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要从家长做起

                   教育孩子要从家长做起

                           日月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基础教育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当我看到顽劣少年走向犯罪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因家长溺爱而导致儿子杀死父母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大家眼里的“好孩子”选择了自杀的时候,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首先看安徽泗县高一学生崔元{化名}的成长经历。他在上小学和初中时因成绩特别优秀,家长就对孩子抱有极大地期望。就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成绩好什么活都不让你干,好吃的让他吃,好穿的让他穿,久而久之,他就认为自己该享受,父母就该为他付出,孩子就成了特权的占有者,尽管崔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泗县重点高中,因在初三下半期染上网瘾,到高中后愈不能自拔,之后学校通知家长,在家长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陪读,在母亲严格监管下遂起杀母之心,就于20101020日下毒手用电饭煲连线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勒死,更令人痛心的是当他发现母亲确实死亡时,又把母亲尸体推到楼下,带上2700元现金逃之夭夭。

再看西安音乐学院21岁的学生药家鑫,20101020日晚上驾车撞伤26岁女工张妙,当他见到张在记车牌号时,遂用携带的水果刀连捅8刀致其死亡。难道大三的学生还不知道撞人后该怎么做吗?据有关资料介绍,药家鑫是独生子,从小娇惯成性,唯我独尊。

第三,20114月,旅日学生在上海机场刀刺母亲的案例,中国旅日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机场刀刺前来接机的母亲。当记者问及他跟母亲的关系时,汪某迟疑了一下,没有吭声。过了一会他回答说:“挺好的。”谈及他们家的生活条件,汪某回答说:“条件蛮好的。”他在日本留学五年中,每年开销30万元——40万元人民币。汪某的生活费和学费耗尽了家中的积蓄,甚至已向亲朋好友借了万把元的钱。

从上面三名学生犯罪的情况来看,手段都极其残忍,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

再从三名学生的家庭来看,家长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农民出身的崔元,家庭条件虽然不太好,但仍是傾其所有,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只管孩子学习成绩,不管道德修养。大三学生药家鑫,上大三就开上了价值10几万元的雪佛兰轿车,这与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相一致吗?旅日学生想出国就出国,每年30——40万元的开销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吗?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首先要处理好两种生活的关系。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重视其精神生活。人类的生活必须是物质与精神并重,二者缺一不可。这就如同车轮一样,无论缺了哪一边的,车子都开不动。可是现实中有相当多的父母只重视对孩子的养,忽略了对孩子的育,对孩子娇生惯养,娇来娇去,89的孩子对父母叛逆,离家出走;1718岁的孩子违背父母心愿,以父母为敌。更有甚者出现像崔元那样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勒死后又推到楼下的违法犯罪现象。

其次是有些家长的教育目标不正确。只重视了孩子的学业成功而忽视了孩子的幸福。著名教育家孙晓云说:“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幸福”。虽然父母、学校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并没有直接把压力抛给孩子,但是却是有意无意地、有选择地给孩子呈现信息。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的,却没有告诉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即使摆个小摊仍然可以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常常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父母就要付出更多辛苦,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辛苦是爸爸、妈妈、能承受的;我们常常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却没有告诉他们努力地过程更重要,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这样的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提出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过高标准。既要有学业成绩的标准,更要有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标准。孩子能成为赵本山那样的人,就叫他去演小品,能成为姚明那样的人,就叫他去打篮球,能成为潘长江那样的人,就叫他去唱歌。

第四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和培养。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干,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饭、洗碗时,家长就不要端着饭碗跟在孩子的屁股后,孩子走两步喂一口,现实生活中,孩子上到小学六年级了,吃饭时还有家长端着碗喂孩子,如果培养的孩子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又有何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共有弟兄6个,当他们能干活时,他母亲艾达就给他们每人分一小片菜地。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菜地上种些喜欢的蔬菜,收获后挨家挨户去兜售。孩子们一长大,每天就轮流在早晨5点起床,把厨房里的炉火弄得旺旺的,并给父亲准备好早餐。而我们有些家长很少让孩子干活,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只让孩子一根筋的往学习里钻,其它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因此当孩子能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去做,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并在劳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即在做中学。

生儿养女固然不容易,要想把儿女培养成一个正直、善良、勤劳、有爱心的人就更加艰难。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古人说:广积钱粮,家财万贯,不如教育出有道德、有出息的儿女。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心理学博士李文道指出,世上没有哪个父母能做到不犯错误,也没有哪个父母为孩子抵挡住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贴近孩子的心灵,与他们树立良好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在关键的时候给他们及时的引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日留学生杀母的反思--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精英教育误人子弟
浦东机场留日学生刺母案
专家解读留日学生刺母 盲目留洋引发心理危机
2019年愿老师是真正的教师,愿家长是个有责任的父母,愿学生先学做人
家庭自检:看看教育中的缺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