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楚岁时记 • 三
userphoto

2022.06.06 江西

关注
三、帖鸡户上 桃符镇鬼
[原文]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按: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也。
《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应劭《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扌骨]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译文]
正月初一,在纸帖上画只鸡,帖在门上,把苇索悬挂在画鸡上面,桃符树立在纸帖两旁,各种鬼都会害怕。
按语:
魏朝议郎董勋说:在正月初一和腊月的早晨,门前烧香纸,树桃人,把松柏树枝扭成绳索挂在上面,杀只鸡把鸡血洒在门户上,驱逐瘟疫,这是一种札 zha 俗。
《括地图》上说:“桃都山上有颗大桃树,盘旋弯曲三千里,树上有只金鸡,太阳照在树上,金鸡就啼叫。桃树下有两个神人,一个叫郁,一个叫垒。他俩手里都拿着苇索,在伺察为害作恶的鬼魅,抓到了这种鬼就将它杀死。”
应劭的《风俗通》说:“据黄帝时的文字记载,上古时有兄弟二人,一个叫荼,一个叫郁,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如有鬼魅胆大妄为,伤害人类,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
因此,皇帝在腊月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画只老虎帖在门上,仿效以前的习俗。
札 zha 俗:去除疫病的习俗。
四、杖打粪扫 呼令如愿
[原文]
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按《录异记》云: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洪君,要明过,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
及问,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后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此如愿故事。
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
[译文]
正月初一,有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按语:
《录异记》说:有个叫区明的商人,经过彭泽湖时,有辆马车从湖里出来,乘车者称是青洪君,邀请区明过访,用隆重的礼节接待区明,问区明需要什么东西。
有人告诉过区明:“只求如愿!”
等青洪君问他时,他就用这句话回答了。
青洪君非常喜欢如愿,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原来,如愿是青洪君的女佣。
后来青洪君送区明他们走了。
从这以后,区明如有什么要求,如愿去做,很快就可得到满足。
后来,到了正月初一早晨,如愿起迟了一点,区明就把她打了一顿。
如愿逃到秽土堆里。
这时,区明用钱杖敲打秽土堆,口里呼唤着如愿,如愿终于不回来了。
这就是如愿的故事。
现在,北方人在十月十五日夜晚,站在秽土边,叫人拿起竹杖敲打灰堆。
如愿故事中,区明这种作法,显示出的是不真实的爱怜。
五、金薄为人 华胜相遗
[原文]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纟采]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按: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
古乃磔鸡,今则不杀。荆人于此日向辰门前呼牛马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
剪[纟采]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
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旧以正旦至七日讳食鸡,故岁首唯食新菜,又馀日不刻牛马羊狗猪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鸡,此则未喻。
郭缘生《述征记》云: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日望处。刻铭于壁,文安犹在。《老子》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楚辞》云:“日极千里伤春心。”则春日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晋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七日登高诗。近代以来,南北同耳。
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
[译文]
正月初七是人日。用七样菜做成菜羹;剪五色绸为人形,有的雕刻金属薄片成人形,帖在屏风上,也有戴在鬓角处的;妇女制成花形首饰互相赠送;登上高处,吟赋诗歌。
按语:
董勋的《答问礼俗说》说:“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正月初一早晨画只鸡帖在门上,初七把五色绸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床帐上”。现在正月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禄四不杀羊,初五不杀牛,初六不杀马,初七不杀人,也是遵循这个古义。
更古的时候,正月初一是杀鸡的,现在不杀了。荆楚地方的人这一天在西门前呼唤牛、马、鸡畜,叫他们回来。并且把粟和豆子拌在灰中,撒在层内,说是用来招回牛马,不知出处在哪里。
剪五色绸或金属薄片成人形,是取人一进入新年,形貌精神都一改旧态而成新人的意思。戴花状首饰是从晋代开始的,可以参看西晋贾充《李夫人典戒》。那里面讲:“(华胜)取象瑞图金胜的形状,又取象西王母所载首饰的模样。”
从前因为正月初一到初七禁忌吃鸡,所以一年的开头只吃新菜。另外,其他几天(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也不刻画牛、马、羊、狗、猪的形象。但是初一和初七这两天把祭祀时的福食分给人和鸡吃,这一习俗就不知是什么意思。(译注者按:二日指鸡日和人日)
晋人郭缘生的《述征记》说:在山东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平山顶作为人日集会和望远的场所,铭文刻在石壁上,字迹还保存着。《老子》第二十章说:“众人熙熙攘攘,如同登上春台游观。”《楚辞》“招魂”篇上也说过:“一望无涯千万里,春日迟迟伤人心。”那么,春日登高远眺,自古以来就认为是最合适的时候,但不知初七登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晋朝桓温的参军张望也写过初七登高的诗。近代以来,南方北方都有这个习俗。
北方初七吃煎饼,煎饼是在庭院中做成的。叫“薰火”,不知出处在哪。
六、剪[纟采]为燕 祝福宜春
[原文]
立春之日,悉剪[纟采]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译文]
立春这天,人们用五色绸剪成燕形,载在头上,帖上“宜春”两字。
按语:
“宜春”两字,在傅咸的《燕赋》里就提到了。赋说:“春夏秋冬四季一个接一个地推移,人们恭敬地迎接春天,春天顺应天运是东方(之神)。所以用[纟采]燕欢迎她的来临。[纟采]燕展开轻巧而有力的翅膀,好象要飞而又不能飞高!人们的手工技巧是何等精妙,仿效燕子的模样维妙维肖,含着青书赞美着春天,表达了(宜春)的祝福'春天安好’”。
七、豆粥加膏 祭祀门户
[原文]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
按:《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些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世人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口兄]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矣。《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译文]
正月十五日,煮豆粥,加些油脂在上面,用来祭祀记户,先用水杨枝插在门上,随着杨枝(受风飘动)所指方向,便用酒肉食品和插上筷子的豆粥来祭祀。
按语《续齐谐记》上说:“吴县张成有一天夜晚起来,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屋子里的东南角,对张成说:'这里是您养蚕的地方,我是这地方的神灵!明年正月十五日,要煮碗白米粥,上面加盖些肉脂来祭祀我,我会使你蚕业兴隆的。’ 说完话就不见了。张成按照那妇人说的作了油指白粥(祭祀她),从此以后张成养蚕年年丰收。”
人们在正月十五煮粥祈祷蚕神,把肉盖在粥上面,爬上屋供送给神,口里祝告说:“登上高处的粥,抓住老鼠的头。(老鼠呀)看你还想不想来,等着三蚕老(收拾你吧)”。这却是替蚕驱赶老鼠了。《石虎邺中记》说过:“正月十五日,有登高的聚会。”那么,正月十五登高也并不是现在才如此的。
八、夕迎紫姑 以卜农事
[原文]
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按:刘敬叔《异苑》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女石],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云是其婿)不在,曹夫人(云是其姑)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平昌孟氏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层而去。自尔,著以败衣,盖为此也。
《洞览》云:“帝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可以见迎。’”又其事也。
俗云:溷厕之间必须静而后致紫姑。《杂五行书》:“厕神名后帝”。《异苑》云:“陶侃如厕,见人自云'后帝’,著单衣、平上帻,谓侃曰:'三年莫说,贵不可言。’”将后帝之灵,凭此姑而言乎!
[译文]
(正月十五日)那天晚上,迎接紫姑神,来占卜即将到来的蚕事好坏,还占问其他事的吉凶。
按语:
南朝刘敬叔著的《异苑》说:紫姑本是一户人家的小老婆,因被大老婆嫉妒,于正月十五日气愤致死,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日做成紫姑的形象来迎接她。
祝告说:'子胥说,紫姑的丈夫不在家,曹夫人(大妇曹氏)已回娘家了,紫姑你可以出来。
在厕所或猪圈边迎接,如果手中紫姑形象重了些,就是厕神来了。
平昌县一个姓孟的人曾经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迎到紫姑,紫姑穿过屋子走了。
从那以后,紫姑形象就披了件旧衣巾,概因此故。
《洞览》说:“高辛氏的女儿临死时,说:'我一生爱音乐,到正月可以用音乐迎接我。” 这是另一桩关于迎接紫姑的传说。
习俗传说:厕所和猪圈里必须安静,才能招致紫姑。
《杂五行书》说:“厕神的名字叫后帝。”
《异苑》讲:“陶侃有天夜晚上厕所,看见一个人自称是后帝,穿一件单衣,戴平头巾,对陶侃说:'三年之内不说,将来贵不可言。’”
后陶侃真做了大官。莫不是后帝的神灵附托紫姑说这话的。
九、夜驱鬼鸟 槌床打户[原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按:《玄中记》云:此鸟名姑获,一名天地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好取人女子养之。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以为志。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弥多。斯言信矣。
[译文]
正月夜晚多怪鸟飞过,家家户户敲击着床铺和房门,揪着狗的耳朵(使它叫),熄灭灯火蜡烛来驱逐怪鸟。按语:《玄中记》讲:这种鸟名叫姑获,一名天地女,一名隐飞鸟,又名夜行游女。它喜欢攫取人家的小孩去抚养,(遇上)有小儿的人家,就在小孩衣上点血作为标记。所以人们叫它做鬼鸟,荆州一带更多,那么,“正月夜多鬼鸟度”的话是真的了。
十、芦苣引火 夜照井厕[原文]
正月末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译文]
正月末日晚上,点烯用芦苇捆扎起来的火把,照亮井厕里,那么鬼魅都要逃跑。
十一、晦日[酉甫]聚,士女泛舟[原文]
元月至于月晦,井为[酉甫]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也。《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酉甫]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
[译文]
从正月初一至正月三十日,家家都做丰盛的菜肴、聚会吃喝。青年男女则驾舟游玩,或到水边设宴嬉乐。
按语:“每月都有弦日、望日、晦日、朔日,因为正月是一年开始的月份,习俗特别重视这几个日子,把它作为节日来过。《玉烛宝典》说:“正月初一到月底,老百姓都做些美味,饮酒取乐,泛舟游玩。男男女女都到水洗裙子,倒点酒在水边,用业解除灾厄。”现在的人只在正月三十日这一天到河边消灾除厄,妇女有的还去洗裙子。
十二、戒草防火 鸟呜入田[原文]
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侯。
[译文]
春分这一天,老百姓都把戒火草种到屋上,有一种鸟很象乌鸦,在雄鸡啼叫以前,就架架格格地叫起来了,农民听到这种鸟声就下田,认为是耕耘的节季到了。
十三、四邻会社 祭神飨胙[原文]
社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按:郑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综,即共立之杜也。”
[译文]
春社这一天,周围邻居都结集起来,举行仪式祭祀社神,杀牛宰羊献祭酒。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神,然后共同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
按语:郑玄说:“一百家共立一个社(以祭祀社神)”现在,四民联合起来举行社祭,就是(郑玄说的)那种“百家共立之社”了。
十四、禁火寒食 追悼子推[原文]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蛇之龙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乃魏武《明罚令》、陆[岁羽]《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
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
按;《周书·司[火亘]氏》:“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
陆[岁羽]《邺中记》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扌寿]杏仁,著作粥。”《玉烛宝典》曰:“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孙楚祭子推文云:“黍饭一盘,醴酪二孟。”是其事也。
[译文]
冬至节过后的一百零五天,就有大风大雨,叫做寒食节。寒食要禁火三天,做些饴糖大麦粥之类的食物(备食用)。根根据沥法推算,寒食节应当是在清明节前两天,也有定在冬至节过后一百零六天的。
《琴操》说:“晋公子重耳和介子绥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介子绥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只有介子绥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绥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绥,子绥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绥隐居处)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绥出来),子绥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 另外,周举在介子推庙前帖的文告里、魏武帝在《明罚令》里、陆[岁羽]在《邺中记》里都说:寒食节禁火这个习俗,是为纪念子推才开始有的。《琴操》上说的“子绥”,就是“子推”。还有,(禁火的日期)《琴操》上说的是五月初五,与现在也不同,这是风俗流传所致。
根据《左传》和《史记》的记载,都没有介子推被焚烧这件事。
按语:
《周书·司[火亘]氏》说:“二月,官吏摇着木铎巡行国中,宣令国人禁止烟火。”注书的人说:“禁火是因为三月份将是起火最多的时候。”现在寒食节的准确时间是二月末,清明节又是三月初。这样看来,“禁火”大概是周朝的老规矩了。
陆[岁羽]《邺中记》说:“寒食节三天,吃甜酒果浆。又把粳稻米和大麦煮成乳酪,舂碎杏仁煮成粥。”
《玉烛宝典》说:“现在,人们都是做成大麦粥。把杏仁研碎做成浆。加些糖水。”孙楚祭介子推的文章说:“黍饭一盘,醴酪二孟”,说的就是断火寒食、纪念子推这件事了。
十五、斗鸡镂鸡 食称画卵[原文]
斗鸡,镂鸡子,斗鸡子。
按:《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左传》有季[后阝]斗鸡。其来远矣。
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如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张衡《南都赋》曰:“春卵夏[竹旬],秋韭冬菁。”便是补益滋味。
其斗卵则莫知所出。董仲舒书云:“心如宿卵,为体内藏,以据其刚。[髟方][髟弗]斗理也。
[译文]
(寒食节)有斗鸡游戏,雕画鸡蛋和“斗鸡卵”(的习俗)
按语:
《玉烛宝典》说:“这个节日在城市里特别盛行'斗鸡卵’的游戏。”
《左传》载有季氏和[后阝]氏斗鸡的事,斗鸡的游戏起源已很早了。
古时富裕人家,讲究的吃食是画有图形的鸡蛋。现在还有在鸡蛋上染上蓝红等颜色,仍象雕刻的一样,辗转相互赠送,或者放在菜盘和祭器里。
《管子》说:“雕刻鸡蛋然后染上颜色,为的是开发积藏、扩散万物。”
张衡南都赋说:“春天的鸡蛋,夏天的笋子、秋天的韭菜,冬天的韭菜花”,把鸡蛋列为滋补身体的美味。
至于斗卵的游戏就不知道出自哪里。
董仲舒的著作写:人的心象宿卵一样,是身体内部五脏器官之一,居于人体的主位,似乎斗卵就是这个道理。(译注者按:这几句话可以理解为,鸡蛋好象人的心脏,因此斗卵就是斗心斗智。
十六、打[毛求]施钩 强身练武[原文]
打[毛求]、[革秋][革迁]、施钩之戏。按:“刘向《别灵》曰:“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按:鞠与[毛求]同。古人蹋蹴以为戏也。
《古今艺术图》云:[革秋][革迁],北方山戎之戏,以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走乔]者。
施钩之戏,以绠作蔑缆相[juan\],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求诸外典,未有前事。公输子游楚为舟战。
其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遂以时越。以钩为戏,意起于此。
《涅槃经》曰:斗轮骨轮索,其秋迁之戏乎?[革秋][革迁]亦施钩之类也。
十七、江渚池沼 曲水流杯[原文]
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按:《续齐谐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日俱亡,一村以为[忄在],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流水以滥觞,曲水起于此。’帝曰:'若此谈,便非嘉事。’尚书郎束[析曰]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已置酒河曲,有金人自东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沿,皆成盛集。’帝曰:'善!’赐金十五斤,左迁挚虞为阳城令。”
按:《韩诗》云:“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注:“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周礼》:“女巫岁时祓除衅浴。”郑注云:今三月上已水上之类。
司马彪《礼仪志》:“三月三日官民并禊饮于东流水上。”弥验此日。
《南岳记》云:“其山西曲水坛,水从石上行,士女临河坛。三月三日所逍遥处。”
周处、吴徽注《吴地记》,则又引郭虞三女。并以元已日死,故临水以消灾。所未详也。张景阳《洛禊》赋,则洛水之流。傅长虞《神泉》文,乃园池之宴。孔子云:“暮春浴乎沂。则水滨禊除,由来远颖。
[译文]
三月初三日,官民都到大江、小洲、池、沼边曲水作渠,“流杯”饮酒。
按语“《续齐谐记》说:“晋武帝问尚书挚虞说:'三月初三,引水成曲渠,(流杯饮酒),它的意义是什么?’挚虞回答说:'东汉章帝的时候,平原县徐肇在三月初生了三个女孩,可是三天内都死了,全村人都认为是件怪事,于是互相牵引到水边去洗濯,并且放置酒杯在水里任其流去,曲水的起源就出在这里。’晋武帝说:'象这样说来,曲水就不是件好事。’
尚书郎束[析曰]说:“挚虞后生,不能了解这个典故,请允许我把这个典故的来源说说吧!从前周公旦选定、建成洛邑作为东都。借流水泛杯饮酒,所以《逸诗》说:“羽觞随波流。还有,秦昭王在三月上巳日,在黄河的拐弯处饮酒,有一金人从东边出来,献一把水心剑给他,说:(这把剑)可以使你统治西夏。等到秦国称霸诸侯,就在那个地方建立曲水(祠)。西汉东汉沿袭下来,都成了繁盛的集会场所’。晋武帝说:'讲得好!’赐给他黄金十五斤,将挚虞降职作阳城县的县令。”
按语:
《韩诗》说:“溱水洧水花花响,大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持着兰花香。”注解说:这里说的就是当今三月桃花水涨的时候,(人们到水边禊祭)去招还魂魄,消除一年中不吉利的事物。
《周礼·春官·女巫》说:“女巫掌管一年四季的祓除衅浴。”郑玄注释说:“就是现在三月三日在水边举行的一类活动。
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说:“三月初三日,官民都在东流水上禊祭、饮酒”。足可证实这一天的习俗。
《南岳记》说:“南岳山的西面曲水边有个祭坛,水从石岩上流过,三月初三日,有身分的男男女女都到河坛去,在那里玩乐。”
周处、吴微注《吴地记》,又引用了郭虞三个女儿的事。都认为是上巳曰死的,所以人们到水边洗濯,去消除灾害。这事到底怎样,不很清楚。张景阳的《洛禊》赋,写的是到洛水游玩的事。傅长虞的《神全》文,写的是在园池宴饮的事。孔子说过:暮春三月到沂水边去洗濯(见《论语·先进》篇)。这样看来,到水边祭除灾,由来很久了。
十八、鼠麴和粉 以厌时气[原文]
是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
[译文]
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叫“龙舌”,可治疗时气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楚岁时记》宗懔著/谭麟译
《孝经》原文与译文
《黄庭经》原文与译文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史部荆楚岁时记 宗懔原著/谭麟译著十四、禁火寒食追悼子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