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侯国:鬼方

       鬼方是夏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方国,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本世纪以来,经我国、原苏联、蒙古国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部落结构

       鬼方,是我国古代的北方部落,早在史前时期就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即是尧舜以前居于北野的山戎、猃狁和熏粥统一后之旧部。

历史沿革

      周初,武王灭商后曾将其放逐至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时入贡。后因周军镇压东方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进攻东部的淮夷等而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机从岐周(今陕西岐山)以西和陇(今陕西千阳、陇县)之间,经常对西周西北边境侵扰,威胁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军进攻鬼方(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一次作战。

       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汧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

       春秋时,称这部分人作赤狄。其后,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现在史籍中。丁零,《山海经》作钉灵,《史记·匈奴列传》作丁灵,《汉书·苏武传》作丁零,《魏略·西戎传》作丁令。两汉时候,他们迁至蒙古高原,史称狄历、敕勒或铁勒。在高车(高车丁零、东支铁勒)六部中,狄历为其一,且为六部之首。

       21世纪以来,经我国、原苏联、蒙古国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都城遗址

       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位于清涧县高杰村乡李家崖村西,无定河东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南、西、北三面环水。东西筑有城墙,南北以高到百米的悬崖为天然屏障。古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122-213米,东西495米,总面积67000平方米。城内房址、道路清楚可辩。东城墙筑在土丘上,残长128米,复原长160米;西城墙残长35米,复原长151米。东西城墙为土石结构,用大小基本相同的小石块和土筑成,一层石块上敷一层土,其结构紧密,外壁平整坚固。遗址出土大量商至汉代的斧、棒、盆等石器;鬲、罐、碗等陶器;锥、铲、骨卜等骨器;圭、料珠等玉器;剑、矛、驽、印章、货币等青铜器。

      1983年5月,经省考古研究所确认,古城遗址为商代鬼方都城遗址。李家崖古城址文化遗存被考古界命名为李家崖文化。该遗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崖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一个进入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考古学界认为,该文化是与商周之际雄踞在北方地区的部落-鬼方相关,而清涧无定河流域则是商晚期鬼方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

       上古部落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

【出处】:《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 毛传:" 鬼方 ,远方也。" 朱熹集传:" 鬼方,远夷之国也。"参阅宋·王应麟 《困学纪闻·易》、 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介绍

        据史料记载,鬼方又叫易国是夏商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部落。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本世纪以来,经我国、原苏联、蒙古国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但是,白人有亚马孙女战士的传说,而且以鹿为图腾的文化也远达德国柏林等地。

       春秋时,称这部分人作赤狄。其后,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现在史籍中。丁零,《山海经》作钉灵,《史记·匈奴列传》作丁灵,《汉书·苏武传》作丁零,《魏略·西戎传》作丁令。两汉时候,他们南迁蒙古高原,史称狄历、敕勒或铁勒。在高车(高车丁零、东支铁勒)六部中,狄历为其一,且为六部之首。其中有袁纥部、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不过这些与鬼方就相去甚远,不可以认作同一个族群。

帝乙归妹

       《易经》之《泰》和《归妹》两卦的六五爻辞都曾提到"帝乙归妹"一语,其中的"妹"是指"少女","归妹"即嫁女之意。关于这句爻辞的史实背景,古代学者除对"帝乙"的身份有不同看法外(一般认为此处"帝乙"指商纣王之父帝乙,一说指商汤(天乙)。)〔1〕,没有作更多的说明。1929年,顾颉刚先生在一篇论文中将"帝乙归妹"同《诗经·大明》描写的周文王成婚一事联系起来理解, 认为"帝乙归妹"说的是古书失载的商王帝乙嫁女于周文王的故事〔2〕。此后,不少学者根据顾说解释《周易》或进一步说明晚商时期的商周关系和婚姻制度等问题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讨伐鬼方,经过了三年才取胜。高宗,殷代中兴帝王,名武丁。"鬼方"是殷时西北边疆上的国家。

武丁讨伐

商帝武丁伐鬼方

        约在公元前13世纪时。商王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鬼方是商周时期活动在山西北部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落。有关鬼方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鬼"字有"隗"(音鬼)、"酬"(音鬼)等多种异体形式。有关鬼方的文献记载是很多的,如《周易·未济》中说:"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里的高宗说的是殷商中兴之主武丁。按照当时商对北方部落用兵的记录考察,每次用兵一般为3000到5000人不等。按照甲骨文的记载,鬼方被武丁打败了,败亡的鬼方是远遁、隐匿抑或迁徙。

考辨

       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如《易经》、《诗经》、《竹书纪年》等书中,多次提到殷、周统治者曾与"鬼方"发生争战。鬼方究竟在哪里?长期来虽有不同看法,但大体说来,汉、唐时期的学者如孔安国、扬雄、班固、应助、韦昭、虞翻、范晔、宋衷、干宝、孔颖达、颜师古等人,在他们的有关经、史注释或著述中,大都把鬼方解释为远方、北方国,或者直接就说是西羌,很少有人把它看成今天的西南一带。及至宋、元以降,才有王质、朱熹、范汇、俞秘、惠栋、毛奇龄、李方湛、张澎、刘心玩等人,根据今本《竹书》等另创新说,把鬼方考定在今西南一带。但本编辑一致认为它的中心在辽水上游,然后发生了迁移。

鬼方考辩另说

      鬼方位于今天的湖北西部,理由有3:

      1.《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年在古代是多年的意思,可见殷高宗武丁功业之大。《诗经·商颂》中宋国贵族(商的后代)称赞自己祖先殷高宗武丁时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凡是拿来夸赞的都是最值得说的,至少是个大事,而无论是《史记》和《竹书纪年》均未写高宗伐荆楚,而只写"伐鬼方",可见《周易》中的"鬼方"和《诗经》中的"荆楚"是同一件事情。

       2.《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荆即楚的别称,可见楚国和鬼方有着莫大的关系。

       3.传说祝融(吴回)娶了鬼方氏为妻,祝融是谁?乃楚人的始祖。如果鬼方生活在塞外。身在南方的祝融怎么能千里迢迢娶个北方戎狄鬼方女子为妻,在三四千年前,交通、信息非常落后,这样作无异于南越王娶了匈奴女子为妻,这是不可能的。但此说经不起推敲。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明确写了商朝先伐荆楚,后伐鬼方,证实了周易中的记载。秦始皇先击百越后击匈奴,难道说百越与匈奴有莫大联系吗?故第一、二点理由均不正确。且商朝也尚鬼,凡事占卜,甲骨文都是用来占卜的,难道商朝也与鬼方有关。其次《竹书纪年》的记载更驳斥了楚即鬼方。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祝融吴回是北方帝王高辛手下火正,生活在北方,娶北方的鬼方女子很正常。故第四点理由亦不靠谱

相关文献

      王国维《鬼方猃狁考》:鬼方,亚洲古代的小国,位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古代中国北方部落之一,是商朝时期的外患。《易卦·爻辞》上说:"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但两国人民也有联姻关系。鬼方常与昆戎、洛泉、昆夷、绲夷、串夷等混用。在商朝有许多小国都称"方",例如:土方、吕方、苦方、龙方、马方、蜀方、盂方等。远古时代-黄帝时期匈奴称"荤粥"。(音:熏育)上古时代-尧舜时期称"荤粥"、"山戎"、"玁狁"。(音:险允)夏朝-荤粥。商朝-鬼方。西周-昆夷、玁狁。春秋-戎狄。在我国早期的许多经典,诸如《山海经》《周易》《汲冢周书》之中,都曾提及一个神秘的王国——“鬼方”。《周易》在《既济》和《未济》两章卦辞中还这样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而从这两则记载中我们还可见到,鬼方在古时中原一带华夏族的眼中的重要身份便是——战争对手。

       对于《周易》的前一则记载,干宝、孔颖达等都曾作出过一定的解释。干宝称:“高宗, 殷中兴之君。鬼方, 北方国也。” 孔颖达则说:“高宗者, 殷王武丁之号也。……高宗伐鬼方, 以中兴道。”……而至今学界对这一记载的解释也基本一致:所谓的“高宗伐鬼方”,即是商代中兴之君武丁征战鬼方这一部族。

       对于后一则记载,有学者认为是与前一则实为同一事件。但也有学者认为后一则是关于周人征伐鬼方的记载。因为在这一则记录之后还有诸如“有赏于大国”的言辞。鉴于《周易》中多见“小邦周”、“大国殷”的字眼,此处的“大国”也应当是指殷商。于此,第二则记载的主人公便应当是周人,而非商王武丁。

       不过无论对这些记载作何解释,数千年来,以中原为起源的华夏民族都未曾否认鬼方这一部族的存在。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鬼方的认识由于资料的有限而越来越模糊。甚至连鬼方到底来自何方,世间都流传着多种观点。

       前文提到,干宝曾提出鬼方是北方之国。但诸如宋衷所著的《世本》则称鬼方是西方之国,“于汉则先零羌是也”。伪《竹书纪年》还说,鬼方是南方之国,甚至比“荆”还要靠南……总之,对于鬼方到底坐落于何处,古人吵了数千年也没吵出个结果。

       而即便根据与鬼方有直接接触的商人的记载,鉴于彼时“方”并非指代明确的疆域,商人所征讨的鬼方也未必是鬼方全族,我们也难以得出鬼方的许多具体信息。直到近几十年,在发现一座归属鬼方的重要古城遗址后,我们才得以知晓至少鬼方重要一支的主要居住地——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崖。

        以殷商为参考,李家崖是当之无愧的“西方”。能在此处建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的鬼方,即便只是部族的一支,也应当是实力强劲的、有希望与殷商对峙的一支。遑论在遗址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尊可能书有“鬼”字的三足翁——这可成为证明这支鬼方是部族主体的有力证据。如此来看,鬼方便是彻彻底底的“西方人”。

       当然,鬼方的“西方人”身份不同于后世的“西方人”。在与殷商交手而留名于史后,鬼方人部族的发展也与“西方人”大不相同。

       虽然对于鬼方种族的研究开展得较晚,迄今为止也还是有较为显著的成果:沈兼士先生从“鬼”之字义出发,认为鬼方应当是“异种之人”(即非华夏民族)。余太山先生则进一步提出鬼方应当有“印欧语族之嫌疑”。再加上鬼方还存在印欧语系民族普遍流传的胁生传说,更加强了其属于印欧语族的可能性。

       不过虽为源起“西方”的“西方人”,鬼方后来却又走上了华夏化的“东方”之路。根据《大戴礼·帝系》《世本·帝系》等的记载,早在帝啻时期,鬼方就已经开始与中原的重要部族,尤其是祝融氏诸部展开联姻。

       后来一部分鬼方部族被殷商征服,成为殷商的属国。彼时中原文献中出现的“鬼侯”、“九侯”应当就是指归化的鬼方。而至周代,包括怀姓九宗在内的各媿姓族氏、隗姓赤狄,大抵就是“鬼侯”、“九侯”的后代——也就是说,一部分鬼方人最终归入华夏族 ,成为我们的共同先祖。

       至于仍旧坚持与中原对抗的那支鬼方人。东汉末曾有学者提出其成为了两汉时期活动于青藏高原一带的先零羌的始祖的观点,但附和者较少。后世人们对这一支鬼方的研究仍未深入,也就将这一疑团留到了今天。至于何日能解开这一疑团,就要看这个疑团能激起你的多大兴趣了。

      鬼方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为何取了个如此怪异的名字?它有何特点?源自哪里?疆域几何?古志曰安龙古郡地殷商时属鬼方国,可有物证?《兴义府志》大事志-纪年-历代大事纪年:“郡地于殷时为鬼方国。”

       打记事起,就时时听长辈们说起木咱通往广西古道的八坎村有一名曰“望乡台”的地名,煞是出名。至于何时因何出名也不得而知,只是印象中提及此地名的人很多很多。呀呀学语始几十年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裹挟下,略显浮躁的人们似乎渐渐忘却了这一地名,可对地方历史颇感兴趣的我却一直对此挥之不去。直到两年前的一天,年近八旬的寨邻张素国老人急切地对我说:“有时间我们还是到望乡台去看看,有机会你把它写出来,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葛兜翘脚(去世)后就没人记得这些事啦!”带着小小的使命感,于是乎邻居老幼和三班一行五人到望乡台访寨老、问古道、探秘境、登临望乡台,穿越南天门……可也仅徒有古人的叹息,毫无丁点先贤们的才思泉涌。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关于望乡台,坊间多是商旅离别、远征无归等只言片语的奇闻轶事,故翻遍方志均难寻踪迹;鲜有提也是凤毛麟角,难以为据。偶有鬼怪玄学的传说,都是些八九十岁老人语焉不详的寥寥数语。可就是这寥寥数语却与前几日在《兴义府志》翻到的“殷高宗三十二祀,伐鬼方,三年克之。”中的“鬼方”高度契合,接着深入查阅有关鬼方国的产生、特点、影响,再联系望乡台和不远处同为南盘江畔的兴义市的丰都,还有望乡台旁约两公里的处南天门和南天门下近20米处的三生石以及南天门上面的伍格四地地名名词的玄学传说,进而发现鬼方国和望乡台、丰都、南天门、三生石、伍格等地名间有着十分契合的逻辑关系。这或许就是安龙古郡地属鬼方国,鬼方国在西南,在贵州的物证之一。

扑朔迷离鬼方国

       鬼方国:殷商时期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远方原始部落国度。在商朝有许多边地小国都称为“方”,如土方、苦方、龙方、马方等等。夷地鬼方部落原始崇拜的图腾为骸俄(尸骨状的图案,鬼形),原始部落常常鬼神不辩,鬼即神,神即鬼,都是权力的象征,其酋长称为鬼主,加之其地远离中土,故名鬼方国。古志云:“夷俗尚鬼,故其酋号称鬼主。”

       据《山海经》和《周易》、《峒谿纤志》、《今本竹书》、《史记》、《后汉书》、《贵州通志》、《兴义府志》等古志记载:相传,安龙古郡境高喾高辛氏时为槃瓠国,时高辛氏征伐犬戎,久征不克,最后高喾有狗名槃瓠口衔得犬戎将吴将军头进献,才得以大败犬戎,帝乐之,乃以女配槃瓠,生六男六女是为蛮夷之祖。当然这些描述在今天看来实属荒诞离奇,可在图腾崇拜极其盛行的原始部落却是司空见惯的。鬼方国时的古郡地也沿袭了这一习俗并有所创新。

       为了在对外战争中威慑敌方,使敌畏惧,鬼方人常常用斜头盔或斜面具罩住脸部,只以一只眼睛示人,吃了败仗后惊恐万分的敌军更是传闻鬼方人的这只眼睛长在面部中间,人鬼难辨。一听到鬼方人杀来,纷纷望风而逃,惊悚万分!这或许就是王国维也认为“鬼方”该为“畏方”的原因。还有,我们还可以大胆猜测。今天布依族女性上身服饰也是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斜扣纽扣,或许就是这一传统的沿袭。

       受到启示的部族首领在巫师的怂恿下,为强化神权统治的权威性,使族人万众拜服,直接将骸俄作为鬼方族系崇拜的图腾,进而臆造了许许多多人鬼神三界的传说。

       鬼方国巫师在盘古开天辟地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命存在于人鬼神三界的民间传说,部族族人死后就会经过一个叫鬼门关的关卡、然后便踏上黄泉路,来到忘川河边,迈上伍格台阶后便到了奈何桥,桥分三层,上层红,中层玄黄,最下层乃黑色。愈下层愈加凶险无比,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生时行善事的走上层,善恶兼半的人走中层,行恶的人就走下层。路过奈河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鬼魂们便可在此眺望阳间家中情况,诉说思乡念亲之苦。随后余情未了的鬼魂来到三生石前,最后一次把前世那份魂牵梦绕的未了情缘埋在三生石下面,极不情愿的喝下孟婆递过来的那碗忘情水后继续前行,他们中的罪大恶极者纷纷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一生行善,于方国部族有重大功劳者则可前往丰都获得特赦路引,通过南天门升入神界或再次回到鬼方国……

鬼方国遗踪考据

        这些看似荒诞的鬼方原始神话,既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治理情况,更是原始社会人们朴素的生死观、善恶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和今天的安龙甚至滇黔桂交汇处的南盘江流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关于鬼方国究竟在何处,历来存在西羌说和西南贵州主体说之争。究竟哪种说法最合理呢,“西南贵州主体说”的理由有三:

      首先,即便“西羌说”成立,也不能否认“西南贵州主体说”的合理性,因为鬼方国与中土殷商多次征战,战败后被迫往湖南,贵州等古楚地迁徙不是没有可能的,况且大家都无确切可靠,压倒性的证据。

       其次,据《兴义府志》,《宋史》等古志考据,根据天文志分野说,安龙古郡地属鬼宿,与鬼方国的原始神话及部族特点高度吻合。《兴义府志》云:“郡地古为鬼方国,以分野上鬼宿而名国,今郡之分野尚应鬼宿,可证古为鬼方国也。”

       最重要的是,上述原始神话中诸多地名均出现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汇处,正处于云贵高原向两粤沿海过度,落差极大的安龙城南。这里崖险谷深,沟壑纵横,梅子关,石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瘴气缭绕时,不正恰似神话传说中的鬼门关吗?汹涌奔腾的南盘江是不是酷似奈何桥下的忘川河呢?如果说这些都还勉强有点道理的话,那么望乡台、三生石、南天门、丰都、伍格这些沿用至今的地名几乎都扎堆出现在今安龙南境 南盘江畔的八坎村及其附近,这难道不是极其有力的物{地名)证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方有鬼吗?最后都去了哪里?倔强了三千年,最后还是谢幕了
与商周交战几百年的鬼方到底是什么民族?后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贵州历史笔记丨“鬼方”在哪里?和贵州又有什么关系?
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之华夏篇
殷商古国——鬼国,西北部神秘部族,商王解割鬼俘用以祭祀
93.周易既济卦九三爻: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