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访邛崃关
userphoto

2022.09.04 江西

关注

      邛崃县城关。汉文帝六年(前196),废淮南王刘长,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今四川雅安),盖于邛崃置驿矣,山有九折坂,路艰险,登者回曲九折乃得上。汉王阳为刺史,行部至此,言念先人而叹息,后王尊至此,愿为忠臣而慷慨,今坂下有叱驭桥,亦名忠孝桥,以是矣。隋大业十年(614),始置邛崃关。唐中叶以来,西南多事,邛崃关遂为重地。贞元初(785),南诏国王异牟寻与吐蕃合兵入侵四川:一路取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逾汶川,扰灌口;一路取扶文,掠方维、白坝;一路侵黎州、雅州,寇邛崃关,补久败还。太和三年(829),南诏入侵四川,唐军出邛崃关迎战,遇伏败死,南诏遂犯成都。太和五年(831),李德裕帅西川,修邛崃关,以扼蛮险。咸通二年(861),南诏攻邛崃关。十年(869),南诏攻清溪关,逾大渡河,陷黎州,遂入邛崃关,围雅州,寇邛州。乾符初(874),复破黎州,入邛崃关,进掠成都。次年,高骈帅西川,逐蛮出大渡河,收邛崃关,复取黎州。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南诏寇黎州,蜀主王建遣王宗播等出邛崃关,大破之。

周安勇

川藏茶马古道之大路,经过金鸡关便进入雅安雨城区境内,再经飞龙关、高桥关,便是荥经地界,又经小关、大关,即达汉源县清溪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路改道了,运输工具发达了,关名虽然还在,关隘却成为历史。随着金鸡关隧道的消失,雅安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将再无山遥,也无水隔,道阻且长的叹息,将不会出现在下一代人的印记里。

但是,他们的名字已沉积在历史的文化底稿里,厚重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已深深地铭刻在雅安人的心里,让人无法遣怀,总得要搜寻一些符号,把这记忆留住。

大关(古称“邛崃关”)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短暂的王朝,从其崛起到覆灭,不到40年。在多数人眼中,或将其与唐朝联系起来说,或以隋炀帝杨广的荒淫暴虐来评价隋朝的功过与亡国之因。但隋朝在中国历史链条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它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一统;是它创制《开皇律》,成为传世法典;是它设立科举制度,从此让天下读书人英雄不问出处;是它修建隋唐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大运河。

同样,隋朝在雅安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隋朝前本无雅安,雅安只是严道辖地。隋文帝仁寿四年(604),置雅州,这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辖蒙山、名山、卢山。

雅州,自隋为名始,至民国24年(1935)止,1000余年时光里,它几乎都是这一雅号。这一称谓,赋予的深厚文化内涵,深深地沉淀在雅安人的血液里,以至于人们至今仍以“雅州”来标注雅安的物事,如道路、宾馆、饭庄、店铺、刊物、书籍、茶楼、桥梁等;仍以“雅”来展示雅安的气质,如雅女、雅鱼、雅雨、雅茶、雅连、雅石、雅语、雅韵、雅魅、雅风、雅致、雅信、雅趣。虽然后来称为雅安,但缀了“安”吉语字的“雅”,则只能在“雅”且“安”的生活中来感受她的“雅”意与“安”逸了。

同样,隋朝在荥经历史上,也是关键的点睛之笔。

秦灭蜀,秦惠文王于更元十三年(前312)置严道县,治地在今严道街道古城村,隶于蜀郡。900多年后的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在荥河、经河交汇处设立一个小兵站,叫“荣经水口戍”,荣经之名闪亮登场。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置荣经县,隶属雅州。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荥经县。我们现在没有史料可证隋炀帝缘何以“荣经”命名这一小兵站,明时又为何改“荣”为“荥”,但自此,“荣经”“荥经”之名一路走来,在坎坷多难中,欣欣向好。

隋大业中,隋炀帝不仅设置了“荣经水口戍”,还在荥经设置了两个关隘,一个叫甕溪关,另一个叫邛崃关。

甕溪关,又被叫作瓮鸡关,关址在荥经县民建彝族乡竹子坝。竹子坝与荥河镇分界的小溪出口处,至今仍叫关沟头。这是一个以地貌来命名的关隘,大旋口外地势开朗,如瓮口;李家岩长长的峡谷如瓮颈;竹子坝、冯家坝前宽阔的河滩与平坝为瓮腹;至关沟头,对河两岸的山势陡然收窄,危崖千仞,就像瓮底。选择这样的地方作关址,也是独具匠心。

荥经茶马古道出县城分路后,一路沿荥河流域,经荥河镇、泗坪乡,越牛背山镇的蒲麦地梁子,到泸定合路,甕溪关就立于此路上。

荥经茶马古道

邛崃关当然在邛崃山上,现在的大相岭,就是古时的邛崃山。

邛崃关为隋大业十年(614)置,属严道县,唐时置邛崃守捉于此。

郭璞注《山海经》:“邛崃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山有九折坂,出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铜铁。”“貊”,就是大熊猫,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大熊猫的记载。2014年,大相岭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2018年2月,大熊猫“和雨”“星辰”入住大相岭野化放归基地,算是荣归故里。

邛崃山也为邛人、筰人界。古时,荥经一带居住的是邛人,汉源一带居住的是筰人。现蒲江县、邛崃市所辖地区因离邛人近,所以叫临邛。“临”有监视之意,新莽时期,更直接更名为监邛。秦置严道,其所领区域包括现汉源、石棉等地,并远及折多山下。“县有蛮夷曰道”,大秦的武功,将各方国慑于置下,秦末大乱,融合不再。司马长卿略定西南夷后,汉武帝于天汉四年(前97)置蜀郡西部两都尉:一居牦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大相岭就是两都尉界线之一。所以,在人文学者眼中,大相岭是一条民族分界线,一过这条线,对汉族、藏族、彝族来讲,都是到了异域。不同民族自有其独特的文化表征,所以,大相岭也就成了民族与文化的界山。

大关秋色

邛崃关现名大关,也是荥经盐关。关下不远处,有关名小关,也叫荥经茶关。

我国自唐时已有茶法,朝廷对销往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实行禁榷制度,只能官营官卖,由官府划定口岸,与少数民族开展以茶易马的贸易,史称茶马互市,承载茶马互市的道路就叫茶马古道。在茶马古道源头各地,都有固定成规模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所生产茶叶能充分保障区域内民众需求。雅安及周边地区所产茶叶主要供西藏群众饮用,由此而到西藏的茶,过去称为番茶、西番茶、乌茶、黑茶、边茶,现在叫作藏茶,运输茶叶的道路也叫川藏茶马古道。因是官营,为防止走私,则在各要隘之地设茶关,查种验引。民国28年(1939),孙明经考察西康时,所摄“西康茶关”位于康定城东关外,荥经茶关则位于大相岭上的小关。

如此体量的茶叶,全靠人力背运。孙明经民国29年(1940)撰《开发西康之意义及途径》中说:“茶由雅安等地装包运往康定,多用背子,每背多者有十五六包,近300斤,少者如儿童背负三四包不等,平均以10包计,则年役于运茶者已有4万余人。”如若算上种茶、制茶及关联产业所需要的人力,那一片绿叶,给多少家庭带来生计,给国家创造多少税收,由此也思及边茶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邛崃关也是军事要塞。若关塞安宁,一门一卒,便使两岸隔阂;若是关废,你来我往,便是战火。《明一统志》记载:“大关在荣经县西80里,旧名邛崃关,隋大业十年(614)置,防番夷要害。”宋代郭允蹈《蜀鉴》中称:“吐蕃、南诏为唐深患,其忧不恃以蜀也。天宝初,天下分为十道,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僚。”可见,抗吐蕃、抚蛮僚,一直是唐朝备边的核心。

小关

清光绪《荥经县乡土志》记载:“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吐蕃入寇,掠黎雅,剑南节度使崔宁破之;大历十四年十月,南诏兵力20万与吐蕃三路入寇,一趋黎雅,叩邛崃关,陷诸郡邑,德宗发禁卫及幽州兵与山南兵合,大败敌军;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九月,吐蕃入寇,围雅州,西川节度使韦皋大败之;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冬,南诏入寇,进逼成都,入其郭。太和四年,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于县中增筑诸葛古城,置兵戍守;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冬,南诏入寇,陷嘉州、黎州、雅州,进攻成都,不克;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冬,南诏入寇,陷黎州,入邛崃关,攻雅州。乾符二年正月,高骈为西川节度使,南诏闻之,遁去。高骈发兵追至大渡河,大破之,杀获甚众,擒其酋长数十人,并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

以上仅列唐朝时的兵事记录,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邛崃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南的少数民族欲得成都,必先占雅安;欲占雅安,必先破邛崃关。所以,清代青神县令陈登龙诗《邛崃关》形容其“大关如建瓴,小关如伏虎。东西隔十里,全蜀此门户”。

近代史上发生在邛崃关最著名的战事是保路运动中的大相岭阻击战。清宣统三年(1911)6月17日,成都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荥经于7月18日响应号召,组织荥经县同志会,推举县人李永忠为首,参加起义者近万人。当时,四川总督赵尔丰的精锐部署在康定、西昌。起义爆发后,赵尔丰急调两地防军星夜驰援成都。荥经地处两军必经之处,若不据险阻援,势必给成都革命造成危险。7月28日,荥经民军在大关与驰援清军接战,清军虽集中优势兵力以精良武器拼命猛扑,始终被阻于大相岭之南,相持达40余日,有力支援了保路抗清斗争,对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军事事件,邛崃关在历史上也曾多有“雅”事。《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文帝刘恒念兄弟之情,仅是废其王位,将其遣往蜀郡严道邛邮,准带家眷同往,由严道县署为他们供给生活物资。“邮”源于秦时,汉时,“五里一邮,邮人居其间,相去二里半”。邮递人员称邮卒,“邮”既是交通设施,还兼有“司奸盗”的功能。郭璞注《山海经》时,曾赋《崃山》一首:“邛崃峻险,其坂九折。王阳逡巡,王尊逞节。殷有三仁,汉有二哲。”“王阳逡巡,王尊逞节”,就是“孝子回车,忠臣叱驭”,忠孝故事诞生于此。清果亲王奉命经理达赖喇嘛入藏事宜,路过大相岭时,曾吟诗一首云:“奉旨抚西戎,严冬登相岭。古人不朽名,千载如斯永。”

古道上的鸽子花

盛世园林乱世关。以往的兵家必争之地,烽火连三月,刀光剑影,孤魂野鬼,只是深闺梦里的哀怨。如今,那些悲壮的故事、险峻的隘口,却成为人们眼中的网红地。

中国的十大名关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地位。当今,它们同样有地位,有了历史名望作底色,它们都被装修得光鲜亮丽,将物与欲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当柏油路覆盖了石板路,当汽车将背夫甩在了历史的背后,昔日宽阔的古道,如今已是林荫遮日的荒径,一路沧桑,满目清意。

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数十年的砥砺奋进,国家强了,民众富了。当人们生活品质需要提升、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时候,蓦然回首,那沉寂了多年的古关老道,那长满青苔的石板,那满山的花红草绿,竟蕴藏了无穷的价值。

大相岭茶马古道贯连荥经和汉源2县,沿线有许多古迹、村落,有森林、高山、草甸、溪流,有鲜花、野果。海拔从 1200 米至草鞋坪 2800 米,抬升 1600 米。大相岭茶马古道全段的 75%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2019 年被国家林草局评为“最美森林古道”。于是,研究者、体验者、好事者、开发者,一波一波地涌来,各取所需地穿行于古道。

荥经与汉源不同的是,荥经湿润多雨,植被茂密,一旦没人行走、缺少管理,路很快就被荒草、苔藓淹没。汉源因少雨干燥,植被不如荥经,古道一览无余。荥经文旅公司与成都探途公司合作,正开发大相岭茶马古道徒步旅游线路,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荒野里搜寻古道,并将其整理出来。

清末山县初男所撰《西藏通览》上说,“大关山”又曰“九折坡”,祀关帝庙于上,故名关山。明末张献忠屯兵雅州,欲犯西南一带。汉源街民李华亭,年70余,率领乡兵连破献忠七战,于九折坡之坡上、坡下皆有守隘,故分为大小关山,这就说明了由邛崃关到大关、小关关名之由来。

拐子窝

从地貌看,小关和大关都因山脊在山足下突然折转,小关向右,大关向左,横亘于相岭河上,呈双臂合抱之势;中间段10里左右的河谷,有些许平坦之地,可供扎营,安置军需。从整个地形来分析,过去的邛崃关当是一个整体来建设,失去军事功能,就一分为二,大关验盐,小关验茶,各有名号,各司其职。

原来的古道要翻小关山而行,修公路则将山脊挖断,形成狭促之势。后来,文物部门在此造关墙,命名为小关口。古道蜿蜒曲回而上大关,四围展望,山势峥嵘而崔嵬,沟壑远深,白云淡染。板房是过去的腰店所在,为官设,可能因山高路远,背运成本高,又无处取土建窑烧瓦,房屋都盖木板,故名板房。因建房、盖房所需木板均由此山出,后面的山称为板厂山。清人姚莹路过此地时,“时已冬令,冰雪交凝,缘溪林木障翳,山谷阴森,山石犖确偪仄,险滑异常,偶见民居村店,屋皆覆板,无复以瓦”,由此认为此地民生艰难。遂成一绝句云:“严霜草冻石稜顽,峻岭云横雪树斑。板屋数家鸡唱晓,岁寒人渡小关山。”而清朝荥经人黄似懒过此入住时,正值春暖花开、往来人稠、热闹之时,却见“花簪卖酒娘,秋波往外顾。额点道路人,这榻可安住”。

板房在公路的尽头,金鸭滩电站被撤除后,这里留下一个相对较大的平缓地。荥经文旅公司与成都探途公司计划将此作为营地,利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珙桐林、金鸭滩瀑布,与大关、小关形成一个景区,既可开展一日游,又是徒步翻越大相岭古道的起点。

河上新建了铁索桥,古道不再被切割,行走其上,有幽远、沉实的感觉。背夫打拐时滴下的汗珠,至今还封存在拐子窝窝里,盈盈一盅盅,被时光窖为陈年的酒,香弥今古。道旁鸽子花正开,瓣尖悬着雨滴,似凝非凝,欲坠不坠,风吹过,翩翩若飞。细雨浸润了石板,泛着或红或暗的光泽,绿苔、青草、野花,流水淙淙,薄雾轻绕,随意地泼洒出一幅宏阔的淡墨水彩。

古道、细雨、花开。漫漫山路中,厚厚的石板路上,笠翁向同行者讲述着茶马古道上的陈年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安历史上的千古名关,它们曾经的辉煌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通俗西藏史(一百八十七)——大历年间的战局变化(上)
四川地名考释——任乃强
红军第四军和三十军在荥经羊子岭麂子岗军用布防地图
双盘打坐前的10大关,你过了几关?#打坐#禅修#双盘打坐
茶马古道——邛崃段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