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由表及里地揭示寓于具体教育情境之中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是一种 “ 临床教育学 ” 研究。实践证明,教例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并能有效改进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方式。
5 、 “ 叙述式研究 ” 和 “ 反思式研究 ” 。教师的教育研究,以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涯为主,在自叙中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自我研究,总结和提升自己在教育上的经验和教训,以改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 叙述式研究 ” 和 “ 反思式研究 ” 要求教师从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形成初步的设想,增强行动的计划性、预见性;又要求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记录,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产生了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从而对行动设想、方案进行批判性的、持续不断的检验与修改。在这个过程中, “ 叙述 ” 既是 “ 行动 ” 和 “ 反思 ” 的记录,又是批判与反思的基本途径。 “ 叙述 ” 具有强制 “ 反思 ” 的功能。 “ 叙述 ” 与 “ 反思 ” 贯穿在教师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始终,成为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获得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表述
目前,以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式为参照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现形态是文本化的,并仅限于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著作,其他的只能作为附件;而中学教师侧重研究的是生动的、鲜活的、异常复杂动态变化着的实践问题,研究报告、论文和著作不只是教育科研成果惟一的呈现形式,经验文章、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案例、说课方案、评课意见、考试评析、教育辩论、教育规划、校本教材、课件、教具等,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形式,甚至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上的一节充满智慧的课,其实录被作为教师教育的教材,不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生动呈现形式吗 ?
应该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不能把教育科研等同于写文章。教师的科研成果总结,首先是 “ 做得好 ” ,其次才是 “ 写得好 ” 。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是具有个性意义的 “ 扎根理论 ” ,从内容上看,它是对教育经验的积累、筛选和提炼,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除了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外,应有教师自己的 “ 话语系统 ” ,它是在质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既能有效地指导自己学校的教育实践,又对于广大教师具有迁移作用。
这里,我们就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略作介绍。
1 、经验文章。经验文章是通过总结成功经验而写成的文章。经验文章重在专题,实用性强,自由活泼。
经验文章的结构一般包含三大块:论题,事例,分析。论题要有价值,要新颖,要化大为小。事例要上升到规律,例子不能太单调,要能够从不同侧面充分说明经验。分析要找出事例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看它们是怎样成为经验的。不仅要说出操作方法,还要说出它的适用范围和普遍意义。
2 、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感悟、得失以及心得体会的记录,也可以记下自己没有参与的事实现象和行为过程等。
教育随笔灵活、短小,一般是为一个材料而叙而议。常常是作者自己的 “ 思维体验 ” 和 “ 技术专修 ” 。除写自己的经验外,也写失败的教训和其他心得体会等,但不以理论性、思辨性为主,而是以记叙现象、过程为主,议论只是点睛之笔。
在结构上,教育随笔有的以记叙为主,重在记下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现象和过程,篇末简单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以议论为主,叙事简略,只是议论的引子,着重要说的则是感受和感想。教育随笔事例要新颖、典型,内涵丰富,议论要科学、精辟、水到渠成。
3 、教育评论。教育评论是对有关教育教学思想、现象、言行和教育教学个例等进行评论的文章。教育评论倾向于对主体以外的事物作客观评价,说长论短,激浊扬清,分析出好坏正误。它带有一定的理论和思辨色彩,但不需要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大多是一事一评的小型之作。
评论的结构类似于学术论文 ( 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 ) ,但大多是一个事例、一种现象的 “ 小评论 ” 。评论的对象必须有价值,即有典型意义,有丰富的内涵,有新异色彩。写教育评论要注意选准角度,深入发掘,找出其多种属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教育评论的语言表达要分寸适当、深刻犀利,发人深省。
4 、教育案例。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专业化水平。
教育案例的结构包括标题、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评论等部分。国内外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分析其本质特征,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案例背景主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案例描述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案例分析是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其内容可以是自己对案例的思考或运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撰写教育案例时,要注意使用过去时态,将有关情节按一定结构呈现出来,不要就事论事,要就事说理;案例立意要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揭示主题,找出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
校本培训与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案例分析
焦建利:信息技术教师每月一本书 ? 教育技术自留地
好书推荐 | 2021年寒假推荐数学教师阅读书目
新书推介:科研助力教师有思想地成长——《科研可以这样做》(序一)
如何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