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堂八散人记
userphoto

2021.11.07

关注

张  四  教

【张兆忠  校点注释】

       张四教,字道一,号芹沚。原山张氏八世。明朝万历三十年四月初二日(1602年5月22日)午时诞生,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95年2月4日)戌时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原籍莱芜县南台庄(现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张家台村),明朝崇祯末年徙居莱芜县文字现庄(现莱芜市苗山镇南文字村)。室名“大榆山房”、“乐饥斋”。清朝顺治乙酉(二年,1645年)恩贡生、举人,丙戌(三年,1646年)进士。初授山西平阳府推官,行取吏部考功司主事,转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擢兵部都捕员外郎,超授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提学道,升任陕西按察使司副使、西路兵备道。诰授通议大夫。康熙三十八年(1699),崇祀乡贤。著有《大榆山房诗集》、《独宦斋稿》、《榆山讲义》。《张道一的传说》是莱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散人〔1〕者,三释〔2〕五儒〔3〕也。三释者:一传释迦心宗〔4〕七十世,今岱岳阐化〔5〕大士〔6〕,字祖珍〔7〕,师也。一字象乾,一字岳止,徒也。又俱石堂主人,皆出世之高流〔8〕也。五儒者:一州广文〔9〕先生,圣裔孔君〔10〕,字璧六。一缙绅〔11〕范君〔12〕,字靖赤。一文学张君〔13〕,字方平。皆圣门贤者也。一淮叟江君〔14〕,字山民。一越叟赵君〔15〕,字临若。皆博学鸿才,亦圣门耆宿〔16〕也。

       此八人者,齿〔17〕不同也,地不同也,业不同也,贫富不同也,而其心则同也。其心何以同也?同其正直和平也,同其清洁温雅也,同其潇洒朴略,而犹一烟霞之骨、山水之癖也。所以,此八人者,三日不见则如所失,三日不游则郁郁不乐。三衲〔18〕居山中,去城五里许。此五君者每相聚,谈及石堂则足栩栩然而欲动,身飘飘然而欲仙,不计时之蚤暮、腹之虚实,辄同往访焉。至则剥芋、煨枣、烹雪、煑云,或坐竹阴,或立松畔,或吚唔于菊圃之侧,或逍遥于莲池之上,远而望之,不啻画图中神仙焉,亦可谓善享清净之福,而不以外物动其心者矣!

       窃叹天下事怪怪奇奇,何所不有。有父子、兄弟而相争者矣,有邻里、乡党而仇者矣。此岂有他故哉?知有我而已矣,又岂知我之非我也耶,又岂知彼之非彼也耶。天下本无事,奈何以此不平之心,而扰乱争斗于其间,至死而不悔也哉!若此八人者,无怨无恶,不忮不求〔19〕;释忘其为释,儒忘其为儒;贫忘其为贫,富忘其为富;思即见,见即喜;光明正大,表里如一。虽父子、兄弟何以过焉?虽邻里、乡党何以加焉?况父子、兄弟、邻里、乡党犹有不及者乎?熙熙皞皞〔20〕,乐尧天〔21〕而歌舜日〔22〕,谈农桑而诂〔23〕诗书,虽商山之四皓〔24〕、竹林之七贤〔25〕,又何以远过于此哉!

       余闻其人而羡焉,又恐其久而忘之也,乃为之记。

       康熙庚申〔26〕夏,山西督学使者张四教、道一氏撰。

       ——《岱粹抄存》:《泰山丛书》第二十五册;张兆忠主编:《新修原山张氏族谱》2013年9月,卷五,2440—2441页。

       【注释】

       〔1〕散人:闲散自在的人;不为世用的人。

       〔2〕释: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

       〔3〕儒: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4〕心宗:佛教宗派名,即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标的,故称。所传心宗,实贯三尊。

       〔5〕阐化:开创教化。

       〔6〕大士:对高僧的敬称。

       〔7〕祖诊:俗姓马,法讳元玉,号祖诊,自号古翁、死庵,世称岱岳老人、石堂老人。生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通州人。泰山名僧。“以辞婚出家”,先后在青州大觉寺、邹平白云堂寺说法。康熙九年(1670年),应邀到泰山普照寺住持。出家前受儒家思想教育,为僧后主张“释儒一家”,认为“儒之言,化人体自天体为第一义。心与性,名别而理同。佛与儒,名异而理认同。”他的“以佛养心,以儒治性”,归释不可叛儒,背儒犹同叛佛的主张,深得清代统治者赏识。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东巡泰山,在御帐坪专门召见他。住持普照寺期间“荒者修,废者举,居然为泰山一名刹”,再度复兴普照寺。是当时泰安城内“八大散人”之一,他们交往甚密,共同在寺东创修“石堂山庄”,亭台航坊,皆为石制,颇具品位,成为清初泰山一大盛举。著有《石堂集》、《石堂近稿》、《金台随笔》。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北上,途中逝于陵大悲庵。

       〔8〕高流:指才识出众的人物。

       〔9〕广文:唐天宝九年(750年)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10〕孔君:即孔贞瑄,字壁六,号历洲,晚号聊叟,孔闻商之子,孔子六十三代孙。清朝顺治举人。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著有《聊园文集》等20余卷。

       〔11〕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12〕范君:即范惟纯,字靖赤。泰安人。少时读书于三阳庵木末亭,以文学知名,后与诗僧元玉等结社,诗酒唱和。

       〔13〕张君:即张坦,字方平。泰安人。负才俊异。著有《南华集评》、《葵菽堂集》、《兰陔集》、《野梅吟》、《东游记略》。

       〔14〕江君:即江天屿,字山民。江南淮阴(今江苏淮阴)人。流寓泰山,“修髯古貌,望之如神仙中人”。性爱梅,著有《梅花七律》一百二十首。

       〔15〕赵君:即赵瑗,字临若。生于明朝万历末年。浙江上虞人。“弱冠腾文誉”。“崇祯之季,山贼海寇叠起,田宅荡然”,流寓泰安。学识过人,“闲为诗歌,不以示人。”惟以《史记》、《汉书》及唐宋八大家文教授其孙赵国麟。年七十八,葬泰安州西三十里天平山。

       〔16〕耆宿(qí sù):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17〕齿: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

       〔18〕衲(nà):僧徒自称或代称。

       〔19〕不忮(zhì)不求:忮,害,嫉妒,恨。不嫉妬(dù),不贪求。

       〔20〕熙熙皞(hào)皞:光明祥和。

       〔21〕尧天:《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后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22〕尧天、舜日:尧、舜,一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二是指尧、舜在位的时期。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

       〔23〕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24〕商山之四皓: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高祖辍废太子之议。

       〔25〕竹林之七贤: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

       〔26〕康熙庚申:康熙十九年,168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雪已消,冬天已至,快来一键点亮泰安冬景,冷藏你的烦恼
你见过这样的泰安吗?53秒!让你更加疯狂爱上这座山和这座城!
【泰山名人】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在泰安徂徕山
话说红门宫
清_王翚_《康熙南巡图卷三》之济南至泰山 十三米高清全卷
鸿图华构 展阅康熙南巡画卷之济南泰山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