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黛玉为何只爱“留得残荷听雨声”?
userphoto

2022.10.15 北京

关注

作者:水溶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林黛玉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却独爱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句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林妹妹保留了原句的意境与情怀,只将“枯荷”改为了“残荷”。

李商隐的诗素来稂丽新奇,用典繁复,意境朦胧婉转曲折,如雾里看花,有惝恍迷离之感。因其辞藻精丽,意蕴深微,故而宋代文人师法李商隐,开辟了声势浩大的西昆体诗歌流派。

所谓西昆体虽然唯美雕润,但也因其内容空乏,脱离实际,为后人所诟病。在北静王水溶初见宝玉的时候,就引用了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来称赞宝玉,脂砚斋就点出了: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

西昆体宗李商隐为师,正如宝钗所言的“李义山之隐僻”,一个“隐”字,追求的是云山雾罩的迂回之美,一个“僻”字,推崇的是讲求藻饰,意旨幽深之感。而西昆体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中的形式美。《红楼梦》中有很多讲谈诗词楹联的片段中,但凡有好词佳句,必要问个出处,无疑是受西昆体摭拾典故的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一回中,贾宝玉为怡红院题诗,他要写“海棠和芭蕉”,诗中并不直写。而是在宝钗“一字师”的点拨下,其诗句“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中就用了 “绿蜡”、“红妆”两个典故。“绿蜡”出自唐朝钱珝《未展芭蕉》诗句中的“冷烛无烟绿蜡干”,“红妆”则出自北宋苏轼的《海棠》中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只有熟悉这两个典故的人,才会读懂宝玉写的是“海棠与芭蕉”。


而从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次第可以看出,黛玉并不讲究作诗要多用典故,反而推崇的是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诗。这些诗人的作品虽然风格不一,但是都擅长写实,诸多名篇都是立意高标,辞情慷慨,既不乏奇绝异语,又能观照现实生活的诗句。

这与黛玉创作诗词的宗旨是一样的,她追求的第一是立意,不以词害意。第二才是词句新奇,若有奇句,也不必拘泥于平仄虚实。

而李商隐的诗大多立意隐晦,雕章丽句,虽然他的很多爱情诗语出肺腑,感人至深,将相思人的情感煎熬写得镂心刻骨又绮密瑰妍,似乎应是陷入爱恋中的黛玉会偏好的那一种诗风,但事实上李商隐的诗风恰恰背离了黛玉作诗的初衷。

黛玉虽然敏感多情,但她写的诗文情怀高逸,风流别致,透着一股洒脱出尘之意,这是李商隐的诗句中不存在的风骨。李商隐的诗,仿佛心血结撰,曲尽情致,流露出的颓废伤感,再加上绮丽晦涩的文辞,仿佛深幽的黑洞,对于黛玉而言,这样的诗读来只会益发消沉苦闷,故而黛玉不喜李商隐的诗。唯有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个例外。

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词藻华美又意致迷离的《无题》、《锦瑟》,这是一首主旨明确的寄情诗,诗人用朴实的文字勾勒出阴霾清秋的幽绝与寂寥,描绘出自己长夜不寐,羁旅思亲的孤独,深切表达了李商隐对表叔的感念之心以及对从表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


其实李商隐的身世背景与黛玉是极为相似的。李商隐年少失孤,应试不第,投奔表叔崔戎,崔戎对李商隐多有照拂,而李商隐与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也是手足情深。

林黛玉与李商隐一样年少失亲,没有家族兄弟扶持,常年依傍亲族,与表兄弟姊妹感情深厚。作为才华横溢又屡遭挫折的诗人,他们既有聪慧坚韧的一面,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黛玉在读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时,才会与诗人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不难想象,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潇湘夜雨中,愁病缠身的黛玉也必然情思难遣,那些对逝去亲人的遥思,宝玉的点滴爱恋,对来日的长思远虑,正如雨打残荷一样来回无定,单调而凄清,黯淡而无奈。悲伤似秋雨连绵,哀愁让柔肠百转,雨声与心声交织,情思与浓愁缭绕。迷蒙惘然中,那一股悲凉秋意却又真实地漫浸到人心里。

黛玉之所以将“枯荷”改为“残荷”,又是与诗人李商隐心境不一样的地方。李商隐的这首诗创作背景是表叔崔戎身故,“枯荷”是生机殆尽的意思,身世飘零的诗人在不眠的雨夜,听枯荷簌雨,让孤独渲出,道不尽丝丝缕缕的相思意。


而黛玉的“残荷”则是暗余一脉生机,这残留在心底的一息悸动,犹如荷叶滚珠绛珠垂泪,似悲似喜,那便是对宝玉的爱恋与信赖。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受了神瑛侍者甘露浇灌之恩。

那绛珠仙子为偿灌溉之情,便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你能说还泪之举是欠债的悲,还是偿情的喜呢?更多的是兼而有之。正如蒙版脂评所言: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黛玉是草木之人,是水中芙蓉,是凌波仙子。她的命运与莲、菱、藕一般,有莲心之苦,如菱飘零,藕断丝连。

残荷之下,掩藏的就是黛玉的幽苦芳心,孤苦无依的凄楚以及缠绵悱恻的恋慕。黛玉借李商隐的诗,咽泣幼失怙恃的辛悲忧哀,迢递衰飒如秋的人生况味,又余留一丝欲语还休的情思萦逗心田,和着雨声略慰相思。“留得”二字诉尽了一段缠绵相思,那滩上衰草残菱、破荷败叶,既是凄风秋雨中一如既往的陪伴,也是花褪残红后至死不渝的眷恋。

因为黛玉知道,只要捱到雨后天明,那个挚爱的少年就会不辞风雨来看她,带来片刻的欢欣与趣味。只因孤寂中有所企盼,即便清楚秋阴霜寒,红消翠减不可逆转,她心中的残荷也是不肯枯绝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残荷”还是“枯荷”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说很美很喜欢,李商隐说你在借题发挥
黛玉不喜欢晚唐诗人李义山,却赞“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句),曹公这个心思绝了
黛玉为什么将“枯荷”改为“残荷”
聊《红楼梦》:林黛玉为何不喜欢李商隐?
林黛玉为何讨厌李商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