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智超过诸葛亮,却英年早逝,他的政治遗产让隋唐受益无穷

六镇之乱直接造成了北魏王朝的覆灭,如果这一动乱不曾发生,北魏在与南朝的战争中将以绝对性的优势取得胜利,完成中国的统一,可惜历史并没有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

北魏覆灭之后,北方立刻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尽管东魏在领土上占据优势,却始终没能吞并西魏。西魏在权臣宇文泰的统治下,积极发展经济,为以后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他就是苏绰。

苏绰是宇文泰的股肱之臣,两个人的关系犹如孔明之于玄德。出身于关中门阀士族的苏绰,遇到宇文泰之后,全心全意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以及制度的改革中去,他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同样抱着事必亲躬的态度,终于在四十九岁那年溘然长逝。

苏绰的贡献有很多,概括起来包括改定官制、改变公文模式、府兵制(没有材料证明参与过,但是苏绰去世的时候府兵制刚好实行)、六条诏书。前面两条是对既有体制的挑战,甚至是对门阀政治的彻底否定;后两条则是根据人民习性所创造出的军事、政治模式。而且这四条相辅相成,将西魏的整体实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为后来的隋唐所继承,不论是开皇之治,还是贞观、开元天宝盛世,皆肇始于此。

西魏的官职承袭北魏,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虽然遭遇兵燹,但是由于贵族汉化已深,光靠武力不能够消除汉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对于门阀制度十分欣赏,他认为贵族们大多品德优良,随意选拔官吏就以门第为标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被认为是变相的封建社会,虽然不同于西周的封建制度,但是大部分时候,你的出身基本上决定了你这辈子人生的高度。

天生的贵族,既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权力斗争,也没有品尝过人间的疾苦,想让他们保持一种简朴的生活谈何容易。于是浮华奢侈之风渐渐浓烈,这种风气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让整个国家灭亡,极力阻止这种风气是当时西魏统治阶层不得不着手干预的事情,而这个重担就落在了苏绰的肩膀上。

苏绰改定官职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周礼》,又杂糅了秦汉魏晋的官职,勾勒出了改制后六官的总体框架, 只可惜苏绰未能完成这一伟大构想就去世了,继承他的人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影响了后来的三省六部制度。

北魏孝文帝极力推崇门阀制度,还有一个相当现实的原因,尽管当时的贵族已经汉化,但是在文化上仍旧比不上汉人,如果不是提倡门阀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治理国家,那么鲜卑贵族几乎都会被排挤到权力圈子之外,那个时候势必会引起贵族的反抗。

到了西魏,随着贵族的堕落,以及军事力量之中平民势力的崛起,不得不采取新的选拔人才制度,用以平衡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宇文泰对苏绰的《六条诏书》非常满意,立即昭告天下,让所有官员背诵学习。宇文泰也以身作则,将《六条诏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为什么《六条诏书》如此受到宇文泰的喜欢,又为什么成为治国策略的典范呢?答案就藏在诏书的内容里面。

诏书第一条:先治心。

治理百姓,谁的责任最大?以往的回答自然是中央官员,尤其是皇帝,但是苏绰的答案都定了这种说法,责任最重大的是地方官。地方官上面要对皇帝负责,下面要对百姓负责,他们是百姓和皇帝沟通的桥梁,只有他们公正鲜明,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国家才会安定。

地方官最重要的是“清心”,不仅严禁贪污钱财,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处理事务应该公正贤明。时刻反省自己,不仅钱财不能贪污,就算是想都不要想,处处想着公理,就自己无私的奉献出来。

地方官不仅治理百姓,还应该是百姓的楷模,道德的表率,将礼仪孝悌廉耻等等融入到生活之中,百姓看到之后,就会跟着学习,自然走上正途。

诏书第二条:敦教化

这一条紧接着上一条来讲述地方官的责任。地方官不可不重视教化的作用,人生于天地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可是会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教化成质朴的人,自然天下大治,教化成轻薄的人,自然天下大乱。

苏绰将眼光投到了当前现实,世道衰退已经数百年,近年来又是大乱,这就造成了只看重武力,而轻视了德行的弊端。现在虽然社会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百姓们依旧受到战争和饥饿的困扰。等到稍微丰收之后,就可以抓住时机,对百姓进行教化了。

苏绰的想法与管仲的想法不谋而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诏书第三条:尽地利

利用好土地资源,劝课农桑,鼓励农业生产。劝课的具体方法是,到了耕种的季节,不论男女老幼,都必须参加种田,如果有发现不参加耕种的人,发现之后,立即处罚。

苏绰也考虑到了不同地方人的经济条件不同,他建议富裕之家应该帮助农具或者人力匮乏之家,然后取得相应的报酬。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因为天气的影响,不能出去务农,就要教授百姓种田的知识,但是知识不能太琐碎,太琐碎就会让百姓反感。又不能对百姓太过于松懈,那样就会有人怠工。

诏书第四条:擢贤良

这一条主要是地方官如何选帮助自己解决政务的人才。以前的选拔模式,就是从门阀士族之中随便挑选即可,对于一些细致末尾的小官,只要稍微有点能力,不论品性如何。

苏绰建议,选拔官吏要破除门第关系而看重能力,对于一切有能力但品行不佳的人,也一并去除。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人才,也并非唯才是用。这种二元的新官员选拔方法确实扫除了六朝以来人才选拔的弊端。

一直以来,为了保证贵族的衣食无忧,官僚系统增加了很多无用的岗位,想要彻底肃清前朝官员制度的击毙,在机构上减少行政岗位,保证官僚系统运作的做高效率。

诏书第五条:恤狱讼

对于违法犯罪的公平处置,是苏绰改革的一大重点,因为法律不仅要惩罚坏人,还要震慑可能会违法的人,可是一旦出现冤假错案,就会被百姓认为太残酷,引起不满。

为了排除上述担心的发生,让百姓心悦诚服,就必须谨小慎微,不得由于懒散导致有人被冤枉。

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地方官并非是通达之人,面对不同的案件肯定会有含糊不清的时候。这就要求地方官办理案件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如果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可疑之处,立即重复调查,避免滥用私行,屈打成招。

一旦发现大奸大恶,并且情况属实必须杀一儆百。

诏书第六条:均赋役

税收乃国家立身之本,尤其是当时还要平定敌寇。如何收税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又能给国家增加收入,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苏绰提出了平均税赋的方法。平均就是不论地位如何,一概都要缴税,不能因为是贵族有势力而免去税收,而将税赋完全摊在贫民身上;也不能因为有人狡猾而加重正直者的负担。

苏绰最让后人钦佩的是,考虑事情周全。不仅税收上公平,还要考虑到税收征收的周期长。收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尤其是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利,税收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百姓可以从容缴税,苏绰认为,应该提前通知好,然后各个地方便可以在征收的回收不浪费时间。之所以苏绰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的官员以前不通知,快到纳税期限的时候,又害怕自己完不成任务,就会慌不择路。富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税收还有可能高价购买,但是那些贫民,之后通过借贷上缴税收。长此以往,国家不会稳定。

同样,徭役也会因为贫富的差距造成不合理的后果:富人在附近轻松完成徭役,而穷人要长途跋涉到遥远的地方进行繁重的徭役工作。

凡是不爱惜平民的官员都是国家的罪人,应该严惩。

苏绰的建议非常具有开创性,几乎超越了时代的认知,尤其是对犯罪案件的核实,都是他前瞻性的体现。但不得不说,他起草的诏书过于理想化,实施起来和他想要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距。

苏绰能够提出这几点建议,完全可以肯定苏绰这个人不是一个整天埋头于书斋,或者游走于官场之中,玩弄权术的人。他应该是真正深入民间,体察过百姓疾苦的人。

当时,贵族之间平时写作的文章和政府公文是没有区别的。一手锦绣文虽然可以赢得大家的赞赏,但用在政府文书之中,就会很浪费时间,甚至抓不住重点。

苏绰亲自书写公文的作为范文,改掉了六朝以来的浮夸文风。而且,苏绰在公文之中的一伟大创举,今天还在沿用,这就是红头文件。

苏绰为了下达文件和下级官员上书容易辨认,决定采取以下办法:下发的文件用红色墨水书写,下面官员上书用黑墨水书写。

红色墨水书写的文件演变为“红头文件”的沿用至今,只是黑墨水文书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

苏绰死后,宇文泰悲痛欲绝,亲自为他送葬。令所有人诧异的是,苏绰那么大的官员,死后竟然没有过多的财产,基本只是够家人温饱而已。

苏绰死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杨坚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而这个统一不是上帝掷骰子的偶然事件,而是苏绰改革后积攒出力量的爆发。

朱熹说,三代而下,制度稍可观者,唯宇文氏耳。苏绰一代之奇才,今那得一人如此。

这个评价对苏绰过誉了吗?我看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魏政治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不能忽略的六条诏书│1003
2020年全国I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从重“门阀世家”和重“贤才名士”,看我国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微史记】 宇文泰择苏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