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藏高原之“马域安多”(1)
userphoto

2023.04.01 江西

关注

       青藏高原的整个藏文化区可以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部分,这三个地缘板块的核心部分,大体能够由西藏、安多、西康三个省级行政区所代表。安多处在青海范围内,但不能与之简单对应。真正对应的是青藏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地区、黄河上游地区以及和四川境内的川西北高原,甘肃南部的甘南高原。当下共建制有7个与藏族有关的自治州,包括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州;以及隶属青海的:海南、黄南、海北、果洛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马域安多又被称为“阿垛”,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雪山到青海湖一带,含青海黄南、果洛州、环青海湖地区。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北部和甘孜州色达县,安多藏族是唐朝吐谷浑、党项等羌系部落蕃化而来。

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极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等方面,也有这两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安多一带是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是藏地的最主要牧区,多出良马,因而被称为“马域安多”。

“安多”的中心区域包含了青海、甘南还有川西北的草地。在这里,一望无垠的草原养育了优质的跑马,而安多西藏也正是因为出良马、崇尚马而驰名。

马域安多的文化中心

西藏之外还有其它西藏,比如青海大部和川西的阿坝与甘孜。最为低调是安多西藏是外人较少涉足的地区。

安多有菩萨,比起康巴人的彪悍,安多人喜欢以依托宗教的文化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而他们的文化中心就在“九色香巴拉”的甘南,这里地势高寒,气候寒冷,因而被称作甘肃的青藏高原。

甘南地处甘肃西南部的甘川青三省交界处,这个甘肃唯一的藏族自治州面积不到青藏高原的六十分之一,却有着从高山草原到低地峡谷、从宏伟寺庙到静谧小镇的多样性,并和周边省份的相邻景区组成一条条或热门或小众的线路,在低调多年后超越了河西走廊,成为甘肃游客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说甘南是安多的中心,夏河则是甘南的中心,一座拉卜楞寺占据了半个夏河县城。有三百年历史的拉卜楞既是格鲁派的六大寺庙之一,也是世所闻名的“世界藏学府”,不但下属寺庙超过四百座,教权更是遍及甘青川和内蒙多地。在拉卜楞寺庞大的建筑群中,重点是作为佛殿的拉康和作为学院的札仓。

拉卜楞寺之外的夏河颇多自然气息,游客可在南边的桑科湿地、北部的甘加草原,以及白石崖溶洞和达尔宗湖之中选择一、二前往游览;比起夏河,作为州府的合作显得整齐而有序,这座后建的小城承接了从夏河迁过来的州府,除了南郊免费的当周草原,市北新建的米拉日巴佛阁是游客到此的主要目的。

因马而出名的安多往往和成片的草原相联系,毕竟没有水草丰美的牧场,怎么能培育出藏地最好的安多马呢?安多最好的马匹出自甘南,甘南最好的牧场在玛曲和碌曲。对游客来说,碌曲的尕海湿地和夏泽滩草原只算顺路一游,甘川共享的郎木寺才是重点,这座小镇有瑞士风格般的气质,也是甘南最吸引背包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目的地。

玛曲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域,也是甘南最靠西、海拔最高的地方。黄河在这里拐了一大一小两个弯,也给玛曲带来了最完美的湿地和草原:从欧拉秀玛的西麦朵合塘,到阿万仓的贡赛尔喀木道,再到采日玛和河曲马场,你不但能看到丰美水草中悠闲的河曲马,还能看到九曲黄河中的日出日落,以及雪山下草地上的金莲花。

迭部曾有甘南最多的本教寺庙,虽然现存无几,但1925年洛克的迭部之行,为现在的游客发现了一个古驮道上的世外桃源--扎尕那。石林,云杉,原生态的藏族村庄,以及能呼风唤雨的湖泊,再加上洛克的光环效应,让这里成为了香巴拉中的香巴拉,声势盖过了迭部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天险腊子口。

洮河流域的卓尼和临潭也曾是当年洛克到过的地方,这里靠近甘肃的临夏和定西,但藏族风情一点不弱于甘南的其它地区。卓尼被称为藏王故里,境内的禅定寺虽为现代重建,但仍能看出当年不凡的气势;临潭的冶力关集峡谷、草原、湖泊和森林于一身,是兰州人喜爱的避暑胜地,顺路一游绝对物有所值。

安多民居

民居——泛指分布在各地的各类人们居住类的建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泱泱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沉淀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又因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也造成了中国民居类型极其丰富多样,这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少见。安多藏式古建筑民居群,外观上古朴典雅,内装豪华。民居色彩斑斓,风格独异,在绿草、鲜花、麦浪的簇拥下,远观宛如一方千年的世外桃源。

西藏其实很大,不了解西藏的人总觉得西藏仅仅包含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这一块,其实不然。熟悉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不仅仅包含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还包含青海、川西、甘南以及云南西部一块。根据西藏语言、藏人的生活习性以及地域自然条件的不同可以大体将西藏分为三块:卫藏、康巴和安多。这三块区域又称为:法域卫藏、人域康巴、马域安多,也就是人们通俗称为“卫藏的喇嘛、康巴的人、安多的马”。而安多西藏一带则是辽阔的大草原,牛羊成群,属藏地牧草最肥美的区域也是最主要的牧区。

安多西藏,又被称为“阿垛”,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雪山到青海湖一带,含青海黄南、果洛州、环青海湖地区。都分布在中心西藏边缘地带。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北部和甘孜州色达县安多藏族是唐朝吐谷浑、党项等羌系部落蕃化而来。自古以来,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极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等方面,也有这两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历史上这里曾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伴随着吐蕃、匈奴、吐谷浑、蒙古、土、回、撒拉等族的先民们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相互融合与交流,渐而逐步形成了今天安多西藏独特的文化。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柴达木"为蒙古语,根据清代统治者平定西域后为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而编撰,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书《西域同文志》卷十六中,对此有清晰的说明:"蒙古语,柴达木,宽广之谓。滨河境,地宽敞,故名"。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257768平方千米,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 ,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

盆地西北部戈壁带内缘比高,百米以下的垅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东南沉降剧烈,冲积与湖积平原广阔,主要湖泊如南、北霍鲁逊湖和达布逊湖等都分布于此。柴达木河、素林郭勒河与格尔木河等下游沿岸及湖泊周围分布有大片沼泽。盆地东北部因有一系列变质岩系低山断块隆起,在盆地与祁连山脉间形成次一级小型山间盆地,自西而东有花海子,大、小柴旦,德令哈与乌兰等盆地,这些盆地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其低洼中心的湖泊中。

河流大部为间歇性,总计100条河流中常流河仅10余条,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风景奇观

贝壳梁

在柴达木盆地的一处戈壁滩上,有一条长约2千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是迄今为止中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

芦苇船

贝壳梁西行20多千米,就来到了芦苇船的所在地。这是一块待开发的土地,因而它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人们通常说它在"诺木洪塔温塔里哈"新石器的遗址西北部的小湖中。这一带是柴达木盆地的最低处。古海遗留了星星点点的湖泊沼泽,因而这里的河又发育极为完善,大大小小的湖泊在戈壁深处散发着清香。

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堆丘",也叫"风蚀林"、"沙石林",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区西临一里坪,北接德宗马海湖,东连马海,南与尔台吉乃尔相连,东经97度18分,北纬37度59分,在大柴旦镇以西约200平方千米。由于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因褶皱而隆起和因断裂破碎的裸露第三级地层在外因力的长期作用下,吹蚀一部分地表物质形成的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盆地瀚海盐碱滩,由于受强烈风沙的侵蚀,久而久之,使裂缝越来越大,将原平坦的地表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沟槽,顺盛行风方向伸长,沟槽越来越大,垄脊越来越小,出现不连接的许多土墩,形成了戈壁滩上特有的一大奇观,这就是著名的"雅丹地貌"。

青海湖

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湖中岛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海西皮岛面积较大,岛上有茂密植物,东部是巨石悬崖临近湖面,这里是鸬鹚等鸟类的王国,东边的岩壁之上鸬鹚窝相连不断,像是鸟窝构成的城堡。海西山原有面积很小,近几年因水位下降有所扩大,长约1500米,小岛地势平缓,适合鸟类筑巢垒窝,全岛遍布鸟巢,岛上适合季节时鸟类极多,约有10万只左右,当地人通常意义上称为鸟岛的就是指这个小岛。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几十种鸟类一起来到这里筑巢垒窝,其中由多种珍稀禽类。到了产卵季节,鸟蛋一窝窝密密麻麻,所以人们又称此岛为蛋岛。
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     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鸟岛   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中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环湖西路边,分为一大一小两座岛,大的名叫海西皮岛,小的叫海西山,因在鸟类产卵期间遍布鸟蛋也称蛋岛。鸟岛是青海湖边的鸟类天堂,每年4-6月春夏之交时有数十万计的鸟类来此栖息,十分壮观,是游客们观赏青海湖的重点景区之一。

青海湖时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湖泊地域面积辽阔,环湖一圈约360公里,湖水浩瀚无边又蔚蓝空灵。湖的周围被群山环抱,而贴近湖畔则是苍茫的草原,景色壮观优美,可供观赏的地带和景观很多,是游玩青海最重要的景区。游玩青海湖只去一侧,也可以环湖游。若简单看湖大多游客会选择在湖南一侧,这里草原如茵景色最为优美。可以不进景区,通过当地藏族人的草场走到湖边观湖,还可以享受骑牦牛、骑马等娱乐活动。若环湖则可包车从西宁出发,顺时针游览一圈,这也是当地藏民朝圣神湖时转湖的方向。青海湖的周边开发了一些景点。湖南处有主景区二郎剑景区,可以乘船游湖;西侧是鸟岛,每年4-6月有数十万只鸟类可供观赏拍摄;湖东以沙滩风光和娱乐为主的沙岛景区,著名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北侧则有金银滩和原子城等景点。除了官方开设的这几个景点之外还有一些私人开设的景点,如有更优惠的娱乐项目的金沙湾,淡水湖洱海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游玩。另外,环湖游玩青海湖时一般都会加上青海湖周围不远处的其他景点,如湖西的茶卡盐湖,湖北的门源油菜花等。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南侧,也是青海湖的主景区。这一片景区是将青海湖南侧的一块区域圈起来建设而成的,里面建有购物中心、餐厅、宾馆等,全都是别具特色的藏式建筑。建筑周围还有藏传佛教的经幡、雕塑等造型。另外还设置了快艇、沙地摩托、赛马场等娱乐项目供游客娱乐游玩。景区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一为马路旁边的一片大广场和街道,众多的建筑和游船的码头也都在此。另外是深入湖内十几公里的一条窄窄的尖形半岛,形状像是一把剑,这也是二郎剑景区名称的由来,半岛上集中着一些娱乐项目。在景区的广场处是两条藏式的小街,街道和广场周围有一些藏式的经幡和雕塑等,在街道两旁是纪念品商场、餐厅、宾馆等,还有民俗博物馆、标本馆、藏族部落等充满藏族特色的展馆和建筑,可以前去参观一下。广场走到湖边处,可以看到蔚蓝浩瀚的青海湖就在眼前,沿湖修建了木制栈道,可以沿着栈道观湖散布,经常可以看到湖面上空的海鸥在天空翱翔,海风吹来,环境非常宜人。栈道东侧可以看到福娃、西王母的雕像,传说青海湖便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这尊西王母雕塑便是在述说这个故事,可以在这里拍照合影。另外,湖中还可以看到一座鱼雷基地的遗址,这里曾是建国后151鱼雷基地的所在地,所以二郎剑景区也被称为151景区。
黑马河乡位于青海湖西南部,是青海湖环湖西路的起点,从这里沿环湖西路向北再继续走70km,经过石乃亥乡,便是著名的鸟岛景区。黑马河乡至石乃亥乡共41km的环湖西路是青海湖最美的路段,其中环湖西路13-16km处是离湖最近点。环湖西路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美景:5月野花绽放,群鸟飞翔;8月万亩油菜花在湖畔灿烂盛开;在繁华过尽的10月,黑马河草原归于平静,青海湖也呈现出最朴素的美态。此外,秋天是看日出的最佳季节,而位于湖西岸的黑马河正是观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湖西侧的乌兰县茶卡镇境内,距离青海湖区域的黑马河乡约80公里,很多游玩青海湖的游客都会到这里一游。茶卡盐湖是一座3000多年的盐场,湖水含盐量很大,会自然结晶成为一片白色的湖面,将天空、云朵和对岸的山都倒映在湖里非常漂亮。游客还可以赤脚走到湖面上观看和拍摄自己的倒影,好像天空之境。景区里还有众多的盐雕可以观赏,还可以乘坐小火车,到盐湖的深处观光。
金银滩草原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流浪在草原,跟在她身旁……”想必不少人都能哼唱出这熟悉的调子,据说王洛宾先生就是在金银滩草原遇见了美丽的卓玛姑娘,才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金银滩草原的西部与青海湖相临,东北部被祁连山环绕,平均海拔3200m,分为金滩和银滩。一条小河穿流其间,北岸草滩上盛开着一种叫金露梅的金黄芳香的小花,故称金滩;南岸草滩上则是洁白如银的银露梅的天下,谓之银滩。每到夏天,野花盛开,金华白花绽放成片,犹如金色和银色的草滩,金银滩草原便因此而得名。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的西南部,青海湖的东南部,距离湟源县城40km,距离西宁市中心100km,海拔最高处为4877m。日月山历来是内陆赴西藏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曾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唐太宗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以平息战事,赠宝镜陪伴。到达日月山时,文成公主把宝镜抛了出去,正好落在两座小山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晖,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亮,日月山便因此而得名。最佳旅游时间为6-9月。
倒淌河    从日月山继续前行40km就到了倒淌河镇,倒淌河是一条发源于日月山、依靠雪融水和雨水的季节河,自古以来都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说法,而倒淌河却是一条“众河皆东流,惟独我西淌”的河。秋季是倒淌河地区的雨季,日月山上空的一场大雨,会让倒淌河变成一道骤然暴发的山洪。夏季的倒淌河没有了宽阔的河面,仅是一条流淌着浅水的小溪。在倒淌河畔,有一座以倒淌河命名的小镇,是青藏公路、青康公路的交汇枢纽,向西直奔西藏,向南通达四川。民谣歌手张浅潜有一首名为《倒淌河》的歌曲,吟唱出了茫茫大地中的悲凉感和孤独感。

历史传说

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
“海怪”在环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清乾隆初年编修的《西宁府新志》中具体记载称有:“青海住牧蒙古,见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如惊鹊,近岸见人,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水怪的出现地点都是在海星山与湖的东岸之间,曾目击湖中怪物者尚有数十人,据称其特征是:形体较大,颜色呈黑黄色。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阿坝州境内江河纵横。黄河在阿坝州流经126公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其流域内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阿坝州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中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林业用地44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59%。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等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梅花鹿、猕猴、牛羚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76种(一级23种,二级53种);有岷江柏、红豆杉、紫果云杉等珍稀野生植物资源1500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是四川省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

阿坝是旅游王国,九寨沟和黄龙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寨村

1 桃坪羌寨

位于阿坝州东南缘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和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史上的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对羌族人来说,无碉就不成寨,所以过去的羌寨中碉楼林立。历史上桃坪羌寨有6座碉楼,后来损害了3座,现存的3座均有9层30米高。与其他碉楼不同的是,桃坪羌寨碉楼的墙面砌出了一个波纹,让楼房所受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同时又使单调的墙面具有特色。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碉楼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如今战争的硝烟已散尽,迷宫般的建筑早已失去看抵御外敌的意义,但它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依然栩栩生辉,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

2 色尔古藏寨

黑水县,色尔古藏寨。这里有着“川西北的小布达拉宫”美誉。

在茂县到黑水的路上,沿着黑水河蜿蜒前行,两岸高山夹峙,险峻的峡谷与湍急的河流一路伴随,远远看过去一大批的藏式民居依山而建,很是震撼。

这便是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的色尔古藏寨。它是川西北至今保留最原始古朴自然的嘉绒藏民族村落,拥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集群,凝结了高明的建筑智慧。

山谷两岸斜坡上的藏式民居层层叠叠,地势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错落,丰富了建筑的空间语言,像一首悠悠扬扬的多声部民歌。相连相依的房屋全是用灰色石头建成,靠着大山,沿着山势铺开,到河边的苹果林才停下来。

古藏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一座石头房都非常有特色,保留完好,没有过多的商业化,还保持着藏地的那份神秘与纯粹。到了黑水,非常值得到此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风情和文化底蕴。

3 萝卜寨村

萝卜寨村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

中心寨区的建筑几乎户户相连,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屋面几乎连成一片,上一家屋顶即可通到数十家甚至百家,巷道阡陌纵横,可以说是古羌人最古老的街市,也是古羌人御敌的坚固壁垒。因此,萝卜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

萝卜寨村保留有比软完整的羌文化和民族风情。萝卜寨村是知名的羌绣之村,寨内还有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址、东岳庙遗址、东西汉石棺墓葬群遗址、龙王庙、祭坛等人文景观。

4 大寺村

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被誉为”云溪桃源“,藏在深山鲜为人知。据了解,该村之所以叫“云溪桃源”,是因为一年中多数时间,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云海日出,听到流水哗哗、清澈的溪水四季不绝,从村中穿境而过。

古村的石碉群也是阿坝州石砌碉楼数量较多的寨子。据说,古时寨子里有石碉50多座,现存的石碉与碉基就有10余座。这些碉楼战时作哨望,坚守用,平时则可储藏粮草,其高者十余丈,十分坚固。

5 大录村

大录村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大录乡中部,地处岷山地带。大录村古藏寨从形成到现在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片灰褐色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土制木制结构,因采用特殊技艺才得以保存完好至今。

大录村的民居建筑选址重视风水,顺应天然,格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自然飘逸,整体风格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了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环境观、生态观和典型的九寨沟西藏高山林区的农耕与放牧结合的文化特色以及属于藏传佛教之一的萨迦派文化特色。

古寨民居建筑在适应高原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结合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形式。

大录村境内还有一座寺膑果贡巴寺,它属藏传佛教萨迦教寺庙,建于十五世纪,内有各种文物法器、泥塑镀金大山佛、经书等佛教瑰宝。

6 黑虎羌寨

位于茂县的黑虎羌寨。该寨古称“黑猫寨”, 寨民以狩猎为生,居占悬崖峭壁,与其它族系少有住来。现保留有较完好的9个四角、八角、十二角形石碉,它仍保持了当年风烟滚滚的御敌气势。

碉楼大多建于宽不足10米的垂直山脊上,碉下有石垒民居与之相连接,是古代羌民重要的防御建筑群,其"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的建筑风格和"原汁原味"的羌族生活风貌,是领略羌寨风情,研究古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传,明朝时期,寨子中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黑虎将军,多次率领寨子里的羌民打败了掠山夺寨、抢劫羌民的官军,保护了山寨的安全,深受羌民的爱戴和尊崇,山寨的名字也改成了“黑虎寨”。为了纪念黑虎将军的功德,全山寨的羌民为他送葬,成年妇女们个个头顶白布帕为将军行孝。从那时起,黑虎寨的羌族妇女人人戴起了白布帕,誓为黑虎将军行“万年孝”。因这白布帕打的结很像老虎头,又称“虎头帕”。如今寨子妇女们头裹白布帕,成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

7 阿尔村

汶川龙溪乡阿尔村寨四面环山,清溪潺潺,一眼望去,能看到每户房顶都有一个小小的木比塔,塔顶都供奉着一块白石。

据悉,阿尔村是典型的羌族聚居村,因山高沟深,这里也是古羌民风民俗、传承文化保留得较为原始与完善、“原汁原味”的羌寨。除此之外,阿尔村更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比文化的传承地。

8 官寨村

官寨村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城以东沃日镇,距四姑娘山景区35公里。官寨村民居充满了嘉绒藏族传统建筑的特色,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村落布局合理,村内保存有完好的土司经楼和碉楼以及龙灯碉古战场。

官寨村地势开阔,特殊的地貌与周边迷人的田野融为一体,形成独具一格的山村风光,素有“川西环线上璀璨明珠”之美誉。沃日土司官寨历史悠久,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村落建筑群。至今,沃日土司官寨现仅存南经楼、碉楼及正在修缮的衙门,它们高耸在沃日乡集镇中心,与西侧的龙灯碉古战场交相辉映,成为为沃日河南岸一大景观。

9 代基村

代基村位于马尔康市草登乡乡政府驻地,整个村子保留了嘉绒藏族“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民居房屋依山而建,与草登寺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寨子远观形似一群展翅欲飞的燕子,鳞次栉比的房屋,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相同,均为嘉绒藏族传统石木结构碉楼式建筑,也是嘉绒藏族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代表之一。

代基村当地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藏式雕塑、藏药加工等传统民间工艺及嘉绒锅庄文化。马尔康的人们能歌善舞、豪放开朗,这里的锅庄仍然保持着原生态民间文化活动特征,被舞学专家称为“嘉绒锅庄的故乡”,也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10 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位于理县东南部,藏语称“甘堡甲穹”,意为“山坡上的百户大寨”,这里是藏羌汉文化的结合地,甘堡藏寨是阿坝州最大最集中的嘉绒藏族村落之一,有“嘉绒西藏第一寨”之称。

村寨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房屋幢幢相连、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山坡上,远远望去尤为壮观。藏寨的民居全为石头建筑,这些建材是从二十公里外的大山沟采集运而来,与本地黏土而成。在甘堡藏寨,寨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是拿手好戏,无须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眼力,信手拈来,由他们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

甘堡藏寨中,通过清朝屯兵而演变形成的大型叙事锅庄“博巴森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屯兵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古老的二牛抬杠农耕文化、独特的石头文化,让甘堡藏寨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成为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邮欣赏之风光明信片系列-FP.18 青海风光
从重庆坐火车可直达青海!只要5个站,173元!人间天堂就在眼前!
自驾青藏高原: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_1
从青藏高原走来
央视《青海奇观》 柴达木里的奇湖
大美青海之一 : 湖光山色,碧玉仙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