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真题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对风景园林形成发展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风景园林形成发展的影响

一.佛、道、释、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是影响风景园林发展始末的根本的传统文化,并从风景园林发展伊始便引导着风景园林朝向自然式的方向发展;

1. 三大意识形态(道、释、儒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坚实的基础)

1)儒家——仁为根本礼为核心,倡导君臣父子、修齐治平、入世人生观,封建意识形态正统。儒家思想之于园林表征为——自然生态美和人文生态美并重,风景式自由布局中含蕴秩序感和生活气息;君子比德,美善合一的自然观和人化自然启发对自然尊重——在古典园林产生伊始便重筑山理水——风景式发展方向;中庸之道和为贵——造园要素之间始终维持不偏不倚的平衡、园林整体呈现一种和谐状态。

2)道家:自然天道观,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为核心——和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结合——铸就士人宁静致远、潇洒飘逸;包含朴素辩证思想,强调阴与阳、虚与实、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宇宙间宏观、微观空间的形成做出虚实相辅的辩证诠释。

3)儒道互补的局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于古典园林影响甚笃——凡举造园立意,构思方面的浪漫情怀和飘逸风格、园林规划通过筑山理水的辩证布局体现山嵌水抱的辩证关系;皇家园林讲究仙境摹拟等更是显而易见的。

4)佛教——禅宗主张一切皆由佛性、顿悟、直至本心可成佛——思维方式之注重内心关照——从而促进了艺术创作之更强调“意”,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和自由无羁——作品达到情、景和哲理的交融,从而把完整的意境凸显出来,禅宗思维对于后期的古典园林在意境的塑造、意境和物镜的关系上处理尤为明显;

2.天人合一

宋儒提出,作为哲学思想源于西周。三层含义:①人是天地产生,强调人道和天道统一,源于西周,是古人政治伦理主张——孟子和庄子再发展——(孟子)天道和人性合一(寓天德于人心);(庄子)天、人原本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②人类的最高道德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统一的——影响人的自然观,如何对待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普遍规律,和大自然保持和谐——天人谐和③天人合一衍生天人感应——天象和自然界预示社会异常,社会异常也影响天象自然界——两者相互感应,是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④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启导并朝风景式方向发展——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始终和谐。

3.寄情山水

士人的思想意识和永恒情结。自然之美——士人滋生热爱自然之情——庙堂之高不忘山林之乐,失意则浪迹山林——促进山水文学、艺术、画作发展(山水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既重视客观形象的摹写,又注入作者主观感情,所谓“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确立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原则)——在中国,山水风景,山水画、山水文学、山水园林的同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山水文化——山水文化涵盖士人接触到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环境。

4.崇尚隐逸:

大自然滋生隐逸思想,亦是隐逸行为载体。上古贤士不愿献媚同流隐居深山艰苦异常——唐宋多有大隐、中隐和小隐,隐逸作为韬光养晦终南捷径——后期隐逸行为淡化,思想凸显并浸透士人性格禀赋,园林是第二自然,最主要的载体(汉代商山四皓、西晋竹林七贤、南北朝白联社十八高贤)——衍生出隐逸文化,和山水文化相互渗透。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林的大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1)玄学:①解释:盛行士人们的显学,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老庄学说为表、杂糅儒道形成“贵无”为主的玄学体系;②内容:重“清谈”,认为天地本体是“无”,“有”是“无”产生的;讨论名教(封建礼教)和自然的关系,玄学家认为自然文本、名教为辅。③代表人物及行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一方面是饮酒狂狷的具体行为,一方面是寄情山水的思想作风。

2)玄学主张返璞归真+佛教出世思想——激发对自然向往;士人们认为名教礼法是虚伪的表征——在假恶丑社会中寻找真善美是不可能的——大自然是他们心中真善美的化身:山水的”自然“是”真“,”真“的社会意义是”善“,”真“的美学意义是”美“——这是魏晋时期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也是古典园林不断朝向自然式发展的原因)

三.宋朝时期文化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①禅宗的兴起——(1)禅宗主张:梵我合一,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之境和梵我之境并无二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2)社会环境“进已有退亦忧”产生士人们细腻的性格禀赋(3)禅宗注重内心醒悟,“直至本心见性成佛”的教义和士大夫们敏感细腻内向的性格是契合的。(4)园林成为参禅的重要场所,禅悦之风+园居之乐构成士人们生活的中心。

②中隐思想——(1)中隐思想兴起导致隐逸思想转变(2)隐逸从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为变成了精神享乐,园林成为其载体。隐于园可以一定程度上冲淡仕与隐的矛盾,甚至达到仕隐合一的精神境界。士人们居庙堂高谈阔论儒家经典,一入园林便服JI老庄,返璞归真(3)隐逸思想的转变——世界观小了,文化转向内在的开拓和挖掘——园林和“壶中天地”、“须弥芥子”联系起来形成“壶天之隐”——在这个封闭精美微缩的环境里,避开尘世烦恼、乐享清闲(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宋人的隐逸,是一种园林情调和审美趣味的追求,失去上古隐逸反抗进取的精神,文人园林四特点就是这种情调追求的最精准表征。

(4)艺术的变化——(1)宋代艺术放弃外部拓展转而挖掘内部境界,于小见大,于芥蒂之微感受宇宙至广。影响及于园林,则是讲究缩移摹写,有限空间的无限的隐喻(2)宋代各个艺术之间触类旁通相互渗透,园理中蕴含着画理和文理;文人画的兴起,讲究的是追求意境不拘细节,重神似非形似;诗画对园林的影响是明显的;(3)宋代确立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式:禅宗讲究悟性,内心观照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促进艺术创作强调“意”、情感和哲理(苏轼云: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人艺术创作重神似轻形似,形成“以意求意”的审美方式(说诗如说禅,妙处在悬解)(4)意义:这种艺术创作和鉴赏方式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美学思想的大变化和大开拓。

四.清朝时期文化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清朝时期主要的意识形态思想便是“壶中之隐”“须弥芥子”的思想,后期园林多小巧囿于咫尺之间,可距离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就是一个浓缩的文化系统
论中国园林文化的和合精神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二)
中国古典园林中藏着哪些儒家思想?——侧面探析其中的儒家审美观
【景观笔记143】一篇文章看懂园林文化的根基——儒释道
遁匿山林:从田园诗、山水画中探究古代隐逸文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