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汤”巡抚的治水故事

清朝有一位官员

百姓称他为“三汤巡抚”

哪三汤?

豆腐汤:清

黄连汤:苦

人参汤:既清又苦

“三汤巡抚”这一称号

是对他生活清苦

为官清廉如水的写照

更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无限爱戴

 这个人就是汤斌

汤斌(1627—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

汤斌是清初名臣,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他先后出仕顺治、康熙两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汤斌辞世时,家中所剩钱财都不足以买棺下葬,靠他人资助才得以完成“身后事”。

他一生勤政清廉,所到之处弊绝风清,政绩斐然。康熙二十三年(1684),汤斌出任江宁巡抚。此前,江苏州县官吏征收钱粮,摊派名目,任意加征的现象十分严重,库官、胥吏甚至差役都想趁机从中捞取好处,百姓对此苦不堪言。汤斌到任后,下令严行禁止,对违反者给予严惩。为肃清官场,汤斌又严禁请托、馈送等不正之风,并在关帝神像前发誓断绝私交,如有“受贿徇情,神明殛之”。

汤斌出任江宁巡抚同年,康熙皇帝南巡,调查黄河治理问题。当时的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水的方法是在上游地区筑堤束水、建坝保堤,但下游湖水泛滥,海道不通,水无出路,民田被淹,民生有忧。康熙下令让要把黄河之水顺势东下引入海中。

康熙南巡图 资料图片

然而就如何开浚入海通道的问题,朝廷官员意见出现很大分歧。

靳辅主张开大河,筑长堤,受到以于成龙为代表的一众官员反对,治水之事由此耽误了两年。最后康熙派人前往淮安、高邮等地实地勘察,并会同江宁巡抚汤斌巡视河工。不久后,汤斌调任礼部尚书,康熙亲自召见了他并询问治河意见,汤斌不攀附权贵,从百姓角度出发陈言应疏浚下河“不害百姓”。

苏州有座穹窿山,山势高峻,缺乏存水条件,降雨时雨水流失、干旱时无水可用,宋朝便有乡贤在穹窿山创立三堰二池五闸,“以资蓄泄,备旱潦”。汤斌在任期间,为方便百姓灌溉农亩,也曾“请帑开浚张家塘等河,建筑堰闸”,因而赢得“乡民感戴”,自发地在藏书庙旁建造汤文正公祠,“肖像供奉”。

汤斌在江苏任上只有短短两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他的治理下,吴地民俗有所改观,吏治也为之一清。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汤斌被擢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离苏之日,“吴人空一城痛哭”,甚至纷纷用农具将水陆通道堵塞,试图以此挽留汤斌。面对善良淳朴的民众,汤斌不得不颁下最后一道告谕,表示自己今后虽然“身在京华,此心尤当往来于此地”。又殷殷告诫道:“事要忍耐,勿得妄兴词讼;心要慈和,勿得轻起斗争;勿赌博;勿淫佚;勿听邪诞师巫之说,复兴淫祠;早完国课,共享天和。”这是汤斌对江苏百姓的期望,也是其任内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 《“三汤”巡抚——汤斌》《豆腐汤、黄连汤、人参汤,这三个外号包含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文案、责编 | 陈帅 罗景月 
校对 | 周念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罕见的大清清官汤斌
【历史著名政治家】清朝--汤斌
一代廉吏以“豆腐汤”著称,雍正十分敬仰,乾隆赐予文臣最高礼遇
重读历史:重读历史:汤斌凭啥成为清朝文正第一人?
苏州“民不能忘豆腐汤”
名闻康熙年间的清官张伯行 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