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熟名店名吃老字号 (由红袖刀 整理、发表)
熏腊名店马泳斋

常熟熏腊名店马咏斋的创办人马咏梅是古里村人,早年因失业,生活无着,遂日携竹篮,出入茶楼酒肆,兜售自制之熟食,赖以为生。因熟食风味独特,色、香、味俱佳,器皿亦清洁,大受顾客欢迎。人们把他烧制的熟食品冠以“马”字,称“马鸡”、“马肉”、 “马蛋”。马咏梅经常早出晚归,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步行十几里,十分辛苦。在铁琴钢剑楼主瞿启甲的帮助下,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马咏梅到常熟城里北市心设店,由于烹调技艺精湛,深得上层消费者的青睐, 生意兴隆,发展迅速,于宣统二年迁入寺前街新址,形成前店后坊的规模,瞿启甲为店起名“马咏斋”。马咏斋的名气日响,在熟食业中首屈一指。民国 20 年马咏斋在苏州观前大成坊口开设分店,一时轰动姑苏城,营业盛极一时,受它的影响,连杜山珍、陆稿荐等名店,当时都不得不向马咏斋靠拢,增加花色品种。民国27年,马咏斋店主马骥良在上海浙江中路开设分店(1956年迁南京西路)。
现在的马咏斋,门窗虽只两间,但外貌飞檐楼阁,古色古香,内部设施现代化,更符卫生要求。自1984年起,一直是苏州市级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还是常熟市和苏州市的第一批食品卫生和计量“双信单位”。
马咏斋的特色食品有酱鸡 (“马鸡”)、酱肉(“马肉”)、酱蛋( “马蛋”);所制肉松,选料匀净,油而不腻,尤为出色;熏鱼、鸡鸭肫,排骨、爊鸡等都味美可口,极受人们欢迎;野鸡脯、熝山鸟、凤爪等风味独特,是下酒之佳肴。



王四酒家的爊锅

王四,本县兴福人,最初在兴福寺的头山门开设一家小酒肆,仅备老白酒和豆腐干,顾客都是附近的农民,并不惹人注意。但因地处便利,环境清幽,茆屋藤棚,饶有静趣。春秋佳日, 城中仕女竞作郊游,也乐于在此憩息小饮,营业日振。为了迎合顾客心理,他就增添了油鸡、山鸟、松树蕈油、黄笋烧豆腐、腌毛豆、南腿蚕豆子、春笋拌鸡丝、鸡油菜苋、爊螺蛳等时鲜食品,山肴野蔌,别有一番滋味。从此积年累月,逐渐扩展,变成一家初具规模的酒家。佳肴细点,各色俱全,游客来到虞山,都要过门大嚼,从此王四酒家更驰名遐远。
他藏有秘制的油爊锅,所爊鸡豚,香嫩鲜肥,有独得之妙,尤为老饕所棠识。

宋氏姊妹品尝王四名菜

1947年10月19日中午12点,宋庆龄、宋美龄姊妹俩在孔令侃等人陪同下由沪抵常。宋庆龄头戴宽边白色草帽,身穿白色衬衫,黑色绒线马甲,外罩浅灰外套,下身穿深灰西装裤,黑色革履,宋美龄亦穿同样服装,惟绒线马甲为红色。他们先在兴福寺及密林之间漫步畅游,后又选择于林中弯背枫杨树下的草坪上举行野餐。
这里树木苍翠,绿草如茵,野花盛放,群鸟飞翔。山润潺潺流水,清澈透明,煞是喜人。王四酒家一盆盆名菜佳肴端上来,有美味可口的油鸡,有被称为“素中之王”的松树蕈,有煨鸡,还有山鸟、醉虾、冰葫芦等菜肴。饮料是用“舜过泉”泉水自制的桂花白酒,香甜而醇厚。
宋民姊妹俩品尝名菜,觉得果然名不虚传,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她们边吃边眺赏秋林山色,一直吃到2点50分才离开。



百年老店山景园

原开设在书院弄的山景园,为本地饮食业中的巨擎。它擅烹清汤脱肺,所用的主要原料是青鱼杂(鱼肚内的肺脏〉,味极腥,作清汤而丝毫没有腥味,惟山景园有此手段。除这以外,它所制的煨鸡尤负盛名。煨鸡的制法:用肥壮母鸡,宰杀后,不去毛,把肥肉丁、火腿丁、干贝屑、蘑菇、香蕈和香料等各种上好调味品,纳入鸡肚;鸡毛上遍涂潮润的泥土,把它置在炭火上或灶膛中徐徐烘烤;烤熟后,用刀背猛力一拍,泥土自然剥落,鸡毛也随之而下,整只洁白肥嫩、热气腾腾的母鸡呈现在眼前,放出一股异香扑鼻的美味,使人垂涎欲滴。据说,烧鸡原先是乞丐所发明的,称做“叫化鸡”,后来经名厨加料烹调,改称“教化鸡”,从此脍炙人口,推为独步。 它还擅制“西瓜鸡”,非常可口,为人们所乐道。《中国名菜谱 ( 江苏风味 ) 》中收入了山景园创制的名菜,除“叫化鸡”、“清汤脱肺”外,还有“芙蓉蟹斗”、“白汁西露笋”、“出骨刀鱼球”、“出骨生脱鸭”、“冰葫芦”、“八宝南枣”等。



昔日几家馆子的拿手菜

聚丰园开设在东言子巷言子旧宅,名菜有银红鸭、三仙品锅和“百鸟朝王”。三仙品锅用鸡、鱼、肉三味煮成,与众不同,特别新鲜隽永。“百鸟朝王”,用鸡作主体,以鸽子、斑鸠、麻雀等鸟类一道烹煮,非常浓酽,美味绝伦。聚丰园菜馆所备整桌筵席,丰满浓厚。春秋两季的会酒和冬季的消寒会,多假座于此。
原儒英坊长华菜馆的烤鸭,脆嫩多油,不减于北京的烤鸭。清蒸圆菜亦所擅长,其法用整只鳖(甲鱼),宰杀洗净后,腹内纳入鸡,肉、火腿和各种调味品,用鸡汤在炭火上缓缓蒸煮。汁清味厚,背甲四周的裙边柔软味美,富在营养。
原开设在寺后街的鸿运楼菜馆,擅煮名菜“五代同堂”,用五种鸟装在鸭肚里同煮,制法与聚丰园的“百鸟朝王”同,惟易鸡为鸭而已。该馆独擅此肴,浓鲜特著。
曾有裘馆开设在醋库桥东境,以乳腐肉驰名,亦称“醋肉”,价廉物美。
瞿楼开设在陶家巷,以糟鸭著名。用18种中药香料加入糟肉,制成糟油,浇在煮熟白斩鸭上,特点是汁香、味鲜、鸭肥、色洁,即病家入口,顿觉开胃,能增食欲。故瞿楼糟鸭远近闻名,顾客盈门。当炉者婆媳二人,赖以生活。日军入侵,战火纷飞,屋毁糟尽,瞿楼糟鸭遂失传。
旧时,北赵弄有一家酒饭店,牌号叫做“六马路”,所煮起油豆腐汤,掺以虾仁、干贝、火肉丁、鲜肉丁、鲜鸡丁等,有独得 之妙,他家无法仿制。
益泰丰开设在寺前街中段,熏鱼有特殊技术,与众不同,皮焦而肉不枯,油多而质不腻,滋味和谈,鲜美无比,脍炙人口。所制月饼,也很佳妙。
一般菜馆均擅制“四喜肉”和“东坡肉”。四喜肉是把肥肉切成四方大块,用糖、酒、酱等熬煮而成,盛以大盘,汁浓味厚,以白面包卷肉蘸汁而啖,即老饕亦为餍饶。东坡肉的烧煮法,相传为苏东坡所遗传。用腿花肉一方块,称就12两(旧制,即今375克), 放入锅中,所加酒酱及香料等有一定份量,烧煮并有一定时间。煮成后,色深红而有爊味,肥嫩不腻,别具一格。
鸡松,是常熟东乡一带盛行的名菜,婚丧喜庆,置备上等筵席,必以此为主菜。制法,底层铺肉丝,中层铺鸡丝,上层把笋丝、火腿丝、蘑菇丝和鱼翅交叉地铺在碗面的四周,中间留出一孔,插入二三寸长一大撮洁白如玉的洋菜,用纯鸡汤清蒸,色香味俱佳。





昔日的几种百食糕点

会元坊(今中巷西段)口回龙桥,昔日有一家素面馆,汤和面交都很鲜美,品种也极多,夏令生意更盛。
  南门外四宜轩面馆,在秋冬羊肉上市时,应时供应羊肉大面,面多、交多、油多,别有一种鲜味。
  坊桥头有一家汤团店,所制汤团,大团薄皮,有甜有咸,馅既多切汁饱,因此著名。
  1930年前,南市心曾有一家名叫“味斋”的点心店,聘请名厨,专制各色细点,除讲究调味外,还别出心裁,用柔和美观的色、泽来作点缀,吸引顾客们的注目,人们都以一尝滋味为快。主其事者,西装革履,兀坐在帐柜边,招待顾客,满脸堆着笑容,和一般店主人大不相同。可惜好景不长,未隔多久,即告停业。
  旧时,北赵弄多小吃店,四时居为此中翘楚,通宵夜堂,生意极盛。汤面、炒面、水饺、锅贴、春饼、烧卖、馒头、馄饨等,具备各色饺馅;蘑菇、扁东、火肉、鸡丝的咸泡饭;脂油豆沙的八宝饭、山药糕,无论咸的甜的,各式各样面食和点心,并皆精美,誉满全城。
  桂香斋茶食号开设在瞿桥面上,所制清水橙糕,搀上了松子仁,香甜柔糯,爽利生津。清代列为贡品,全国闻名。
野荸荠茶食号开设在寺前大街,每年春季,大量收进砂糖,经过了霉雨季节,糖中所含的酸质自然沥去,用来调制中秋月饼的馅,爽润鲜甜,最为顾客所喜爱。
  农历二月初二,市上开始有方块糕,以脂油豆沙为馅,皮薄馅多,甜味浓厚。还有用纯白糖或豆沙搀糖做馅的素方糕,也很适口,坊桥堍沈鼎成茶食号所制的最负盛名。
  大同茶食号开设在县西街口,制酥糖有特殊技术,味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毫无渣滓。此外所制酒酿饼也有名。
  生禄茶食号开设在南门外平桥衔,所制魁元糕,松脆香甜,无出其右。还有绿豆糕,甜得清洁,细腻无滓,亦著名。





茶食店擅制的有名茶食

松梅方 四方形的米粉制成品,中层夹以玫瑰、松子和精糖混成的馅,宛如一块方糕,上印鲜红的花样,美观可口。
菊花饼 以面粉裹枣泥,刻成菊花形状,大如棋子,鲜甜滋润。
玉露霜 略如冰雪酥,而细腻松爽过之,长方形,比骨牌稍大些,洁白如霜,食时满口清凉甜适,如饮玉露,因以为名。
东坡酥 大如米酥,细腻莹洁如白玉,甜凉沁人心脾,传为东坡遗法。
小波勃 又名清水波勃,仿佛如玉兔,红眼白肤,玲珑可爱,味同菊花饼。
浇切糖 熬煮饧糖,凝成薄片,两面密粘去壳芝麻,切成方块,松脆香甜。
玉兰饼 以糯米粉作饼,取玉兰花瓣煮熟切组和糖为馅,别具甜香滋味。





佛教徒的素菜

在抗战以前,常熟佛教徒集资在城内寺后街开设功德林素菜馆。所制素肴,无论色、香、味,都臻上乘,素鸡、素肉园、素十景等菜,尤为出名。而素点心山药糕、馒首、烧卖等等,并皆精妙。
  三峰寺为虞山四大寺之一,寺僧所制“霉百叶”和“莲衣豆腐”为素局中的名菜。
 “霉百叶”的制法,把百叶浸于面筋里,发霉后取出,洗净,折叠成卷儿,土笼蒸熟,切成薄片而食,大有火肉风味。
  “莲衣豆腐”的制法,用麻油若干两先在锅中熬沸,后下豆腐,片时即取出,豆腐黄而不焦,再用五味调煮,隽永异常。这样的煮法为莲衣和尚所发明,因名为“莲衣豆腐”。
  城北山林幽胜,其间多尼庵,尼庵于长斋绣佛外,尤善调羹。所制“豆豉”,油煎后,加糖、醋、酱等调味品与蘑菇、香蕈同炒, 味鲜而腴,为人称赏。





张三栗子和湖园瓜子

民初有张三者,擅糖炒栗子,剔选良乡名栗,颗小而壳薄的,在井水中浸数小时取出,放入敞口镬里,用铁沙和糖浆炒熟,甜美别致,著名于时。
旧时,有人在湖园茶馆的前门设摊销售西瓜子,拣选特别严格,必须粒粒平整,炒制又有独得之妙,加用玫瑰水、奶油、盐水各色调味,香脆易剥可口。虽仅是一个小小的瓜子摊,也能驰名于苏沪各地。




挑担小吃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石梅翁家祠堂内住着一个专卖熟食的小贩,绰号“大扇子”。每逢夏令,他专卖粉蒸鸡和粉蒸肉,把鸡、肉涂以米粉,用鲜荷叶包卷蒸煮,肥嫩清香,有特殊风味。
  昔日有专卖豆腐团的小贩,用汤匙在碗内搓搅豆腐成豆腐团,以鲜肉为馅,投入沸滚的鲜汤里,片刻即取食,嫩滑鲜美。小贩挑担沿街兜售,价廉物美,老少欢迎。




报慈桥紫熟菱和白酒

每年春秋两季,报慈桥堍设有临时菜馆,游客到此休息,随意小酌,咸称便利。桥下有溪流,一弘浅水,盛产菱,紫色,游客在这儿点上几样山肴田蔬,喝上几口白酒,剥食几斤熟菱,酒味香醇,菱肉甜嫩,别饶风趣。




八仙楼黄酒和居家麻油

八仙楼开设在陶家巷(即今健康路)口,专销远年陈黄酒,质厚味醇,浓香扑鼻,为酒客留连之所。
  新县前(今东门大街西段)居姓所制的小磨麻油,质量浓厚,芳香扑鼻,是上好的调味品。





梅李饭粢糕

常熟著名茶点饭粢糕产在梅李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质量精美,它具有松脆清香、甜而不腻、物廉价美的特点,一直是常熟畅销的土特产品之一。
梅李饭粢糕创始于清道光年间,出自梅李镇上的陈日升茶食店糕点老师傅陆根习之手。他在烘制过程中摸索出一条经验:配料讲究,在磨细的米粉中掺入赤砂糖,拌有松子仁、青丁、桔皮、桂花等佐料,经过粉碎、搓拌、上黄、划糕、蒸糕、倒正、开糕、烘糕等工序,配料发酵要足,佐料要清香可口,炉火要旺,但又不能烧焦。这样烘制出来的干糕,甜香松脆,色泽焦黄,似锅巴(常熟人称饭粢),故名饭粢糕。




山前豆腐干

旧时,西门外山前二条桥一带有许多豆腐干作坊,所制腐干,花色繁多,有荤有素,荤的有野鸡腐干、火腿腐干、虾米腐干等等,制法精工,滋味鲜美,以陈大魁一家为杰出。现在的山前豆腐干多为素的,大小约1寸见方,用丝草扎成一小捆出售,亦有零售的。




石梅的馒头和盘香饼

过去石梅一地茶馆很多,馆中除卖茶外,兼卖点心,其中馒头,皮薄似纸,以蟹肉、虾肉、纯肉、豆沙夹板油等作馅,丰满、鲜美、多汁,妙臻上品,他处未见。又有盘香饼,以面粉卷白糖、豆沙、板油等为长条,再盘转成饼,外粘芝麻,在烘炉里烘熟,香脆甜美,趁热吃最为可口。




桂花白酒

常熟北门外盛产桂花,那里的居民在自酿白酒时,用糯米和桂花同蒸酿制,酿成的米酒称桂花白酒。桂花白酒清洁醇厚,有浓烈的桂花香气,特别适口,是常熟民间佳酿。
民间家酿米酒,还有菜花黄和十月白 ,向负盛名。菜花黄酿制于菜花盛开季节,十月白酿制于农历十月,前者略呈黄色 ,后者色如玉液,两者都清冽醇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饮食文化旧貌
20款南北创新菜品赏析,值得借鉴!
据说是它们中国的十大名菜,你吃过几道
20款南北创新菜品赏析,档次各异,值得借鉴!
杭州十大名菜典故
宴席菜单辑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