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的圣玛丽亚女中:拯救城市(09.9.23)

穹顶下的礼拜堂1931vs2009

1926礼拜堂

 

倾楼之顾

——修复圣玛丽亚半毁的女中

⊙文/小远

老上海有名的教会女中圣玛丽亚,境遇时代兜兜转转的变迁,已经半毁。前几年因为要开发房地产,差一点被夷为平地。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教会女中,张爱玲的中学时代,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一段段经历逼着人们急着去救。

上海著名城市建筑规划专家伍江的学生舒晟岚交出了这样一篇硕士论文——对圣玛丽亚女中做复原型保护。停办了半个多世纪的女中,建筑上已近面目全非,历史图纸又不全,那就只能靠到现场去测、到文献中去找、跟有印象的人去聊出一个真实的女中记忆,然后一点一点力图原型修复。作者坚持,建筑是人类活动的物质的剧场,孕生于意象并在意念中存留。建筑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场景,表达着文化。

寻找圣玛丽亚女中

对女中的复原保护,首先要做的是考证,面对残缺不全的遗迹和同样残缺不全的图纸,究竟要到哪里找到当初的那个圣玛丽亚?张爱玲的文字在这里帮了大忙。她的《同学少年都不贱》许多场景就选在当年就读的圣玛丽亚。张爱玲的弟弟说,姐姐的小说,大多各有其本,作为上海的城市作家,张爱玲为寻找圣玛丽亚画出了一张藏宝图。

小花园

“悠长的星期日下午,她们到校园去玩,后园就有点荒烟蔓草,有个小丘,残破的碎石阶上去,上面搭了个花架,木柱的枣红漆剥落了,也没种花,恩娟认识桑树,一人带一只漱盂摘桑葚吃,从地下拾起烂熟的、紫红的珍珠兰似的一小簌一小簌,拿到宿舍空寂无人的洗室,在灰色水泥长槽上放自来水冲洗,冲掉蚂蚁。”

膳堂框景

膳堂在学校东西向的轴线上,对面是钟楼礼拜堂,透过膳堂正中的拱券看过去,礼拜堂就好像在一个画框里。张爱玲写,“饭堂坐三百多人,正中一张小板桌上一只木桶装着‘饭是粥’,锅巴煮的稀粥。饭后去舀半碗粥,都成了冒险的旅程,出来进去挤得水泄不通。一挤到廊下,看见穹门外殷红的天——晚饭吃得早——穹门正对着校园那头的小礼堂,钟塔的剪影映在天上。出了穹门,头上的天色淡蓝,已经有几颗金星一闪一闪。夹道的矮树上,大朵白花开得正香,椭圆形的花瓣,也许就是白玉兰,但是她有次听人说是曼陀罗花——仿佛只有佛经里有?”

礼拜堂

进入圣玛丽亚的学生,不论信仰与否,周日必参加礼拜,周而复始的礼拜与祷告成为校园生活最重要的记忆之一。“如果我能活到白发苍苍时,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所熟悉的棺椁绿色梅树林的小径。当然,那时候,今日年轻的梅树也必已经进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力的臂膊遮蔽着纵横的小径。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在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姑娘们像小溪般涌入教堂,在那里,她们跪下祈祷,向上帝低声细述她们生活的小事,她们的悲伤,她们的眼泪,她们的争吵,她们的喜爱,以及她们的宏愿。我还可以听到那古老的钟楼在祈祷声中发出的回响。”

大隐于市

⊙文/聖子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07年11月的午后。没有地址,只知道一个大致的方向,然而找到她,并不难。

很安静,住在里头的学生已经搬离,把房子拆到一半的工人也被勒令停工。斜斜暖暖的阳光下,我喜欢上了她——废墟样的圣玛丽亚女中。

她曾经选址在这座大都市的远郊,甚至在淞沪铁路之外。不见大都市的嘈杂纷扰,有着“小隐入丘樊”的怡然自得。随着近百年迅速的都市化扩张,原来的僻壤已处在如今顶级的商圈。倚着原淞沪铁路沿线建起了这座都市空中的明珠线,于是,你便可以在中山公园站停驳的地方,轻而易举地发现她——周围都市化高楼林立的窒息中,一片透气的空地,空地上的残垣断壁——已然成“大隐住朝市”的圣玛丽亚女中。

当城市剥离记忆

之后,我尽所能地去翻寻她的档案,走访她的故人,她的故事渐渐呈现。从建校到辉煌,从抗战到并校,从转让到倾塌。她的命运随着这座都市的脉络共同行进,同喜同悲,荣辱共生。她本身又是那样地卓尔不群:她是近代上海租界内不论从教学理念还是教育质量最为顶级的两所女校之一,培养出众多领域的女性人才;她是当年乃至今日现存上海校园建筑中整体布局最为古典完整风格统一的,各个单体建筑是如大家闺秀般的谦和素雅不张扬;她,还是爱玲的母校。

而如今她已被蹂躏得不复当年鲜亮,零落成泥,陋室空堂,不见当年笏满床……

同每一座饱经风雨的历史建筑一样,她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一座城市集体记忆的载体。

今天的人们太过激烈地忙于去创造去彰显自己,无暇去感恩去珍惜我们所被馈赠的那些精神遗产,我们满足于让寸土只产出寸金,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利益,忘了文化的价值,甚至忘了其背后所蕴含着无穷不与经济利益矛盾的东西。

爱玲是个敏锐又好记性的人,若不然,不会在远离母校四十余年后,在不能再远的异乡,她还能如此生动地描写出当年在母校的点滴生活细节。令后人在踏寻中,对照得分毫不差。好记性的人最怕的,也就是遗忘,于是她会在毕业临走时写道:“什么都可以‘忘了’,只别连我也‘忘了’!”

个人怕忘记,对于城市就是更可怕的“失忆”。若圣玛丽亚女中在眼前利益驱动下彻底被拆,那么,一段没有载体的城市记忆将随着那一代人的过去而被彻底遗忘,干净得如同从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怕到了那时,真应验了爱玲的预言:“什么都忘了,连她也忘了”。而留下这座记忆空白的城市,清汤光水,味如嚼蜡。

等待灵魂赶上

位于南京西路常德路口的爱丁顿公寓(现名常德公寓),是爱玲当年和姑姑租住过的地方,也是她与胡某故事开始的地方。除了寓所,底层的咖啡店也是爱玲常光顾的,在她的散文里也有提及。如今,底层又恢复了咖啡吧,模仿着当年的气氛。原不原真,谁又会去较真儿,只要她还是当年发生故事的场所,充满只有这座城市、这座房子才有的故事和记忆。小店拥有的不仅是有形的店面资本,更利用着无形的文化资本,应势经营起爱玲和老上海系列的物件。客人慕名而来,络绎不绝。爱丁顿公寓只有一个,她就在这座城市里,她无可取代。

这座城市里,无可取代的又何止这一个“爱丁顿”,走进圣玛丽亚女中,不单单是真实的历史场景,还是小说布景的原型,交织着那个时代、那些人群在这座城市里共同真实的记忆、日常的生活、虚构的人物、沉淀的故事。“穹门外殷红的天,穹门正对着校园那头的小礼拜堂,钟塔的剪影映在天上,赵珏立刻快乐非凡……”亦真,亦幻。

借套《云上的日子》的话,今天城市更替得太快,于是我们需要在城市里众多的“爱丁顿公寓咖啡店”、“圣玛丽亚女中长廊”里坐下,等等灵魂赶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才女张爱玲的绘画作品欣赏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绘画艺术
世上曾有张爱玲
致张爱玲的一封信
中了爱情的毒
《今生今世》:而相知则可如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