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汉口路(三马路)

[地志] 上海汉口路(三马路)

上海汉口路(三马路)




汉口路历史上属上海公共租界中区,现黄浦区的一条街道俗称三马路。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路,长1593米。1846年开辟外滩到河南路一段,名为海关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长江中游港口汉口的名称正式命名为汉口路。东端为海关。中段山东路口一带,曾为全中国新闻业中心,《新闻报》和《申报报社都设在此处。









汉口路10号(中山东一路14号)原中国交通银行现上海总工会大楼

       汉口路10号中国交通银行新楼于1948年10月竣工。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大楼建成不久,上海就解放了。这幢大楼是当时外滩最后兴建的大楼。1954年交通银行并人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划归上海市总工会。





    汉口路11号现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市粮油分公司





      汉口路11号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市粮油分公司
全貌



        汉口路50号、四川中路268-270号介绍



       汉口路50号原大清银行现中国银行 1908年通和洋行设计建造,曾为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用房。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此宣告成立。又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使用。解放后,一部分房屋归市民政局所用,上世纪50年代以来,底层880平方米建筑,为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场所。一部分由红光中学(后黄浦区教育学院)使用;还有小部分房屋住有居民。        大清银行,是中国官方开办的最早国家银行,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入侵,大量发行钞票。国内,各省都办起了官银钱局。民间钱庄、票号更是多如牛毛,有的准备金很少,而发出的钱票很多,形成钞少票多的“虚票”,金融秩序十分混乱。清廷有识之士见此状况,认为这将影响财政以致动摇政权,必须整顿金融币制,办起国家银行,统一发行中央银行纸币。    



     汉口路50号、四川中路268--270号原人寿保险、产物保险旧址

          1908年建成完工,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大楼,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典型的西式古典建筑,纵向三段式划分明确,装饰集中于入口和转角部位,大楼基础为柱下独立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柱均为方柱。二层以上混凝土柱均为方柱,截面尺寸逐层减小。大楼柱间布置有主梁、次梁。外墙体厚为一砖和一砖半,内墙体厚为一砖,直接砌筑在主梁上。大楼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为木楼梯。


  




     汉口路四川路口的四行(大陆、中南、金城、盐业)蓄会大楼现广发银行

     上海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建于1926年5月。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7层,加上2层塔楼,地下还有地室一层。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四行储蓄会大楼外立面作竖向3段处理,不仅外形,而且色彩也分3段。1至2层的墙面用汉白玉石,并有雕琢装饰;3至6层用褐色泰山砖贴面,6层上有挑檐以及7层、塔楼也用汉白石贴面。1、2层外墙竖立8根方柱和科林斯柱,柱间大玻璃。现广东发展银行。



    汉口路110号爱建金融大楼(中南大楼)原中南银行现天津银行
     中南银行成立于1921年6月,创办人是1919年回国的印尼华侨黄奕住及国人胡笔江史量才等,总行在汉口路110号。中南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的一切业务和外汇业务,曾经从北洋政府取得银行券发行权。1920年代建立四行储蓄会,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后,停止发行业务。中南银行在1929年及1935年先后增设储蓄部与信托部;1934年香港开设分行;其他分行设于北平、南京、汉口、厦门、杭州、苏州等地;该行与华侨关系较密切。1951年9月中南银行上海总行公私合营,次年同60家银行、钱庄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银行,被收归国有。2001年其香港分行并入中银香港。上海总行原位于汉口路3号,后迁汉口路110号,该楼建于1917-1921年,现为爱建金融大楼




     汉口路151号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1909年浙江的官银号改组成浙江银行,总行设在杭州。次年在沪开设上海分行。辛亥革命后,浙行改称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1945年抗战胜利后,总行于同年复业杭州,改名浙江省银行。上海分行于1947年3月恢复。1948年改名浙江第一商业银行。1948年11月,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在江西路汉口路口建造新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9月15日竣工。董事长先后为胡济行、卢学溥、李馥荪,总经理先后为李馥荪、陈朵如。上海解放后,该行董事长李馥荪则于1950年在香港另设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汉口路193号原公共租界工部局现上海市民政局
       1914年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动工兴建上。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程停顿下来。1918年战争结束后又恢复施工,到1922年11月16日竣工这幢大厦占12亩地,是一幢蛊岗石外墙的城堡式4层大楼。建筑面积22705平方米,有40多个办公室,包括万国商团的风雨操场总造价175万两白银。




     江西路汉口路口的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是设置于公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1854年7月11日,上海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工部局由董事会领导。董事通过互选,产生总董。英国人始终占董事会大多数席位,1924年美国人首次出任工部局总董。1914年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兴建新楼,1922年11月16日竣工。正门开在东北角,即江西路、汉口路西南转角。该楼1945年—1955年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现在仍为上海市许多市级机关使用。




汉口路210号原上海市公安机关服务中心现饭店
      1930年建成,一幢英式别墅。暗红色耐火砖贴面,入口为一长方形门廊,门廊上饰尖券,上为挑出阳台,细部精美。烟囱分两截,有特色。楼梯间窗户逐次升高。入口门处理有特色,透视门,扁平尖券,门上部两侧有螺旋形装饰,大楼基础为条形砖基础;承重砖墙为黏土砖;方木屋架,木质檀条,木质搁栅;平瓦坡屋面;平瓦屋脊;外墙采用清水墙饰面;内部楼梯均为木楼梯、木栏杆、木扶手。曾是花园住宅。




    汉口路239号现上海市药材公司     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农工商、科工贸、产学研于一体的大型中药企业。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为:1.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经营;2.中成药、中药原料药、中药保健品生产经营;3.参茸滋补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




        汉口路309号申报馆、解放日报旧址现新旺茶餐厅

     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的报社大楼,位于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山东路(俗称望平街)与汉口路的西南转角(现在的门牌号码是汉口路309号)。1872年由英商创办,1907年被华人收购,1916年—1918年,拆除原有2层砖木结构老楼,重建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1949年5月27日申报停刊后,该楼转给解放日报社使用。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第一天,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大楼内创刊。

        汉口路309号申报馆旧址现新旺茶餐厅

申报馆大楼是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有100余间房子,属早期近代建筑。墙的外立面檐口下部和壁柱都有花纹,具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二楼挑出阳台,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也有装饰性的图案。申报馆旧址今也开发了商业,髙挂着“新旺茶餐厅”、“圣法兰西斯女子美容院”、“东航售票处”、“一番拉面”的招牌。。《申报》前后发行时间长达78年,是近现代报业改革先驱,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被人们视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汉口路740号扬子饭店
       扬子饭店(原申江饭店)1934年6月建成完工,葡萄牙建筑风格,是一幢较典型的现代主义,具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南立面逐层向内收缩形成台阶状造型。各立面为简洁垂直线条处理,在东南转角形成内收塔楼并重点装饰。外挑阳台简洁无装饰,铁花栏杆带装饰艺术派风格,底层墙面为新装修,这间饭店位于慕恩堂东侧,并与之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解放前,曾享誉“远东第三大饭店”,蜚声海内外。1989年元旦起,申江饭店恢复老店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浦区外滩街道】之十二
上海汉口路110号.中南大楼(摄影原创)
黄浦区最嗲的一条路!上海宁150年都逛不够!10元刷到饱瘫!
(11)汉口路110号中南大楼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外滩)上的西洋建筑一览
延安东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