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六卿之争

一、六卿沉浮·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左传成公三年),夏,以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与楚易智罃,冬十二月甲戌,设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是以晋卿至此为极盛,于同朝者十二卿矣。

智罃(读英),即智武子,姬姓智氏,源出于荀氏,名罃,字子羽,智庄子荀首之子。

韩厥,即韩献子,姬姓韩氏,名厥,韩万之孙,韩子舆之子。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封邑于屏,故又称屏括。

巩朔,即士穆子、士庄伯,祁姓巩氏,源出于士氏,士缺长子,士会之兄,封邑于巩,以巩为氏。

韩穿,姬姓韩氏,名穿,韩厥族弟。

荀骓,即荀文子,姬姓荀氏,名骓,荀氏宗主,后封邑于程,故又称程骓。

赵旃,嬴姓邯郸氏,源出于赵氏,名旃,赵夙之孙,赵穿之子,故多称赵旃。

是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卻克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左传成公四年),卻克卒,冬十一月,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救许伐郑。赵婴通于赵庄姬。

晋景公十四年(前586年,左传成公五年),赵同、赵括放逐赵婴于齐。赵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言己虽淫,而能合庄姬护赵氏。)舍我何害?”赵同、赵括弗听。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左传成公六年),夏四月丁丑,晋景公以韩厥说迁都新田。冬,栾书帅师救郑。

卻克,即卻献子,姬姓卻氏,名克,卻缺之子。

栾书,即栾武子,姬姓栾氏,名书,栾枝之孙,栾盾之子。

荀首,即智庄子,姬姓智氏,源出荀氏,名首,故称荀首,荀逝敖之子,荀林父幼弟,别出智氏,为智氏始祖。

士燮,即范文子,祁姓范氏,源出士氏,名燮,故称士燮,士会之子。

赵婴,嬴姓赵氏,名婴,封邑于楼,故又称楼婴,赵衰幼子,赵盾异母弟。

赵庄姬,姬姓晋氏,晋成公女,景公姊,赵朔之妻,赵朔谥庄,赵氏孤儿赵武之母。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封邑于原,故又称原同,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

是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卻錡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左传成公八年)夏,赵庄姬谮于晋景公,言“同、括将为乱”,栾、卻以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皆灭其族,赵武从庄姬畜于晋景公宫中,韩厥以“成季之勋、宣孟之忠”为辞,说晋景公以立赵武,复赵氏。

晋景公十九年(前581年,左传成公十年)夏五月,晋景公疾,立太子州蒲(即寿曼)为晋君,是为晋厉公,六月丙午,晋景公卒。

晋厉公元年(前580年,左传成公十一年),使卻犨与鲁盟,卻犨夺鲁大夫施氏妻而归。卻至与周争鄇田,晋侯使卻至勿敢争。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左传成公十三年)春,晋侯使卻錡乞师于鲁,卻锜不敬。夏四月戊午,晋使吕相绝秦。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於晋。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栾鍼为右。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赵武,即赵文子,嬴姓赵氏,名武,赵盾之孙,赵朔之子。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成季指赵衰,宣孟指赵盾,意为二人于晋有大功勋。

卻犨,即苦成叔,姬姓卻氏,名犨,卻克从祖昆弟,步扬之子。据《世本》载:卻豹生冀芮,芮生缺,缺生克也。又豹生义,义生步扬,步扬生州,州即犨也。又步扬生蒲城鹊居,鹊居生至。《春秋分纪》则云.豹生三子.曰稱、曰芮、曰義.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錡.芮之從子曰步揚步招.揚生二子曰犨曰蒲城鵲居.犨生三子.曰至曰溱曰毅.又云.世族譜缺豹及鵲居二人.列郤稱步招芮溱於雜人.其說與世本少異.《潜夫论》曰.芮從邑氏為冀.後有卻錡.號駒伯.犨食采於苦.號苦成叔.至食采於溫.號曰溫季.各以為氏.

卻至,即卻昭子,温季,姬姓卻氏,名至,《世本》曰卻至为鹊居之子,《春秋分纪》则认为卻至为卻犨之子,说见上。

卻锜,即驹伯,姬姓卻氏,名锜,卻克之子,说见上。

吕相,即吕宣子,姬姓吕氏,源出魏氏,名相,故又称魏相,厨武子魏锜之子。《世本》云,毕万生芒,芒生季,季生武仲州,州生庄子降,降生献子荼,荼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多生桓子驹,驹生文侯斯,魏锜,犨孙,锜生吕宣子相。但魏世家索隱则引芒季作一人.降作絳.魏世家谓毕公高之裔孙毕万.生武子.武子生悼子.悼子生昭子絳.絳生魏嬴.嬴生獻子.獻子生侈.侈之孫曰桓子.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世族谱》謂魏犨是毕万之孙,絳及錡、顆皆犨之子,獻子舒是莊子絳之子.魏曼多是舒之孙,《春秋分纪》引世本又謂舒生侈.侈生曼多,《唐书世系表》则謂舒生襄子曼多.曼多生文子須.須生桓子.诸說多不合,盖互有脫误。《居篇》云.武子居魏.悼子徙霍.昭子徙安邑.則世家之说.非无所本.《左传正义》謂計其年世.絳是犨孫.索隱亦谓卿大夫代脫悼子耳.今統計诸说.芒季似是一人.故《世族谱》云.犨是毕万孙,武仲州即魏武子犨,昭子絳即莊子降,荼即舒,侈即取,多即曼多,皆字有相似而异文。盖武子生悼子,及锜、颗,悼子生庄子絳,索隱误以侈為多.故谓世家与世本不合.侈赵世家作哆,索隱云哆,魏简子,世本名取,魏嬴不见经传.左传有栾盈佐絳于下军,舒私焉,是其绛与舒之间当不能更有一代魏嬴.总之,武子生悼子,悼子生庄子,庄子生献子,献子生简子,简子襄子,襄子生桓子,桓子生文侯,而其名字多有异写,魏锜、魏颗当为魏悼子兄弟,以魏颗主魏武子丧葬,抑或为魏武子之后魏氏宗主,即魏悼子,然史多称因其封邑于令狐,以令狐为氏,称令狐文子,然韦昭晋语注、杜氏世家谱、左传宣十五年、成十八年集解皆云“魏颗,犨子,颗生令狐文子颉”是余疑魏颗即魏悼子。

荀庚,即中行宣子,姬姓中行氏,名庚,源出于荀氏,故多称荀庚。荀林父之子。据《世本》载:晋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林父生宣伯庚,庚生献伯偃,偃生穆伯吴,吴生寅,本荀氏,自荀偃将中军,晋改中军曰中行,因氏焉,与智氏同祖逝遨。逝遨生庄子首,首生武子罃,罃生庄子朔,朔生悼子盈,盈生文子栎,栎生宣子申,申生智伯瑶。程郑,荀氏别族,荀文子骓之曾孙,程季之子。雷学淇则认为“將中行.自文公蒐于被廬.以林父將中行.始偃以王父之官名為氏也.”然观《左传》文,皆称荀林父为中行桓子或中行伯、中行桓伯,称荀庚中行宣子或中行宣伯,则恐中行氏自荀林父始,非荀偃始也。如巩朔虽为巩氏之前,但仍称其为士庄伯,是其尚未以巩为氏,否则当称巩庄伯。

荀罃,即智武子,姬姓智氏,源出于荀氏,名罃,故多称荀罃,荀首之子。智氏出于荀氏,见上条。

卻毅,姬姓卻氏,名毅,依《春秋分纪》载为卻犨子,卻至兄弟,说见卻犨条。

栾鍼,姬姓栾氏,名鍼,栾书之子,栾黡之弟。据秦嘉谟辑《世本》栾氏一条云“靖侯生栾叔,栾叔生宾,宾生共叔成,成生贞子枝,枝生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桓子黡及鍼,黡生怀子盈,盈生鲂。”

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庚

上军将:士燮    上军佐:卻錡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中军将:赵旃  新中军佐:卻至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

晋厉公五年(前576年,左传成公十五年)秋八月,三卻谮杀伯宗,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伯宗及栾弗忌皆晋之贤大夫,且栾弗忌为栾氏之支族,栾书于是忌三卻。

晋厉公六年(前575年,左传成公十六年)夏四月戊寅,晋兴师伐郑,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卻犨将新军,郤至佐之。荀罃佐下军居守。自此,荀首、荀庚、赵同、赵括、赵旃、韩穿、程骓、巩朔皆已卒,晋罢新上下军,始为四军八卿。楚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辛将右军救郑,六月甲午晦,晋、楚战于鄢陵,楚师败绩,魏锜射楚共王一目,楚养由基射杀魏锜。

三卻,即卻锜、卻犨、卻至,皆姬姓卻氏,卻豹之后。

伯宗,三卻族人,晋之贤大夫,好直言,因言于晋厉公三卻太盛,因而遭三卻谮杀。

栾弗忌,姬姓栾书,名弗忌,栾书族人,晋之贤大夫。

伯州犁,姬姓卻氏,伯宗之子。

荀偃,即中行献子,姬姓中行氏,源出于荀氏,名偃,故亦称荀偃。中行宣子荀庚之子。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士燮

上军将:卻锜    上军佐:荀偃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军将:卻犨    新军佐:卻至

晋厉公七年(前574年,左传成公十七年)夏五月,士燮以晋厉公无道,难将至,六月戊辰自杀卒。冬十二月壬午,长鱼矫以戈杀卻锜、卻犨及卻至,皆陈其尸于朝,栾书、中行偃遂执厉公,召士匄、韩厥,皆辞。闰月乙卯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

长鱼娇,晋厉公嬖幸,详见下晋杀其大夫三卻及胥童始末条。

士匄,即范宣子,祁姓范氏,源出于士氏,名匄,故称士匄,范文子士燮之子。据秦嘉谟辑本《世本》云:隰叔生士蒍.士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会生文叔燮.燮生宣叔匄.匄生獻子鞅.鞅生昭子吉射;武子会生司空縠;武子会生彘恭子魴.魴生彘裘;武子会生穆子朔,穆子朔生貞子渥濁,渥濁生莊子弱,弱生文伯瑕丐,丐生景伯弥牟,另据《唐書宰相世系表》载:士会有子留於秦.生明.明生遠.遠生陽.陽十世孫生清.徙居沛.生仁.仁生煓,字執嘉.執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即漢高祖刘邦也.

胥童,姬姓胥氏,名童,胥克之子。据秦嘉谟辑本《世本》云:臼季臣生甲.甲生克.克生童. 

晋厉公七年杀其大夫三卻及胥童始末,范文子士燮自鄢陵返,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无及於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自杀卒。初,晋厉公无道,多外嬖,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外嬖。胥童、夷阳五、长鱼矫、孟张、清沸魋皆厉公外嬖,与厉公谋诛三卻及群卿大夫。胥童以其父胥克被卻缺所废之故,怨郤氏而嬖於厉公。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於厉公。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与其父母妻子系之同一车辕,是以矫亦嬖於厉公。栾书怨郤至,以其鄢陵之战不从己及三卻谮杀栾弗忌,亦欲废卻氏。后,厉公狩猎,饮酒先妇人而后卿佐。郤至奉豕,进之於厉公。寺人孟张夺之,郤至射而杀之。厉公曰:“季子欺余!”是厉公反以为郤至夺孟张豕。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讨多怨者,易有功。”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后矣。若杀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罪孰大焉?”是以郤至实无反心。晋厉公七冬十二月壬午,胥童、夷羊五帅甲八百,将攻郤氏。长鱼矫请无用众,厉公使清沸魋助之,抽戈结衽,而伪讼者。伪与清沸魋讼。三郤将谋於榭。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於其位。温季曰:“逃威也。”遂趋。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皆陈其尸於朝。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於朝。矫曰:“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厉公曰:“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对曰:“人将忍君。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御奸以德,御轨以刑。刑治近也。不施而杀,不可谓德;臣逼而不讨,不可谓刑。德、刑不立,奸、轨并至。臣请行!”遂出,奔狄。厉公使辞於栾书及中行偃曰:“寡人有讨於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其复职位!”皆再拜稽首曰:“君讨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二臣虽死,敢忘君德?”乃皆归。公使胥童为卿。 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召士匄,士匄辞,召韩厥,韩厥辞,曰:“昔吾畜於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闰月乙卯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

晋悼公元年(前573年,左传成公十八年)春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使荀罃、士鲂迎周子于京师而立之,是为晋悼公,二月乙酉朔,悼公即位。庚午,与诸大夫盟而入朝于武宫。冬十一月,楚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时栾书已卒,韩厥将中军,师于台谷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畏晋强而还。

晋悼公初立,时年仅十四,始命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命魏相佐下军,士鲂将新军,魏颉佐之: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栾纠御戎,荀宾为车右,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中军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程郑为乘马御,晋遂复霸。

程滑,晋大夫。

士鲂,即彘共子,祁姓彘氏,源出于士氏,名鲂,故多称士鲂,范武子士会之子,范文子士燮同母弟,因采邑于彘,故别出为彘氏,详见上士匄条。

周子,即晋悼公,姬姓晋氏,名周,一名纠,晋襄公之曾孙。襄公晋欢生幼子桓叔公子捷,桓叔捷生惠伯公孙谈,惠伯谈生悼公周,悼公即位前称公孙周,时人尊称周子。按晋国“无畜群公子”之例,除继位之外,其余诸公子皆安置于他国,是以襄公幼子公子捷这一支居住成周洛邑。晋悼公之事详附晋悼公复霸事。

武宫,晋武公之庙。

魏相,即吕宣子,厨武子魏锜之子,见上吕相条。

魏颉,即令狐文子,姬姓令狐氏,源出于魏氏,故称魏颉。魏悼子颗之子,因采邑于令狐,故以令狐为氏。

栾黡,即栾桓子,姬姓栾氏,名黡,栾武子栾书之子,栾氏详见上栾书条。

韩无忌,即韩穆子,姬姓韩氏,名无忌,韩献子韩厥长子,韩宣子韩起之兄。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韩厥    中军佐:荀罃

上军将:士匄    上军佐:荀偃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魏相

新军将:士鲂    新军佐:魏颉

晋悼公四年(前570年,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致仕,其子祁午为中军尉,羊知职卒,其子羊舌赤佐中军尉。夏六月己未,晋悼公会诸侯于鸡泽。晋悼公命赵武将新军,魏绛佐之。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晋悼公五年(前569年,左传襄公四年),悼公和于戎狄,修民事,田以时,皆因魏绛之言也。

晋悼公八年(前566年,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庚戌,韩厥致仕,以其子韩起为卿。

晋悼公十年(前564年,左传襄公九年)春,晋悼公问宋火于士弱。冬十月,晋悼公命荀罃将中军,士匄佐之;荀偃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士鲂佐之;赵武将新军,魏绛佐之,率鲁、齐、宋、卫、曹、邾、滕、薛、杞、郳十诸侯伐郑,十一月己亥,士弱载书盟于戏而还。

祁奚,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祁氏为晋之宗室,据秦嘉谟辑本《世本》载:“祁氏,晋之宗家。献侯曾孙高梁伯生祁奚,奚生午,午生盈。其先食邑于祁,因以为氏。”

祁午,姬姓祁氏,名午,祁奚之子,见上条。

羊舌职,姬姓羊舌氏,名职。据秦嘉谟辑本《世本》载:“羊舌氏.晉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晉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即羊舌大夫也。突生职,职生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肸字叔向.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羆.号羊舌四族。”

羊舌赤,即铜鞮大夫,姬姓羊舌氏,名赤,字伯华,见上条。

魏绛,即魏庄子,姬姓魏氏,名绛,世本作降,魏悼子之子。

士富,士匄别族。

张老,晋大夫,名老,字孟,故又称张孟。

韩起,即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韩献子厥少子,韩穆子无忌之弟。

士弱,即士庄子,祁姓士氏,名弱,士贞子渥浊之子。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荀罃    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荀偃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士鲂

新军将:赵武    新军佐:魏绛

晋悼公十四年(前560年,左传襄公十三年)夏,荀罃、士鲂卒。荀罃长子朔先卒,幼子盈年六岁,士鲂子裘亦幼,皆不得继父立为卿。晋悼公蒐于绵上以治兵,使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使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新军将佐皆迁,晋悼公选贤未得,难用其人,使其军内十人之长,率其步卒车士,与其新军官属军尉司马之类,以从於下军。令下军将佐兼领之。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

晋悼公十五年(前559年,左传襄公十四年)夏,晋六卿帅诸侯伐秦,及战,栾黡帅下军还,栾黡因栾鍼之死诬逐士鞅,士鞅奔秦,秦复之晋。夏四月,晋悼公罢新军,复为三军之制,自此,终三家分晋之世,终为六卿。

晋悼公十六年(前558年,左传襄公十五年)秋七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冬十一月癸亥,晋悼公周卒,年不足三十,凡悼公之世,十六年十一合诸侯。

晋悼公十一合诸侯事,晋悼公即位元年,合诸侯于虚朾,一也;四年合于鸡泽,二也;六年合于戚,三也;同年又合于城棣救陈,四也;八年合于鄬,五也;同年合于邢丘,六也;十年合于戏,七也;十一年合于柤,八也;同年又戍郑虎牢,九也;十二年同盟于亳城北,十也;同年又合于萧鱼,十一也。

时晋之六卿为:

中军将:荀偃    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赵武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魏绛

晋平公六年(前552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黡卒,其子栾盈立,范匄以子鞅及女栾祁之故欲逐栾盈,栾盈之党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十子作乱,范匄杀之,秋,栾盈出奔楚,晋平公尽逐栾氏于晋,智起、中行喜、州绰、刑蒯等栾氏之党奔齐。

晋平公七年(前551年,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圣人孔子仲尼生,栾盈自楚奔齐。晋平公八年(前550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栾盈自齐入晋曲沃,攻晋平公于晋都绛,败。晋尽灭栾氏之族党,惟栾鲂一人得奔宋,栾氏自此灭于晋,范、中行、智、赵、魏、韩六氏,世专晋政,时六氏宗主为:范宣子范匄、中行穆子中行吴、智悼子智盈、赵文子赵武、魏献子魏舒、韩宣子韩起。

晋平公,姬姓晋氏,名彪,晋悼公之子。

栾盈,即栾怀子,姬姓栾氏,名盈,栾桓子栾黡之子,栾氏末代宗主。

栾祁,即叔祁,祁姓范士,范宣子范匄之女,范献子范鞅之姊。

初,范鞅为栾黡所迫奔秦,是以怨栾氏。栾黡娶范匄之女叔祁为妻,叔祁即范鞅之姊,栾黡死后,其妻叔祁与其老州宾私通,栾盈怒其母败乱,叔祁惧其子栾盈讨己,遂向范匄诬告其子栾盈欲作乱,范鞅为之作假证,时栾盈颇有贤名,士多附之,是以范匄虽专晋政,亦忌之,遂藉此出栾盈于晋邑著,栾盈之党作乱,晋平公遂逐栾氏之族于晋。

晋自曲沃代翼、骊姬之乱始灭公族,晋文公重耳以卿族霸,诸卿遂兴,时狐、赵、胥、魏、韩、荀、卻、先、士、栾等十氏最为贵,至灵公之立,贾季废于赵盾,狐氏罹难,景公之世,先氏以先榖覆灭,下宫之难,赵氏遗孤,厉公季末,三卻前死于胥童,胥童后灭族于栾书、中行偃,平公继位,尽灭栾氏,范氏之力焉,诸卿构难,兴衰更迭,遂至于范、赵、中行、智、韩、魏六卿轮主晋政,后五十年,智、魏、赵、韩共灭范、中行二氏,复后五十年,魏、赵、韩灭智氏,再后五十年,三家分晋,文、悼之业,遂亡矣!

附:晋悼公复霸事

晋悼公幼年在成周洛邑时,便极有贤名,有“争国之望”,因是晋襄公之后,所以人称公孙周,时事“春秋第一预言家”单襄公,被单襄公极力称赞,并在临死前让儿子顷公善待这个不过十来岁的小孩公孙周,并预言他将有晋国。

单襄公,以善预言著称,曾先后预言过陈灵公、卻至、晋厉公的覆灭,皆验,公孙周将有晋国是他一生最后一个预言。《国语》卷三周语下“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条云:“晉公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晉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及晋厉公被弑,栾书使荀罃、士鲂迎悼公于清原,悼公曰:“孤羁旅他邦,且不望还乡,岂望为君乎?孤始原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但所贵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抑人之求君,立而不从,将安用君?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孤不能拥空名之上,为州蒲(即晋厉公的名)之续也。”诸人对曰:“君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遂与大臣盟而始肯即位。及立,逐夷羊五之类不臣者七人,选贤良,荐积德,兴旧族,育门子,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使民以时,欲无犯时,不纵私欲,施恩惠,舍劳役,逮鳏寡,养老幼,恤孤疾,年過七十,悼公亲见之。始命百官,使吕宣子佐下军,使彘共子将新军,使令孤文子佐之: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栾纠御戎,荀宾为车右,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中军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程郑为乘马御,是时举不失职,官不易方,官守其业,无相逾易;爵不逾德,量德授爵。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晋悼公始命百官事,见《国语》卷一三晋语七“晋悼公即位”条云:“二月乙酉,悼公即位,使吕宣子佐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知庄子於下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弱;鄢陵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不可不崇也。’使彘共子将新军,曰:'武子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文子勤身以定诸侯。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孤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身退秦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锺。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靖。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修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也。’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於教也,使为大傅。知右行辛之能以数宣物定功也,使为司空。知栾纠之能御以和於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功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給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知籍偃之惇师旧职而恭给也,使为舆司马。知程郑端而不淫,且好谏而不隱也,使为赞仆。

悼公元年始合诸侯于虛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呂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有文德而能恤大事,使将新军。四年,公合諸侯會于雞丘,于是乎布命、结援、修好、申盟而还。令狐文子卒,公以魏绛为不犯,使佐新军。使张老为司马,使范献子为候奄。公誉达于戎。五年,诸戎來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復霸。时晋悼公年仅十九岁,尚不及弱冠。

春秋之世,天子衰,诸侯兴,故诸侯争霸。霸者,把也,把持王政之意。夏有昆吾,商有豕韦、大彭,周有齐桓、晋文,此皆最强者也,故《尚书》《左传》通谓此五人为五霸。但霸是强国为之,天子既衰,诸侯无主,若有强者,即有霸业,其数无定限也。是以唐孔颖达即在《春秋正义》中云“何休以霸不过五,不许悼公为霸,以乡曲之学,足以忿人。”

晋悼公十六年(前558年,左传襄公十五年)秋七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冬十一月癸亥,晋悼公——旷世英主晋周卒,年不足三十,凡悼公之世,十六年十一合诸侯。纵观春秋之世,霸业未有若此之盛,主君未有若此之贤者也!

晋悼公十一合诸侯事,晋悼公即位元年,合诸侯于虚朾,一也;四年合于鸡泽,二也;六年合于戚,三也;同年又合于城棣救陈,四也;八年合于鄬,五也;同年合于邢丘,六也;十年合于戏,七也;十一年合于柤,八也;同年又戍郑虎牢,九也;十二年同盟于亳城北,十也;同年又合于萧鱼,十一也。

晋平公元年(前557年,左传襄公十六年),时中行偃为正卿。晋平公三年(前555年,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行偃将中军,范匄佐之;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魏绛将下军,栾盈佐之伐齐平阴,至齐都。晋平公四年(前554年,左传襄公十九年),中行偃卒,托孤中行吴于范匄,范匄为正卿。范匄将中军,赵武佐之;韩起将上军,魏绛佐之;栾盈将下军,中行吴佐之。

       1.中行偃,即中行献子,中行宣子中行庚之子。2.范匄,即范宣子,范文子范燮之子。3.赵武,即赵文子,赵庄子赵朔之子。4.韩起,即韩宣子,韩献子韩厥之子。5.魏绛,即魏庄子,魏悼子魏颗之子。6.中行吴,即中行穆子,中行献子中行偃之子。7.栾盈,即栾怀子,栾桓子栾黡之子。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赵武为正卿。赵武将中军,韩起佐之;魏绛将上军,中行吴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左传昭公元年),赵武将中军,韩起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十二月赵武卒。

       智盈,即智悼子,智武子智罃之孙,智朔之子。父智朔早死。范鞅,即范献子,范宣子范匄之子。魏舒,即魏献子,魏庄子魏绛之子。

       晋平公十八年(前540年,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韩起为正卿。韩起将中军,赵成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晋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左传昭公九年)智盈卒,其子智跞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赵成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跞佐之。晋平公二十六年(前532年,左传昭公十年)晋平公卒。晋昭公六年(前526年,左传昭公十六年)晋昭公卒。

       赵成,即赵景子,赵文子赵武之子。智跞,即智文子,智悼子智盈之子。晋昭公,即晋夷,晋平公晋彪之子。

      晋顷公元年(前525年,左传昭公十七年)赵成卒,其子赵鞅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中行吴佐之;魏舒将上军,范鞅佐之;智跞将下军,赵鞅佐之。晋顷公十一年(前515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中行吴卒,其子中行寅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上军,智跞佐之;赵鞅将下军,中行寅佐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韩起卒,其孙韩不信为卿,魏舒将中军。魏舒将中军,范鞅佐之;智跞将上军,赵鞅佐之;中行寅将下军,韩不信佐之。晋顷公十四年(前512年,左传昭公三十年)晋顷公弃疾卒。

       晋顷公,即晋弃疾,晋昭公晋夷之子。赵鞅,即赵简子,赵景子赵成之子。中行寅,即中行文子,中行穆子中行吴之子。韩不信,即韩简子,韩宣子韩起之孙,韩贞子韩须之子,韩须早死。

       晋定公三年(前509年,左传定公元年)魏舒卒,其孙魏曼多为卿佐下军,范鞅为政。范鞅将中军,智跞佐之;赵鞅将上军,中行寅佐之;韩不信将下军,魏曼多佐之。晋定公十一年(前501年,左传定公九年)范鞅卒,其子范吉射为卿佐下军,智跞为政。智跞将中军,赵鞅佐之;荀寅将上军,韩不信佐之;魏曼多将下军,范吉射佐之。

       魏曼多,即魏襄子魏曼多,魏献子魏舒之子。范吉射,即范昭子,范宣子范鞅之子。晋定公,即晋午,晋顷公晋弃疾之子。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左传定公十三年)晋乱。初,赵鞅杀邯郸午,邯郸午之子稷以邯郸叛,赵鞅命上军司马藉秦围邯郸。邯郸午娶中行寅之女,中行寅之子娶范吉射之女,是以中行氏与范氏与邯郸氏亲,不欲围邯郸。秋七月,范、中行氏攻赵鞅,赵鞅奔晋阳叛,晋人围晋阳。范吉射侧室子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欲乱范氏,梁婴父嬖于智跞,智跞欲使为卿,韩不信与中行寅相恶,魏曼多亦恶范吉射,是以范、梁、智、韩、魏五人谋去中行寅以梁婴父代之,谋去范吉射以范皋夷代之,是以智跞谮之于晋定公。冬十一月,智、韩、魏奉公命攻范、中行氏,范吉射、中行寅奔卫朝歌。韩、魏请归赵鞅于晋定公,十二月,赵鞅归晋。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年,左传定公十四年)春,智跞以梁婴父杀赵鞅臣董安于。晋围范、中行氏于卫。冬十二月,晋败范、中行氏于潞,又败郑师及范氏于百泉。晋定公十八年(前494年,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卫救邯郸,围五鹿。冬十一月,晋赵鞅伐朝歌。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左传哀公二年)秋七月,齐输粟于范氏,郑师迎之,晋赵鞅与郑师战于铁,郑师败绩。智跞卒,其子智申为卿。晋定公二十年(前492年,左传哀公三年)春,齐、卫围晋戚,救中山。冬十月,晋赵鞅伐朝歌,癸丑,中行寅出奔邯郸。十一月,赵鞅杀范皋夷,灭晋范氏。晋定公二十一年(前491年,左传哀公四年)秋七月,齐陈乞、弦施、卫宁跪救范氏。庚午,围五鹿。九月,赵鞅围邯郸。冬十一月,邯郸降。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十二月,弦施纳邯郸稷于柏人,以临险固,遂堕临,复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晋定公二十二年(前490年,左传哀公五年)春,晋围柏人,范吉射、中行寅奔齐。时晋四卿为赵鞅、韩不信、魏曼多、智申。晋定公三十七年(前475年,左传哀公二十年)晋定公卒,赵鞅卒,子赵无恤为卿,智瑶为政。时晋四卿为智瑶、韩庚、魏驹、赵无恤。

       智申,即智宣子,智文子智跞之子。智瑶,即智襄子,智宣子智申次子。韩庚,即韩庄子,韩简子韩不信之子。魏驹,即魏桓子,魏襄子魏曼多之子。赵无恤,即赵襄子,赵简子赵鞅之子。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鲁悼公十五年)魏驹、韩虎、赵无恤共灭智瑶。晋出公二十三年(前452年,鲁悼公十六年)晋定公奔楚,魏驹立晋昭公曾孙骄为晋敬公。晋敬公七年(前445年,鲁悼公二十三年)魏斯称侯。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魏斯、韩虔、赵籍皆为侯,自此三家分晋,遂启天下战国之局。

       韩虎,即韩康子,韩庄子韩庚之子。魏斯,即魏文子,魏文侯,魏桓子魏驹之子。韩虔,即韩景子,韩烈侯,韩康子韩虎之孙,韩武子韩启章之子。赵籍,即赵烈子,赵烈侯,赵献子赵浣之子。赵襄子传位于兄伯鲁之子赵浣,赵襄子之子赵嘉逐浣自立,是为赵桓子,赵人攻赵桓子,复立赵浣,是为赵献子。

二、六卿之乱

      晋楚弭兵之后,中原的大部分诸侯国利用难得的停战时间休养生息,但是晋国却由于失去了楚国这个强大的外患之后,一步步走向衰弱,从而应证了孟子的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晋国是怎么在春秋晚期一步步走下坡路,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曾经的中原霸主面临内忧外患,从而永远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的?

       晋楚弭兵之后,之所以大多数诸侯国的矛盾从对外的矛盾转变为国内矛盾,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了大国的武力威胁,大家紧绷着那根弦终于可以松一松,也不必天天抱在一起一致对外了。于是大家开始在国内斗来斗去,虽然也有郑国,齐国这种在良臣明君的治理下,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好好发展一下。不过明白人应该看得出来,晋楚弭兵只不过是大家都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停下来喘口气,真正的和平哪是这么容易说来就来啊,所以都趁着这功夫赶快发展。不过,还真有拿着弭兵当回事的,以为以后就没有外敌招惹他们了。谁?晋国。

       晋国本身就是大国,那个年代有可能威胁他的只有楚国。但这个时候楚国也正忙活着窝里斗,十几年内国君被杀的就发生了两次。更要命的是在楚国身后,吴国那把刀子可是越磨越快,这使得楚国短时间内还真威胁不到晋国。当然楚国是怎么窝里斗的咱后面再提,总之楚国很忙乱,别国无威胁,加上弭兵会盟言犹在耳,又有虢之盟锦上添花。晋平公战战兢兢的干了十几年国君,终于可以安心喝个酒,泡个妞,盖个房子,享受一下国君的感觉。

      尽管国君已经开始不务正业,但是晋国还是有个晴天白玉柱,那就是当年幸存的赵氏孤儿,如今的中军主帅,也是促成晋楚弭兵的功勋大臣赵武。在他执政晋国八年的时间内,晋国仍然保持了其特有的先进性,哪怕在弭兵之后还是被其他诸侯们供为中原第一强国。对外赵武软硬兼施,该礼让的时候能弯腰,很好的处理了晋国跟周边国家以及楚国的外交关系,该强硬的时候也是毫不含糊,在他的任期内,晋国率先将步兵引入战争。

      公元前541年,狄人部落入侵晋国。晋国大将魏舒建议说:“狄人都是骑兵,机动灵活。我军主要是战车,这里作战地形复杂,不利于战车行动,建议全部换成步兵。”这番话在晋国军中掀起轩然大波,用步兵?不但走着累,而且风险大,因此许多大将身边的家臣表示反对。但是魏舒和另一位重臣荀吴把不听话的家臣直接杀掉,并且迅速的完成了对晋国部队的改编。到了战争的当天,晋军先是派出游击队骚扰狄人。狄人还停留在晋国人使用战车的记忆里,正在考虑战车啥时候出动的时候,晋国步兵迅速包围狄人,并且使其没有列阵的机会,最终晋军大获全胜。这场战役的胜利,证明了晋国此时还是一个军事强国,同时也将步兵这个兵种带入了历史舞台,直接影响了今后的战争方式。

      一年之后,赵武去世,韩厥的儿子韩起接替他成为晋国中军主帅。在韩起执政的日子里,他基本延续了赵武时代的内政外交国策,并且在公元前530年,组织诸侯国在平丘会盟,声讨鲁国违背弭兵条约的不义行为。但是,平丘之盟前夕,新任国君晋昭公在会见齐景公时,后者就已经表达了取代晋国成为霸主的愿望。平丘之盟之后,被声讨的鲁国口服心不服,这弄的韩起也非常尴尬。但是这些事情已经说明,晋国在中原各诸侯之间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我们之前提到的子产拒绝韩起索要玉璧的故事,一方面需要赞扬子产的智慧与胆量以及韩起这个人明是非懂道理,同时也看出来晋国的霸主地位在许多场合开始受到挑战。

      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毕竟晋国底子雄厚,军事和经济实力强盛,并且人才济济。而晋国真正开始衰落的依据,则是晋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小的东周朝廷,内部分成了几个诸侯国,配上一个有名无实的国君。晋悼公是霸主级别的明君,还没上任就把各位卿大夫管的服服帖帖,并且直接把栾书等前朝重臣拉下马。晋平公虽然碌碌无为,但是各位大臣还拿他当个国君来看。等到他的儿子晋昭公即位时,晋国可就没人听他的了,尤其是公元前528年韩起去世之后,晋国的国政把握在六大家族手中,号称晋国六卿

      魏氏:当时代表人物魏舒(就是使用步兵的那位)刚刚取代韩起成为中军主帅,执政一把手,他父亲魏绛可是晋悼公时期重要大臣,曾祖父魏犨则是陪同晋文公一起流浪的勇士之一。

       赵氏:此时的家族族长是赵武的孙子赵鞅。赵氏家族的起源和兴衰我们之前提到过,赵衰是晋文公称霸时的重臣,赵盾则在晋灵公年幼时支撑起晋国。后来经历赵氏孤儿故事后赵氏险些灭族,幸好在唯一的血脉赵武经营下重新崛起。

       韩氏:韩起的孙子韩不信是当时代表。韩氏兴盛始于韩简,就是在韩原之战差点为晋惠公抓住秦穆公的那位,后来在韩厥时代达到兴盛,在韩起时代进一步稳固。由于韩厥是赵盾一手提拔的,因此韩氏和赵氏一直关系很铁。

      智氏:当时智氏还比较弱小,主要代表人物是荀砾。智氏家族起源于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因为战功被封在了智地,所以从此后家族以智为氏。后来荀罃和荀盈先后担任高级将领,但是荀盈去世后,智氏家族险些被晋平公取缔,后来在大臣劝阻下才保留下来,并让荀砾子承父业。后来也有人称荀罃和荀盈为智罃和智盈,包括后面要提到的荀瑶,有人也成为智瑶。这里我们就用习惯的叫法,接下来的范氏和中行氏也是类似。

       范氏:当时的代表是士鞅,有人也称他们士氏家族。其先祖士会就曾经跟随晋文公称霸,还曾经被赶到秦国过了几年,后来的士燮,士匄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士鞅是士匄的儿子,但是从他们父子开始,范氏门风日下。

       中行氏:荀寅继承了中行氏家族,而他们的祖先是荀林父,由于他曾经担任“中行主将”,于是荀氏又叫中行氏。荀林父之后,荀偃和荀吴等人也曾经担任高官。荀寅就是荀吴的儿子,他和士鞅的关系很不一般。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不意外。首先,从晋献公开始晋国就有了“逐公子”的传统,国君没有自己人在身边帮忙,碰上事儿就指望这帮有功之臣。其次,晋文公带着大部分六卿的祖先们周游列国,后来一起称霸,每个人都是根正苗红。再次,赵盾执政时期,利用主幼国疑的时机,进一步提高了卿大夫的地位。最后,国君羸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赶上能力不错很有作为的君主,六卿闹不出啥大动静,例如晋景公,晋悼公期间,晋国国君时真正的掌权者,可是到了晋昭公以后,大家估计连国君是谁都不记得了。

       如果说其他诸侯国的内乱,下场最多就是个弑君,或者落下个某某弑其君的骂名,但是晋国的终极内乱,则是六卿之间用互相争斗的刀枪,为晋国开始挖掘自己的坟墓。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国力的进一步衰弱,晋国在平丘会盟之后就再也没能在国际舞台上做出什么精彩的演出。甚至到了后来,发生了一次周朝王室内乱,把洛邑烧了,周天子被迫搬家,让晋国帮忙找几个人来修房子。晋国喊来的诸侯们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连来都不来。而晋国内部的矛盾则是愈演愈烈,六卿慢慢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范氏和中行氏,另外一派则是智韩赵魏。两个派系的明争暗斗使得晋国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帮助他们点燃引线的人,就是那个怀揣着复兴齐国大业,企图重现齐桓公霸业的齐景公。

       公元前501年,晋国中军主帅士鞅去世,荀砾接手成为晋国第一重臣。齐景公趁着晋国权利更替,悍然出兵进攻晋国,在夷仪大胜晋军。就连在中原一直默默无闻,被各大诸侯国救援了一圈的卫国竟然也敢在这个时候出兵晋国,击败了赵鞅的族弟赵午。转过年来,齐景公又联合郑,鲁,卫等国家,形成了新的反晋联盟。晋国为了报复,尤其是对那个吃了豹子胆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卫国,派出赵鞅带兵进攻卫国。赵鞅派出赵午出战,却没能拿下。后来赵午在一些事情上处理失当,加剧了齐卫联盟和晋国之间的矛盾。赵鞅忍无可忍,就将赵午给杀了。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首先表示反对的是赵午的家臣,他们直接在邯郸扯旗造反,宣布脱离赵鞅的领导。赵鞅哪里容得这些小贼得瑟,立刻包围邯郸,要清理家门。本来这是赵家的事情,自己搞定就行了。但是赵午是荀寅的外甥,荀寅和此时范氏掌门人士吉射关系甚好,他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一直与他们不和的赵氏家族。于是利用当时晋国国君晋定公的名义讨伐赵鞅,并且宣布他为叛贼。赵鞅被迫逃到晋阳,死守城门。此时朝廷里面的魏氏,韩氏,智氏家族看不下去了,毕竟他们跟赵氏是一伙的,于是三大家族也打着晋定公的名义讨伐范氏和中行氏。此时的晋定公也是落个清静,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我不管,反正管也管不了。没想到范氏和中行氏竟然公开反对晋定公,将攻击目标由赵鞅改为晋国国都。这下子他们彻底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更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于是晋国老百姓纷纷反对这两家。此时魏,韩,智三家一起出击,击败范,中行两家,士吉射和荀寅只好逃到朝歌避难。

       就在晋国的内战即将结束,范氏和中行氏快要被消灭的时候,隔岸观火巴不得晋国出乱子的齐景公对士吉射和荀寅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上他的反晋联盟公然支持晋国内部反动势力。这样战争的性质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晋国的内战变成了晋国和齐国的两国交战。虽然晋国在过去几年国力严重下滑,但是晋国的军事实力还没有下降太多,光是赵鞅的部队就成功抵挡了齐景公对晋国事务的干涉,还成功截获了齐景公给士吉射和荀寅提供的国际救援物资(粮草)。双方陆陆续续打了十年,最终朝歌还是扛不住了,毕竟地处晋国国内,齐国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士吉射和荀寅逃到了齐国,准备借助齐景公和其他诸侯的势力东山再起,机会到来时彻底颠覆晋国。

      可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复兴最终也只是黄粱一梦了。公元前490年,他们依仗的靠山,齐国在位五十八年的齐景公离开人世。至此,晋国的内战告一段落,韩,赵,魏,智四卿取代了之前的六卿,而晋国国君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晋国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战无不胜,天天会盟诸侯,还到处收保护费的中原霸主。齐国在齐景公之后也陷入了新的政权交替,南方大国楚国更是麻烦不断,加上十年动乱使得晋国大伤元气。在后面的三十年内,晋国四卿虽然明争暗斗,但对内和对外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乱和战争,直到三十七年后一场水灾的出现,才给了晋国致命一击。

      就在晚年的齐景公正在为如何插手晋国内乱,扶植范氏和中行氏而大伤脑筋的时候,齐鲁大地另外一个国家,鲁国的一群人正在一位老人的带领下离开家乡,开始四处巡游。这位老人叫孔丘,后世叫他孔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話晉國之一 晉國六卿表
新解春秋五霸第五霸——少年霸主晋悼公(中)扳倒栾书
尚史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五
晋国刑法的制定者范宣子,其制定的刑书为什么37年后才颁布
晋国六卿:中行、知、范、韩、赵、魏,为何是韩、赵、魏最后胜出
晋国中军元帅列表及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