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泗河古桥话今昔
userphoto

2022.11.15 江西

关注
前几天,孔孟之乡的济宁境内连续下了几场雨,听说泗河滩已灌满并且"发水"了。是童心未泯呢还是耆年怀旧呀?大概两者兼而有之的缘故吧。昨天我又专程去了一趟泗河到实地一探究竟。登上泗河大堤陡见那河滩内原来种植的绿油油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片片倒伏着,那些仍然倔強站立着的也都绺叶枯萎了。二滩内的庄稼地里仍然潴留着片片水洼。临近水岸但见一根被洪水冲击拽倒的水泥电杆挑着未扯断的一股电线上挂着一串长长的洪水淤积的残留物晃游着。洪峰虽己退却,但宽阔的河床内仍然翻滚着浑黄的河水。当我走到并站立在那座明代修建的尹沟古桥头时,只见那座早已残破的条石桥面、块石桥墩均淹没掩映在那泛着浪花而汤汤流逝的一片绿波急流之中。石桥上倒成了汛期泗河两岸当地老百姓撒网捞鱼的立足点。此时此景,让我心里不禁黯然愁怅。
沉思中,我突然想起去年来古桥寻幽时因一时性起而吟诵的一首小诗。
观泗河邹城太平尹沟古桥遐思
泗河亘古清波流,折曲蜿蜒源未休。
洇润一方丰物盛,泽恩两岸圣贤酬。
水掖险畔阻通顺,石砌长桥便走游。
昔忆车来人热闹,今闲寂寞众难留。
泗河可谓是孔孟之乡的母亲河。泗河因四源并发而得名为泗水(河)。追根求源的话它最初始的源头应该是鲁中山地新泰南部的太平顶(海拔814米)西麓。河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它的上游主要接纳了泗水县泉林镇陪尾山麓泉群之水和上中下游大小支流30条(左岸11条,右岸19条)的涓涓细流。它象一条長龙游走于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微山县(市)的大地上至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辛闸村附近注入南阳湖。
泗河在古代历史上流经的距离比较远,它出微山南阳流经江苏省沛县东,转徐州进入安微境内而后注入淮河。全长4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7万余平方公里,成为淮河下游的第一大支流。可惜的是这条长河由于自然、人为等历史原因只能屈居于现今的南阳湖了。在这仅有的河段上,它起到了旱灌涝排的作用,润泽恩惠着这一方的黎民百姓。
自古以来,泗河在孔孟的桑梓之地或东西,或南北的恣意、任性的自然流淌着。它年复一年的经历着两岸自然的春之娇艳,夏之热烈,秋之丰盈,冬之坦露的转换往复和变迁。它也时而温顺,时而暴怒的活跃在这片丰饶的地域内,在此它留下不少佳话和一些为之颂扬褒贬的篇章。
然而,泗河在滋润、袒护这方万物众生的同时,也着实为两岸人们的交流来往设置了不少障碍和阻隔。于是从遥远的古代起人们想方设法的在两岸的沟通上大动脑筋,那就是临水架桥。在适当的季节、适合的地段建筑土桥、石桥、木桥,实在没办法就使用木筏、木船来解决两岸的来往、生产、生活和货物的贸易交往。
古往今来在泗河上到底架设了多少座桥梁不得而知。自隋唐开始至清代末年乃至现今,一座座石桥几度沧桑,建了毁,坏了修,能一直保留自今并仍能发挥作用的可了了无几啦。
泗河邹城市太平镇尹沟石桥自明代初期建筑以来,已有600多年的时间(当然这期间不知道要修缮多少次)了,至今它还还顽強的展示着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仍然默默的承载着岁月的流失和人们的践踏。不过它的确是年老体衰、老态龙钟了。
尹沟古石桥位于泗河东岸的邹城市太平镇尹沟村西,因故石桥被命名为"尹沟桥"。河对岸现是济宁市高新区接庄街道东郑庄村地界。两岸河内堤角大约一公里的距离,河堤内大部分为二滩地,有的地方一年两季的种植农作物。水面宽窄不一,架设石桥之地水面长年有近百米的样子,当然旱季水量会更少些。整个石桥东西长约150米(含部分引桥和路)。石桥共有71孔,每孔桥大约2米。桥面铺设使用三类材料。桥东部41孔全部使用长约2.08米,宽约0.48米,厚约0.48米的石灰岩(青石)横向10块平铺为桥面。桥上可同相行驶或错开行进两辆老式马车。石桥中间3孔为水泥板铺成的(据当地老百姓说,这3孔桥是日本鬼子侵华时先破坏后重修的。)桥的西部共27孔,全部为长宽厚与桥东部一样尺寸的花岗岩石铺成(估计此石为后世人补修所用)。桥墩均为石匠们精心打制的方石砌垒。迎水面和背水面的桥墩均为三角块石上下一般为3一一5层叠砌。石桥东西引桥接地面处中间为长条石,两边是小块石统一铺成并作为护桥功能延伸的部分。桥面至桥墩底部垂直高度最多有1.5米左右。沿石桥两侧的河滩底部2--3米处也均为毛石铺成,可充当保护桥墩的作用。这种石桥的建筑在现代大型施工设备一应俱全的情况下尝有难度,在明代那个年月建桥其又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哟。
五六百年以来,这座石桥不仅方便了泗河两岸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交往,而且还是济宁州东出邹、滕、微乃至临沂、枣庄等地、市、县的陆路唯一大通道。人走、马踏、车行的历史,日晒雨淋们岁月,整整伴随着它的一世终生呀。
我有幸认识并脚踏实地的走在这古桥的桥面上是1966年冬季。记得我所在的中学与全国各地的大中专、初高中一样跨进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学校停课闹革命了。我与几位要好的初中同学商量好到济宁城游走一次。那天一大早从学校出发步行出邹县城时,天空浓云密布,不多时便飘起雪花来。当顶风冒雪的跨上这座大石桥时,泗河水早已凝结成冰。桥上桥下白茫茫一片,因大石桥悬空经顺河风一吹,又加上此桥是主要通道人来人往的将雪踩结实了。我们几个晃晃悠悠的走在桥上直打趔趄。人犹如行走冰面上,心里直打鼓,这万一一步走不好摔下桥可不是闹着玩的。这风雪中跨过大石桥的印象太深刻了,直至现在已过去54年了,那图象仍然记忆犹新呢。
世事沧桑,缘来天降。从第一次跨上大石桥后的第四个年头上我有幸穿上军装入伍到济宁城服现役。从当兵、提干在部队一下子干了近28年,转业后仍在济宁城内工作生活,退休了更离不开济宁这第二故乡了。可这期间回邹东老家有多少次是从这座古桥上经过的呀。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古桥下游先后修建的3座钢筋水泥现代化大桥之前,步行、骑车乃至坐车都是从这古桥身上过去的哟。
退休赋闲后,时间自己安排了,又加上受几位老战友的鼓动竟然对摄影有了兴趣,在组团外出采风的空档时间里,我便独自一人对济宁城周边的稍有名气的地方,拎着相机走动起来。记忆中的这座古桥我曾经几次到达过。走在这座古石桥上,来来回回的徘徊着,虽然不见了当年那人来人往的盛况,显得人少车马稀,桥残道崎岖。望着古桥下游400多米外的新建的两座并排着的新型桥梁。感觉里古桥太简陋、粗糙、残破了。
每当独立桥头,望着古桥及桥下涓涓流水便思绪万千,特别是在日暮时分,自然而然的想起那元代作曲家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的那首小令来"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呀,多么萧瑟、苍凉、悲壮、孤寂、寒惨的画面,一切印映叠加在石桥上,古桥老矣!
哎,触景生情,是否悲观了点。可这桥也和人一样也有当初,也有情感呀!虽然风光不在,但它是几百年的文物呀。我们不应忘记它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大家要感念它当初的功绩和负出。也衷心的希冀和祈盼当地政府、百姓们善待它、保护它,让它安享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洸府河及明鲁王府修建的四座桥
嘉定 | 快来看看嘉定最早的水泥桥,水泥竟然还是从欧洲进口的
北京人一到这地界儿,居然都不会数数了!
卢沟史话与诗篇
中华建筑之民居聚落
【长阳古桥】雨中探访汪家河坪古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