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一、7
1.7 梦、心灵及其他

    《骇客帝国》扰动了人类对真实的感觉,真实是否存在,有没有人们所说的真实,的确可能是个哲学问题。有位哲学家说:“不存在真理,只存在对真理的不同解释。” 那么我们也会联想到,真实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呢?

1.7.1 噩梦
----------------------------------
    我一切都很顺利,事业、爱情,最
近却老做噩梦,让我产生很不好的预感,
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本来计划
好与爱人出国旅游也因此取消,外出上
班时也提心吊胆,不仅担心自己,更担
心我的爱人,心情很不好。我该怎么办?
----------------------------------
    人类为什么要做梦,至今还是一个谜。科学的假设只有两个:1.做梦是大脑在处理信息与储存信息,类似计算机。证据是做梦时大脑活跃,神经触突间信息交流频繁;2.人深睡时心跳和呼吸变慢,体温降低,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心跳再慢、体温再低生命就会有危险,而做梦会形成一种假醒,唤醒心肺功能,增高体温。证据是冷血动物不做梦,只有哺乳动物才做梦。
    相比之下,做梦的文化假设却相当多。比如把梦当作一种生活的启迪或预兆;或把梦看作是心灵的艺术创作;或把做梦看成灵魂脱离躯体到处漫游..人们在晚上分别时会说“做个好梦”;把美好的期待说成“梦想”;把达成心愿说成“圆梦”;把身处险境描述为“仿佛身处噩梦之中”;面对不期而来的幸福,人们说“我会不会是在做梦”。心理学家认为梦是潜意识打开的一扇窗,把释梦看作是通达人潜意识的捷径,对梦的解析也已成了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每个人对梦的诠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使得一个梦由不同的人来解析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传说中有个国王,他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梦见自己一夜之间,满口的牙齿一颗颗地掉光了。国王醒来后非常害怕。他招来大臣为他解梦。第一个大臣说:“国王,这是一个不好的梦,它预示你的亲人会一个个死掉。”国王一听发了火,把这个大臣关进了大牢。国王招来第二个大臣,这位大臣说:“国王,恭喜你得了一个好梦,它预示国王是一个长寿的人,身边的亲友会先你而去。”国王转怒为喜,赐予此大臣许多财宝。
    对同一个梦的不同释法得到的效果不同,报酬也不同。
    我想给你的噩梦另一种意义,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梦有一种重要的心理补偿和调节作用,是一个内在的自我平衡系统。在我的临床中,的确发现许多幸福的人做悲伤的梦,闲适的人做紧张的梦,抑郁的人做快乐的梦,满足的人做失落的梦,这倒应验了东方文化中“梦是反的”的学说。荣格的理论正好可以解释什么都不错的你为何要做很糟糕的梦。你的担忧多半来源于你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会出“事”。心理学把这种自我暗示看成自我预言,激发无意识的自我求证过程,结果真就出事了。但这个“事”绝非是梦惹的祸,而是你重复暗示的结果。所以,改变你对梦的解释也可以改变梦给你带来的心情。

1.7.2 婚姻的梦
----------------------------------
    我常做奇怪的梦,有一天梦见鞋变
得很脏很旧,于是我丢掉了旧鞋,去不
同的鞋店想买一双新鞋,但试来试去总
不合脚。到后来,我新鞋没有买成,旧
鞋也找不到了,只好光脚走回家。我把
我的梦告诉了一位心理学专家,他说:
“在梦里鞋象征着婚姻。这个梦的意义
是你内心想摆脱你的婚姻,又担心离婚
后找不到合适的男人。”
    专家的话让我很困惑,因为无论是
我还是家人、朋友都认为我的丈夫非常
不错。但从那儿以后,我开始觉得我的
婚姻不对劲,有时疑神疑鬼。我不知道
这样下去我会怎样?
----------------------------------
    人对做梦的确充满着神奇的感觉和敬畏之心。有人把梦看作是神的启示或预兆,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生活的启示或是对未来的先知先觉。有人把它看作是来自内心的声音和观察心灵的窗口,对梦呈现的意义着迷,并以此分析做梦者的内心世界。极端的梦的崇拜者,把梦看作是心灵的艺术杰作,希望用一个个钻石般的梦来装点美丽的人生。
    一般说来,心理学并不随意对当事人的梦作分析,只是在为了维持一种分析架构,并以此找到潜藏于当事人内心的阻抗、防御或对治疗师的隐秘的移情时,才会鼓励当事人叙述梦境。同时,对梦的解释与算命者对梦的解释也是完全不同的。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解,梦是一种被压抑愿望的达成与满足,是一种潜意识的语言。它并非是一种直白,而是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变形和扭曲。
    你遇到的心理专家只能算是“半瓶子醋”。他的释梦显然是不完整的。严肃的释梦者,重视的是你对梦产生的联想,借此来分析被你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东西。他会问梦中的情境为什么会触动你,又是怎样触动你,让你通过对自己的梳理找到内心的线索。当你提供出你的生活“素材”,释梦者可能会就你在梦中的行为作分析、对比。其次,他会分析你在梦中的情绪类型,引导你把相似的情绪投射到生活现实中,帮助你整理心情,使你更好地适应社会。
    严肃的释梦者对梦中事物的象征意义很少涉及,因为这些象征意义并没有普遍性。其实,释梦和算命一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在你不设防的时候替你植入一种观念。而世界上的事恰恰又是你担心什么,内心就能凭空地创造出什么或者感觉到什么。最好的办法是承认自己的疑神疑鬼是一种自我暗示,以平常心处之。

1.7.3 业余心理医生
----------------------------------
    朋友们一有了烦恼,都找我倾诉,
我的心中不知埋藏了朋友们多少酸甜苦
辣,包括他们非常隐私的事情:婚外情、
同性恋、单恋的绝望以及非分的欲望、
狂想。我守口如瓶。可是背负着这么多
秘密,我都快被憋疯了!
----------------------------------
    你应该算是一个敬业的“民间心理医生”,“被逼疯”的感觉用心理学术语说:是一种心理的耗竭,这种状态会给你的身心带来危险。专职的心理医生在倾听咨客的“秘密”前,要经过无数的职业训练,他们拥有“钢心铁胃”,不易产生对负性情绪的“消化不良”。即便有,他们的身后还有专业督导和工作小组来帮助他们做心情更新。所以,最好的建议是立即停止这样的助人,赶紧找一个真正的心理医生来解脱你的压力。
    有时候,朋友们向你谈苦恼你愿意听,慢慢地他们会以为你喜欢听,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看到你,朋友的酸水、苦水就向上冒,不说不得消停。这个时候,说愁道苦就成了双方的“创作”游戏,说有就有,说无亦无。甚至到了后来,也搞不清是你有听的需要,还是他们有说的渴求。日子久了,朋友们反过来会怕你,走路也要躲着你。所以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多与人分享快乐,少与人分享忧愁。面对“垃圾倾销”,该说“不”时就说“不”,不要闹个“眼大肚子小”。
    很多时候,听别人的故事可能潜藏着自我的情结,一些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没有搞利索的烦心事,再从别人嘴中听到,就会乱上加乱,扰得你内心不安。受过训练的心理医生也经常会被自己内心突然出现的情绪所干扰,好在他会立即停下来给自己作分析。很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恰当的处理,医生就得到了成长。所以,第三个建议是,许多沉甸甸的东西你认为是别人的,有时恰恰是你自己的。正如佛说:“你心中有,眼中就有。”要想听别人说,先把自己的内心变得空灵,不然,在听时、听后,自家的情动、欲动、心动,会惹出大麻烦。

1.7.4 宠物依赖
----------------------------------
    朋友送了我一只可爱的、长满金黄
色长毛的博美狗。我非常喜爱它,每天
和它形影不离,连工作都不想做了。
----------------------------------
    动物尤其是小而可爱、对人没有攻击性的动物,的确成了人类多余情感和情绪的收容所。人类从动物那儿得到的太多了。先不要说人类在物质上和饮食上对动物资源的依赖。在心理层面离了它们也真的不行。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最孤独的生物,需要动物给予我们信赖与温暖,如今流行的宠物热正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没有孩子或孩子已经长大离家的妇女,会对猫狗疼爱得跟对孩子似的。这类似于精神分析说的“移情”。看来情感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压力,所以人千方百计地要把它释放出去。
    心理学认为有三种人对小动物可能会形成过度的宠爱和依赖:一是孩子,二是单身男女,三是老人。孩子需要朋友;单身男女需要陪伴;老人需要精神寄托。积极地看,是人在通过对动物的友谊来补偿人际情感的不足,宠物成为一种心理替代或投情的容器。换个角度,这种宠爱也是孤独的人在利用动物来逃避空虚与寂寞。当然,宠物也可用来实现人内心难以昭示的控制欲与占有欲。爱一个人,可能会遭到冷落和拒绝,你的宠物却不能拒绝你,也难以冷落你,它只能依赖你才能生存,宠物对你所有的关爱都会抱以感激和喜悦。
    读你的信,感觉你对动物的宠爱更像是一种情爱的补偿,替代了你对真实情感的需要。你的内心也许是孤傲的,不能平等地接纳一个恋人;也许是怯懦的,害怕被人背叛或拒绝。养一只温顺的、会讨好的、不会拒绝你的、与你不死不休的小动物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年轻的时候,邻家女孩养了一只猫,她与别人恋爱时要先带对方回家,看自己的猫亲不亲近对方,喜不喜欢对方,我们都笑她有点痴迷。学了心理学后才知道那是一种被歪曲了的对安全的需求。
    在我的咨询生涯中,有一个三十来岁、离了婚的女子,没有孩子,却养了六只猫,其中一只是公猫。她的快乐就是把公猫关闭在一个阳台上,让它与母猫们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或虽见其面却难近其身。邻居们抱怨说那公猫的叫声惨不忍闻,但她自得其乐。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转移”。她把对前夫不忠的愤怒转移到可怜的猫身上。另外,她把公猫关起来,也是一种心理补偿,潜意识里埋怨自己没有管住丈夫,让他受到了年轻女子的诱惑。所以她对我说:“我总得小心地看住那些母猫,一不留神它们就往阳台上跑。”对动物情感的拟人化是出自人的需要,对动物其实是不公平的。所以,希望你的博美狗只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情人”。
1.7.5 昆 虫
----------------------------------
    我很怕昆虫。在我租的小房子里,
经常会看到一些蚂蚁、蟑螂之类的爬虫
类昆虫。窗外有爬墙的藤蔓,所以壁虎
也会在晚上溜进来,光顾我的小屋。我
经常被吓得哭着跑出去,把房东都给吵
醒了。我不怕老鼠,不怕蛇,就是怕昆
虫。
----------------------------------
    昆虫其实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出现的好几百万年前,地球已经是很多昆虫的家;生物学家预言,人类消失好几百万年后,地球仍旧会是许多昆虫的家。用自然的眼光看,昆虫世界有极大的包容性,并不因为人类的入侵、繁衍,森林的砍伐,土地的开垦和城市化而逐渐消亡;相反,它们乐于和人类和平相处,乐于为人类处理留下的垃圾与残羹剩饭。你所害怕的蟑螂正是这些昆虫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典范,从高温摄氏八十五度到低温零下四十多度都可以看到它们自由自在的身影。
    人类为什么会怕小小的昆虫?这是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理解和着迷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一种假设是,这可能和人类内心深层的原始意象有关。人类潜意识希望整个自然界都怕他们,他们是主宰世界并决定万物生命的神。所以,在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希望动物们要么知道回避,要么就要臣服人类。但聪明的昆虫不理会人类的要求,它们敢于离人类很近,但又决不讨好人类。
    第二种假设是人类是好战的生物,需要建构出一些“安全的”敌人,以利于内心攻击欲望的发泄,但被攻击的对象必须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对于单个的昆虫,人类可以任意地踩死、捏死、淹死、毒死;但遇到大群的昆虫,人们就会心里发毛,有时甚至会望风而逃。为了实现攻击性,人类会根据自身利益和自我意识来为昆虫世界分出害虫、益虫或无害无益的昆虫,即便是随意地毁了它们也不用有丝毫良心谴责。在寓言故事里,人们肆意嘲笑可怜的不敢踩到蚂蚁的东郭先生。生态学者认为任何生物都是自然存在的,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都是自然界生物链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一场生命现象的悲剧,都会给地球生物链增加脆弱性。
    第三种说法是源于人类对传染病的恐惧。许多昆虫会携带致命的病菌或病毒却与人贴身相伴,人类防不胜防,对昆虫的恐惧投射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读了你的来信,感觉你对蟑螂的害怕来源于一种深层的不可控制的厌恶感,并非是一种对疾病的避讳,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一般地说,人类对昆虫或啮齿类动物的恐惧起始于2岁至5岁,那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充满不可知的神秘感和对危险的恐惧。你对蟑螂的厌恶也许正是这种神秘与危险联结的潜意识的再现。
    其实,在心理学看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对某种场景或某些物件残留一种莫名的恐惧体验,或产生一些很幼稚的惊吓反应和防御反应,正如你害怕蟑螂一样。我们把这种对昆虫的非理性害怕看作特殊恐惧,一般并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这样的恐惧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生活,就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做一些心理调整。最著名的心理治疗是渐进性脱敏疗法,医生先给你讲蟑螂的故事,观察你的焦虑反应,并通过放松训练来减除紧张。然后给你看蟑螂的图片、人工制品,慢慢到实物标本、死蟑螂,最后是接触活的蟑螂,让你逐渐对其脱敏。
    第二种著名的心理治疗是暴露疗法,在医生的陪伴下,让你通过对蟑螂的想象,或看实物来激发恐惧的内心体验和躯体反应,并让这样的反应维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消除对蟑螂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在对待特殊恐惧的人时,就是看他们有无回避色彩,因为害怕不会损害社会功能,逃避却是一种社会功能不全。所以,我建议你在看到蟑螂的时候不管是哭也好、跳也好,就是不要逃跑。

1.7.6 同性恋
----------------------------------
    我读了先生笔记本中别人给他的一
封情书,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竟是同性
恋。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平静自己几乎
崩溃的神经,连哭都哭不出来。但我不
能跟任何人诉说,怕伤害他,只是感到
一种彻彻底底的绝望。
----------------------------------
    你的信给我呈现了一种生活的真实。真实的东西常常意味着不完美和不和谐,甚至是易碎的和易变的。你的内心对家庭曾是那么的认同和满足,读了那封情书,过去的幸福欢乐似乎就不曾发生过或不再发生了,过去的真实似乎也就不再是真实的了。其实,你的生活并没有变,生活还是那种生活,只是你的内心感觉变了。在我的咨询经历中,因配偶是同性恋或存在同性恋情结前来求助的人确有不少。她(他)们都有强烈的被伤害感和失落感。我很理解你信中那种“彻彻底底的绝望心情”,更让我感动的是你内心的宽容和人性的善良,你的丈夫遇到你,是他的幸福。
    同性恋在今天的生活中已是公开的秘密,你没有生活在那种情感层面,不理解和不接受是非常自然的。虽然金赛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同性爱的能力和情结,但要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对大多数人来讲仍似登天。人类的情感的确是非常泛性和具有多元化色彩的,人们可以爱阿猫阿狗,为何就不能爱一个同性。就家庭的稳定来说,一个同性恋外遇并不比一个异性恋外遇对家庭的伤害更大,相反,同性恋外遇并不鼓励家庭解体。你的丈夫是同性恋,不排除他同时也可以是个好丈夫,这两者之间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又可以是统一的。他是同性恋者,但同时他也可以是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和有责任感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和值得你去爱的人。
    此时此刻,相信你的内心正在承受着痛苦的冲击。心理学认为:痛苦是扩展人们对生命的体验最好的途径,经历了这场情感风暴,无论你生命之帆朝向何方,你生命的存在形式已经超越了其他人。对今后的生活你可能要面临选择。
 第一种选择可能是维持。因为大多数同性恋者其实过着双性恋的生活。在德国我曾访问过一个由两个女同性恋组成的家庭,莉莎和凯蒂。莉莎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儿,她们共同抚养她,为此我曾有些惊讶。但凯蒂说:“我们各自还有自己的男性伙伴,情感应该是多种形式的。”维持这样的家需要你的成熟和勇气。首先你需要承认人类情感的自由属性,在家庭层面,你的丈夫属于你,在其他层面,丈夫属于他自己。爱他就必须欣赏他、认同他,以此来保留你轻松的心境。
    经典的精神分析认为同性恋者有一种自恋倾向,所以你需要直言对他身体的喜欢,在性生活方面,你需要表现出一定的“男子气”,表现出主动与进取。在当代开放的性爱观中,任意两人之间都可以实现任何类型(同性和异性)的性爱方式,这里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愿意不愿意。
    第二种选择就是离开。保留你的内心纯洁与性爱完整也是你的权利。在我的门诊中,大部分的咨客选择了离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夫妻(有一个4岁的男孩),因为丈夫有了一个同性伴侣,妻子要求离婚。三年后,前夫告诉她,他的同性恋情结玩完了,要求复婚。妻子找我咨询,我支持她复婚。现在又过了三年,他们的夫妻关系似乎越来越好。离婚不一定是逃避,分离可以让双方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帮助自己成长。生活不仅仅是情感的,它更是现实的。不妨听听你丈夫的意见和打算,看他在夫妻情感责任上还能承担多少,以此来决定你对婚姻的取舍。

1.7.7 心 灵
----------------------------------
    所有探索生命与精神现象的科学家
都不得不面对灵魂与宗教这样的问题。
你怎么看待鬼神、灵魂、宗教信仰之类
的东西?
----------------------------------
    人有灵魂吗?这的确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说灵魂是存在的,但人类未知的东西还很多,我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唯一的态度是对此保持高度的敬畏。有本传教的书说已经证实灵魂是有重量的,说人死的时候,当灵魂离开身体时体重瞬间会减轻四十克。那么相信灵魂存在和不相信灵魂存在会有什么不同吗?相信灵魂存在的人也相信轮回学说或者天堂说,比较不会作恶,因为今生的恶、富裕、享乐下辈子自己要偿还出来;今生的善、辛劳、贫困下辈子也会得到补偿。不相信的人没有那么多忌讳,既然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那么贪污、浪费、为非作歹就没有什么内心的约束。
    我比较喜欢“灵性”这个词,灵性与灵魂是有区别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而灵性却是与生命共舞的一种超越理性、逻辑的精神力。我觉得人有三个层面的生命:一是身体的,二是心理或精神的,三是灵性的。身体的层面包含欲望、本能、及时满足、温饱与安全感;精神层面是理性、知识、理想主义、兴趣与追求。心灵层面是道德良知、创造力与想象力、信仰、博爱、高峰体验等。身体层面是个人体验的,精神层面是社会或阶级彼此分享的,而心灵层面是全人类共同可以拥有的超越经验。
    鬼神的概念其实是人潜意识中的一些原始意象,主要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的文化原型。鬼神的意识是一种人类的原始意识形式,它的语言是象征与符号,没有逻辑和推理关系。敬畏鬼神隐含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人类对不可知的世界或现象的文化解释。当然,心理学认为意识深层对死亡的恐惧,对不存在的害怕,或对自我的不确定感(我是谁?),对不可知的畏惧与对生命永恒的受限,都是人们愿意相信鬼神以寻求心灵慰藉的心理力量。这些深层的恐惧促使人类非理性地追求神灵、永恒、魔力和无冲突
的境界(天堂)。如此看来,鬼神是人内心的意象投射到外部世界而形成的。
    解读鬼神就要涉及巫术思想,这是一种人类在前科学时代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解释,是愿望、意图和恐惧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战胜巫术思想,帮助人们解读大千世界的复杂性,但对宗教却无能为力。因为宗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一种信仰,在现实中看不到、碰不着,它代表一种特殊的意识、体验、群体意向、献身与救赎等。宗教客观地说是一种文化存在、一种心灵追求,是生命灵性层面的内容,但不是全部。
    文化存在是不是也是一种存在?像我们说的雷锋精神长存,也是指一种文化存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国家体制与道德法则也是文化存在。美国人曾对“圣诞老人存在不存在”展开过争论,说存在的人强调的正是一种文化存在,你摸不着,但它却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并给你快乐;说不存在的人强调的是一种现实存在,谁也没有看见过圣诞老人,这就是证据。文化的存在性几乎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全部:思想、习俗、主义、文学、信仰,你不能说上帝不真实,就像你不能说文化、哲学、精神不真实一样。
    仔细想想,人类意识可以触及的存在最终大多还是栖身在精神层面的。一张桌子摆在那儿,只要不近视、有手的人就可以感知它的存在。这个存在是实在的、硬的,凡是走过来的人都能感知到。当我们离开的时候,那个存在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存在就软化了。我们用桌子的印象来替代那个现实的桌子,不过,这两个桌子已经有很多的不同。桌子给每个人留下的内心印象是不一样的,这正如我们看到美女后留在心里的余味会因人而异一样,这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那么,哪种存在对你更重要呢?现实存在是唯一的,你是唯物的,却无法获得生命的超越体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现实与精神同等重要,你才能有心灵的飞舞,精神的歌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是心理作用,还是蟑螂就喜欢飞到人脸上
昆虫为什么不害怕人类?从各种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张远山 | 蟑螂
折纸之蟑螂
世界上最危险的昆虫
地球氧气突然增加一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网友蟑螂能把狗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