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谢安这个名字部分条友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淝水之战,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吧。

在李白的诗作中大概有30首左右提及东晋的谢安,可见李白对谢安的推崇,他俩脾性相近,可以说谢安的一生正是李白所憧憬的一生,不过现实很骨感,李白并不能达到谢安那样的人生高度,不过其诗作流芳百世也属妙事一桩。

死活不做官的谢安

早在少年时期,谢安在士大夫阶层的名声、口碑就出奇的好,大家也都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适合效力于国家,但他本人个性却洒脱不羁,更倾向于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甚至饮酒狎妓的自由生活,朝廷征召他做司徒府的著作郎,他一再声称自己有病,推辞不干。

不堪其扰的谢安,宁愿隐居也不做官,后来有朋友举荐他,扬州刺史更是近乎于逼迫的情况下,他才尝试过一次,但上任仅仅一个多月以后便辞官不做。不但如此,无论是尚书郎还是吏部郎、琅邪王友等等职务也被其婉拒,于是朝堂上就有人觉得他恃才傲物,不识抬举,提议将谢安终身禁锢,当时的会稽王也算变相的为谢安说了好话,说谢安下次必定应召而来,此事遂了。

为什么不做官呢?

虽然有个性的原因,但却不是全部。

①个性使然

②朝中有人

③时机未到

谢氏一族朝中“有人”这是明摆着的,父亲、兄弟都是官员,所以谢安不屑于举家步入仕途,更不屑于与自家人“争锋”,他的弟弟谢万是豫州刺史,西中郎将,卫戊边疆,当然,相对谢安的名气和声望,谢万还是差了很多,因为谢安是被推崇为宰辅级别的。

当时也并不是入朝的最佳时机,进入朝堂首先面对的恐怕不是从政做事,而是陷于造反级别的党伐,事实上如果国家真的需要,谢安肯定会全力报效。

所谓东山再起

辞职后的谢安回归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后来的复出,这与谢万的论罪失势有关,统兵能力有限,北伐前燕途中不能安抚军心、将士,面对遇敌假象不但没有稳住阵脚,反而造成士兵们受惊溃逃,而谢万逃跑更是快人一步,不久后,谢万蒙朝廷开恩仅仅被革职贬为庶人(也是为谢安最终能入朝留一丝情分)。

这对谢安有什么影响呢,谢氏一族的实力是有的,但当代表谢家活跃于官场的谢万失势后,意味着家族势力脱离核心权力圈(他的父亲谢裒已死去多年),本来谢安的本意是不想与自己亲人争,这很没意思,但现在谢万被贬,为了维护家族利益,看来是自己挑起重担的时候了。

桓温:晋明帝驸马,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甚至操纵帝位废立,是那段历史时期的重量级人物。

就在论罪谢万的转年,谢安应桓温的邀请担任司马一职。

高崧说:“你多次违背朝廷的召用,高卧东山,众人议论,你不做官,如果面对百姓,而你现在做官又如何面对百姓呢?”

东山再起一词就是由上述过程而来。

桓温虽然野心很大,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爱才之心,在自己的府宅中,他和谢安畅谈人生,欢笑终日,能与桓温如此接触,如此亲近的客人,绝无仅有,可见桓温对谢安是非同一般的器重。

就在桓温北征前夕,谢万郁郁而终,谢安以奔丧为由离开了桓温独立发展。也可能是百姓对他的期望值过高,造成谢安任吴兴太守后口碑很一般,没什么轰动效应,但是走后不久大家又非常怀念他,这就是名人效应吧,朝廷则毫不介意,继续邀请谢安任职,不久官至吏部尚书。

消弭篡权行为,不计前嫌稳固内政

没有谢安的北伐,桓温铩羽而归,又听信属下谗言另立晋简文帝司马昱,而司马昱也是个麻雀的性子,气性忒大,不满受制于桓温,郁郁而终,桓温推荐谢安接受遗诏。

桓温朝见孝武帝司马曜,谢安与王坦之迎接,当时就有人传闻桓温有篡权的可能,此次见面谢安和王坦之小命不保,王坦之虽然名坦之,却并不能坦然处之,吓得冷汗直流,手板拿反而不自知,而谢安虽然早已看到帐后埋伏的兵士,但沉稳不乱,并调侃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卫四邻,你墙后藏人是啥意思呢,桓温很尴尬,撤走了兵士,谢安和王坦之二人本来声名并驾齐驱,经过此事,高下立判。

至于桓温暗示朝廷赐予九锡,应该与篡权无关,主要是桓温病重,想在死前要个名头而已,后因谢安以修改为名将此事拖下,直至桓温身死,九锡自然不了了之。

桓温死的时候,桓冲曾经问过桓温,类似谢安这类人该如何处置,桓温觉得自己都没法搞定谢安,桓冲更没有希望了,所以当接力棒传到桓冲手里的时候,让桓冲很费了一番思量,自己独斗谢安和王坦之确实费力,所以只能依附于皇权,开始低调做官,既然不能进一步铲除异己,那至少也要保全身家性命吧,哪一个门阀势力背后不是几百上千条人命,稳妥为上。

谢安也并没有趁着桓温身死而发难桓冲,既然桓冲“忠于”皇权,那就一笑泯恩仇吧,况且太后临政很明显会偏向于谢安一方,就这样,在多方面条件都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国家的政局稳定得到了保障,有人说谢安错失良机,其实谢安是以大局为重。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教科书般的案例

内忧外患,政治环境风雨飘摇的东晋,终于稳定了内部势力,而前秦苻坚又“适时”而来,号称百万大军想要吞并东晋,一时间“京师震怒”,其实是震惊,官员们都吓蒙了,一如行刺事件一般,谢安还是临危不乱,指挥调度从容不迫,以少胜多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谢安虽然不算是接手烂摊子,但也着实好不到哪儿去,桓温多次北伐都铩羽而归,给军力和军心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军阀之间的角力也致使各方损失惨重,前秦大兵压境,东晋自然压力山大,所以以原有军事格局去应对空前大战已经不大现实。

谢安对国家安全早有前瞻,也早就着手组建了北府新军,都是一些非门阀势力的流民,因为历经多年战乱,有些战斗经验的流民很多,而且其中的高中层将官也以选拔制为主,增加了部队的公正性和稳定性,让士兵们看到升迁方面的前途,历经七年终成铁军。

内政方面,谢安“一雪前耻”,一改从前的平稳路线,改革国家税收制度,按人口纳税,杜绝了在多个朝代都引发民变的“祸水东移”问题,即税金转移底层群众的弊病,凡涉及劳役的人口皆免除税金,那个年代交通很成问题,百姓被征用往返路途也要几个月,无法从事生产,所以税金也就不能再落在劳役纳税人的身上,国家的税收应数,自然国库充裕,为此次应对苻坚的大军做好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准备。

在对阵方面,东晋也确实有很大优势,有长江一线可守,谢安一面调动“不稳定因素”桓冲吸引敌人兵力,又以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北府军应敌,自己则督战下游,而苻坚的大军则错失良机,不以自己兵力上的优势碾压东晋北府军,反而后撤80万部队。

击敌于半渡这招恐怕连寻常百姓都耳熟能详,谢安又怎会上这种恶当,你击我半渡,而我击你半退,苻坚大军溃不成军,统一南北的计划流产,大军溃逃,由于苻坚军实力的大幅度削弱,北方又恢复了群雄割据的状态,给东晋带来数十年难得的和平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晋名士,人称“江左风流第一”——谢安
《五胡乱华》淝水之战之八:刘牢之洛涧大捷与秦晋淝水之战
激荡四百年:前秦九十万大军压境,朱序一嗓子喊碎苻坚美梦
东晋良将谢安:不恋权位高洁的典范
淝水之战中的谢安,是胸有成竹还是躺平等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68) 淝水之战前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