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杨树浦区域的马路(下)

[地志] 上海杨树浦区域的马路(下)

上海杨树浦区域的马路(下)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一排四幢旧址      上海精武体育会是民间武术社团。1910年3月,因英国力士奥皮音在沪挑衅摆擂,有识人士北上邀请霍元甲来沪打擂,奥皮音慑于霍的威名不战而遁。后在虹口的日本技击馆武士亦挑战摔跤,霍接连取胜,振奋人心,轰动上海。于是,上海有识之士敦请霍及其徒刘振声留沪授武。遂由陈其美、陈公哲等于6月发起并组织集资在闸北王家宅(今交通路会文路附近)举办精武体操学校,由霍、刘教授武术,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操会。1916年3月精武体操会迁原培开尔路73号(现惠民路279弄)并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旧址之一(现拆迁中)
      1911年3月3日,由陈公哲等借铁路旱桥堍房屋举办中国精武体操会,首任会长为农劲荪。1915年集资自建房屋于倍开尔路73号(惠民路375弄)。1916年3月4日迁入,同时改中国精武体操会为上海精武体育会。1910~1920年,10年中该会会员发展至1100余人。外地亦纷纷建立精武分会并邀请上海总会派教师前往指导。1920年7月3日,应国外华侨人士的邀请,上海精武会派陈公哲等5名骨干成员去香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精武历史上被称为“五使下南洋”。最高峰时,国内外分会达42个,会员逾40万人。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之二(现拆迁中)
     1921年陈公哲又将倍开尔路75号的四层自有房屋献给精武体育会,作为刚成立的联系外省市和国外精武体育会工作的“中央精武”办事处。1923年购下福德里内一块地产建造了精武中央大礼堂。1924年,因倍开尔路房屋财政困扰而办事处迁入中央大礼堂办公,即今总会所在地。1938年日寇入侵,强占了总会会所,大部份书刊和影片被毁。后该会迁往南京东路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底,收回福德里总会会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精武体育会由政府接管,继续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活动。1979年以后,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恢复活动,天津、广州等地的精武体育会亦相继恢复活动。1990年始,该会开展了与海外精武组织的联系和交流活动。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旧址之三(现拆迁中)



清末民初,由热血年轻商人陈公哲等人响应同盟会会员陈其美提出的短期内训练出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计划而创立。1909年夏,霍元甲等人从农葝荪家移居到王家宅,即精武体操学校的校址。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6月1日开学,由霍元甲出任总教习,农葝荪出任校长。可惜开学后十数日内即逝世,后来霍元甲被塑造为民族英雄。早期教员除霍元甲外,还有刘振声、赵汉杰与张富猷等人。霍元甲亲传的学生只有‘捻手拳’传世。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之四(现拆迁中)

     1916年11月5日,孙中山先生亲自会见精武体育会的全体会员。孙中山曾于1916年精武会举办6周年纪念会时,应其邀请亲临祝贺。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尚武精神”匾额,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精武体育会不以门派区分,而以地域区分。分为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及珠江流域派。精武体育会促发了中华民国期间中国武林各派的联合,全国武术协会由此创立。抗战时期,精武体育会投身救亡运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和文革时期,精武体育会曾经停办,后恢复。1990年12月17日,上海精武体育会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惠民路379弄原精武会馆内木楼梯
     精武体操学校开学仅10日,霍元甲即英年早逝。他原患有咯血病,寓农葝荪家中时,时发时愈。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时练气功不得法,久闭不吐,氧气既尽,只余炭气,使肺部微细血管爆裂,便成咯血病症。因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入王家宅(精武体操会)后,病情急转,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后病逝,移厝于河北会馆,时值1910年阴历八月间。越一年运柩北返,精武会以“成仁取义”作挽。霍元甲来沪前后仅六个月,享年四十三岁。

    榆林路43、47、59、63号介绍



     榆林路43号--1927年建
     榆林路43、47、59、63号,有四幢并排、式样相近的独立式花园住宅,约建于1927年组。砖混结构三层,坐北朝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样。混凝土台基有十级台阶,建筑之间一、二层有连廊联系。


     榆林路63号--1927年建
     榆林路43、47、59、63号,底层平窗,二层为连续券,有券心石。二层顶为贯通檐部。立面对称共八开间,两侧开间特出处理,局部砖柱倒角处理。三层后退,窗拱券内侧有植物雕饰。红砖清水外墙,人字形双坡屋面。宅前有宽敞的庭院。


     榆林路201号上海手表厂大门
    上海手表厂于1955年建立是我国最大的手表制造工厂。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注册为上海牌商标。4月23日上海手表厂建成。当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3600只。1958年后,上海手表工业逐渐开始形成。1968年上海手表厂第一次突破年产手表100万只大关,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上海钟表行业再行大规模调整。上海秒表厂(原金声钟厂)更名为上海手表四厂(今为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第五钟厂(原昌明钟厂)更名为上海第二手表厂。1973年,求精锁厂等18家厂组建上海手表三厂。8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钟表行业面对新的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1968年上海手表厂曾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机电产品出品基地企业,被国家经委命定为大型一档和一级企业。


     榆林路201号上海手表厂门市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组织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等共58人参加手表试制小组。1958年4月23日上海手表厂建立,当年生产上海牌手表13600只。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有24家工厂,一个研究所,20个经销部门,一所职工大学,一个运输队,2家合资企业。上海钟表行业从1958年正式生产机械手表13600只为起点,1968年突破100万只,1982年突破1000万只,持续9年保持年产1000万只的水平。1990年达到1540万只,累计生产机械手表16662.5448万只。上海钟表行业是国家财政的“摇钱树”,这和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机械表是居民消费三大件之一,是奢侈品的定位分不开的。
   

     河间路1283号原东区污水厂现上海东区水质净化厂





   河间路1283号原东区污水厂现上海东区水质净化厂

   东区污水厂建于1923年,1926年投产,是上海乃至亚洲最老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已运营80多年的老厂目前仍承担着黄埔、虹口、杨浦三区的污水输送和处理任务。优美的绿化环境及英国式的建筑风格使前来参观考察的专业学生与专家深感企业发展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东厂”日处理流量28840立方米。必须保持它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把沪上唯一的“活的污水处理博物馆”保存下来。因为,这里有最早的竖流沉淀池,但是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仍然要放水注入其中。




江浦路104弄原日人20年代建造的公寓(正面),纱厂拿摩温住宅。现为民居。  



江浦路104弄原日人20年代建造的住宅(后面),现为民居。



    长阳路733号原英美烟公司现上海卷烟厂     上海卷烟厂前身是英美烟公司在1925年开设于上海的韬朋路烟厂(英美烟三厂)。1934年9月颐中烟草公司成立时,改称颐中烟三厂。1952年4月更名为国营上海卷烟二厂。1954年1月原许昌路烤烟厂划归卷烟二厂使用。1955年1月,卷烟四厂并入卷烟二厂。1959年5月起先后有公私合营人和雪茄烟厂等五个厂并入卷烟二厂。50年代末60年代初,卷烟一厂撤销建制。上海卷烟三、四、五厂和华成、华美等5家卷烟厂相继转产,卷烟行业仅存上海卷烟二厂。1960年12月国营上海卷烟二厂易名为上海卷烟厂。“文革”期间,该厂基本建设发展缓慢。“七五”技术改造期间,除更新专业设备外,共新建、改建、扩建厂房近三万平方米,同时将原上海食品工业疗养所、上海良工阀门厂二车间、上海纺机厂纱管分厂划归上海卷烟厂使用。




    长阳路中国烟草博物馆旁1921年建造的老房子


   长阳路728号中国烟草博物馆
    中国烟草博物馆是经国家批准并由全国烟草行业共同捐资捐物兴建的专业性博物馆,与上海卷烟厂隔路相望,设有 “烟草发展历程”、“烟草农业”、“烟草工业”、“烟草经贸”、“烟草管理”、“吸烟与控烟”和“烟草文化”等7个展馆。馆内藏品丰富,多姿多彩,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隆昌路222--266号日式公寓介绍


                   隆昌路222--266号日式公寓现民居
      公寓建于1938年,由日本恒产公司建造,砖木结构。16幢两层公寓锯齿状连成一排。清水红砖墙,青瓦四坡攒顶,设老虎窗;砖砌烟囱高出屋顶,排成直线,室内按日本人生活方式设计,装修考究。1999年9月23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隆昌路266号日式公寓现民居

    隆昌路331弄美商电厂董事公寓--1930年建(前门)





     隆昌路331弄美商电厂董事公寓--1930年建(侧面)


    隆昌路362号--建于二、三十年代原格兰路巡捕房  
      隆昌公寓位于隆昌路362号(靠近平凉路),如同围城般的建筑。该公寓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由英国人设计,是格兰路巡捕房的一部分,为公共租界巡捕房的办公地点,上海滩著名的共产党人王孝和烈士牺牲前曾被关押在此。隆昌公寓总共有250户左右。隆昌公寓住房设计理念在对人性关怀方面比上海超前了半个多世纪,二室一厅居室,室内有储藏室、壁橱和厨房,厨房内有木材和大理石混合建成的橱柜。地板需要打蜡,屋顶是线状几何形雕塑,是上海乃至全国首先使用煤气和自来水的住处。隆昌公寓与周星驰电影功夫》里情形极其相似,犹如《功夫》的现实版“场景”。 







    隆昌路362号隆昌公寓原格兰路巡捕房现民居
   
解放后,杨浦公安分局就设在巡捕房南侧,隆昌公寓成了公安局职工宿舍。后来又有许多人陆续住进去。他们大多是在附近的上班族或经商者,由于租金廉价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而搬来至此,一直保持着大概250多家住户。庭院内,整个公寓就如同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筒圆形建筑。大门坐东朝西,进门是一个口字形的极其宽敞的大天井,五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围绕天井耸起,从二层起,每层都有长长的走廊环通楼面。
公寓里的晾衣竿,稀稀拉拉布满整个院子,挂满了床被和衣服。院中四处摆放的许多车子形成的停车场与晾衣杆架占据了院子的大部分。大院依旧成为人们闲暇时聊天的场所和孩子们平日奔跑嬉闹的乐园。隆昌公寓于2004年被归为不可移动文物。


   隆昌路362号双排上下楼梯
      隆昌公寓双排两米多宽的楼梯,是楼中居民最为自豪的,矗立在大院的南北两侧。每部楼梯被水泥基座隔成两个通道,本来宽阔的楼梯口与过道间,摆满了各种杂物。每层楼都有一条长长的楼道相通。楼梯内侧是大小不一如同笼子般的住家。屋与屋的间隙很小,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家家几乎都把厨房挪到走廊里,有的还在过道处加建了房屋,以增加住房面积





    隆昌路541弄西白林寺
    隆昌路541弄,又称西白林寺。原日本大康纱厂于1937年前后建造的高级职员宿舍,十幢规格不一的日式花园住宅。1937年8月13日,日寇掠夺我民族工业,仅杨浦区的日产纺织厂就有大康纱厂(后国棉十二厂),公大纱厂(十九棉),还有十七棉,十五棉,九棉,其中以十二棉规模最大。国民党执政期间更名为中纺十二厂,解放后更名为国棉十二厂。

   隆昌路542弄东白林寺原大康纱厂中级职工宿舍楼
   日商大康纱厂(今上棉十二厂)在隆昌路541弄、542弄建有混合结构和砖木结构花园式新式里弄房屋143幢。水电卫煤俱全,屋前有花坛,通道宽敞。541弄供日本高级职员居住,542弄供一般技术人员居住。还有低一等级的职工楼,俗称“一工房”、“二工房”,一工房以四川人居多,二工房以泰州人居多



       隆昌路542弄东白林寺全景



    平凉路2049号原杨树浦巡捕房机关现杨浦公安分局
    原格兰路巡捕房又称杨树浦巡捕房是1930年重建,位于平凉路与格兰路(今隆昌路)转角处,1933年9月启用。      杨浦分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机关,是主管辖区内公安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是该区行政区域内人民警察领导和指挥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任务。


  

                 平凉路1500号沪东工人文化宫

      
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简称“东宫”,始建于1956年,1958年10月1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是上海三大工人文化宫之一,杨浦区政治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中心。五十年来,始终坚持“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的办宫宗旨,坚持以培养职工艺术人才,丰富沪东地区乃至上海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2001年7月3日,由市区两级政府和市总工会三方共同出资改建的新东宫,以焕然一新的形象重新对外开放并成为沪东地区的新地标。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全国工会先进办学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工会示范工人文化宫”、“五星级工人文化宫”、“国产影片放映优秀单位一等奖”等称号:连续四届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沪东工人文化宫内的雕塑《迎接上海解放》

     
1949年春夏,国民党反动派溃逃前夕,大肆破坏和动迁工厂、物资。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沪东、沪西等地区工厂组成人民保安队,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配合我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上海的解放。纪念群雕于1985年5月27日建成,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培训基地”等。群雕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可供市民免费参观,也可举行入团、入党宣誓等集体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隆昌公寓(一)
【建筑】隆昌公寓——隐匿在上海的“猪笼寨”
探访上海名筑隆昌公寓,竟遇到一只月半并自带表情包的大橘猫
上海最有旧上海味的地方是哪里?
祖孙三代同堂、蜗居10㎡小屋!在上海,这些人的生活你绝对想象不到…
别再去田子坊了,这才是地道的上海弄堂民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