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省水利厅 水知识 婺源彩虹桥

发布日期:2019-09-04 14:42信息来源:江西水文化杂志编辑部作者:杨杰浏览次数:34字号:[大] [中] [小]


彩虹桥

“万亩金黄油菜花,千年古松岁月跨,荷包红鲤彩虹桥,鸳鸯戏水人人夸。”婺源油菜花的美早已驰名中外,自不必多说。然而“婺源有座彩虹桥也很出名!”早就有人跟我提起过,这是一座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

彩虹桥位于婺源县清华镇内,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而得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因此,也叫廊亭桥。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站在桥上,往上游眺望,有五座连绵的山峰,形似笔架,称为笔架山。山脚下是碧波荡漾的文彭小西湖,明嘉靖年间,吴派篆刻祖师文彭应他的学生何震(婺源人,徽派篆刻的祖师)之邀,乘竹筏逆流而上。见这一带碧波潋滟,风光旖旎,蜿蜒的古驿道在千年的古林中延伸,旁边的庙宇、村落、古桥、河道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文彭情不自禁地赞叹,“此乃小西湖”!

溪涧河流上一座座连接悠悠古道的古桥,桥面或木质,或石质;桥头是参天古木,或古樟,或香枫;桥体或完整,或残损,无不给人一种沧桑、古朴、久远的感动,让人仿佛走进了“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中。或许,就在此境中,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才会体验到一种世外的悠闲和宁静。春天,桥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夏天,桥上,河风习习,午睡桥廊的村民打黔声声;秋天,桥的背景,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桥的底色,与收获后的田野一样无垠;日薄西山时,老农扛着犁,赶着牛从桥上走过,是一幅《晚归》版画;朝霞漫天时,村姑赤着脚,提着篮从桥上走过,是一首《村居》牧歌。

说起廊桥,还要归功于秦国蜀郡守李冰。当时为了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李冰等人在河渠上修造了多座桥梁;后来,为了适应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造桥工匠们沿着李冰打下的基础,便在桥上加盖了用于遮阳避雨的屋顶,这一稍微改进的造桥技术,使桥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廊桥。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廊桥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休憩,同时还扮演着诸多重要角色:交通、宗庙祭祀、遮阳避雨、娱乐聚会等都可与之息息相关。在中国,廊桥已经成为百姓心中一座承载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长廊,而不仅仅是一座建筑。

婺源上千年来都是隶属古徽州,她的文化也属于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彩虹桥的西岸是通往饶州府的古驿道,桥十米远处有条四米宽的小河沟,古人做了一座石拱桥,取名登云桥,即登彩云的桥。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连接,凸显了古徽州桥名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发达。在古代,仕子们回乡赴任,一定要到这两座桥上走走,踏青天,上彩虹,就能平步青云;学子们进京赶考,一定要来走走,踏青云,上彩虹,期盼高举榜首,踏上仕途;徽商们临行前,一定要走走,踏青云,上彩虹,希望生意红火,衣锦还乡。人生的最佳境界,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踏上一道吉祥、美丽的彩虹,飞黄腾达,何等风光潇洒、光宗耀祖!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祈盼。

当年,上游曾有座木桥,但每年都遇洪水。为了建座新桥,出家和尚胡济祥与桥梁专家胡永班,用了三年的时间化缘,终于筹集了一笔巨款,最后由胡永班设计建造,历时四年完工。据说在建造的过程中,清华村里的许多文人墨客、绅士都想给桥取个内涵丰富的名字。婺源人自古不喜欢简单地用地名命名桥名,几乎所有的古桥都有一层美好的寓意,彩虹桥也不例外。许多热心肠的人都试图给她取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但无一被村里人认可。就在将要竣工的一个傍晚时分,西边的山背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夕阳透过云层,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当时该桥筹建者胡济祥、胡永班与一干村人见到此景,认为这是吉兆,立即叫村里人燃放爆竹庆贺。彩虹是清华人心目中吉祥、美丽的象征,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桥名取“彩虹桥”最为恰当,寓意为:凡过往的行人、商旅踏上此桥,如同登上吉祥、美丽的彩虹,终身有个好运气。彩虹桥承载了古人诸多美好的祝福,因此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后人为了纪念这二位先人,在中间亭子设立了神龛,以示永世不忘。右边为募化僧人胡济祥神位,左边为创始理首胡永班神位,中间是禹王神位。在当地人心目中,禹王是镇水的神仙,也是胡氏的始祖,有他在,可以镇住洪水,保护古桥。

婺源人在古代建桥有个习俗,建桥墩时,在临水的侧面会镶钳进一头铁铸的水牛,以镇住洪水,保护桥墩。彩虹桥第三个桥墩,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着一头铁牛:牛头伸出石缝,警惕着双眼,注视着流经的每一次洪水,八百年来仿佛怒吼着同一个声音:洪魔让道!据说,这八百多年的小水牛是有灵性的,见到、触摸他,可保人健康、平安。可爱的小水牛,乘竹筏才能见到、抚摸到。这是一个美好而淳朴的心愿,也反映了人们生活在农耕时代对于水这一滋养万物的元素的依赖。在脆弱而封闭的农业社会,飞黄腾达是人们对于人生的较高追求,稳定吉祥是人们对生存环境最基本的诉求。而在中国文化观念里,桥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自古以来,修桥补路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婺源人,桥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一座座连接交通的桥梁,而是一种美好意愿的化身,一种文化精髓的传承。

彩虹桥的建造寄托了人们美丽的愿望、为当地人民生活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也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给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福祉。

彩虹桥旁的水碓作坊,演示着清华镇人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磨粉的场景。一道不起眼的石碣(石坝),几百年来保护着彩虹桥周边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生态保护神”。它抬高了水位,减缓桥墩的冲力;保护了河床,形成平稳水域,鱼虾得以生息。

当初在设计彩虹桥时,人们从桥的延续性、长远性角度思考而设计了桥面的木质部分,结实、耐用、便于维修。这样的桥,粗看起来结构简单,做工粗糙、榫头之间的缝隙大、长廊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其优点在于,如果桥坏了,用最低的价钱随时能找到维修的木匠。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就不会因为一处损坏而影响到整座桥。

彩虹桥的桥墩是整座古桥的最精美部分,它的设计非常科学。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正是如此,当有钱人的十分气派的房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归于湮灭时,彩虹桥却历经数百年而不倒。历史上曾记载,最大水位接近桥面,当时洪水汹涌,假如墩头是平面的,桥早已被洪水冲毁。桥墩之间距离、条石之间砌法也都颇有讲究。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要清到岩基,将上百斤或成吨的石块砌好,难度很大,就光排水一项,要用十多台农用水车,昼夜不停抽水,方能清到岩石砌条石。因此,当初的建造者,想把桥墩做好后,永远不再重修,做到一劳永逸。

尽管追求一劳永逸,当地人们对于彩虹桥却不是听之任之。相反,历代人们都非常重视桥的维修爱护,这也是其能够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婺源做官和经商的人很多,修桥修路往往是发达了的婺源人行善回报故里的最佳选择。彩虹桥桥梁是用百年以上的四根老松树加工而成,上面铺上木板供人行走。桥面的木质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桥历代都维修过,最近的一次维修是一九八五年。如今的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历史传承,婺源人爱桥。我们看到即使在婺源多处山野里已无人问津的桥,桥上桥下长满杂草,但桥身结构仍完好无损,并没有被人挖过一块桥砖桥石去建房。这些荒野中的古桥,是那么静谧、悠远;我们可以看到婺源很多古桥上,都写有劝人爱护桥的文字。如“敬请世人听奉劝,桥凳上忌放重物,切勿刀伤与拴牛,勤修漏,须记牢,众人养护保千秋。”文字朴实,句句实在。

这些古桥,是一本本发黄了的册页,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展现了历代人们依赖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艰辛,为人们通古识今、展望未来提供了重要凭据,同时也是婺源乡村美的文化符号。

保护婺源彩虹桥,以及许许多多的古桥,不仅是为了保护好历史的遗存,保护好古人与今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为了保留住人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的一种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婺源宋代彩虹桥被洪水冲毁,回看去年底刚拍的照片,令人惋惜!
婺源彩虹桥疗伤记
【婺源】中国最美廊桥
风雨彩虹桥
800岁彩虹桥、500岁镇海桥 盘点那些毁于洪水的古桥
婺源彩虹桥被洪水冲坍塌? 官方回应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