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这是一米

    (本文所涉及的人类知识宏大广博,小鱼不专业,甚至连入门都不敢妄称,只是忠实的记录自己的所想,欢迎拍砖,欢迎指正批评。)

 

 

    你所认知的所谓“真实世界”,不过是感官确认下的世界,离开了(超越了)感官的确认,世界疮痍。

 

    这里寂静无声,一根针掉下来也能听见。是吗?但即便蝙蝠正在飞翔(超声波定位)而大象也正在走近(脚踩大地发出次声波),但你充耳不闻,沉浸在自我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的寂静中。

    四周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真的吗?X射线呢,伽马射线呢?

无线电波 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 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 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 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 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 小于0.001毫微米

我们的不可见只因为电波不在0.7--0.4微米之间。
    图像与颜色是经由视觉细胞接受,转化成电子信号由神经传递,最后在大脑这个屏幕上完成再呈现与翻转,所以偏差势所必然。

    触觉很真实,你碰到我了,我感知到了,但当那几根触神经出现问题,真实的触碰你却置若罔闻。

    我们有赖于感官认定这个世界,但感官的偏差与缺陷比比皆是,所以不要以为自我感知的就是真实的世界。

    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声呐、雷达、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等等,但实际上它们是起到“翻译”的工作,把我们无法感受到的信号翻译成我们可以感受的,所有最后的确认依然有赖感官。

    计算呢?科学公式推导,是否超越?比如科学家透过计算,早早推测出太阳系应该有第九颗行星。——人类的认知是这样的,所有推测出来的都只能算预测,只有最后得到实证,如被观察,被监听,被感受,才算确认,否则,只能是理论推想,如黑洞、反物质等。所以所谓科学确认都需要我们感官的确认(即便借组机器的拓展)

    所以我们只是活在我们感官下的世界,感官会有问题吗?以我们常用的数字举例:“1后面8个0”就是一亿,那请问“1后面80个0”有多大呢?脑子有点卡吧。我帮你捋一捋。每多一个0,数字就比之前的大10倍,多8个0就是之前数字大一亿倍。即:“1后16个0”是“1后8个0”的一亿倍,而“1后24个0”又是“1后16个0”的一亿倍,是8个0的一亿亿倍,那么如果以24个0的眼光来看8个0,几乎忽略不计。那32个0呢,40个0呢……80个0呢。

    那就是很大很大的数字了,你说。

    其实也不大,因为你可以轻松说出:1后面8百个0,8万个0,或者直接说8亿个0……。小时候刚懂数字时,经常大家报数字玩,你说一万,我就说一百万,然后是一万万,后一万万万万……。我们都知道,多说几个万字就会更大,但具体有多大,无法想象,就像1后面80个0与1后面800个0一样,其实我们人类感知时已无法辨认,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灰常灰常灰常巨大的。

    人类感官确认是有极限的,过了某个极限,在感知的极限外就会产生扭曲。

    你透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观看镜头下某簇粒子,然后又看了一眼,你觉得毫无变化,实质抬头与低头间的一秒,对于那簇粒子,已生生死死几千个周期了。(引申阅读,如果地球至今是24小时,那么人类是在最后3分钟出场,由于人类出现于165万年前,相对于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那不过滴答一秒)如果地球是个巨大的“智慧体”,他正透过显微镜十分努力的观察皮肤上的我们,他虽然目不转睛,我们却早已生生死死。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就可以理解“薛定谔的猫”,那个非死非生的状态(具体看以前的拙作《薛定谔的猫》)。

    人类所有的感知都是有刻度的,比如人眼能确认的距离变动是0.01毫米,那么100纳米的移动,我们就认为是完全静止的。这仿佛是我们用一把尺子丈量世界。如果这把尺子的最小刻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时候,我们从北京到上海,或者直飞纽约,会有什么区别呢,几乎都没有移动。而我们的汶川地震、印尼海啸、通古斯大爆炸,从星系的观察者来说,世界很稳定,完全没有变动。

    所以为什么这才是一米(你可以想象下:小鱼张开双手,比作一米长度的样子),人类最初刻度的确立都是有意义的,即一定是根据自身的特性来确认基本单位,如果把地球的厚度来作为一个基本单位,那么我们就总在处理0.000000000002933与0.00000000000000345之间的关系,而如果把粒子的大小来作为我们基本单位,那么我们也很难计算与想象。所以无论长度、重量包括时间刻度的确立,人类都是藉由自身特点做出的安排。   

    时间是种人类确立的刻度?是的,时间并非永恒,也不是均匀流淌的。因为时间也只是人类的一种感官确认。

    如果你是一个地道的新加坡人,而且没有出国,那么你很难理解什么是四季。同样,人之初并无时间的概念,只是观察的久了,发现总是日起日落,总是花开花落,总会生老病死,才渐渐派生出时间这个概念。人类最初用沙漏等模仿时间,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确立本民族的一“年”这个时间度,由于每个民族所处位置不同,对四季变化感受的不一,也就有了各种历法,最后只是为了全人类换算的方便,才统一为公历,什么是公历,公共约定俗成的一种历法,也就是人类间的一种约定。所以时间是人类观察自然进行总结的产物,很自然也受到感官局限的影响。

    比如,按照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有的星系都在飞快的离散,也就是说有大量的星系在飞快的远离我们,而且速度惊人 ,但当我们仰望星空,却发现天空似乎是恒定不变的,不但在我们眼里不变,就是上推到古人的记录,星空也几乎没有改变(流星不算的话),为什么呢,为什么极限高速的飞行我们却几乎从未察觉?因为这些星系离我们非常遥远,虽然它们速度惊人,但任何速度必须乘以时间,才能得到确切的移动距离,而我们人类的时间,即便从老祖宗算起,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天文时间中几乎约等于0,那么任何一个高速乘以0,结果就是0。所以我们观察到的星空几乎恒定不变。

    所以在人类感知的世界中,以及由此诞生的各类科学知识中,时间是人类感官体认的最大局限,因为时间只能是常数。

    我们很难用我们常数的时间去深刻感知天文,那么对于比我们小的粒子世界,我们又能否感受呢?感觉上可以,因为它们所经历的时间一定包含在我们的时间内,真是如此吗?

    粒子系的坐标体系小很多,肯定包含在我们的时间内,但问题是我们的时间刻度对它们太过宏大,我们的一秒对它们实在生生死死太多次了,也许你愿意告诉我一些科普知识:小鱼,其实很多微粒存在的时间是我们人类能观察到的,比如某某微粒存在了几秒,甚至几分钟。你知道吗,你所谈论的这个微粒对于一些更小的微粒来说,就是它们的太阳系。你必须把它们切分到极小,才能找到其中的“地球”,而我们谈论的是生活在其“地球”上的一些人们。

    所以所谓的“经历它们”毫无意义,也毫无可能,就如同银河一定无法与我们共同度过,如果它用上我们的时间,那它就几乎亘古不变,反之,我们用上粒子的时间刻度,那么也许我们都得活上1亿亿……后面10个亿年。所以时间绝不是均匀流淌的,如果是均匀流淌的,那会以那个坐标系均匀流淌呢?如果以粒子,我们都将成为永远的雕塑,如果以天文,我们又几乎从不曾出现。小鱼举的例子看似极端,其实是透过极端的对比,让你对时间有个确切的认知。而且,可以负责任说的是:真实的世界应该比我们这样的比喻极端的多。

    就在你仰望星空,看到某颗星星眨眼时,你可曾也眨了下眼睛,这个几乎同步的行为,你可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许多星星来自距离我们几百万“光年”这样遥远的距离,“光年”这个距离的概念是指光走一年的距离,也就是每秒30万公里乘以一年中所含有的秒数。那么几百万光年的距离,就是光要在漫漫宇宙中行走上几百万年,所以与星星一同眨眼,却已是跨越亘古。

    透过星星的这个例子,你就可以想象所谓同时发生的宇宙万象,其实根本就可能是交叉、重叠、平行甚至相不干扰的。我们只能感知我们尺度下的世界,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说:时间与空间是我们人类最大的错觉。而在我们感知的极限外,另外的宇宙正在以新的规则体系在运作,所以所有的科学知识,公式理论都必须是有它自己对应的坐标系,我们之前论证了直线是相对的,平面也是相对,(以上即空间相对),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时间的相对。

    诗人们经常说:永恒伟大的时间。仿佛时间才是万物的主宰,而实际上,时间只是我们人类的一个观察认知,而且受限于我们的环境,更受限于我们感官的极限。所以我要说:时间远非永恒,而且绝不均匀流淌。

 

 

    (内容散了点,知识面也窄,更害怕有许多错漏,所以小鱼把这篇文章登载出来化了不少心血与勇气,但不以此换让你少批评,有理有据的批评是帮助我提高的最好途径。)

 

 

                               扁虫鱼   2013年5月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时间的刻度
178亿公里处,旅行者2号遭遇数万度“火墙”,能穿越过去吗?
仅仅六个小时的实验,却发现美味扇贝体内出现数十亿有害微粒物
东方人
我们所生存的宇宙是假的?科学家提出了“零宇宙”论!
上帝粒子已被发现!人类的认知终将塌陷。时间真的是不存在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