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魔都十年之(29)首届市民文化节所见所感

魔都十年之(29)首届市民文化节所见所感  

2013-03-23 16:46:36|  分类: 梦在上海 |字号 订阅

       今天,上海首届市民文化节拉开序幕,闵行图书馆8楼大厅正在举办《名人品上海故事》的优雅说唱节目,由作家马尚龙与上海歌剧院首席女歌唱家王维倩真情演绎。

 作家马尚龙写的《上海男人》与《上海女人》,曾经在沪引起轰动效应,作者独到之处在于挖掘了海派文化的精华,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摩登,到今天上海的变化,马尚龙向你娓娓道来。然后是王维倩的动听歌声把你拉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曲《夜来香》使人如痴如醉,一个多小时的文化节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我感觉:某种意义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文化意涵,甚至消费意涵上,都比现在的上海更具张力。如果说今天的上海移植了老上海的很多“物”,那么这种移植是非常单面的,这座城市性格原有的“二重性”基本被新意识形态抹平了。当下的上海与上世纪二三十年及四十年代的上海,发生了文化心理的关联,并且以其对49年之后的文化的排斥,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不认同以及试图将其驱逐出当下文化版图的努力。

  

 

 

 上海的繁华其实是女性的风彩,细细的品味上海,乃是一种幸福,细细的品位需要理解与感悟,只要你有心,就能品味到一些东西。上海文明大多是舶来品,没有上世纪租界文化的影响,不可能有今天的上海,上海人之所以有小资情调,很大程度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文革也好,去年9月的所谓爱国游行也好,上海人一般不会像内陆某些地方那样,搞打砸抢烧。海派是世俗的,也是务实的。上海城市精神的中庸性格与中道哲学,淘洗了那些偏激的传统,留下了中间的市民文化和小资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市民文化节
带你秒回百年老上海
什么是上海味道?怎么夸上海女性?这样才叫“懂经”
关于上海的老照片
上海多伦路
上世纪三十年代寄上海中华邮票会秘书叶少亭封一组6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