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肝硬化经验

     张琪,原名张锺麟,男,汉族,19221114日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1944年在哈尔滨市天育堂附设锺麟诊所行医,1952年参加哈尔滨市第四联合诊所组建为工人诊治疾病,1955年在黑龙江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6年调入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七五”攻关计划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著作有《脉学刍议》等8部。主审由其传承人整理编著的《中医临床家张琪》《张琪肾病医案精选》《国医大师张琪》3部及《国医大师临床研究》系列丛书9本。先后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年来,已培养医学博士40人、医学硕士8人,学术经验继承人9名,博士后4人,广东省中医院师承学生3人,浙江省中医院师承学生1人。张琪临证擅治肾病及多种疑难重症,在肾病的治疗研究方面尤具特色,其中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盂肾炎等肾病有较深造诣。

    孙元莹 张玉梅 姜德友 

    摘 要: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抑木扶土,消疸解毒;峻剂逐水,攻补兼施;软肝化痰,专方专治,病证相合,衷中参西。并举医案验证。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药治疗;老中医经验;张琪

   著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持久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受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抑木扶土,消疸解毒

   黄疸,转氨酶升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症状。张教授认为,感受湿热疫邪是引起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原因。肝旺乘脾,肝脾不和,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旺乘脾,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其所养,故导致脏腑虚损,阴阳失调;脾胃无力运化水湿,湿邪阻滞,郁而化热,湿热毒邪弥漫于三焦,正气无力驱邪外出,充斥于周身,不得泻越,则变证百出。湿热毒邪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则见肢体、面、目重度黄染;湿热毒邪蕴藉上扰神明,则神昏谵语;湿热毒邪阻滞于下焦,则小便短赤,甚或癃闭;湿热毒邪阻滞于内,则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不通;湿热毒邪深入于血分,煎灼营血,则出现血瘀、血热、甚则败血阻滞;湿热疫毒与败血阻滞交互为患,则病势凶险,病情恶化迅速。治疗肝硬化病人以黄疸和转氨酶升高为主要表现时,张教授一方面清热利湿退黄,主要以茵陈五苓散,热胀中满分消丸,甘露消毒丹等方剂加减化裁;另一方面疏肝柔肝,益气健脾,以四苓散加参芪苓术等方药加减。

    病例1:男,57岁,200211 25初诊。乙型肝炎病史27年,发现肝硬化4年,曾多方治疗,服大量中西保肝药无明显效果,求治于张教授。病人身体消瘦乏力,面色晦暗,巩膜黄染,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泄,2~3/d,小便深黄,低热,体温37~38之间,舌质红,苔白滑,脉弦滑稍数。

    化验:谷草转氨酶469.7u/l,总胆红素285.2 μmol/l,直接胆红素198.3 μmol/l,间接胆红素86.9 μmol/lb超显示慢性肝损害,肝弥漫性改变,脾厚5.1cm,有少量腹水。

   辨证为肝胆气郁,湿热蕴藉,湿重于热,脾胃湿热所困,运化受阻。治以化浊利湿,清热解毒退黄。

    处方:苍术15g,茵陈蒿50g,白蔻仁15g,石菖蒲15g,藿香15g,芦根30g,紫苏15g,陈皮15g,黄连10g,板蓝根15g,砂仁15g,蒲公英20g,金银花30g,大腹皮15g,甘草10g

    二诊,服药7剂,体力有所增加,食纳好转,仍腹胀,b超显示,仍有少量腹水。辨证为肝胆气郁,湿热蕴藉,湿重于热,脾大便泄泻,3~4/d,小便色黄量少,口干口苦,舌质红,苔白滑,脉沉弦滑,体温无明显变化。处方:白术20g,茯苓20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5g,炮姜10g,厚朴15g,茵陈蒿50g,白蔻仁15g,大腹皮15g,虎杖20g,大青叶20g,黄芪20g,黄连10g,板蓝根15g,砂仁15g,蒲公英20g,金银花30g

    三诊,病人服药35剂,腹胀明显减轻,b超显示已无腹水,大便基本成形,每23行,面目黄疸明显消退,舌苔转薄,脉沉弦,晨起体温正常,午后37~37.5左右。谷丙转氨酶135.8u/l,谷草转氨酶118.3u/l,总胆红素159.7μmol/l,直接胆红素92.4 μmol/l,间接胆红素67.2 μmol/lb超显示,脾厚4.92cm。辨证仍为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调,木郁土壅。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处方:柴胡20g,白芍20g,茵陈蒿50g,白蔻仁15g,陈皮15g,虎杖20g,大青叶30g,厚朴15g,青皮15g,黄连10g,板蓝根20g,砂仁15g,白花蛇舌草30g,五味子15g,苍术15g,甘草10g

    四诊:服药21剂,黄疸消退,体力恢复明显,腹部仍时感不适,脉沉而有力,舌红苔薄。化验胆红素略高,转氨酶(-),腹部不适,考虑为服大量清热解毒药伤及脾阳所致,于前方取舌草、枳实、大青叶,加公丁香10g,干姜10g,草豆蔻15g,赤芍40g。 病人服药14剂,总胆红素23.5μmol/l225μmol/l),无明显不适,停药观察,随访年余,病情稳定。

   2 峻剂逐水,攻补兼施

   张教授治疗肝硬化重证腹水,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者,往往用大黄,甘遂等峻烈迅猛之药,配以枳实、厚朴、三棱、莪术、槟榔、牵牛子之类,实践证明,效果满意。张教授认为,大量腹水,胀满严重者,一般健脾利水之剂毫无效果,然而峻剂攻下,容易损伤病人正气,同时腹水消退后,腹胀减轻,腹部可以宽松于一时,但是略停药后,腹水又再度聚集,病人腹胀如故,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大量腹水,腹胀难忍,此时如果不用峻剂攻下,则水无出路,病情必有急转直下的趋势,透析又存在一系列的禁忌和副作用,因此只要辨证肝硬化病人尚未出现便血昏迷,一般状态尚可,尚在可攻之时,张老往往当机立断,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应用峻剂攻水,以消除其胀满。临床常用舟车丸改为汤剂,加减化裁。以甘遂、大戟、芫花攻逐脘腹之水,临床应用三药时,先以醋炙后再入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大黄、牵牛子荡涤胃肠实热,泻下攻积,用量多少根据病人体质强弱以及蓄水轻重程度而定。大黄一般用量为15g,最多曾用到50g,但是要注意,中病即止,适时减量。临证观察有大量病人,用药之后排出大量水样便,随后小便通利增多,此时再用茯苓导水汤之类健脾行气,尿量逐渐增加,腹水也随之逐渐消除。

    病例2:男,44岁。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一般状态较差,身体羸瘦不支,面色黧黑,巩膜黄染,口唇干燥,高度腹水,腹部膨隆,b超显示肝脏已明显缩小,脾肿大位于肋下3横指,脘腹胀满不能饮食,腹胀难于行动,大便不爽,31行,小便量少,颜色黄赤,舌质红,舌苔白厚而干,脉沉弦滑。

    化验显示,血常规白细胞3.2×109/l,红细胞2.61×1012/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79×109/l,白蛋白18.8g/l,谷丙转氨酶104.2  u/l,谷草转氨酶69.7u/l,总胆红素125.2 μmol/l,直接胆红素58.3 μmol/l,间接胆红素67.9 μmol/l,血清肌酐203.6mmol/l,尿素氮10.24mmol/l

   辨证为肝胆血瘀,无力运化,湿邪困脾,郁而化热,水湿与邪热交互为患。

    处方:生大黄15g,茵陈蒿50g,生栀子15g,枳实15g,厚朴15g,半夏25g,泽泻15g,陈皮15g, 黄连15g,黄芩15g,砂仁10g,知母15g,姜黄15g,猪苓15g,茯苓15g,白术20g,甘草10g,水煎口服,1/d。服药7剂,尿量有所增加,腹部略觉宽松。前方加槟榔20g,牵牛子各20g,甘遂末5g(冲服)。水煎口服1/d。服药7剂,尿量显著增加,24h 2 500 ml左右,大便基本1/d,去甘遂,改大黄为10g,茵陈蒿为30g。病人先后服药30余剂,腹水全消,又以鳖甲煎丸之类加减,服药半年余,肝功基本正常,可以上班正常工作。

   3 软肝化,专方专治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张教授总结本病的病机,概括为正虚邪实,正虚即肝虚、脾虚、肾虚,邪实即气滞、瘀血、痰浊、蓄水、湿热毒邪内蕴,正虚与邪实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变证百出,远非常规一方一药所能奏效,尤其随着西医治疗的广泛普及,求治于中医的大多为西医多方治疗无效顽固病人,因此张教授治疗本病多用大法复发,消补兼施。对于肝炎后肝硬化,表现以脾大为主,腹胀满,胁肋胀痛,食少纳呆,张老通常以柔肝软坚与清热解毒和用,以自拟之软肝化煎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屡用屡验。组成:柴胡20g,白芍20g,黄芪30g,青皮15g,虎杖20g,郁金10g,茯苓20g,人参15g,山芋15g,枸杞15g,炙鳖甲30g,蒲公英30g,五味子15g,白术15g,茵陈30g黄连10g。本方以炙鳖甲软坚散结为核心,取法《金匮要略》鳖甲煎丸之意,原方用于治疗久疟、疟母。疟母为久疟积于胁下结成痞块,张教授认为实则为脾肿大,鳖甲既有软坚散结之功,又有滋阴清热之力,脾大型肝硬化大多出现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症候,故以鳖甲为首选,辅以青皮、郁金、虎杖、柴胡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参芪益气,白术健脾,白芍养阴,山芋、枸杞补肾。全方配伍,消补兼施,以期达到“补而勿壅,消而勿伤”的效果。除此以外,肝硬化临床往往还伴有邪热内蕴证候,如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尿色黄赤、巩膜黄染等故加入公英、大青叶、茵陈等清热解毒之品。大量实践证明,效果满意。

    病例3,男,62岁。脾大型肝硬化,脾大平脐,面色黧黑,体质羸瘦,肝掌,蜘蛛痣,手足心热,齿龈出血,鼻衄,腹胀纳少,无腹水,大便1/d,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沉弦数。

    化验显示,血常规白细胞1.4×109/l,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1g/l,血小板45×109/l,白蛋白25.7g/l,谷丙转氨酶125.3  u/l,谷草转氨酶82.2u/l

   辨证为肝胆血瘀,无力运化,湿邪困脾,郁而化热,水湿与邪热交互为患。

    处方:柴胡15g,白芍25g,黄芪30g,红参15g,虎杖20g,郁金10g,茯苓20g,山芋15g,枸杞15g,女贞子15g,炙鳖甲30g,丹皮15g,焦栀子15g,白术20g,茵陈30g,黄连10g。以此方为主加减化裁,服药90余剂,b超显示脾脏已缩至正常,脾厚3.6cm。化验,血常规白细胞4.1×109/l,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101g/l,血小板126×109/l,白蛋白30.4g/l,转氨酶(-)。可以上老年大学,正常学习健身,无明显不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经方朱雀丸,专治肝炎、肝硬化!
张琪教授治肝炎后肝硬化验案一则(中医临床)
【重症肝病重疏泄 妙用五法挽危笃】
千年名方柴胡桂枝汤治肝硬化腹水,滋肾柔肝、健脾行水、软肝缩脾
患有肝硬化有何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