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桥集锦
userphoto

2022.11.02 江西

关注

1、卢沟桥

建造时间:公元1189年

卢沟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永定河上,因为横跨卢沟因此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的拱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它是一座十一孔联拱桥,桥梁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2、广济桥

建造时间:公元1171年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潮州八景之一,它与赵州桥、卢沟桥、福建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它将梁桥、浮桥、拱桥集于一身,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桥梁中只此一座,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3、安平桥

建造时间:公元1138年

安平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因为桥梁全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属于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公元1138年,历时十四年告成,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4、赵州桥

建造时间:公元595年

赵州桥位于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5、五亭桥

建造时间:公元1757年

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始建于公元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该桥建筑风格兼具了南方的秀丽和北方雄伟,所以它被称为有中国最美的桥。

6、风雨桥

建造时间:公元1916年

风雨桥因为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它的代表则是位于广西三江的程阳桥,这座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各种人物、山水雕刻绘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

灵渠桥

在兴安县城东一里的南渠上,距南陡一点四公里,史书未载建桥年月,但乾隆五年(1740年)所修《兴安县志》已有记载,桥为明朝建筑形式,为虹式单拱石桥,桥面长七点三七米,宽二点六五米,北边踏步台阶十五级,水平长四点九米,南边踏步台阶十级,水平长三点五米。券洞跨度七米,距水面高三点五米,堍桥为一层斧刃石发券,未用缴背石,桥面用薄石板铺面,两侧无栏。此桥设计轻巧,造型秀丽,形式古朴,坐落于秦堤绿树丛中。桥上披拂藤萝,颇具诗情画意。现为灵渠公园之西大门入口处。从建成以来,几百年从未维修过,仍保持原来建筑风格,这对研究明代建桥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粟家桥还与附近的三将军墓相互辉映,人称此处为“灵渠双璧”景观。

7、 十字桥

建造时间:公元1102年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始建于公元1102年,因桥梁为十字形而得名,古代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桥梁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依然非常的坚固。

8、泸定桥

建造时间:公元1705年

泸定铁索桥位于泸定县城大渡河上,始建于清康熙44年,由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中国红军长征途经中的飞夺泸定桥就发生在这里。

9、玉带桥

建造时间:公元1736年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为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而得名,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10、 五音桥

建造时间:清顺治年间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顺着敲击,会发出五音,因此得名。

11. 云南古桥

建水,以水为名的南滇小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从这里往北到达中越边境的河口口岸也是220公里,到达昆明或者河口口岸均 3小时车程。

汉时属益州郡母掇县,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为南宁州都督府东爨乌蛮地。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 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

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因为当时每逢夏秋之季,坝子里溪水涨溢如海。汉语则译为建水。

说到建水1200多年的繁荣兴旺,就不得不提流经建水坝子的漫漫泸江河。像漫长的历史长河一样,泸江河穿过宽阔的建水坝子自西向东蜿蜒而去,灌溉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一方人民。

自西庄坝子向东至县城这一带,绵延数十里,土地平整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是居住的好地方。这一段的泸江河上,两岸的村民建造了一座座古石桥,在数十年乃至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下,这些古桥梁依旧沿用至今。有的还作为交通要道仍在使用,部分已成为旅游观光的名胜,而其闪烁着我们祖先无穷智慧的艺术光辉,更是随着岁月的更迭,愈发彰显其奇特光彩与风华。

我沿着泸江河畔行走,遇见一座座古桥,有与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齐名的双龙桥,有浪漫的“乡会”桥,极富传奇色彩的“仙人桥”—— 天缘桥,当年造桥时传说有龙现身的见龙桥。

除了上述的4 座古桥外,还有一些在继续发挥使用功能的古桥,如汤伍桥、双济桥、民安桥、永济桥、九司桥等等。

我用摄影为这些古桥塑像留影,去发现它们的建筑之美,同时也记录下古今人与桥的故事,发掘古桥的人文之美,在记录这些古桥的同时,也记录他自己遇见古桥的故事和自己对故乡深厚的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意识里,修桥铺路,是人们寻求交通快捷出行方便,也是积德行善为后人造福的义举。同时还是当地村与村之间和谐相处,友好往来的体现。

在石桥之上有石碑铭刻碑文,上有当地乡绅村民捐款修造的记载。这一段十余里的河道上如此多的古石桥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这一带人民群众深受传统教育价值观影响。

正是这些千百年来点点滴滴的民间文化积淀,成就了建水这座滇南边陲的小城,成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更有 “古建筑博物馆” “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我记录这些古桥,就是想通过影像传承我们的民间记忆。   

葛镜桥  

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2.5公里处。时云贵总督张鹤鸣撰《葛镜桥碑记》载,葛镜"前后三十年功始成此,其从容乐善,不吝不倦,岂世俗人所能企及万一者。予嘉镜之行,怜镜之死,又喜其桥成,而死得敉宁也"。1941年,茅以升组织交大学生应用现代力学原理测算了此桥结构,得出结论:葛镜桥各孔静重和对称活载,10吨重型汽车通过完全安全。由此可见,深藏大山深处的葛镜桥,堪称中国古代名桥,为西南桥梁之冠。

葛镜桥长52米,宽5.5米,高30米,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葛镜桥,于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镜,祖籍直隶永丰府滦州西南乡姚家庄,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其先祖葛忠因“调北征南”,遂定居平越。其祖父葛云任云南大理指挥,镜青年时就读祖父处,在云南乡试中举人。历任云南例省祭官、兵备道等职。万历十四年(1586年)辞官回乡,热心公益,修庙建桥,竭尽毕生精力。次年,在杨义司修建兴佛阁一座,四周砌置石凳,阁后掘井一口,供过往客商憩息饮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到云南购回铜钟两口、古弥勒佛一尊,钟分赠月山寺及高真观,佛像供兴佛阁内。

平越城东麻哈江,每逢水涨,往往舟覆人亡。镜决心修建一桥将两岸连通,使这条驿道上的行人不受水涨舟楫难行之苦。初建于上游马腰河处,未成桥塌,故称“上倒桥”;再建于下游两岔河处,亦复水圯,故称“下倒桥”。虽两建两毁,其志犹坚,决心第三次建桥。将祖遗田产贱价出售,家人钗环饰物亦悉数变卖,筹足经费,遂带领妻室至江边盟誓:“亘石昨庆桥成矣,江流湍急桥复圯;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兮镜不死”。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镜遍觅能工巧匠,测定桥位,备料筹措,于次年兴工修建。日夜临工监督,并向贵州巡抚张鹤鸣祈檄运木架桥。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成,葛镜于桥成翌年逝世,葬于城南樊家碑。镜虽离世,而民间传说歌颂,数百年犹不绝于耳。

12.霸桥(霸桥)

       桥名。即灞桥 。在今陕西省 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灞水上。始建于汉。汉唐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三辅黄图·桥》:" 霸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王莽时,霸桥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霸桥为长存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霸水又北迳枳道,在长安县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霸桥。"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你觑那霸桥北,泾河岸东,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霸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

西安的灞河烟柳、渭桥伤别,福建跨越数里或重达百吨的石墩石梁桥,西南山区中的各式竹索、铁索和藤索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的风雨 桥,在不同的地域中,古桥显现出了各不相同的风貌。然而,自然的风雨和战争的侵害,大多古桥都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中去,仅能从流芳的画卷中领略一 代名桥风采。

1949年后为加固霸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13.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但洛阳桥不再洛阳而在泉州。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泉州的这个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14.渭水浮桥

《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说的是周文王在渭水下游修造浮桥以迎娶有莘氏之女。诗中的“造舟为梁”就是把船连接起来,加板于上,搭成一座浮桥。浮桥是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这座浮桥也被认为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桥梁。

在周秦时期,造桥技术尚且落后,而财力匮乏也使得桥成为稀奇之物。当时, 桥梁稀少,仅在少数河流的少数地方可以见到,而且也大多为结构简单的梁桥 或浮桥。不过在秦国取得霸主地位之后,采取了包括兴建水利在内的各项改革措 施,也自然带来了桥梁建设的发展。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曾经修造了咸阳渭 水桥,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柱或石柱木梁桥,全桥长达四五百米,宽达13~15 米,共有68跨。由于当时各地之间的商业发展和战争频繁,很多特殊的桥梁相继出现。如在山中的交通要道上铺设木板建成的栈桥,和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盖有廊屋的陆上长桥。尽管当时的形式尚简单,但在周秦时期梁桥、索桥和浮桥都已经开始出现,而拱桥在西汉时期才开始发源。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间的汉墓画像上出现的一座石拱桥,据推测其描述的就是泗水上的一座石拱桥。不过真正让石拱桥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却是隋炀帝。

15.四川泸州龙脑桥

龙脑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平桥,东西走向,长54米,宽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伟壮观。中部8座桥墩分别以巨石雕凿成吉祥走兽,计有四龙、二麒麟、一象、一狮。雕龙造形别致,口中衔“宝珠”,完全镂空,可用手拨动。风起时,龙鼻发出响声。象鼻卷曲,长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态自若,给人以安祥、宁静之感。雄狮、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桥,既末用榫卯衔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缝,全靠各构件本身相互垒砌承托。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福建永春东关桥

东关桥又称“通仙桥”,位于福建省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历来是交通要冲,为闽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17.浙江温州泰顺泗溪东桥

泗溪东桥位于浙江温州泰顺的泗溪镇下桥村, 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9.5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因此桥外型美观,号称“最美的廊桥”。

18.江西婺源彩虹桥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

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19.江苏扬州五亭桥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畔,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比例适当,把稳重大方和玲珑剔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桥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中亭为重檐四角攒尖式,翼亭单檐,上有宝顶,四角上翘,亭内吸顶上图案精美。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共十五孔,总长五十五米。桥孔彼此相连,由桥外看去,每个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每当晴夜的月满,每个洞内各衔一月,别具诗情画意。

20.广西三江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程阳风雨桥等,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江县城古宜镇北面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历时12年。整座桥长77.6米,宽3.75米,高20米,桥下部分为青料石垒砌的二台三墩,桥墩为六面柱体,上下游均为尖形,迎水角 68度;桥中间部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共19间桥廊;桥上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衡接构成重檐翘角,桥的两旁镶着栏杆,桥中有五座塔阁式桥亭。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程阳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云南建水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3公里处,是一座17孔大石拱桥,横亘于泸江河和塌冲河交汇处的河面上,因两河犹如双龙盘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始建3孔,后因塌冲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续建14孔。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宽3—5米,宽敞平坦。桥上建有亭阁3座,造型别致。中间大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29米,边长16米,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南端桥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飞翘,玲珑秀丽。双龙桥是云南省石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山西晋祠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石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23.北京后门桥

后门桥原称万宁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的位置。由于与前门南北相对,京城百姓俗称地安门为后门,因而此桥也叫后门桥。桥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开始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元代在北京建都城大都后,为解决漕运,在郭守敬的指挥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修建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运河北上的漕运船只,经通惠河可直接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而万宁桥是积水潭的入口,并且设有闸口,漕船要进入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万宁桥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交通便利,又毗邻皇城,加之景色不逊江南,因此,当时万宁桥附近商肆画舫云集,丝竹悦耳,酒香醉人,好一派繁华景象。万宁桥在元大都的建筑设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北京漕运历史的见证。

24.浙江绍兴广宁桥

广宁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系绍兴现存最长七折边型石拱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1574)重修。站在桥上可见城南诸山,桥心正对着大善寺塔与龙山,为极好的“水上”对景。自南宋以来,一直是纳凉观景之处,故名广宁桥。该桥全长60米,宽5米,高 4.6米,跨径6.1米。24根桥栏柱都雕以倒置荷花,雄健厚实,柱板花纹,幽雅大方。桥洞顶拱石上,刻着“鲤鱼跳龙门”等六幅石刻,有面目狰狞奇形怪状的,也有虎头狮身振鬣怒吼的。桥洞拱石上刻有捐资修桥的姓名。桥拱下有纤道,可供行走。《绍兴县志余辑》有载。该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5.福建晋江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桥因此得名,因桥长五里,又称它为“五里桥”。安平桥是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3年建成,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目前的桥全长为 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 331座,状如长虹。长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设有五座凉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边水中建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有两位护桥将军,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穿甲,手执剑,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6.浙江新昌迎仙桥

迎仙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桃沅乡刘门坞附近的惆怅溪上,该桥系国内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该桥在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载,清代道光时重修。迎仙桥长29米,宽4.6米,净跨15.6米。悬链线拱桥型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发明的世界先进桥梁科技。迎仙桥远早于国外应用了这项桥型技术。该桥的桥名源于民间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青年刘晨和阮肇入天佬山采药迷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二位仙女,双结伉俪。不几日,刘、阮回乡,世上已是其七世孙时代。此桥因刘、阮在此遇仙得名。此桥位于刘宋诗人谢灵运开辟的“唐诗之路”通向天姥山的门户处,经历了数百年商贾军旅的穿行,至今安然无恙,足见其结构的科学性。

27.安徽三县桥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内,三县桥还被称为石头大桥。

三县桥是一座三孔石桥,桥身高大很是宏伟壮观,桥宽约7米,长38米,在小南河横跨近百年时间。令人惊奇的则是,全桥未用水泥跟钢筋,时至今日依然如坚固如初,被誉为一大奇迹,相传是由宋代包和尚通过毕生化缘所得,最终才完成修建。因为古桥连接舒城县、肥西县跟庐江县而得名三县桥的,桥头的徽派建筑跟古桥早就融为一体了,所以游客前往此地时,才能欣赏到超级壮观的景色。

三县桥始建于宋代,直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时间了,通过历代进行修缮,最后一次修复时间需追溯至民国十五年,从那时算起,直到现在也有近百年时间了。因为它跟三河人民所处时间久了,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特殊情感,因此三河人民都喜欢把三县桥称为石头大桥。站在桥上,就能看见厚厚的青石板早就被人们踩得油光锃亮了,这些正好是岁月的美好见证。

如果由桥的侧面来看这座桥梁,就会感觉到,桥孔处有着若干条白色痕迹,原来这些都是当年在建桥时流出的糯米汁,古时的人们在没有水泥砂浆的情况下,依旧难不倒造桥师傅,因为他们懂得使用明矾、糯米汁跟鸡蛋清相互搭配的方式,通过搅拌之后,再次灌入石缝里面,这样才能让一块块硕大的青石完美的粘连在一起。

在两侧桥墩的上方位置处,能看见一个明显的突起部分,原来这就是龙头,在桥的另一侧还有龙尾的呈现,这并不单纯的是桥梁上面的装饰物,还能在洪水来临时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一旦水势涨到龙头位置,就证明水势太大,已经到了危险境地了,在历时千年时间里,三县桥依然坚固如初的伴随着当地人的每个朝朝暮暮。

28.湖南永州古桥

湖南永州古桥遗存不少,样式也比较齐全,梁桥、拱桥、廊桥均存。在这些古桥遗存中,最能体现永州古桥特点的是平板梁桥中的榫卯结构,即桥墩和桥板通过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

  汉缕桥,位于永州市江永县允山镇回岗村,始建于北宋,具体时间不可考;6孔石构梁桥,长14米,宽1.5米。汉缕桥的特点在于其桥墩与桥板采用榫卯结构,此结构一般被认为是桥梁从木构向石构演进的重要标志;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寿隆桥,又称板凳桥,位于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始建于北宋,具体时间不详,现存桥梁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修;4孔石构梁桥,桥墩和桥板采用榫卯结构,长30米,宽1.3米,高1.85米;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上桥,位于永州市江永县允山镇回岗村,应与汉缕桥同期建造;4孔石构梁桥,亦为榫卯结构,长约11米,宽1.3米,1.7米;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利桥,位于永州市东安县紫溪镇花桥村印水河上,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3孔拱式廊桥,石构桥拱,木构廊屋,长36.8米,宽4.5米,高7米。与一般桥梁敦实的桥墩不同,广利桥的拱脚非常纤细,有“金脚”之称。2013年,广利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桥,位于永州市蓝山县所城镇万年桥村,始建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道光六年(1826年)曾进行改造;单孔石构拱桥,长27米,宽2.5米,高14米;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9.湖北古桥

灵润桥

白沙桥

飞虹桥

古桥保护的现状让人忧虑,一些偏远地区的古桥,往往年久失修,亟待修缮。

30.山东古桥

狮子桥(永济桥)

南阳城西,22孔滚水石桥,跨西门外南阳河。连青州通博山、淄川、莱芜、泰安、兖州古道。是青州府出西门通往西南诸县及兖州、曹州、开封、长安的重要桥梁。

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年)。长44米,宽2.8米,高0.8米。明朝天顺年间,山洪冲毁局部。清咸丰六年(1856年)益都知县张槃重修。改称“永济桥”。1958年建西门水库截断水源,道路改线,毁坏古桥。1985年益都县人民政府在永济桥原址,改建3孔石拱桥。以乱石铺基,条石铺面,两边石栏刻八仙过海浮雕。桥长61.38米,宽7.9米,中孔高4.76米,宽5米,两边小孔各高2.7米,宽2.97米。成为公园内的风景桥。

汇流桥

汇流桥俗称“滚水桥”。巨石砌成。位于南阳城东北角楼下,今青州城云门路青云桥东侧。寻常,汇集南阳河及南阳城四周护城河水流经其下。暴雨时,桥身上下行洪。始建于明朝以前。明嘉靖五年(1526年),黄信重修。清顺治元年(1644年),青州高园人高有闻重修。后禅僧三济增修,亦名“三济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青州人黄大才、夏继先、崔吉侯、薛辉生等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青州人郑琦重修,有《修桥碑记》。桥长45米,宽3.2米,高0.75米,7孔石板桥。明朝至1955年瓜市桥修成以前,汇流桥一直是青沂古道、羊青官道,北通燕京、渤海,南达江淮、吴楚的交通要塞。运送渤海鱼盐、江南糖茶的车马、驼队,来自西北的成群牛马,传递京师政令的驿差,皆路经此桥。桥南的青州东关,是当时繁忙的商客歇脚地及货物交换场。新中国成立后曾重修此桥。历经沧桑的汇流桥,2008年整修南阳河时,改建为人行便桥。

杨姑桥

相传,元代一杨姓尼姑化缘筹资所建。位于青州城东南9公里,杨姑桥村西。3孔石拱桥。长12米,宽3.9米,高4米,每孔跨径2.3米。东西连接青安大道。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杨姑桥在城东十八里。劈、云二山之水合流至此,经桥下入阳河。元至正二年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修。今保存完好。

状元桥

位于青州城东18公里,谭坊镇状元桥村东。跨洗耳河,通当地大路。相传明朝青州郑母村赵秉忠,进京殿试,高中状元后回家,途中路经此地,见一横木为桥,行人不便。遂出资修建成3孔石桥,人称“状元桥”。近桥的长流店村,遂改为状元桥村。今河虽干枯,但几经重修的状元桥犹存。长10米,宽4米,高8米。仍是当地居民东西通行的重要桥梁。

转云桥

亦称“云门桥”。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在青州府治西南七里,云门山西麓傅家庄西。上通黄龙涧,下抵漏溟河。建于明朝。相传,衡王府的公主,看好了井塘村的小伙后,王府为使公主出嫁及婚后往来方便,特意修建了这座两孔石拱桥。桥高6米,单孔跨径4米,孔高5米,桥长20米,跨山涧,桥两端有明朝所铺石板路。无论传说是否属实,建桥者的动机如何,通达山涧两端的大桥,却是明清、民国六百年年间南阳城通驼山、夏庄必由之桥,通王坟逄峪古道重要桥梁。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残破的转云桥得以重建。1958年,道路改线后,转云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971年山洪暴发,冲毁两端引桥。桥身巍然不倒,至今犹存。

仪凤桥

位于青州城西南15公里,井塘村东。单孔石拱桥。跨南阳河,通当地道路。据石碑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关清泉、张仪等人倡建。后屡有重修。至今仍通达车辆行人。

位于青州南阳城西南15公里,大王堂村东。单孔石拱桥,跨径3.1米,高6米,长10米,桥面阔4.5米。桥洞两侧雕有水兽,造型生动。跨山涧,连接青博古道。明崇祯二年(1629年),沿路村民集银57两6钱7分,出工1710个,自发修建。石匠曲永固桥秉直。桥西有圆头碑,镌《新建永固桥题名记》。今桥、碑保存完好。

31.甘肃古桥

流经陕甘两地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之一,而它的发源地就在甘肃定西渭源县。作为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渭源境内不仅自然风光绮丽秀美,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拥有多处极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坐落在渭源县城南清源河(渭河上游)上的灞陵桥就是其中一处。

据史料记载,灞陵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系明朝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时徐达率军队追赶李思齐来到渭源,因渭河水暴涨阻挡了明军攻城,徐达于是便命令士兵用木笼装石头投入河中作为桥墩,又在桥墩上铺架木板,覆盖泥土,修建了一座简易的行军桥。

正是靠着这座应急修建的桥,明军在渭源县一举击败了元军。徐达认为此桥的功劳甚大,便依照谋士“渭水通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的建议,将其命名为“灞陵桥”。在明代,灞陵桥“既济行人,复通车马”,成为渭水东西交通的枢纽,因此又被称为“千里渭河第一桥”。

由于最初的灞陵桥以“木笼装石为墩”,在雨季很容易被洪水冲毁,因此数百年间屡次重修。1919年,经士绅乡民捐助,由陇西著名工匠莫如珍掌尺,清源镇柯寨村工匠何遇江、何遇海兄弟主持重修,仿照兰州雷坛河握桥的式样对灞陵桥进行了改造。

重建改造后的灞陵桥,由以前的普通平桥变为纯木悬臂曲拱的单孔廊桥样式。整座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灰瓦廊房,共13间64柱。在桥的两端还建有结构独特、雄伟壮观的卷棚式桥头屋,与桥身浑然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灞陵桥底部是以每排十根方木并列为十一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仅依靠木头层层衔接,连接两岸,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足可与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虹桥相媲美,素有“渭水长虹”之称。

当时或许没有人会想到,工匠何遇江、何遇海兄弟只是仿造了一座桥,却成就了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由于兰州雷滩河握桥在1952年被拆除,渭源灞陵桥成为全国仅存的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的活标本”。

数百年来,灞陵桥凭借独特的造型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到访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匾额、对联和诗词,堪称定西市乃至陇上地区集古今名人笔墨诗文最多的一座桥和渭河源头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桥以匾闻名,匾因桥显赫,行走在灞陵桥上,欣赏着左宗棠、于右任、杨虎城、林森、启功等名人要员题书的匾额碑刻,桥下流水潺潺,两岸杨柳依依,绿树成荫,真有“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的诗情画意。

由于渭源灞陵桥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大师茅以升在著作《桥梁史》中也对灞陵桥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其“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从而奠定了灞陵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2006年6月,渭源灞陵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灞陵桥已成为渭源县的标志建筑和游客学者观光探奇的必到景点,如果你来到定西渭源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座地标性的古桥。旅游小贴士:灞陵桥位于渭源县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市区内步行可达。从兰州南站出发约两个半小时即到。

31.青海古桥

汉代以前,青海无建桥记载可考,建桥之始在赵充国入河湟时,东汉时有护羌校尉邓训作“革船箄”,贯有造“大航船”,率先跨越黄河天险,开创了建桥设渡的历史。

青海修建桥梁始于西汉,建造在羌中河湟道上。据《后汉书·赵充国传》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后将军赵充国进入河湟地区,为便利军需,“令士兵入山,砍伐木材六万多株”,“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座,令可至鲜水左右”,也就是由今乐都至青海湖的河湟古道上修建了70座木桥,以保证道路的畅通。赵充国开创了青海建桥的历史,是对青海古代交通发展的一大历史贡献。

黄河天险,是青海古代交通的一大障碍。黄河古时称为大河,汉代以前人们只能是冬天履冰,夏天泅水。至东汉和帝永和元年(公元89年),护羌校尉邓训,自临羌出发,至归义城(今贵德),第二年在归义城附近黄河上“缝革为船,至于箄上以渡河”,初创了渡河交通工具,这种“缝革为船,至于箄上”的渡具,事先将皮革缝制成船,再置于用木杆扎成的大筏子上面,皮革可隔水,木筏有浮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皮木筏子,不值一提,但在距今将近两千年的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不失为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

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继任护羌校尉贯有为渡大河,“遂夹逢留河筑城坞,做大航,造河桥,于大小榆谷”,这就是说,贯有在邓训制“革船箄”渡河的归义城、逢留河口一带,建造了一座用数舟连接的浮桥。这是已知的青海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类似这种浮桥,在黄河上游一直沿袭到今天。

32.上海古桥

当你行走在上海的古镇,感受江南文化的韵味,散布其中的小桥流水是令人难忘的风景。记者探访了上海6座古桥,它们中有的在古镇迎来送往,有的隐在郊县田间,鲜有人问津;但相同的是,砖、木、石的简易材料横跨百年,各美其美。

33.重庆长生桥

长生桥是一座位于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的古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桥为南北向单孔石孔桥,桥面微呈弧形。长生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桥为南北向单孔石孔桥,桥面微呈弧形,南北两端蹬道不对称,南面为9级,北面10级。桥面长25米,宽4米,高出水面8.5米。桥拱正中有石雕龙头和龙尾,桥面整体保存完好。"100多年前,我们这里水路、陆路都能通到开县县城,许多人去城里都要经过这里。为了出行更方便,当时的村民开始筹资在裕河上架桥,然后就有了现在的长生桥。" 74岁的丁贤明是当地村民,10岁那年他随父母从大良山搬到赵家集镇上。小时候,丁贤明最爱在桥上玩耍,跟着桥头上的碑文学写字。

"据老辈子们说,建桥的时候人们积极性很高,最多的出到几百两银子,也有出几两的。"丁贤明说,古桥旁的两棵黄桷树就是建桥的时候种下的,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人们常到树下遮阳、避雨。

34.吉林温德桥

水光潋滟,山色相映,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桥,是这个城市的骨架,不经意间,我们的城市在脱胎换骨。八十年沧桑巨变,一批批新桥雨后春笋般建成,不断更新着北国江城的俊美和富足。吉林市最早建造的桥就是温德桥,温德桥原名为德源石桥。作为当时吉林市唯一跨江石桥,德源石桥始终是吉林百姓过江渡河的重要通道。后来,德源石桥在一场特大洪灾中被冲垮,温德桥是在旧桥的原址上重新修建而成。温德桥于1924年开始筹建,1933年建成,全长119.07米,桥宽12米,为石拱式9孔桥梁,孔跨8.8米。当地老人介绍说:“这个桥建完之后在桥的南面还建了一个看守房,东面还建了一个牌楼,写着“德源石桥之纪念”。这座桥是咱们吉林市唯一的一座完全由民间人募捐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桥,它的历史意义在这儿。”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有运输的发展就会有经济的发展,桥的最初建造从侧面也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开始。据赵建敏介绍,温德桥所跨的位置是温德河流入松花江的入口,从古至今,这里就是吉林城重要的渡口。在修建德源石桥之前,搭建的是一个木质桥,当时的人们通过它往返将军公署和生活区之间。

老人说:“吉林城在建成之后最开始是将军属在那居住,老百姓在城里住的并不多,基本上还是德源桥下面蓝旗、红旗……就是满族八旗弟子在那块儿居住。所以说这些人回家或者上哪去就是过这个桥回去。过的那个桥是一种木桥,木桥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冬天一冻第二年你再有水一打,它就会烂得很快。大伙过桥的时候怕掉下去就坐船过河,得花钱,在交通上花这些钱大家也是不认可的。所以说,德源这座桥就是老百姓自发捐助修建的一座桥,共有370个人参与了捐款。”

关于德源石桥的修筑还有一些民间的传说,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记载,德源石桥是道士宋崇志化缘募捐修造。宋道长为了修建石桥,曾到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等地化缘,历经无数辛苦磨难。他曾在北山坎离宫用一种古老残酷的化缘方式——坐“罐”化缘。赵建敏说,这种古老残酷的化缘方式,现在知道的人已经不多,当年宋崇志道长用这种方式在北山庙会化缘,募集齐了桥款,修造了德源石桥。

坐“罐”化缘是比较残酷的化缘方式,它是人坐在笼子里,顶上插上一些钉子,基本上离肉身很近,要是打盹,就扎上钉子了。每个钉子外面都挂上纸,比如说这根钉子的顶上写多少钱,部位越重要钱越多。捐完钱就给拔下去一根钉子,如果没人捐款他就一直在里面坐着,几天都不能动弹,所以说这对人是一种很残酷的考验。由此可以看出他建这座桥的决心是坚定的。温德河曲折蜿蜒,从小白山下流过。温德桥自建成后,它对沟通市内与小白山区域的人员、物资往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来,更是清朝小白山祭祖时往来吉林城的重要通道。温德桥虽然是民国建立的那座石桥,但是温德河在吉林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小白山的位置非常重要,据说是龙兴之地,清王朝把长白山作为发祥之地,祭拜长白山山神,雍正11年在小白山建立了长白山望祭殿,每年的春秋两季、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时候都得去祭祀,他祭祀必须过温德河,所以说温德桥在吉林历史上非常重要。

温德桥建成后,这里还是吉林市与永吉县口前镇及与磐石市、桦甸市道路运输的主要通道关隘。1986年,随着交通流量的加大,原有的桥梁宽度已经不适用。经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在旧桥下游加建了一座新桥。2010年7月28号,一向温顺的温德河,受连日暴雨所致,河水暴涨,冲毁了温德河两岸的农田、房屋。暴涨的温德河水冲垮了温德桥左岸基础,撕开了一个五十多延长米的巨大河口。温德桥遭损害后,曾一度影响从吉林市到永吉、桦甸等地的交通,为了确保市民出行,2010年8月15号温德桥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6月15号,温德桥全线通车。重建的温德桥全长223米,宽34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安全等级设计为1级。据赵建敏介绍,历史上,温德桥曾有多次被洪水冲毁的记录,但因为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每次都会在原址上重建新桥。

35.辽宁“永安桥”

在沈阳市西部的永安村,有一座建于1641年的石拱桥,名叫“永安桥”,大石桥是清朝历代帝王都经过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免费的旅游胜地。

在沈阳市西部的永安村,有一座建于1641年的石拱桥,名叫“永安桥”,大石桥是清朝历代帝王都经过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免费的旅游胜地。桥头石碑展示了永安桥的生活体验,永安桥是清朝皇太极皇帝修建的,当时,清军正如火如荼,与明军在辽西作战,为了方便清军从沈阳出发,攻打锦州、兴城,然后进入山海关,一条从沈阳到辽河的公路,又称折道,“折道宽三丈,长120里”,从努尔哈赤开始修建,这条折道后来成为清朝皇帝东访祖先的“皇家大路”的一部分,永安桥是一座横跨大余路的大桥。沈阳著名清史专家童岳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许多清朝皇帝都曾到过辽宁,他们到东部拜祖时都经过永安桥。永安桥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而闻名,更因为它受到许多清朝皇帝和文人的赞誉,永安桥上的第一首诗是康熙皇帝写的,之后,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分别写了六首诗赞美,永安秋水因其秀美的景色,在清康熙年间成为沈阳著名的风景名胜,2019年,永安大桥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是人心里的一场穿梭千年的梦,是一场忠贞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诠释,更是人们心中记忆的故乡。

贵州荔波

江苏省瘦西湖

漫步在迷蒙的古巷,踏上青石板寻觅他的气息,如同寻觅一个前世的故人,展开封存千年的记忆。

广西阳朔

广西桂林

伫立桥头,望穿秋水,斜倚栏杆,思绪绵长,斑驳的石桥,漫天风霜中,默默荡漾,孤舟诗人,还有一片微微的惘怅。

浙江泰顺泗溪镇

安徽宏村

时光流水,让多少个过客叹惘,岁月如梭,让一页页历史泛黄,驻足,古桥,那里曾经诠释了多少古人的伤。

台湾月亮桥

福建省泉州

安徽宏村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岁月沦桑,斑驳秀兰,默默见量,夜的黑,无处可逃,最终幻化作了古桥静穆的严庄。

绍兴东湖

岁月总在不轻意中上演着光怪陆离的故事,我不知道在他的身上塗刻了多少岁月的年轮,驻留了多少刻骨的相逢,见证了多少銘心的邂逅。

江西婺源

河北赵州桥

湖南凤凰

苏州

来世,我只愿化身石桥,化身成他见落日时分,夕阳,晚照下的古寺,依偎桥栏边,听暮鼓蝉呜,透过飘渺的烟雨,徘徊那棵老树下,等着溪映月时的静溢,追忆逝去的碎影,在心灵蒙起绵绣的涟漪。

贵卅鎮远

湖南凤凰

北京

杭州

云南建水

人们啊,很多时候是怀旧的,一座山,一条河,一座桥,便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繁华过后,化为烟尘,沉落在心,此刻,拉起心上人的手,迈步走上那一座座斑驳的石桥,执手约定三生缘,共看细水长流,并肩伫立在挢头,等一场盛世繁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泽古镇】千年古桥江南风
【刨根问底吉林市】承载历史——吉林古桥温德桥
建筑之二十八
河南一座两次通过180吨重卡的省保古桥维护整修
中國歷代古橋【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