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海域使用论证网 全国海域使用论证信用平台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

国家海洋局2017

  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海湾海域... 23.2 河口海域... 23.3 开阔海域... 24 总则... 24.1目的... 24.2原则... 24.3主要内容... 45技术要求... 45.1生态化平面设计... 4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5.3生态化海堤建设... 55.4生态化岸滩建设... 65.5 污水排放与控制... 75.6长期监测与评估... 76分类技术要求... 86.1位于海湾、河口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6.3位于开阔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9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9附录A.. 10附录B.. 1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 18190海洋学术语

GB/T 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LY/T 1938-2011 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海办发〔2017〕22号

3.1海湾

[GB/T 18190—2000,定义2.1.19]

注:本指南中的海湾不含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北部湾。 river mouth; estuary

[GB/T 19485,定义3.2]。 open sea area

4总则

4.1目的

4.2原则

应结合工程用海的实际功能需求,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现状、生态禀赋、水文动力、地形地貌和海洋灾害等自然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生态化建设方案。

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规划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生活空间,增加民生需求权重,破解公众亲海难题,让公众享受到碧海蓝天和洁净沙滩。护岸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确保防洪防潮防浪安全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好生态建设的海洋减灾功能。

结合工程所在区域海域条件,遵循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恢复能力,科学设计生态建设方案。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措施,为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确保生态建设成果持久发挥作用。

生态建设应与工程用海开发利用有机融合,在海岸线和海域利用上实现布局协调和功能兼顾,尽量减少因生态建设带来的海域海岸线空间资源消耗。

围填海工程在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前,应开展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围填海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生态建设方案。生态建设主要内容如下:1)生态化平面设计;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3)生态化海堤建设;4)生态化岸滩建设;5)污水排放与控制;6)长期监测与评估。  

5技术要求

5.1生态化平面设计

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3生态化海堤建设

在保障海堤(护岸)防洪防潮防浪安全的前提下,向海侧堤型宜采用斜坡式结构,在条件适宜时尽可能缓坡入海,促进近岸海洋生境的重建。

海堤(护岸)建筑材料应体现生态和景观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向海侧的海堤应采用生态混凝土和当地块石等绿色环保、适宜当地海域生态系统的无害化建筑材料,以利于植物生长和藻类、贝类附着,促进恢复生物多样性。

围填海工程新形成向海侧护坡的坡面、堤顶和堤脚应综合考虑生态、景观、亲水和防灾减灾等要素,应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格栅、生态护面(含生态袋、植物砌块、生态溢水砖、箱式绿化挡墙等)等生态设计措施,构建海堤生态带建设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构建灌草结合、多种群交错的梯度布局,尽量选取本土物种、防风抗浪、耐盐碱植物品种进行植被种植和养护,提高护岸植被物种多样性,发挥海堤生态带的综合减灾效能。岸滩、海堤(护岸)生态带绿植化植物的参考名录见附录

5.4生态化岸滩建设

围填海工程应重点关注堤前滩涂改造与生态重建,以增加护滩植被物种多样性为目标,采用红树林、柽柳、翅碱蓬、海草(藻)等生态修复措施,尽量恢复海岸的生态涵养、鸟类栖息、促淤消浪等功能。

影响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生物海岸的围填海工程,应采取现场修复或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异地补种等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生境,提高邻近海域的生态功能。

根据填海工程所在海区条件和特点,在不危及防护工程坡脚和基础安全的前提下,海堤(护岸)前沿水下可采用人工鱼礁等生态设计,为鱼类、贝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围填海工程要求增产不增污,污水应纳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确保工程实施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加。积极推行区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循环利用,鼓励建设单位集中收集处理污水废水,并结合人工生态湿地和水系建设,促进污水的循环利用。确需排海的,必须根据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选取最高标准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集中排、离岸排和生态化排放。生态化排放鼓励对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置后再排放,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的再净化作用,严禁在重要、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区域进行排放。

结合围填海工程生态化海堤、生态化岸滩、污水排放与控制等生态建设方案,确定相应的生态建设监测要素,制定生态建设监测方案,明确长期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的要求。

能源、石化、核电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用海项目,应当在填海范围内预留一定空间用于建设多功能合一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并保证监测设施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5章的生态建设要求,结合工程所在海域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和项目功能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不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应该当阐明理由和依据。不同区位条件和类型的围填海工程应重点关注以下生态建设要求。

要充分考虑海湾海域风浪较小、水动力较弱、生态价值较高、生态敏感脆弱、生态化建设条件适宜等特点,按照本指南第

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5章的要求执行。

要区分迎浪面和背浪面分别制定生态化海堤建设方案。迎浪面海堤设计须优先考虑防洪防浪防潮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论证因灾害等因素不具备生态建设条件的应当阐明理由和依据。生态化平面设计、公众亲海空间设计、生态化岸滩、污水排放与控制、长期监测与评估五个方面的生态建设方案按照本指南第

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附录A

围填海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生态建设方案专章编写提纲1  生态建设条件分析  

(以上各节均应给出相应的平面布置图、典型设计剖面图等图件)3  生态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3.1生态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3.2生态建设效益分析4  生态建设监管措施与建议5  附图附件


附录B                            岸滩、海堤(护岸)生态带绿植化植物参考名录 

北方地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的泥质滩涂岸滩可参考选择碱蓬属、柽柳属、芦苇属等植物;砂砾质岸滩可参考选择砂钻苔草、珊瑚菜、匍匐苦荬菜、肾叶打碗花、砂引草等植物。

人工修复海草床生态系统时,北方可参考选择大叶藻等,南方可参考选择海菖蒲、泰来藻、喜盐草、二药藻、针叶藻等。

北方地区可参考选择柽柳属、碱蓬属、藜属、补血草属、结缕草、狗牙根、獐毛等植物;南方地区可参考选择木麻黄属、结缕草属等植物。B3  临海护岸背海侧绿植化B3.1 北方地区可参考选择

草本:景天、费菜、大花萱草、荷兰菊、鸢尾、著草、石竹、罗布麻、二色补血草、海边月见草、马蔺、大花秋葵、直立黄芪、碱茅、田菁、中亚滨藜、盐地碱蓬、菊芋等。

银叶树、草海桐、露兜、榄仁、黄槿、莲叶桐、玉蕊等半红树或红树林伴生植物。沙生植物有厚藤、白茅、仙人掌、沟叶结缕草、铺地黍、单叶蔓荆、龙爪茅、狗牙根等。<span color:black;'="">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禁止围填海!深圳发布新政将全面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总投资600亿!中国东南填海造地20万亩,挖空两座大山建海上城市
从亮屏《焦点访谈》的厦门五缘湾谈谈滨海护岸工程设计理念、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最新规划出炉!连云港这个地方要火!发展潜力不可想象!
「前沿观察」从3大问题、5大建议看渤海湾海洋生态的触目惊心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率先建成50个左右美丽海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