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藉。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 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赔累:赔钱亏累。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疑之根据语境分析,与《六国论》中的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样,应译为有人

2人未之识也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未之有也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人未识之也

3置诸盘错中的是兼词,之于的合音,此句译为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

[34]

4入掠抚顺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了,正常句式为()抚顺入掠

5守将贾汝翼诘责之中的是代词,代指王杲

6金貂结合语境分析,应该解释为赠送,馈赠

7诸部闻大兵且出中的,译为将要,与《鸿门宴》中的若属皆且为所虏一样。

8学颜因而抚之中的译为趁机

9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该译为处理

10学颜有力焉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助词,没有实义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解析:选D 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结合大意即可正确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意思是获得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解析:选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解析:选C 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2)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译文: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重要文言实词。”“”“经画”“”“”“倚任

参考答案(1)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2)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让他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趁机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出刘瑾门中的,结合上下文推断,应为平素。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中的意思一样。

2洪先幼慕罗伦为人中的译为仰慕,与熟语名而来中的意思一样。

3修撰中的,与《陈情表》臣洗马一句中的意思一样,译为授予(官职)

4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中的外舅,结合下文幸吾婿成大名中的吾婿可以推断出,其意思为岳父

5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从句式上看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儒者事业有于此大者,类似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45]

6时帝数称疾不视朝中的与成语见不鲜意思一样,可以译为多次

7料朕必不起也中的为指示代词,译为,可以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是寡人之过也不起可以联系成语一病不起(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8寻求守仁学联系成语精益求精,可推断其意思为更加

9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中的根据熟语力有不逮,推知是及、至的意思。

10当其任,皆吾事也中的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如果

11率友人躬振给中的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译为亲自

12乔微讽之中的,是委婉地劝谏之意,可以结合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来理解。

()高考题型专练

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解析:选C 了解大意,抓住标志词,如官名、时间词等,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除三人名中的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解析:选D 为削除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颜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解析:选B 文中说来岁朝正后,是建议太子来年临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译文: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5)

译文:                          

                             

参考答案(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都极力推辞。(关键词”“”“)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假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都极力推辞。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 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帝意在张孚敬,弗与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群臣不赞同。

2及銮中的结合语境分析,可译为。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一样。

3杨一清以銮望轻中的,联系成语德高望重中的推断,可以译为名望

4既而孚敬与桂萼入中的既而结合语境推断,译为不久

5銮皆谨事之中的,可以联系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中的,推知其意义为侍奉、服侍

6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中的可以联系成语一当百中的来推断,翻译成

7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中的,与《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都可以译为曾经

8生秋杀,何所不可中的春、秋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春天、在秋天

[34]

9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中的是介词,译为,其后省略代词,代指夏言

10帝将南巡中的,根据语境推断译为适逢、恰逢

11其官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剥夺

12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的可以联系课文《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来理解,两者都译为美好的

()高考题型专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解析:选C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遭逢、遇到。丁生母忧指遇到生母丧事。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解析:选C  正榜所取的称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解析:选B  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译文: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译文:                          

                              

参考答案:(1)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关键词资地”“”“)

(2)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关键词”“”“柄政)

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直文渊阁。

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

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

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时以此多之。及宁薨,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长乐郡守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都可解释为授予(官职)

2见称于时,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一致,都是被动句

3宁勋中的,是介词,译为因为

4赠遗甚厚中的,与《出师表》中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意思一样,译为留给、赠送

5宁与李弼来归中的来归归顺、归附之意。古代丈夫一方称女子出嫁也用该词,如《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

[34]

6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在句式上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从于谨于上郡破稽胡帅刘平伏

7周文迎高仲密中的,可以翻译为跟从。《鸿门宴》中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则有使动的意思。

8为同州刺史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译为出任

9大司寇中的结合语境分析,译为升官

10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中的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恰逢

11薨于同州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同州薨

12弟永恩子勣中的结合语境推断,应该译为抚养

()高考题型专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解析:选D 根据上下文,抓住”“”“”“标志词即可正确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可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可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选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晋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解析:选D 有威重非德高望重之意,是有威严之意。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错,原文为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上述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译文: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译文:                          

                             

参考答案(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关键词”“”“)

(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勣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关键词”“”“)

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精之后。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道武帝拓跋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因为避难而改。豆卢宁的父亲豆卢长是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称颂。

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长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朱天光入关,加任都督。又因打败万俟丑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豆卢宁曾经跟梁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梁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朱天光战败后,侯莫陈悦谋反,宇文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以奉迎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到梁定谋反时,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宁被任命为大将军。羌人主帅傍乞铁匆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讨伐,平定叛乱。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税。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同州、州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昭。

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等到生下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承袭了他的爵位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

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

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从句式上分析,属于被动句,是字表被动。

2副总兵中的,在受知于经略袁应泰之后,应该译为提拔

3中军事中的中军事是名词,此处应为动词,可解释为掌管

4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句式一致,属于状语后置句。

5抵中前所而止中的,与《鸿门宴》中的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一样,都是连词,表顺承

6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赵率教)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

7己所乘舆赠之中的与《六国论》中的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都可以解释为拿,把

[345]

8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名词,可译为机会

9论功中的,与《陈情表》里蒙国恩,都可以解释为不久

10与率教深相得中的相得解释为互相投合,比喻相处得很好

11以袁崇焕言,乃令入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中的,都可以解释为

12一军尽殁中的结合上文中流矢阵亡可以推断其意义为覆灭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解析:选B 根据前后文的语境以及一些虚词,同时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D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解析:C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

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自驰援。

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解析:选C 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错,他事实上想分满桂的战功,因为他本人没有参与。所以说不计名利也是错误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

译文:                          

                             

 (2)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译文:                          

                             

参考答案:(1)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关键词编次”“缮雉堞”“粗立)

(2)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关键词既解围”“亲援”“有隙)

参考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赵率教被经略袁应泰赏识,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攻下,赵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赵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赵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孙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赵率教所招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赵率教)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赵率教了。

六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大清官兵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赵率教带兵抗击,斩敌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赵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

七年(1627)五月,大清官兵包围了锦州,赵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清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清兵的)包围才解除。第二年,大清官兵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赵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灭了。(庄烈)帝听说后极为伤心,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赵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他们两个人死后,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3]

1疾卒于家中的,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都可译为因为

2为吏长于决狱中的,可以联系文字狱,译为案件

3君为海阳经年中的经年,可以联系课文《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译为多年,长年

4率吏入仇家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译为于是

5某家诚冤中的,与《六国论》中的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一样, 译为确实

6举州称为神明从句式上看属于省略句,省略了代词代指钱君

[45]

7其佐宣州中的根据语境分析,译为辅助(治理)

8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从句式上看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宣州官岁于泾县市茶

9策子不肖中的不肖,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不肖,都可以翻译为不成材

10县人以为君政所致中的以为是两个词,结合语境分析,译为认为这是

11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中的,与《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用法一样,连词,表顺承

12欲引君为御史中的,可以联系成语见不鲜中的进行推断,译为屡次,多次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解析:选C 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等判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选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的仕途不顺而叹息时,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解析:选C 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译文:                          

                             

 (2)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译文:                          

                             

参考答案(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关键词”“”“自免)

(2)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因此更加赏识钱君。(关键词”“以此”“)

参考译文:

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因病死在家中,享年五十二岁。

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他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

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君不能审判。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称赞()英明。

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因此更加赏识君。凌策死了,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

(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想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名叫晦书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

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
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

1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与《项脊轩志》中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一致,是判断句。

2家本微贱中的微贱,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微贱,解释为(门第)低微

3景平,文帝出守吴兴从句式来看是被动句,译为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

4文帝见而问之中的,是连词,表顺承

5性恭谨,勤于侍奉是省略句,前句首省略主语,代指子高,句末省略宾语,代指文帝

[23]

6文帝之讨张彪也中的,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中的,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于是

8命,酬答于

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返回

9文帝散兵稍集中的,结合语境推断,译为稍微、稍稍

10王琳至于栅口中的至于是古今异义,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表处所。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11别御一营中的,结合语境分析,是动词,译为统率、率领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解析:选A 先通读文句,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断句。断句应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志。本题所选择的句子可以依据一些名词和代词,比如”“松山”“浙东”“文帝”“子高等来断开。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有否讲不通的地方。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解析: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解析: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                          

                             

解析:(1)关键词:”“”“胆决”“(2)关键词:”“论进”“任使;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

参考答案(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面见周文育,子高返回后,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等攻江陵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权奇其能中的意动用法,译为……为奇

2旬月而定中的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3从讨关羽是省略句,后省略,代指孙权

4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擒获

5权假然节中的可以联系成语狐假虎威中的解释为假借,引申为授予

6彻攻退还中的,结合语境分析,译为于是

7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是介词,译为是代词,译为

[34]

8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第一个是名词,译为将领;第二个是动词,译为率领

9忠要遮险隘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险隘要遮

10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中的,结合上文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来推断,应是通假字,通,译为现有的

11孤以为难必是省略句,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王以为贤大夫一样,后省略,译为,在此处代指朱然的奏折

12自创业功臣疾病中的疾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得疾病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解析:选D 先通读文句,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根据名词”“大督”“功臣等断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是对自己的谦称,也是谦称。

B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等,其中”“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五部分。

解析:选B 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解析:D 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                          

                             

参考答案(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

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等将士进攻江陵,张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讨。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朱然)生病两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 连昏:,姻亲。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肃敬敦厚称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勇气闻于诸侯中的,都是介词,译为凭借

2财以分异母诸弟中的,结合下文身无所受,应该解释为让出

3义足以厚风俗中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淳厚

4行多骄僭中的骄僭,结合上下文推断,应该解释为骄横僭越

5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从句式上看是省略句,省略的宾语代指这件事

6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中的固守结合上文左将军商独曰推断,应该解释为坚守

7郡有灾害十四中的是代词,代指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

8商亲部属按问中的部属,结合语境分析应译为顺次安排

9奏果寝格中的寝格,结合上文王凤对王商的劝告来推断,应译为扣住不发

[34]

10于是制诏御史中的于是 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解释为在这种情况下(凤固争之),今义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11今乐昌侯商为丞相中的是动词,译为作为

12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中的与《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这些关键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庶子,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

B.薨只能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不可称薨。

C.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作、称为的意思。

解析:选B 的本义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译文: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译文:                          

                             

参考答案: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关键词”“兵革”“何因)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关键词辅翼”“典领”“)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分。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惟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彤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彤,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皇上一向看重王商,知道史丹说话多半阴险,命令说:不治他罪。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谥为戾侯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 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少而婉慧中的,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一样。

2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中的,与《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一样,都是语气词,表示停顿。

3遂有殊宠中的,可以联系现代汉语词语特殊,推断其词义为特别

4拜为皇后从句式上看属于省略句,省略了的宾语,代指元妃

5妾未见克昌之美中的可以联系成语勤克俭进行推断,译为能够

6常有轻太子之心中的,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轻视,轻慢

7必有难作中的难作是名词,译为灾难是动词,译为发生

8深以为恨中的,结合语境,元妃谏阻太子继位,宝及麟闻之,可知此处应译为仇恨

[3]

9宝嗣伪位中的,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继承

10麟逼元妃曰中的,结合上下文推断,译为派遣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解析:D 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皇帝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为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

B僭位指越分窃据上位,沈作喆《寓简》卷十有云:伪齐刘豫既僭位,大飨群臣。

C不讳指不避尊长的名字。《礼记·曲礼上》有云: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D.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

解析:C C项,不讳是死亡的婉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解析:C 恳求妹妹挽救燕国,文中无此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

译文: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译文:                          

                             

参考答案:(1)太子姿质文雅大方,但优柔寡断,天下太平时则可以做仁德明智的君主,处于祸难时期则不是救世的雄才。

(2)慕容宝认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继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

参考译文:

慕容垂的妻子段氏,字元妃,是伪右光禄大夫段仪的女儿。年少时温婉聪慧,有高远的志向和美好的德操,常常对妹妹季妃说:我终究不会做平凡人的妻子。季妃也说:我也不做平庸男子的妻子。邻人听说后嘲笑她们。慕容垂自称燕王,迎娶元妃做了继妻,于是得到了特别的宠爱。伪范阳王慕容德也迎娶了季妃为妻。姐妹二人成为慕容垂、慕容德的妻子,最终实现了她们的志向。慕容垂超越本分做了皇帝,封元妃做了皇后。

慕容垂立他的儿子慕容宝为太子。元妃对慕容垂说:太子资质文雅大方,但优柔寡断,天下太平时则可以做仁德明智的君主,处于祸难时期则不是救世的雄才。您把大业托付给他,我看不到能够使子孙昌隆的美好未来啊。辽西王和高阳王,都是您贤能的儿子,应该选择其中之一来树立为太子。赵王慕容麟性情奸诈,做事凭恃意气,常常有轻慢太子的野心,陛下您一旦去世,一定会有灾难发生。这是陛下您的家事,应该慎重考虑啊。慕容垂不接受她的建议。慕容宝和慕容麟听说此事,以此为深仇大恨。此后元妃又进言此事,慕容垂说:你想让我成为晋献公吗?元妃哭着退下来,告诉季妃说: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皇帝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承了伪皇位,派遣慕容麟逼迫元妃说:你经常说当今皇上不能继承和守护江山社稷,最终怎么样?你应当早日自杀,来保全你们段氏家族。元妃愤怒地说:你们兄弟逼迫杀害母亲的事尚且做得出,怎么能够保全守护江山社稷呢!我并非怕死,是忧念国家不久将会灭亡罢了。于是自杀。慕容宝认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继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伪中书令眭(suī)邃在朝堂上发表正直的言论说:做儿子的没有废黜母亲的道理,汉朝的安思阎后亲手废黜了汉顺帝,尚且在死后被供奉在汉安帝的宗庙。先皇后的话是对是错还未可知,应该依照汉代阎后的旧例安排丧礼。慕容宝听从了眭邃的建议。后来慕容麟果然犯上作乱,慕容宝也被杀掉了,慕容

德又越职称帝,最终就像元妃当初说的那样。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 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3]

1防其变中的,与《陈情表》谨拜表以闻中的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

2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中的,结合语境分析,是代词,译为他的

3冰合渡河攻训中的可以联系成语不期而遇推断其意义为相约,约定

4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中的结合上下文推断,译为因为

[456]

5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中的,和《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都是介词,用于引出对象,译为跟、和

6以德怀之,庶能有用中的怀结合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安抚

7开门内我妻子中的,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都是通假字,通,译为收容

8得父母中的结合语境,此处前后暗含条件关系,推断是副词,译为才、这才

9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中的,是在()病卒官,时年五十三之后,推断其意义为吊丧

10戎俗父母死,耻悲泣中的,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一样,都是意动用法,译为……为耻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解析:D 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

C.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

D.秦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先生。

解析:D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C.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度过危机。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解析:B 诸羌谋反时,大臣们推举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并非乌桓校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译文:                          

                             

 (2)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译文: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由是,因此;报怨,报仇;,以……为忧,担心。(2),以……为耻;临困,面临绝境;自刺,自杀。

参考答案:(1)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

(2)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年轻时有远大志向。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邓训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徐叹息说这是大义啊。便释放了他们。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哀、平间以儒学显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中的一样,都是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天下扰乱中的根据语境推断,可译为恰逢,适逢

3后与融俱征中的,译为征召。此句为被动句,正确的翻译为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

4茂辄纠案中的,根据上下文推断,是动词,译为追究,查办

5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中的,根据下文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推断是动词,译为检举,揭发

6休勿休中的与《劝学》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中的一样,用于未然”“将然时态,译为即使

7犯吏禁中的,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触犯,冒犯

8斧斤废而不举中的斧斤,根据上文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推断,应是名词作动词,用斧斤,意译为刑戮

9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从句式上看,同时属于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杀人后省略了介词;正常句序为近湖阳公主奴()西市杀人

[34]

10代戴涉为司徒中的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担任

11以问主簿郭贺是省略句,省略了的宾语,代指这个梦

12衮职有阙,君其补之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缺点,缺失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解析:D 根据固定句式“…………断开一处,根据句末虚词”“和实词”“”“”“断开其他地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原为郡守;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B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

C.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

D在古代称诸侯或天子死去。《礼记·曲礼》:诸侯曰薨,庶人曰死。

解析:选D 天子死曰崩。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解析:C 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不仅仅审理湖阳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译文: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

译文:                          

                             

参考答案:(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光武帝采纳了此谏言。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开席位祝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字合起来是字,虽说有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醉而犯之者中的,与《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2先犯我令中的,是词,译为

3且加罪焉中的,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都是兼词于之,此处译为在他的身上

4其女往辞晏子之家中的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前往

5何为老而见奔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老而见奔,译为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

6令内之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接纳(使她进来)

[345]

7君树槐县令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挂着

8不损禄,不益刑中的,可以联系成语寿延年推断,译为增加

9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中的,在语境中,公法”“私恚相对应,应该译为怨恨

10杀妾父,孤妾身中的,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成为孤儿

11去其腥臊者而已中的词,不译。

12刑杀不称中的,结合上文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可知惩罚过重,推断其意义为相当

13以累社稷中的,结合语境分析,可译为连累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解析:D 先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人物以及一些虚词。晏子”“指的是人,”“”“是三个连续的动词,所以这些地方应断开,故选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即齐景公,姜姓,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B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C早朝起源于周礼,《吕氏春秋·禁塞》就有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的句子。

D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后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解析:D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以后一般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解析:C 由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可知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理解错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译文: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译文:                          

                             

解析:(1),凭;孤独,孤单弱小的人;拂是,违背正确的事理;所欲,自己的意愿。(2),尽; ,推重;拟乎,相似;,悖逆正道;不称,不当罪;,残忍暴虐。

参考答案:(1)勇敢之士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2)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作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作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作残忍暴虐。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

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去掉)。现在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太过分了呀!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作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作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作残忍暴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宫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重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僻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爱护人民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洮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 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斥候:侦察兵。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中的,是语气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2从师受业中的,联系成语临危受命,推断其意义为接受

3谓之曰中的,与课文《六国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都可以译为有人

4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中的,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5贼起仓卒中的,是通假字,通仓卒仓猝

6众皆从焉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中的,都可以译为听从,顺从

7乘夜鼓噪而出中的,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中的一样,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345]

8而颇闲政事中的,是通假字,通,译为娴熟

9贤因率骑士追击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中的,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

10至是创置焉中的,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都是句末语气词,译为

11于是羌、浑敛迹中的于是,根据语境推断,译为因此

12哀动左右中的,根据上文卒于京师……高祖亲临推知,译为感动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解析:C 断句应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志。本题所选择的句子可以依据如下内容断开,一是名词和代词,比如西疆”“”“”“隘路;一是特殊句式,吐谷浑数千骑是定语后置;一是动词,比如”“”“”“。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有否讲不通的地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年纪,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前外,一般称字而不称名。

B.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

C.迁指调动官职,即升官,因为古代的官位也是以左为大,所以升官也叫左迁。

D.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解析:C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但是左迁是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解析:B B项,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错误,文章第二段的开头说的是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可见应是都督大野树儿被州民豆卢狼杀害。选项颠倒了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译文:                          

                             

 (2)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译文:                          

                             

解析:(1),怎么;,拼命;,教授;,只要。(2),坚决;,率领;,偷偷,暗中。

参考答案:(1)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

(2)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

参考译文: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有人对他说: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李贤答道: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问者惭愧而心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从。李贤于是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

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大军东征,朝廷认为西路空虚,担心羌族、浑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羌、浑因此而收敛,不敢东犯。五年(565),宕昌侵犯边境,百姓失去家业,于是在洮州设置总管府,用来遏制外敌。废去河州总管,改授李贤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这时羌人侵犯石门戍,撤毁桥梁,破坏道路,企图阻断援军。李贤率领一千名骑兵抵抗,先后斩杀、俘虏数百人,贼人才退去。羌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李贤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败贼军。敌人震慑,不敢再犯。不久,废去洮州总管,仍在河州设置总管府,还让李贤担任总管。

高祖怀念李贤旧恩,调他入京,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左右。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为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择可为守者中的,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担任

2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中的,根据师夔武定军节度使节度使是官职,是动词,可知此处应译为授予

3璋固称李师夔中的,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一样,都是形容词,译为坚决,坚持

4璋副之中的,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

5伐宋中的,根据上下文推断,是动词,译为跟随

6命璋权知州事中的,是代理的意思。

7帅府牒璋尽诛之中的,是代词,指代他们(潞州的军士应当受株连的有七百人)

[345]

8前尝有降者中的,与教材《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的一样,译为曾经

9是欲杀我耳中的,是通假字,通,语气助词,不译。

10于是,命璋往招之中的于是是介词,译为是代词,译为这种情况下

11我乃无疑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中的,都可译为才、这才

12镇西军节度使中的,结合上下文,译为改任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解析:C 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解析: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他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解析:C 招抚张觉是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之后的,而不是担任左谏议大夫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译文: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译文:                          

                             

参考答案:(1)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唯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

(2)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

参考译文: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学习准备考进士。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沈璋与李师夔密谋开门迎降。第二天,选举可以作守将的人,大家都推举沈璋,沈璋坚持推举李师夔,于是委任师夔为武定军节度使,以沈璋为他的副手。(沈璋)被授予太常少卿,升为鸿胪卿。 (沈璋)守母丧,丧期未满起用为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跟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唯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

太行山的强盗攻下潞州,杀掉守将姚潘,官兵讨伐平定了他们,命令沈璋暂时主管知州事。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不久,百姓过上安宁生活。当初,盗贼占据城池,潞州的军士应当受株连的有七百人,帅府命令沈璋把他们全杀掉,沈璋没有服从。帅府听说后,大怒,召沈璋斥责他,并且想杀沈璋,左右的人很害怕,沈璋脸色不变,从容回答说:召集流亡的人,安抚现存的百姓,是我沈璋的职责。这些人当初并没有叛心,是由于被贼兵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招抚他们,他们又回来了。现在想杀了他们,这是杀害投降的人。如果对大家有好处,沈璋死了又有什么遗憾。拜为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他修建生祠。移知忻州,改任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当时,介休人张觉纠合党羽逃命在山谷中,掠夺邑县,招他们不肯投降,说:以前曾有投降的人,都被杀掉了。现在用好话引诱我们,这是想杀我们罢了。只有得到侍郎沈公一句话,我们才不疑心。于是,命令沈璋去招安他们,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沈璋)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任东京路转运使,改任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因病辞官。去世,享年60岁。

儿子沈宜中,天德三年,封赐为进士及第。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其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远于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已而薄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

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寻退居淮东。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丞相搠思监曰: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诸人之议,皆是也。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搠思监善之。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

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常语人曰: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它日,翰林学士沙剌班示以所为文,请易置数字,苦思者移时,终不就。沙剌班曰:先生于文,岂犹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视大笑。盖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人失笑,一座尽倾,入其室,蔼然春风中也。所为诗文甚多。无丈夫子。及死,国遂亡,以故其遗稿不传。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识者韪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2]

1其才隽中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一样,可以译为依恃,凭仗

2谢客,闭门读书中的,是副词,强调事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于是

3受业于李存先生中的,与《赤壁之战》拔刀斫前奏案中的,都是副词,译为于是

4远于诗最高中的,与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中的,都是介词,译为……方面

5翥勤于诱掖后进中的诱掖,根据上下文推断,译为引导扶持

6绝去崖岸中的崖岸,根据上下文推断,译为矜庄,孤高

7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中的致仕,译为交还官职,即退休

[34]

8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中的,与《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一样,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左右或劝之中的,根据语境推断,译为有人

10其近体、长短句尤工中的,与《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的一样,译为精,精巧

11识者韪之中的,可以联系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推断,译为称赞,称许

()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解析:D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提取合理的结论。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根据大意即可划分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蹴鞠,又名蹋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B维扬之名最早载于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C至正是元惠宗的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D.翰林学士,非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李白做过翰林学士。

解析:D 翰林学士是官名,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总之,他们各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此外,皇帝还往往召集一批作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翥年少时,虽有才华,但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B. 至元末年,张翥受同郡傅岩起的举荐,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

C. 在一次朝议时,张翥认为国事有缓有急,实行起来有先有后,关键在于丞相的决断。

D.张翥在诗歌方面,尤其在近体诗和词上很擅长,平日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

解析:B 张翥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是在至正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译文:                          

                             

 (2)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

译文:                          

                             

参考答案:(1)不屑于把家业放在心上,他父亲为此而担忧。张翥一天幡然醒悟,改过说:父亲不要担忧,现在请(让我)改变,(专心于)学业。(关键词”“翻然改”“易业)

(2)我在写文章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我不曾构思,只是随意地写作罢了。(关键词”“”“任意)

参考译文:

张翥,字仲举,是晋宁人。张翥年轻时,自恃才能出众,豪放而无拘束,喜好蹴鞠、音乐,不屑于把家业放在心上,他父亲为此而担忧。张翥一天幡然醒悟,改过说:父亲不要担忧,现在请(让我)改变,(专心于)学业。于是谢绝客人,闭门读书,夜以继日,毫不松懈,于是接受李存先生的教导。李存家住安仁,是江南的大儒,学问得自于陆九渊的传授,张翥跟随他学习,对于道德性命的学说,多有研究。不多久,(张翥)滞留在杭州,又跟从仇远先生学习。仇远在诗歌方面成就最高,张翥跟他学作诗,完全掌握了他运用音律的奥秘,这时张翥就以诗文知名于当世。随后来到扬州附近,在此居住了很久,到张翥家来学习的学者很多。

至元末年,(与张翥)同郡的人傅岩起在中书省任职,以隐逸之士推荐张翥。至正初年,征召(张翥)入朝任国子助教,分掌教育上都的学生。不久辞官隐居在淮东,适逢朝廷修纂辽、金、宋三史,起用(张翥)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书完成后,升任礼仪院判官,又调任翰林国史院,历任直学士、侍讲学士,于是以侍读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张翥热心奖掖年轻学者,抛弃高傲的态度,不仅靠师道尊严维持自己的威信,因此学生都乐于亲近他。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提取合理的结论。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张翥)曾经奉旨到中书省,与朝臣议论当时的政事,各种建议纷纷提出,唯独张翥沉默不言。丞相搠思监对他说:先生平日喜欢议论事情,今天却一句话不说,是什么缘故?张翥回答说:众人的议论,都是对的。但事情的性质有缓有急,施行起来有先有后,取决于丞相的裁决罢了。搠思监认为他说得好。第二天,授予集贤学士,不久以翰林学士承旨退休,官阶为荣禄大夫。

孛罗帖木儿进入京师,(顺帝)命令张翥草拟诏书,削夺扩廓帖木儿的官爵,并且调集军队讨伐他,张翥毅然不答应。身旁有人劝张翥,张翥说:我的手臂可断,这笔我是不会拿的。顺帝知道张翥的意志不可强迫,于是命令别的学士草拟。孛罗帖木儿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也不因此而怨恨张翥。等到孛罗帖木儿被处死后,于是下诏任命张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退休,终身给予全俸。二十八年三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张翥擅长作诗,其中近体诗、长短句作得尤其好。文章不如诗,然而却每每以文章自负。经常对人说:我在写文章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我不曾构思,只是随意地写作罢了。有一天,翰林学士沙剌班把自己作的文章给他看,请求给改几个字,(张翥)苦苦思索了一段时间,终于没能做到。沙剌班说:先生对于文章,难道还没进入化境吗?为何这般苦思呢?张翥因而与他相视大笑。因为张翥平日善于诙谐逗趣,言谈话语,常常令人不禁笑出声,满座都为之倾倒,进入他的屋子,就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所著诗文甚多。张翥没有儿子。到去世时,国家也灭亡了,因此他的遗稿没有传下来。所传下来的,有律诗、乐府诗,仅三卷。张翥曾经搜集战乱以来坚持为气节而死和为国事而死的人物事迹,写成一本书,名为《忠义录》,为有识之士所称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1(李洪之)
[转载]文言文精读培优练3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