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园林史话】留园的“旧影”与“新貌”集萃(上)
01

苏州古典园林留园,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以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一样,是我国首批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大名园”之一,1997124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级旅游景区”,标志着留园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景区

1873年盛宣怀与父亲盛康“合资”买下了留园。这在1884年秋冬之际在盛宣怀与日本人冈千仞的一次笔谈中就有说明:“是园本属刘氏(注一:留园前主人刘恕,字蓉峰),乱后弟购葺之,改名留园,取劫后遗留之意(在太平军攻占苏州及至撤离苏州这段时间里能够保留下来)”[参看夏东元编著《盛宣怀年谱长编》]。但是清代文人俞樾在《留园记》中则说:“至光绪二年(1876年),为昆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我们认为,可能是盛家父子于1873年购买,经过数年修葺并且扩大、增加了一些景点,于1876年(光绪二年)正式完工的,俞樾应当是受盛宣怀邀请,观赏了修复后的留园,心中有感才作了《留园记》(此文撰写于光绪二年)。否则,留园按照盛家父子意图修缮、增景,如此浩大的工程要在购得当年完工,是很难做到的。


留园旧主盛宣怀

留园以布局精致合理,建筑比例得当,景观植物错落有致,人文底蕴深厚而名扬海内。历经百年沧桑,过去的留园是什么模样,或许一些年轻的行家与读者未必能亲眼目睹。我们通过多年的收集,积累了部分老照片,并在与老照片中景物大致相同的方位拍摄了一些新的照片以作对比,观察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在照片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了苏州留园管理处、苏州园林档案馆等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亲朋好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要说明的是,新照片全部为本文作者拍摄,但是老照片与明信片除国人拍摄的以外,还有外国人所拍摄出版发行的作品。但是这些照片的作者虽然被标明是外籍人士,也不排除有些照片是引用中国人的摄影作品。如日本人占领苏州时期出版的一些苏州交通旅游图,原本是苏州本地专业人士所测绘,但是却被日本人拿去换上日文并且标上某某“堂”、“轩”竞相出版。因此那个时代的一些老照片究竟谁是“原创拍摄者”,很难一一说明,这有待于今后我们大家共同考证。

下面我们以留园景点和游览的线路为顺序进行介绍,供大家评读。


 秋雾散尽留园现(摄于2006年12月20日)


留园旧主盛宣怀


1.古木交柯

  “古木交柯”原为清代刘恕(蓉峰)“寒碧庄”(即留园前身)十八景之一,清光绪五年(1879年)陈味雪所绘留园十八景中就有它,此处栽植有古柏、耐冬(山茶)古树二株,交柯连理,故而得名。从老照片可以看出“耐冬”(山茶的别称)已经不存在,但是无论从“古木交柯”天井里还是在“华步小筑”一侧穿过洞门,均可以看到古柏的存在和主干的粗细。新照片中同样在此角度,老古柏已经不存,后补老柏、“文武山茶”各一株。


留园第一景——古木交柯(约摄于1928年)


古木交柯(摄于2010年3月)


华步小筑(摄于1926年春天)


华步小筑(摄于2010年)


2.绿荫轩

  明高启葵花诗云:“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绿荫轩”在树荫笼罩下,组成春临满冠绿,秋到叶如火的动态景观。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解放前期此建筑已破烂不堪。解放后50年代初,人民政府即对留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和修缮。老照片反映的是当时没有修缮前的状况,从老照片还可以看出“济癫”已没有头了。


绿荫(解放后50年代初期修复时状况)


绿荫修缮状况(2003年维修时)


绿荫(摄于2008年3月)


绿荫(摄于2009年)

3.济癫石、济仙亭

  “济癫石”奇趣古怪,酷似不拘小节的“济癫”疯和尚,故而众人因其形状称之为“济癫石”,老照片拍摄的虽是其背影,但将其憨态可掬的神形反映得淋漓尽致,有人随之将其西侧半亭称之为“济仙亭”。如今“济癫”已经成了“美女”,她似乎在偷听父母与媒婆谈论嫁娶之事。


 绿荫“济癫石”(民国明信片)


绿荫“美女石”(摄于2009年12月)


4.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似乎也暗喻人们要珍惜时光。室内家具陈设精致,青铜器、盆景花木等点缀布置,似乎告诉人们留园主人身份和经济实力。夏季荷花盛开时,此地北面临水平台(亦称荷花台)设有天幔(即现在的遮阳棚),是夏日品茗赏荷最佳处。

 涵碧山房室内陈设(摄于1926年春天)

 如今涵碧山房室内陈设(摄于2008年5月)

  如今此处为适应现代游览之需,家具数量虽不多,但精致可赏。逢有节假日常有花木盆景陈设布置供人欣赏。“涵碧山房”南庭院解放后50年代修复前,许多门窗、栏杆等都堆放在这里等待修缮整理,可谓是一个露天的临时仓库。


涵碧山房南庭园(解放后50年代修复前的景象)


涵碧山房南庭园(摄于2009年4月)

5.可亭

  可亭,为六角形,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从新、老照片对比来看,颇有忠于原作之美。老照片亭下的石头颇为散乱,新照片假山堆叠更有章法。


可亭(摄于1926年)


可亭(摄于2008年6月)

可亭(摄于1926年)


可亭(摄于2008年5月)

6.美国商贸代表团游览留园(合影照)

  摄于民国十年10月(1921年10月),这些美国人在进行贸易交流的同时还不忘记游览苏州名园——留园。估计如今照片上的许多人已经谢世,但留下来的照片或许会成为苏州对外贸易的一段史话。


 1921年美国旧金山东亚游历商团在留园留影

7.明代牡丹台

  青石牡丹花台侧面所雕琢的狮子戏球、灵芝仙草都显得美轮美奂,充分体现了明代雕塑之风格,这或许是明代留园旧主人徐泰时留给现代人的一份珍贵遗产。牡丹花台前面粗大的青石柱形墩和台后面的湖石、花墙依稀可辨,这也反映出盛康、盛宣怀父子得到此园“喜新不厌旧”的审美观。如今,牡丹花依旧、台依旧,但花墙环境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明式牡丹花台(摄于2007年4月)

明式牡丹花亭(摄于2007年4月)

8.半亭与花墙

  此亭在清风池馆外西北角,其选地巧妙,建筑精致,将留园中部景色略做小隔,使北侧“远翠阁”、西侧至“半野草堂”均自成一院,其静幽养心之境,非寻常可比。照片中半亭、古木以及花墙外楼阁依稀可辨。 如今,半亭、花墙、楼阁和古木均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半亭的青石墙基和黄岩阶石让人唏嘘不已。


半亭(摄于1926-1930年间)

半亭(摄于1926年)


半亭遗址(摄于2008年5月)

9.假山立峰(“远翠阁”庭前)

  留园总管郑恩照奉其主人盛宣怀之命,绘有苏州留园全图,图中标有“绣圃”,老照片湖石之后“绣圃”中的“绣”字隐约可见;穿过洞门亦可见“半野草堂”大致轮廓。

假山立峰(摄于1926年)

如今,此处花墙、房屋不存在,仅留下湖石立峰依然。


假山立峰(摄于2008年5月)

10.濠濮亭

  《世说新语》:“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此处宜与友同游,小歇赏鱼争评。而今思古之趣渐不存,仅存游人与鱼同乐图。


民国时期的濠濮亭 

民国时期的濠濮亭

濠濮亭 

11.文人雅集留园

       民国年间,留园数度收为“国有”,无论文人雅士与普通市民均可购票入园游览、品茶,入园门票大洋一角至二角,茶资每壶一角。这是一张顾公硕等文人雅聚留园时的合影的照片,其背景为花墙漏窗与“绿荫轩”


顾公硕等文化名流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留园雅集合影

12.曲溪楼(外景)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楼”因“曲溪”而得名。刘氏曾名其楼下为“攸宁堂”。细读老照片,数棵古木将园林勾勒成一幅天然的立体的山水画卷,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如今,远处古树近处桃花已然不存,曲溪楼门窗、花墙,近处栏杆也变化甚大,让人感慨万千。


曲溪楼(摄于清末民初)


曲溪楼(摄于2008年12月)

13.“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外景)

  “佳晴”出自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出自《春秋谷梁传》:“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出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佳晴”、“喜雨”、“快雪”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

  此建筑原在“汲古得修绠”之北高坡处,与“五峰仙馆”为“近邻”,主人常在此处与贵客品茶议事。民国年间,常有文人雅士撰文介绍留园时每每提及此亭;冰裂纹的铺地,盆栽桩景与整齐的牡丹花台无不体现园主的喜好和经济实力。

  如今冰裂纹的铺地依然存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已迁至异地再建(即过去的“亦吾庐”遗址)。此处留下高坡、台阶与群芳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摄于1926年)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摄于2008年6月)

14.五峰仙馆南庭院假山与登道

  提及苏州的湖石假山堆叠之精妙,人们常说“环秀山庄”,但留园此处的湖石假山与之相比更有其绝妙之处。它以碎小湖石为原材料,创造出 “以小见大”不可多得的山、峰之典范。品赏此处假山,往往使当今的“行家”也为之汗颜(图36)。 修复时,堆叠大师傅们基本忠于“原作”,但峰中所用花岗岩却十分显露,与湖石其性不合,仍存小憾。


五峰仙馆南院假山(摄于1926年)


五峰仙馆南院假山登道(摄于2008年6月)

15.五峰仙馆(室内)

  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嘱吴大澂书其额,更名为“五峰仙馆”。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从童寯《江南园林志》所绘留园平面图观,大厅隔成数厢,并分前后,在1926年的老照片中也得到了印证(图38)。如今,五峰仙馆形成南北分隔,成为前大后小,光影变化丰富的大厅,颇适应大众旅游的理念。


五峰仙馆室内家具与落地飞罩等(摄于1926年)

五峰仙馆室内家具与落地飞罩等(摄于2008年6月)

16.留园中部景观

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盛氏后人也无能力整修留园,导致园子破败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拨巨款于19535月开始对留园进行整修。

民国留园中部风景(摄于1940-1946年间)


留园中部风景(现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三)留园园林特色
留园图片
中国园林(6)私园实例,回家建一个
时至今日,我才读懂留园的韵味
探访苏州慕园
苏州名园 | 江南几度梅花发 留园随时有物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