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念琪】“德律风”二三事(12.1.7)

“德律风”是上海人130多年前对电话的叫法,其实就是英语telephone的直译。它到上海算是早的,在贝尔发明电话的第二年—1877年(清光绪三年)。只不过那时是对讲电话,用的是简易传声器。电话走向社会是在1882年(清光绪八年),上海诞生首处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这个中国第一家电话交换所是由英挪海底电缆公司、英挪丹海底电缆公司和丹俄海底电缆公司所组成的丹商大北电报公司所建,位于外滩7号(今中山东一路7号)。上海首批10个电话用户都是租界银行、饭店和洋行的洋人,每户年租费150元,这时,英国人别晓泼(J. D. Bishop也译“皮晓浦”)从中嗅到了商机。在人工电话交换所问世的当年,他就在上海老城厢的十六铺到正丰街间架设了一套对讲电话,“纳制钱三十六枚,即可邀人对讲,惟沪上人士视为游戏性质”。不久,他的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取得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电话业务经营权,电话交换所在九江路2号,只与外滩7号隔一条横马路。为与丹商竞争,将话机年租费降为100元。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租界,“至今凡百商业之稍具规模者及住宅之稍有余力者,几无不家通户达,脉络相贯矣。”到1949年末,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和上海电信局实装用户共有66317线。

那时,瑞典造的电话机是竖挂在墙,比较笨重。1917年,刚到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主持人鲍惠尔太太电话正打得热火朝天,墙上的电话机突然掉了下来,还带拉下一大块墙泥。透过墙洞,发现隔壁的电话也是装在两家共用的这道墙上。据有识人士相告,电话机摆在桌上后,挂在墙上的电话机与摆在桌上的收费是不一样的。

我们目睹电话从拨盘式变成键盘式,可最早的电话机是摇柄的。握住曲柄做圆周运动,摇几圈接通后,向接线员报上对方电话号码和区号。我上山下乡到农场已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连队的电话也是手柄摇的。“咯吱咯吱”一摇,接通场部总机,然后请它转场内其他单位或场外电话。原来只在战争片中才见这般打电话。这么一想,摇起来豪气顿生。

华界有电话是在租界之后,开办电话有点被动。有了电话的洋人,似乎把它作为一件武器,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越至华界安装电话。为此,地方绅士奏请朝廷要自办电话抗衡。在租界开通电话三十年后的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邮传部电报总局建南市电话局,址在租界南部华界的南市新码头里街,经营范围在上海县老城厢和南市一带,用户约有100多线。两年后的1909年(清宣统元年),又在租界之北的华界共和路建立闸北电话分局。

起初,上海的租界与华界不互通电话。在华界有了电话局后,公共租界工部局同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签订的经营合约里,还自说自话地把营业范围扩到所有租界外的道路。事实上,其经营的越界电话在1925年以及华界的南市、闸北、浦东、沪西和沪北等地。

1926年2月1日起,据民国政府上海电话局和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签订的《通话合同》,上海的租界和华界电话用户可通过人工转接通话。互通电话带来了用户的大发展,开通当年就实装用户号1838线。

当时上海电话公司的电话账单是中英文对照的,并印有这样的提示:先付后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消防的百年历史与发展
老上海的痕迹(七十七,北施家弄的陆佰鸿老宅)
十六铺的故事(2)
话说上海“南市”
王立民:三个洋人眼中的上海租界巡捕
老上海的有軌電車【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