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老洋房在售之大连路隧道附近的犹太人古迹

上海老洋房在售之大连路隧道附近的犹太人古迹

榆林路47号简介

 



 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榆林路是一条很小的马路,被大连路隧道一截两段,车很少,从老房子大门口走到4号线杨树浦路站大概3分钟。这条路名气不大,以至于有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它,倒也成就了这里安静低调的生活气场。榆林路47号,是幢3层楼的建筑,不管是占地还是室内空间都极大,建筑面积就有2982平方米,占地2010,已补地价了。还有个好几百平方米的场地可以做成花园,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老洋房。沧桑的老房子,主人不知换了几茬,红墙铁门的外观,乍看有点像徐家汇大教堂。

现在一家公司名下,建筑面积就有2982平方米,占地2010平米

公司股权转让,注册50万的有限责任公司,为此房专设的公司,交易无税费。只需法人代表更名。

 

老房子的由来

    围墙上铁门边,挂着“历史优秀建筑”的铭牌,显示房子建于1927年左右,到今年80岁,即便在上海现存的那么多老洋房里,他也算高龄。设计师想来不知名,否则应该会像邬达克似的留名青史。不过这无法改变其显著的以色列建筑风格——红墙铁门的老房子,外观有点哥特,细节尤其精致,有明显的宗教痕迹。房子的首任主人,肯定是虔诚信仰耶稣的犹太人;室内残破的布局也明白无误的显示,这里曾经是他们的住所。

 

与战争有关的老房子

    很多年轻的上海人可能都不太清楚那段历史,其实在全世界许多犹太人心目中,这里就是上海,就是那个曾经带给他们生存和勇气的诺亚方舟——二战时期的上海是全世界唯一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为此有将近3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他们大多聚居在这一带,直到二战结束。即便是到了今天,这里很多上了年头的老房子,多少都曾经与战争、苦难、惶恐、离别、生死、祈祷、种族等字眼有关。也正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这幢榆林路47号,与我们从前看过的所有老房子都大不一样,这里的生活是挣扎而非奢靡、这里的故事是感怀而非艳羡、这里的房子,沉淀了太多与世界历史有关的痕迹。

 

与老房子有关的真相

    这幢房子现在看来,不管是外观还是其身价,都早已跨入豪宅行列,但是这里早先不像法租界那样歌舞升平、也不会有绅士贵妇出入,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为生计奔波忙碌,为命运忐忑不安,不管是避难在此的犹太人、还是世居此地的上海下层民众。历史是具有延续性的,区区几十年的功夫还不能完全改变这里的地区风貌和生活气场:提篮桥也好、北外滩也好,气质并不高贵。层层叠叠的,多是历史的伤痕和生活的艰难,在这里的怀旧缺了份情调,多了些唏嘘,这里的街道逼仄拥挤、这里的民居破旧凌乱,就连梧桐树也显杂乱。新房子住得高一点还能远眺黄浦江,老房子彷佛被一种无形的气场包裹着,有点压抑,容不得你悠闲享受生活,心情也难得舒展。所以这幢老房子很大,外观也很艺术,可算下来单价50000元,只是法租界老洋房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原因就在这里。

与真相有关的猜测

    查遍了几乎所有能查到的资料,这幢房子的故事及其主人的身份依旧无从得知,只能凭眼前所见的来猜测:1927年,一位本住在法租界的犹太富商,在这里建造了这一排房子,造房子的目的应该不是为了居住,很可能是替教会修建一个礼拜堂。二战爆发后不久,日军侵占上海并获得了实际统治权,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驱逐出法租界,那位富商便只能在此地安身。也正在此时,纳粹在欧洲疯狂屠杀犹太人,大量犹太难民涌入上海,富商为收容同胞便将内部结构做了大幅改造,于是房子便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这样猜测有三个依据:第一、只有虔诚信仰耶稣的犹太人会最造出这样风格的房子来,而当时的虹口又正是上海基督教开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第二、能造出这么大房子的人肯定很有钱,当时在上海,有钱的外国人都住法租界;第三、日本人驱赶犹太人也是历史事实。此后事态的发展便顺理成章,假使这个猜测能够成立,那便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也算是为这幢老房子增添了一点点温情和传奇。

 



 



 






老房子的现状

    精致的红墙,80年前的原汁原味

    通体红墙的这幢老房子,这一定是我们接触到的色彩最艳丽的一幢老建筑了。从前看的法租界里许多老洋房,外墙都被刷上一道鹅黄色的漆,总觉得破相却又无可奈何,这房子再过10年20年都不用刷,火红的砖便是最好的外衣和装饰,无须画蛇添足。有些墙角处长出了墨绿色的苔藓,有些墙面上的红砖已经斑驳,那是岁月的痕迹。锈迹斑斑的下水道完全裸露在红墙外头,不知道是后人重装的还是从前便是如此。那3楼挑窗外的砖雕、立柱上各种圆弧形的细节处理都精致得令人赞叹,即便在8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不得不佩服当年那些犹太人对建筑美学的孜孜最求。看得出来,这80年里,老房子的木窗和外墙都基本未作改动,战争和社会变迁都没对他造成大的破坏。

    在外墙底部有一个个诡异的方孔,现由纤维板和三夹板封住,大小足够一名成年人进出。老房子是没有地下室的,这些方孔何用?据说这可能是在战争时期,犹太人为他们自己设置的逃命通道。而在事实上,日本侵略军也曾对上海的犹太难民起过杀戮之心,想趁犹太新年犹太人聚集的时候围而屠之,后因该罪恶的绝密计划泄漏而不得已取消——这些逃生通道,一次也没被真正用过,此为万幸。

    一层11个房间的疑惑

    据看守房子的师傅说,这里的房间现在大部分都是空关着的,年久失修,大部分房间也很难住人,只有几间现在用做文新报业集团职工的临时宿舍。我们从左到右一路数过来,房子总共有4进,看守师傅说每一进都一摸一样。随意找一个开着的大门小心翼翼走进去,预料中的昏暗破败、尘土飞扬。房子的内部结构让我们感到疑惑:将近3000平方米的大房子、从世界各地逃难而来的犹太人、上海低层民众的聚居地、二楼总共11间屋子……这房子应该是许多犹太难民的栖身之所,绝不可能是某一个大家族的私人领地。

    但是有两点还是令我们大惑不解:第一,房子里居然有保姆间,而且还有保姆专用的楼梯和通道——若是难民群居,怎么会有这样的安排?这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第二,二楼最东侧的房间里居然安有壁炉,那是富人奢侈的享受。当年的难民,大多都是身无分文辗转来到这里,养活自己和全家尚要面对很多困难,怎么可能还有闲工夫去稿如此奢侈的玩意儿?难道房子的内部结构在二战时期真被改动过?上述的猜想很温馨也很伟大,至少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都愿意相信这个杜撰可能远远多过事实的故事。







大院子、夹竹桃、木楼梯

    现在这房子的门房间、大木棚肯定都是后来搭建的,院子破败得不出意料,夹竹桃与杂草比赛着谁比谁更茂盛,可这茂盛只会令人更加烦躁;屋子里的尘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偏偏在二楼的过道里还开着一两盏热炙灯,空气里都有种灰尘被加热的味道;在二楼发现一张残破的封条,房子在1995年就被“新华印刷厂保卫科”封存起来了,据说新华印刷厂后来被文新报业集团兼并,房子因此换了新主人。这里除了少数几间房还作临时宿舍,其他的已经有很多年没人住了,老房子在未被接手前都是这样。

    房子每一进都有两个东西对称的木楼梯,楼梯是我们所见中最漂亮的,转角、隔栅都保存得很好,大楼梯背后还设了个隐蔽的小楼梯直通屋后的天井,可容一人侧身通过,想来也是战争避难需求。不过房子的木地板有很多处已经腐朽,黑灯瞎火的,我们不敢走。整幢房子因此增添了许多神秘,这也是歌特建筑的一大特点。

 

老房子的未来

    80年的老房子,有那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房子的格局需要改变,年久失修的部位也应该重建。这里离地铁站很近,大连路上公交车又多,周边都是居民区也很安静,花1.5亿买下这幢将近3000平方米的大房子,再花个1000万左右来对之进行改造和装修;院子里的门房间、大木棚和杂草修整后可辟出停车场地,再留一块出来建个小花园好让员工们休闲放松……不少来此看过房的人都有类似想法——现在像样点的办公楼都只租不卖,能买的也大多也有诸多的不如意,而且价钱又贵,真不如买套老洋房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些老上海的历史,它们还记得……
华亭路的红玫瑰
初秋漫步!在梧桐树下的老洋房里,感受这位著名外交家的别样人生!
民国的上海:从住房看社会缩影
百年上海租界史
舟山路、長陽路、昆明路【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