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金岩石《中国股市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

评金岩石《中国股市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

 (2008-08-28 20:36:56)

    笔者认真拜读金岩石《中国股市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一文(以下简称“金文”)。感觉这篇文章确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有些甚至是逻辑上的严重错误。

    首先,金文在开篇说,“许多人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解读为买了就不卖,以为长期持有股票赚了钱就是巴菲特的信徒,这样的巴菲特解读值得商榷”。如果金文欲以此作为文章的前提,便是犯了逻辑上以偏概全的错误。确有许多人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解读为买了就不卖,以为长期持有股票赚了钱就是巴菲特的信徒,这样“解读”当然不是“巴菲特的信徒”,这是正确的,也不值得“商榷”。但如果以此推断中国便没有“巴菲特式的人物”,又是错误的,因为还有一些人并没有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解读为买了就不卖,也不认为长期持有股票赚了钱就是巴菲特的信徒。

    其次,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早期的做法,是将大部分的保留盈余及保险浮存金投资于有价证券,即股票和债券,近年来也确实将重心转到对企业经营权即股权的收购。但是股权投资与股票投资有区别吗?实际上并没有区别,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全面收购一家企业的股权与购买一家企业的股票并无两样。中国目前确实还没有出现像伯克希尔公司那样的商业模式,因为没有这种模式,所以产生不了“巴菲特”。怎么办?金先生开出了“药方”:“依我所见,在中国股市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选股,用索罗斯的投资模式操作(因为索罗斯是宏观股市投资人)。”这个“药方”确实不错,只是金先生不肯告诉我们,如果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选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中国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如果中国产生不了“巴菲特”,那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选股又怎么“行之有效”?更奇怪的是,金文只解释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断言中国“不会有巴菲特”,而对于如何成为“索罗斯”却只字不提,看起来这一点确实“值得商榷”。至此我们知道,按金先生的逻辑,中国不会产生巴菲特,却可以产生巴菲特加索罗斯式的人物,可惜如何产生金文没有告诉我们。

    再次,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巴菲特式的人物”?如果是指钱要赚的与巴菲特一样多或差不多才能算得上,那我们立即停止讨论,不过幸好文章没有此意。通观全文,应该是只要具备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人才能算得上“巴菲特式的人物”,这一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说得很清楚。但是问题又来了,确有许多“别人” 的做法与巴菲特背道相驰,在巴菲特应该“贪婪”时却“谨慎”,而在需要“谨慎”时却“贪婪”。他们确实不该与巴菲特“站在一起”,如果定要“站在一起”,那当然是“站错了位置”,这也是正确的。但如果以此推断中国便没有“巴菲特式的人物”,又是错误的,因为还有一些人并没有用股票投资获得暴利的故事来证明自己是“巴菲特”,他们既不看K线图,也不追随证券分析师。他们也能够以局外人的平和心态,用旁观者的常识和知识,看着场内人的贪婪和恐惧,做到“在别人贪婪时自已谨慎,而在别人谨慎时变得贪婪”。

    综上所述,为了不使金先生文章的逻辑发生严重混乱,建议将原文的标题改为“不信(或不学)巴菲特就别乱吹自己是‘巴菲特’”方才可能贴切一些。

 

附 

                          金岩石:中国股市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

    从沪指三千到六千,股民唱响了一首歌:死了都不卖!从沪指六千到三千,人们也在默默唱着:不卖就得死!许多人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解读为买了就不卖,以为长期持有股票赚了钱就是巴菲特的信徒,这样的巴菲特解读值得商榷。

    在解读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之前,请每个人先设想一个金融家的形象: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开什么车?住在哪里?办公桌上有什么?出门必带什么?和什么样的人在哪里吃饭?等等。这时我再来描述巴菲特的生活细节:他住的地方相当于中国贵阳的郊区小镇,房子还是1958年花了5.8万美元买的,常常穿牛仔裤在肯德基请客,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几乎不携带手机,肯定不会发短信。每年一次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慈善拍卖,去年以62万美金中标的是中国人段永平,吃过饭后让段永平震撼的是:他上了豪华奔驰,巴菲特上了一辆卡车!现在请对比一下,这个巴菲特和你设想的金融家是一类人吗?其实,巴菲特早就来过中国,是和比尔。盖茨一起来的,当时人们都像追星族一样围着盖茨,只有一个人陪着寡言的巴菲特,他就是后来创建“E--龙网”的唐越。

    巴菲特13岁在高球场当球童,投资致富是他年轻时的梦想,求婚时他对未婚妻只讲了一句话:“相信我,我会成为富人”。做投资的钱从哪里来?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商业模式,保险公司收的保费解决了长期资金的来源,而且不用付利息,还有保费收益,这是比银行还便宜的融资工具。收购了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后,巴菲特如鱼得水,可以有充足的长期资金进行投资了。伯克夏是一个再保险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巴菲特用公司帐面上的保险浮存金派生出两项投资业务,一是股票投资,二是股权投资,所以人们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评价伯克夏的成长业绩,一是伯克夏的市值增长,二是股票投资的收益,三是股权投资的回报。遗憾的是,把这三个数字比较一下,股票投资的年均回报却是最低的。

    在1965-2006年间,伯克夏股票的表现是年平均21.40%,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只有10.40%。伯克夏股东的分红在65年是每股4 美元,75年还是4美元,85年跳到52美元,95年达175美元,2006年高达每股3,625美元。可见伯克夏大部分投资收益是在1995-2006 年间实现的,而在这一段时间,伯克夏的主营业务从保险扩大到多个领域,股权投资相继进入收割季节。熟悉伯克夏公司业务的人都知道,巴菲特在这10年的主要决策是股权投资,收购兼并,整合出售,甚至国人熟知的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也是用股权投资的理念决策的,巴菲特说过,我不懂中国,也不懂中石油,但是我懂石油。所以,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只是投资石油的一种方式,一种更具流动性的方式。我们再用巴菲特2006年给股东的信来做个旁证,伯克夏的投资收益在 1965-2006年的年均增长率是17.9%,其中1995-2006年是31.7%,由此推算,1965-1995年间,投资收益的年均增长率只有 12.8%,而在这个时期,伯克夏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票投资,股权和买卖股权的投资收益多半发生在1995年以后。

    比较了这些数字后,说巴菲特是一个成功的股权投资家更为贴切。伯克夏的主营业务是保险,主营风险是投资,用保险浮存金支持股票和股权两类投资是伯克夏公司的商业模式,所以更准确地说,巴菲特是在经营一个投资型企业。巴菲特的企业经营模式在中国是违规,用伯克夏商业模式的标准来比较,中国的巴菲特应该是在中国人寿或中国平安,但是保监会现在还没有核准保险公司投资于非上市的私募股权,也不允许保费收入全额用于投资股票,那么中国的股市中怎么可能有巴菲特的伯克夏模式呢?当然,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伯克夏的经营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依我所见,在中国股市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选股,用索罗斯的投资模式操作(因为索罗斯是宏观股市投资人)。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用股票投资获得暴利的故事来证明自己是“巴菲特”其实很滑稽,因为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并不追求暴利;用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资产重估来支持死了都不卖的“价值投资”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巴菲特“不会有一毛钱的投资是基于宏观经济预期的”。他一再告戒人们,要从最微观的角度发现投资价值,用最简单的方法感悟市场理性,用最平和的心态扑捉盈利机会,这三个“最”字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所以,要想成为巴菲特的信徒,第一要把电脑扔出窗外,第二永远不要看K线图,第三绝不追随华尔街的分析师。K线图就是心电图,巴菲特开始分批买进中石油的时候,正是几大投行降级中石油的时候,所以当时有个著名分析师说巴菲特“犯傻了”。巴菲特是一个经常站在股市之外的股权投资家,股权投资产业追求的是企业的经营价值,而企业的经营价值=管理团队+商业模式。所以,股权投资的成功秘诀是:第一投人,第二投人,第三还是投人!

    其实,不仅中国股市不会有巴菲特,美国股市也没有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总是以局外人的平和心态,用旁观者的常识和知识,看着场内人的贪婪和恐惧。所以他“一再声称,投资人应当在别人贪婪时自已谨慎,在别人谨慎时变得贪婪”。这里说的“别人”就是股票投资人,所以中国股市中的“巴菲特们”一开始就站错了位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0ack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施亮: 巴菲特一直被模仿,为何多数模仿者的结局都不太乐观? 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股神,而多年来巴菲...
巴菲特为何说美国股市很难找到大象级股票
金岩石:中国股市为什么不会产生"巴菲特"?
巴菲特“扛钱”进澳大利亚 “股神”强烈认可
我收藏的投资名博(5)——一只花蛤(7)
巴菲特与企业联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