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封老照片】 城墙上女青年(1)

开封老照片

“经过时间积淀照片才有意思,而这'意思’不是别的,正是后来历史的演变所赋予、所附加在照片上的那些价值。

城墙上女青年》拍摄资料

拍摄时间:1988年春节期间;拍摄地点:开封古城墙小西门段;拍摄对象:在城墙上游玩的女青年;感光材料:柯达彩色反转片。
城墙上女青年   郭建良摄影   1988

1988年,开封古城墙还是“野城墙”,没有开发没有修复,更没有变成收费公园。
即便是“野城墙”,每到节假日,还是有不少开封人喜欢到城墙上去走一走,“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或者就是毫无目的地闲逛一圈
没有被开发的野城墙”是自由的,任何一段都可以攀登上去,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因为荒凉,也因为荆棘丛生。也正是因为还需要点勇气,野路子登野城墙才更加有魅力,更加吸引年轻人。不过,还是有几处“因为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登野城墙的小路。小西门就是其中的一处。
从小西门登城墙,更需要勇气,为啥?
小西门迎宾门城墙以里那一片儿,统称西南城。据说解放前刑场就选在那里。枪毙人的地方,阴气重,您说可怕不可怕
35年前,我拍这幅照片的时候,西南城靠近城墙的地方是拾荒者的聚集地。
这些拾荒者大多来自农村,是改革开放后较早进入城市的农民。改革开放之前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农民被牢牢地“固定”在农村,若擅自进城就会被当做“盲流”(盲目流动人员)打击、遣返。农民没有粮票,在那个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没有粮票在城里就无法生存。所以,进城的“盲流”是当时公安重点打击的对象。“盲流”和粮票,这两条,就非常有效地把农民与城市严格地隔离开了。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对人的解放,而第一批被解放的就是农民。允许农民流动了,允许农民进城了,即便是拾荒,他们也愿意,因为,自由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些进城拾荒的农民,加深了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拾荒者在野城墙下搭建了许多小棚子,苫布、塑料布、废弃建材的那种,像个游牧部落。
一百一十多年前,有个名叫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 Gamble)的美国摄影师曾来到开封,拍摄了不少照片,其中一幅画面展示的就是开封城墙根住地窨子的一户人家。

开封城墙根住地窨子的一户人家   甘博摄影   1917
啥叫地窨子?就是地窝棚。向地下挖出一个空间,在上面搭建一个棚顶。我小时候,冬天,黑龙江储木场的办公室都是地窨子。黑龙江伐木工人在山上住的也是地窨子。有部纪录片,名字叫《木帮》,表现的就是黑龙江伐木人的生活,时长93分钟,许多场景是在地窨子里拍摄的,导演于广义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年轻导演。
东北的黑土比较松,开春儿一化冻,地窨子就会坍塌中原大地,黄土紧实,郑州的西邻巩县有窑洞,郑州的东临开封有地窨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甘博这幅照片的右上角露出开封古城墙的一角,由此推断这个地窨子就挖在城墙脚下。没有资料显示那是哪一段城墙,权当就是小西门地段吧。
百年前古城墙根儿是穷人聚居的地方,35年前城墙根儿依然是穷人聚居的地方。这也算是古城墙造福世代穷人的一个案例吧。
为啥选择从小西门登城墙,大概是因为近。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包府坑北街。包府坑向西没多远就是小西门——记得当年那边还有个橡胶厂,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厂——骑上自行车一会儿就到了。
那次登城墙遇到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看到了死孩子,就在城墙根儿垃圾堆上,一个刚出像没长毛的小老鼠一样全身赤裸的小婴孩儿的尸体。
那是计划生育抓得正紧的年代,超生是要被“扒房子牵牛”,是要被“双开的。
不过,登上城墙就豁然开朗了,视野瞬间开阔,心情顿时变好。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攀登“野城墙”的原因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有道理。
开封野城墙上的女青年   郭建良摄影  1991年12月《青年科学》封面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盲流”之歌 [转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开封城墙
华夏十大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观光旅游】
戏说开封15门之二:小西门,一座为方便拉大粪而开辟的城门
开封城墙
【开封研究】东京汴梁旧事 (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