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禾之声】苑文其详66--沙特与减产原油的讯号
简介
导师:苑举正
目前任职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国科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台湾哲学学会监事(曾任副会长及理事),曾担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国际逻辑、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台湾分会」(LMPS TW)主席。198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并于1983 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院攻读哲学,获得哲学学士(1984)、哲学硕士(1988)以及哲学博士(1995)。曾任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东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并于2005 年转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迄今(2009 年升等正教授,2011 至2014 年担任系主任)。任教的科目有:科学哲学、英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哲学概论。对索罗斯(George Soros)的老师卡尔波普(SirKarl Raimund Popper)哲学有深厚研究。
导读:石油盛产地一直都是多事之地,石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给石油产地的人们带来了战争,无论是政治掠夺还是军事打击,依赖着石油生存的国家总是随着石油价格的涨跌而喜怒哀乐。而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又将宣布哪些协议来波动石油国家的心?
11月30日在原油输出国家组织,欧佩克(OPEC)在维也纳召开减产原油协调会。这是今年九月底欧佩克在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耳达成减产原油协议之后,所召开的具体行动会议,企图落实减产计划。会议之前多数的经济评论员与分析师对本次会议的结果均表不乐观,导致会前原油价格下滑百分之四,北海布伦特原油跌至46美元一桶。分析师对此会议表不乐观的理由有三。
第一,欧佩克中最主要的产油国是沙特与伊朗,而两者基于宗教派别与军事对峙的缘故,成为输出石油市场的最大竞争者。但是,因为发展核能而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经济制裁的结果,让伊朗的原油输出量,从过去的每日400万桶,下跌到几乎为零。如今,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暂时放缓,而伊朗本身百废待兴,自然需要增加原油产量赚取外汇,所以它说什么也不愿意减产。
其次,欧佩克虽然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石油禁运的缘故,对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经济威胁,让该组织风光一时,但几十年下来,世界其他重要的采油国已经大幅提高产能。如今欧佩克所产的石油占全球产量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三,剩下的国家中,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俄罗斯每日的原油产量与沙特是伯仲之间,并且俄国经济发展依据石油输出的比例日增。虽说低油价造成俄国目前处于不利的状态,但是只要俄国不配合减产,那么很难说油价会因为欧佩克单方面的减产,而达到上升的目的。
最后,就是美国页岩油的生产量,在沙特增产的这几年中,不但没有受到压力停止生产,反而还维持了相当平稳的产量。这个事实,使得沙特对于美国冶炼油所采取的抵制政策是得不偿失。沙特弄得局面复杂,一方面是原油下跌,另外一方面并没有导致美国停止生产页岩油,而自己却逐渐捉襟见肘,不堪成本损失。
在这三种情况下,减量会议有多大的效果,很难预测。结果,出人意料,会后达成的协议,而且超过预期。欧佩克国家将分配减产,合计每日120万桶原油。其中沙特以老大哥的身份减产,每日四十八万六千桶,占现在沙特生产原油比例百分之四点六。经过减产之后,沙特每日生产一千零五十万桶。其他欧佩克成员国都分配到减产的配额,只有伊朗例外,还增加产量,每日九万桶。
另外本次会议也宣布非欧佩克的国家也同意减产,每日六十万桶;其中,有三十万桶由俄国负担减产。另外,欧佩克也交由其他会员国成立监督委员会,从海港油储罐中监测原油输出量,不能超过协议的输出量。这个协议计划是在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要求先暂时按照协议的内容进行减产六个月,如果有需要,再延长六个月。
这个出乎意料的协议一出现,油价立即上涨百分之六直逼50美元大关。协商的结果中,最明显的部分就是沙特做了极大的牺牲。但是,这个牺牲的底层意义却很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有包含如下的三个部分。
第一,伊朗的地位很明显的受到了重视。这很重要,因为这等于承认伊朗这个以什叶派为主的中东大国之地位,也算是在中东教派之争上,伊朗与以逊尼派为核心自居的沙特平起平坐。不要忘了,这两大派别目前在伊拉克、叙利亚、叶门都有程度不同的军事冲突。如今在大家都同意减产下,唯独准许伊朗增产,等于是承认伊朗地位,其实也挽救了欧佩克的公信力。
第二,有关非欧佩克会员国的减产计划,尤其是俄国所承诺的每日30万桶的这一件事情,在12月9日的第二次由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会员国所召开的联席会议中确定。这使得大家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油价也持续上涨。不过,对于这一点,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未来的监控机制中,管不到俄国的日产石油量。原因是,在海港监督储油槽的制度,在主要以油管输出石油的俄国并不适用。
第三,美国页岩油的产商最终算是获胜,并且从此以后,美国油商在油价发展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原油价格从2011年高达一百多美元,一桶一路下滑,一度不到30美元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这5年来沙特想要透过低原油的价格的策略,让高成本生产的页岩油生产商知难而退,离开市场。结果正好相反,美国页岩油产商,不但挺过了低原油价格的时期,并且并未减产。作为回教世界主要国家的沙特自己反而撑不住了,无法承受因为缺钱所导致的任何不确定性。实在是迫于无赖,沙特只好接受这个无异于丧权的原油减产协商。
从这一连串的事件看的出来,中东地区的权力均衡已遭破坏,各国在此地区,逐利的局面不可避免。原先维持中东局势的主角,也就是美国,现在已经转换成为众多博弈者之一。这或许是未来几年中,在中东地区最值得财经界观察的新局面了。
文/苑举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沙特撕破脸引发“石油危机” 原油暴跌逾10%
一败涂地!本想和美国打石油价格战,沙特终于还是撑不住准备……
油价争夺战:沙俄全力出击 美国破釜沉舟
油价暴跌与沙特的伎俩
再减产50万桶!OPEC+减产力度再加码
全球石油需求暴跌远超想象!“三国杀”握手言和,却面临两大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