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墩台山及坑道古今谈

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墩台山及坑道古今谈

文/孙仁俊

辽东半岛如佩剑西指,划出了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从鸭绿江口至老铁山,又有无数的岬角伸向波涛,形成长短不齐、锯齿状的小半岛。在庄河境内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呈现出高低、弯转、平直、舒缓等多样性,不仅幻化出秀美的风光,也带来了丰饶的物产。

由庄河城区东行不到10公里,就有一个小岬角,名叫墩台山。在它的俯瞰下,脚下依序向南排列着红坨、人坨、三坨、二坨和白坨。随着潮汐的涨退,它们或各自孤悬,或彼此相连。

寒暑易节,雨淋日晒,墩台山总像一位淡定、执着的老人,目不转睛地眺望着浩淼的烟波。海鸟在它的头上翩飞,渔船在它的脚下进出,其乐融融,风情万种。

从数量、面积、高度各个方面来说,中国的山都是世界之最,让外国游人叹为观止的名脉大川数不胜数。撇开这些,庄河境内的步云山、老黑山、鸡冠山等也小有名气,远不是墩台山可比,比了也只能更显得瑟缩。

“造化钟神秀”的泰山,天下人都知道。如泰山一抔黄土的墩台山有非同凡响的身世吗?有的,起码它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士兵”。它是掩埋在草丛中的刻字碑,需要去寻找和挖掘。

古时候能起到通讯联络作用的只有信鸽、响箭、烽火台等寥寥几种。今日沦落为中外游人拍照景点的长城上的烽火台,其原始功用是传递敌情的。烽火台的别称又叫墩台,所以,庄河城东的墩台山,不是外观上的象形,而是历史上东北地区曾经的一处军事设施,具体地说,是一处防御倭寇的“军事通讯站”。

中国有过一个群雄争霸,兵燹遍地的战国时代,这一“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直到“六王毕,四海一”的秦朝才宣告结束。日本的“战国时代”晚多了,最终被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所统一,历时200多年。

日本的特殊文化、习俗、信仰、制度,孽生出一批又一批武士、浪人等畸形群体。他为了宗族和个人的地位、金钱、荣誉,恃勇斗狠,视死如归,侵华日军就是这副德性。在丰臣秀吉集团的追杀下,失势的武士、浪人在岛国已无立身之地,于是开始觊觎中国沿海。

明朝之初,一度国运昌盛,边防巩固,农业、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城市规模、商品生产、社会财富领先天下,江、浙、闽一带尤为富庶。永乐皇帝派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彰显了国力,联结了诸邦,先后有九位“乐不思蜀”的域外国王客死中原,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数万人的“差旅费”实在是太沉了,压得大明气短力乏眼见不支。继任者打死也不敢“萧规曹随”了,彻底翻片,下令焚船封海,沿海居民后撤数十里,不屑与外蛮交往。海防空虚,又遍地是财宝,饥而无食物的日本武士、浪人——倭寇来了。倭,是中国古时对日本的蔑称。

倭寇能够盯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除了有东西可抢之外,另有原因。一是日本长期接受中国的传道授业,内容涵盖文化、经济、宗教、军事等诸多方面,大量来华的官员、信使、僧侣、商人多从东南沿海登陆,对航线、海况、风变比较熟悉。二是明朝封海后,以海为生的商人和渔民断了生路,开始铤而走险,自立武装护航,形成了中国版的海盗,并时与倭寇相勾结,起到了内鬼甚至是头领的作用。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其父亲就是海盗兼商人,母亲是日本人。郑父先被明朝招安,后遭清庭杀害。

倭寇抢掠烧杀的野蛮行径,震惊了朝野,大明调集了大量军力进行剿灭,可惜屡战屡败。戚继光的祖上系朱重八(朱元璋)的密友,位列开国元勋之尊,后嗣世袭将军。戚继光十二岁继封,驻守山东蓬莱,成人后渐显才俊,调往东南沿海抗倭寇,屡建战功,靖肃倭患。

倭寇的构成极为庞杂,彼此残杀是常事。小股倭寇吃不到肥肉,掉头杀向黄海北岸(那时此地尚为荒凉),庄河一带频频告急。由此,引发出黄贵将军来庄设防抗倭的故事。

据《岫岩志略》《庄河县志》记载,黄贵系明朝中期的一位抗倭名将,他在辽东地区也就是我们庄河(今黑岛镇)所建的屯兵城堡“周围一里二百五十步,南一门”,东西海岸另设墩台、哨点三十余处,墩台山与城堡一湾之隔,居高观远,能最早觅得倭寇的行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黄贵在庄河抗倭,城堡坚固,军民勇敢,打得倭寇闻风而逃,不敢再犯。此事件清朝诗人多隆阿的诗文中有所描述。我市文化学者张天贵老人经多年的考证,更加坐实,今日黑岛镇的黄贵城就是当年黄贵抗倭城堡的旧址,墩台山即是烽火台。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倭寇断了种,黄贵城自然日渐式威。清朝乾隆年间尚“基部是条石,上部是砖”的完整城堡,民国年间却到了挖墙石盖校舍的破败地步,当下只有零星残瓦断砖可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墩台和哨点早已销声匿迹,幸好留下一个叫墩台山的地名。

墩台山一直在沉默中守望着。让居住在周围的人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墩台山又有了新的担当。新中国建立之初,先是当地民兵在墩台山半腰和头顶挖战壕,修掩体,随后来了大批解放军官兵,在墩台山底部打坑道。这与那场举世闻名的远东战争有关。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石破天惊地燃起战火,朝鲜人民军挥师南下,攻陷汉城,李承晚部队被逼至釜山一带。美国干预,多国插手,近在咫尺的新中国受到威胁。是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异国战场。入朝之初,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却海、陆、空齐全。为了躲避狂轰滥炸,志愿军总指挥部只好设在一处废弃的矿山——大榆洞里。此后,坑道成为志愿军最好的掩体和庇护所,创造了上甘岭等匪夷所思的战争奇迹。经过近三年的厮杀,1953年7月,交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停战之后,志愿军分批撤回国内,1958年全部移防完毕。笔者服役过的装甲兵部队,就是最后一批离开朝鲜的。

朝鲜战争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美国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当时北方苏联、蒙古已是社会主义兄弟,暂无可忧,其他方向虎狼环伺,危机四伏,沿海尤甚。陆续从朝鲜归来的志愿军,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海防建设,主要任务是在海岸线上挖坑道。

工事、战壕、地道、坑道虽名称有别,其功能大致相同,都是战争中的防御体系。坑道多构筑在山地,利用坑道做为攻防的依托,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欧洲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日军沿中苏边境构筑的一座座要塞,坑道都是主要的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多为一望无际的荒漠,萨达姆无处藏身,只好从地窖里走出上了断头台。境遇与萨达姆相差无几的卡扎菲,无奈在桥洞里命归黄泉。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那只是备战的一条措施,远不是全部。坑道有用,却不是万能的,决定胜负另有玄机。

笔者依稀记得,在农村大搞合作社的时候,老家周围的村屯住满了解放军。一天,突然从海边传来一阵阵爆炸声,跑去一看,原来是解放军在墩台山下放炮炸石。接下,老虎洞、十八点土坎、歪脖山、老金山等处也炮声连连,其他沿海地区猜想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军事重地,村民不得靠近。1958年,在打拉腰一带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登陆军事演习,中央来了多位首长,更增添了神秘紧张的色彩,笔者与一群玩伴吓得钻进了碾盘底下不敢出来。

坑道修好了,坑口封上了,一夜间部队不知去向。特殊时代孕育了人们特殊的思维,部队走后,学校的老师时常告诫我们,坏人随时都会破坏军事设施,上下学或上山拾柴都要多长个心眼盯着坏人,有情况马上报告民兵连。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近日一位在北方安家的儿时玩伴与战友回庄河,邀笔者去墩台山等处逛逛。那些昔日的坑道如今门户洞开,如衣衫褴褛的弃儿,丝丝惋惜涌上心头。静心想想,这与墩台山“熄火”是一码事。如今,墩台山脚下竟修通了平坦如砥的柏油路,水产加工厂、育苗场鳞次栉比,港养圈如无边的方块田。看来,墩台山又迎来了新的青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穿过军装的人,就抹不掉国防意识的“基因”,老战友酒酣耳热之际,自然要谈钓鱼岛、南沙群岛、日本修宪、美国重返亚太这样的话题。是的,没有国防,哪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有安全的国家。墩台山与那些坑道,或许永远不会再担当过去的使命,但我们心中却要留住“墩台山与坑道”,忧患兴国,实乃大道。

作者简介

孙仁俊:庄河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

资深媒体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野调查——董家沟烽火台
志愿军修建坑道
台山传说 :漫话广海城
海岸风车,望狼烟,朱元璋与宁波之名,海定则波宁
12张老照片揭秘朝鲜战场上不为人知的故事
志愿军坑道横贯朝中部 总长可绕地球一周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