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圣迹图【囊括12套珍稀古画】4
userphoto

2023.05.29 江西

关注

【040】

〖 四十、命赐存鲁 〗

齐国要进攻鲁国,孔子在卫国听说齐国大军压境,非常焦虑,召集门下弟子说: “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之所在,是我们出生的故土。现在我们的祖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弟子们,难道你们还不该挺身而出吗?”

于是子贡前去齐国、吴国、越国、晋国游说,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保存了鲁国。孔子说:“花言巧语容易损害信义,要谨慎而行。”

后来,司马迁评论子贡之举说: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040命赐存鲁【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0命赐存鲁【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0命赐存鲁【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1】

〖 四十一、化行中都 〗

孔子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相,中都是鲁君采食邑,故城在今山东济宁汶上县西。孔子制定了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各种政策,路不拾遗,男女有别,卖东西的不要虚价,呈现大治景象,一年后鲁国各地都纷纷效仿中都的政策。

041化行中都【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1化行中都【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1化行中都【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4治宰中都(配文)

041化行中都【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4治宰中都

041化行中都【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4治宰中都

041化行中都【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4为宰中都(配文)

041化行中都【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4为宰中都

041化行中都【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41化行中都【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配文】

041化行中都局部【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相鲁第一

【原文】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①。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②,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③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④,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⑤。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⑥,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注释】

①中都: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一邑长官。

②椁:棺木有二重,里面称棺,外面称椁。

③定公:鲁国国君,名姬宋,定公是谥号。

④五土之性:旧注:“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坟衍指肥沃平旷的土地。原隰指广平低湿之地。

⑤沟:挖沟。合诸墓:表示同一墓域。

⑥大司寇:主管刑狱的官,为六卿之一。

【译文】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死人装殓,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说:“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早先,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王陵寝的墓道南面(使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以泄私愤),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挖沟把昭王的陵墓与先王的陵墓圈连到一起。孔子对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说:“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

【042】

〖 四十二、敬入公门 〗

孔子走进朝堂大门,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好像不能容身一样。站立不挡在门中间,行走不踩门槛。走过君主的位置时,表情庄重,脚步持重,说话小声。提起衣襟走上台阶,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像停止呼吸似地屏住气。退下时,每走下一级台阶,面色便舒展一些。走完台阶,快速地走路,像鸟儿展翅一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仍然是恭敬和顺的样子。

042敬入公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2敬入公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2敬入公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2敬入公门【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24

【043】

〖 四十三、夹谷会齐 〗

鲁定公十年春(前500年),齐国邀约鲁君到齐鲁边境的夹谷举行盟会,意在使鲁国成为齐国的属国。当时,孔子任鲁国代理国相,也是这次盟会主持仪式的司礼官。由于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预先设军防范,使齐景公想用武力劫持鲁国君臣的阴谋未能得逞。

献酬后,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以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以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使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043夹谷会齐【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6齐鲁会夹谷图

043夹谷会齐【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6

043夹谷会齐【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4夹谷会齐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3夹谷会齐【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3夹谷会齐【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3夹谷会齐【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5夹谷却齐(配文)

043夹谷会齐【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5夹谷却齐

043夹谷会齐【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5夹谷却齐

043夹谷会齐【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5夹谷会盟(配文)

043夹谷会齐【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5夹谷会盟

043夹谷会齐【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32

043夹谷会齐【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43夹谷会齐【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配文】

043夹谷会齐局部1【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43夹谷会齐局部2【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原文】

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①,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②。”定公从之。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历阶④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⑤。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⑥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⑦,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⑧,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⑨及汶阳之田。

【注释】

①齐侯:齐国国君。夹谷:即今山东莱芜境内的夹谷山。

②左右:正副。司马:掌管军事的官。

③献酢:主客互相揖让敬酒。

④历阶:一步一级地快步登阶。

⑤俳优:演舞蹈滑稽戏的人。侏儒:身体矮小的杂技艺人。

⑥兹无还:人名。旧注:“鲁大夫。”

⑦享礼:宴会礼仪。

⑧牺象:牛形和象形的酒器。门:这里指宫门。

⑨四邑:旧注:“郓、讙、龟、阴也。”一说龟阴为一邑之名。

【译文】

鲁定公和齐侯在齐国的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举行和平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配备应有的文武官员随从,请您带上正副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到举行盟会的地方,筑起盟会的高台,土台设立三个台阶。双方以简略的会遇之礼相见,相互行礼谦让着登上高台。互赠礼品互相敬酒后,齐国一方派莱人军队擂鼓呼叫,威逼鲁定公。孔子快步登上台阶,保护鲁定公退避,说:“鲁国士兵,你们去攻击莱人。我们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远方夷狄的俘虏竟敢拿着武器行暴,这绝不是齐君和天下诸侯友好邦交之道。远方异国不得谋我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俘虏不可扰乱会盟,武力不能逼迫友好。否则,这不但是对神明的不敬,从道德上讲是不义,从为人上讲是失礼。齐侯必然不会这么做吧?”齐侯听了孔子的话,内心感到愧疚,挥手让莱人军队撤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齐国方面演奏宫廷乐舞,歌舞艺人和矮人小丑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阶上说:“卑贱的人敢戏弄诸侯国君,罪当斩。请右司马迅速对他们用刑。”于是斩杀了侏儒小丑,砍断手足。齐侯心中恐慌,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正当齐、鲁两国就要歃血为盟时,齐国在盟书上加了一段话说:“将来齐国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从征,就要按照本盟约规定加以制裁。”孔子让鲁大夫兹无还针锋相对地回应道:“你齐国不归还我汶河以北的属地,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齐国也要按本盟约的条文接受处罚。”

齐侯准备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齐大夫梁丘据说:“齐、鲁两国的传统礼节,阁下难道没听说过吗?会盟既然已经完成,贵国国君却要设宴款待我国国君,这岂不是徒然烦扰贵国群臣?何况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按规矩不能拿出宫门,而雅乐也不能在荒野演奏。假如宴席上配备了这些酒器,就是背弃礼仪;假如宴席间一切都很简陋,就如同舍弃五谷而用秕稗。简陋的宴席有伤贵国国君的脸面,背弃礼法贵国就会恶名昭彰,希望您慎重考虑。宴客是为了发扬君主的威德,假如宴会不能发扬威德,倒不如干脆作罢更好。”于是齐国就取消了这次宴会。

齐国国君回到都城,责备群臣说:“鲁国的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偏偏用偏僻蛮荒的少数部族的行为方式误导我,招来这些羞辱。”于是,齐国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四座城邑和汶河以北的土地。

【045】

〖 四十五、归田谢过 〗

夹谷会盟后,齐景公责备大臣:“鲁国人用君子道义,辅佐国君,你们却用夷狄之俗,使我犯了不少过失,使齐国在外交上失礼。”夹谷会盟迫使齐景公归还了过去侵占鲁国的四邑以及汶阳的田地。

045归田谢过【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7

045归田谢过【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5归田谢过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5归田谢过【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5归田谢过【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5归田谢过【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6归田谢过(配文)

045归田谢过【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6归田谢过

045归田谢过【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6归田谢过

045归田谢过【第11套图】宋 刘松年绘 孔子圣迹图 十幅卷 绢本

【046】

〖 四十六、礼堕三都 〗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出任国相,为加强鲁君公室地位,孔子提出“堕三都”的计划。 “三都”是鲁国的郈邑、费邑和成邑,分别是叔氏、季氏、孟氏的私邑领地。孔子说: “臣子不可私藏武器,大夫不能拥有周长三百丈的城邑,现在三家已经超过制度,请下令减损它们。”

孔子派弟子子羔、子路等去实施这一计划。费邑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发动叛乱,攻进都城曲阜。孔子亲自率领诸弟子平乱,击败公山不狃的叛军。季氏费邑与叔氏郈邑的高城都被拆毁。但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反对拆毁孟家领地成邑的城墙,孟氏也在暗中支持。鲁定公亲自前往征讨,围之不克。齐军出动到边境准备支援孟氏,迫使鲁君退军。

046礼堕三都【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8堕三都图

046礼堕三都【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6礼堕三都【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6礼堕三都【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6礼堕三都【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7三都堕城(配文)

046礼堕三都【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7三都堕城

046礼堕三都【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7三都堕城

046礼堕三都【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7请堕三都(配文)

046礼堕三都【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7请堕三都

【047】

〖 四十七、义诛正卯 〗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以大司寇行摄相事,代理执政。执政的第七天,便杀了乱政大夫少正卯。子贡问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不在其中:一是知识通达而心怀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三是言语不合正道而善于狡辩煽动;四是博闻强识,宣扬邪恶的思想;五是赞赏错误的观点,加以文饰。犯这五宗罪的任何一条者都该杀,少正卯同时犯这五宗罪,不可以不杀。

047义诛正卯【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8

047义诛正卯【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6诛少正卯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7义诛正卯【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7义诛正卯【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7义诛正卯【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7义诛正卯【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8诛邪两观(配文)

047义诛正卯【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8诛邪两观

047义诛正卯【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8诛邪两观

047义诛正卯【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10:诛少正卯

047义诛正卯【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28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始诛第二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日''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②,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③。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④,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⑤,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⑥,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⑦,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⑧,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⑨,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⑩,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

①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②朝政:执政。少正卯:鲁大夫。和孔子同时讲学。

③尸于朝三日:陈列尸首三天。

④居:坐下。

⑤行僻而坚:行为邪辟而意志坚定。

⑥记丑而博:《荀子》杨惊注:“丑,谓怪异之事。”旧注:“丑谓非义。”译文采用杨说。

⑦撮徒成党:旧注:“撮,聚。”《荀子》作“聚徒成群”。

⑧强御足以反是独立:强暴有势力足以反对正道而独立成家。

⑨“文王”句:文王名姬昌,周武王父,居岐山之下,周朝开始强大,号西伯。“潘正”《荀子·宥坐》作“潘止”,《说苑·指武》作“潘阯”。事迹不详。

⑩“太公”句:太公即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周文王师。帮助武王灭殷,封于齐。华士:旧注:“士之为人虚伪,亦聚党也。”《韩非子》说他“耕而后食,凿井而饮”,大概是个隐士。

“子产”句:子产名侨,字子产,郑国著名政治家。史何:《荀子·宥坐》作“邓析、史付”,《说苑·指武》作“邓析”。

忧心悄悄:忧心忡忡。

【译文】

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代理行使宰相的职务,表现出高兴的神色。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现在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对,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就这样,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下杀了他,还在朝廷暴尸三日。

孔子弟子子贡向孔子进言:“这个少正卯,是鲁国知名的人,现在老师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可能有些失策吧?”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告诉你杀他的缘由。天下称得上大恶的有五种,连盗窃的行为也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二是行为怪僻而又坚定固执,三是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四是对怪异的事知道得过多,五是言论错误还要为之润色。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五种恶行样样都有。他身居一定的权位就足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他的言论也足以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成为异端。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不可不及早除掉。历史上,殷汤杀掉尹谐,文王杀掉潘正,周公杀掉管叔、蔡叔,姜太公杀掉华士,管仲杀掉付乙,子产杀掉史何,这七个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被杀了头,原因是七个人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具有的恶行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们不能放过。《诗经》中所说的:''忧亡心如焚,被群小所憎恶。’如果小人成群,那就足以令人担忧了。”

【048】

〖 四十八、赦父子讼 〗

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有一件父子相讼的案件,孔子将他们关牢中三个月不处理。后来,父亲请求撤诉,孔子便赦免了他们。季桓子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感叹说:“执政者不采用正确的治理方法,而杀害无辜的人,则违背了礼的原则;不提倡孝道教育子民,而去处理这类官司,其实就是杀害无辜啊!”

048赦父子讼【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8赦父子讼【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8赦父子讼【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原文】

孔子为鲁大司寇①,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季孙②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

冉有③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④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⑤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⑥,惟日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⑦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⑧。’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⑨而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⑩,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注释】

①大司寇:鲁有三卿,司空兼司寇,孟孙兼职。司空下有小司寇,孔子似乎是小司寇,《苟子·宥坐》作“孔子为鲁司寇”。

②季孙:鲁桓公子季友后裔,又称季孙氏,三卿之一,司徒兼冢宰。自鲁文公后,季孙行父、季孙宿等都是鲁国实权人物。

③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家臣。

④狱犴:这里指刑狱。

⑤《书》:这里指《尚书·康诰》,文字有出入。

⑥勿庸以即汝心:旧注:“庸,用也。即,就也。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即不要只求符合你的心意。

⑦《诗》:这里指《诗经·小雅·节南山》。

⑧俾民不迷:旧注:“俾,使也。”迷:迷失。

⑨错:放置。

⑩限:《荀子·宥坐》作“岸”,这里指险阻。

【译文】

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有父子二人来打官司,孔子把他们羁押在同一间牢房里,过了三个月也不判决。父亲请求撤回诉讼,孔子就把父子二人都放了。

季孙氏听到这件事,很不高兴,说:“司寇欺骗我,从前他曾对我说过:''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提倡孝道为先。’现在我要杀掉一个不孝的人来教导百姓遵守孝道,不也可以吗?司寇却又赦免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冉有把季孙氏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叹息说:“唉!身居上位不按道行事而滥杀百姓,这违背常理。不用孝道来教化民众而随意判决官司,这是滥杀无辜。三军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杀士卒来解决问题的;刑事案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为什么呢?统治者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百姓一方。法律松弛而刑杀严酷,是杀害百姓的行径;随意横征暴敛,是凶恶残酷的暴政;不加以教化而苛求百姓遵守礼法,是残暴的行为。施政中没有这三种弊害,然后才可以使用刑罚。《尚书》说:''刑杀要符合正义,不能要求都符合自己的心意,断案不是那么顺当的事。’说的是先施教化后用刑罚,先陈说道理使百姓明白敬服。如果还不行,就应该以贤良的人为表率引导鼓励他们;还不行,才放弃种种说教;还不行,才可以用威势震慑他们。这样做三年,而后百姓就会走上正道。其中有些不从教化的顽劣之徒,对他们就可以用刑罚。这样一来百姓都知道什么是犯罪了。《诗经》说:''辅佐天子,使百姓不迷惑。’能做到这些,就不必用严刑峻法,刑法也可搁置不用了。当今之世却不是这样,教化紊乱,刑法繁多,使民众迷惑而随时会落入陷阱。官吏又用繁多的刑律来控制约束,所以刑罚越繁盗贼越多。三尺高的门槛,即使空车也不能越过,为什么呢?是因为门槛高的缘故。一座百仞高的山,负载极重的车子也能登上去,为什么呢?因为山是由低到高缓缓升上去的,车就会慢慢登上去。当前的社会风气已经败坏很久了,即使有严刑苛法,百姓能不违犯吗?”

【评析】

这篇第一段记载了孔子诛少正卯的事。

第二段讲法制与教化关系,真是深刻。孔子主张先教后诛,如果不教而诛,是暴虐行为。国家首先要进行道德教育,然后要树立正面形象加以引导,如果不从,才能加以刑威。

【049】

〖 四十九、侍席鲁君 〗

鲁哀公招待孔子,席间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 “最要紧的大事是使人民富足而长寿。少派劳役,减少税收,人民就富足;崇尚礼教,疏远罪恶,人民就长寿。”

049侍席鲁君【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49侍席鲁君【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49侍席鲁君【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49侍席鲁君【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20

【050】

〖 五十、儒服儒行 〗

一天,鲁哀公问孔子: “先生所穿,是儒者的服装吗?”孔子答道: “我小时住在鲁国,穿袖子宽大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则要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鲁哀公说:“请问儒者有哪些品行?”孔子答道:“几句话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如要详细讲,就要讲很久,等仆人疲倦需要换班侍候,也讲述不完。”于是,以儒者的自立精神、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宽容大度、推举贤能的风格、特立独行等来讲述一番。

050儒服儒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0儒服儒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0儒服儒行【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38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儒行解第五

【原文】

孔子在卫①,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②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③,孔子宾阶,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⑤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媿。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⑥,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⑦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⑧,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⑨。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⑩,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竞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注释】

①卫:春秋时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治所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②重币:丰厚的礼物。指贵重的玉、帛、马匹等物品。

③阼阶:东阶。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④逢掖之衣: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旧注:“深衣之褒大也。”

⑤留仆:使太仆长时间侍奉,以致疲倦。指时间长。

⑥齐难:庄重严肃。旧注:“齐庄可畏难也。”

⑦难畜:难以留住。畜:容留。

⑧鸷虫攫搏不程其勇:鸷虫:猛鸟猛兽。攫搏:指鸟兽之抓取、搏击。程:显示。

⑨流言不极:对流言不追根问底。极:极点,极限。旧注:“流言相毁,不穷极也。”

⑩干橹:盾。小盾为干,大盾为橹。

环堵之室:旧注:“方丈曰堵,一堵言其小者也。”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以破瓮之口做窗户。

稽:旧注:“稽,同。”

优游:平和自在。旧注:“和也。”

程功积事:度量功绩,积累事实。

默而翘之:默默地翘首等待。

不沮:不沮丧。

强毅:刚强坚毅。

锱铢:比喻微小的东西。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旧注:“视之轻如锱铢,十虆为铢,八两为锱。”

充诎:自满而失去节制。旧注:“充诎,骄吝也。一说踊跃参扰之貌。”

【译文】

孔子在卫国,冉求对季孙氏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人才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请回来。”季孙氏把冉求的建议禀告了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孔子回到鲁国,住在鲁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上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上来觐见哀公,然后到大堂里,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宽袖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儒者的服装。”

鲁哀公问:“请问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粗略地讲讲,不能把儒者的行为讲完;如果详细地讲,讲到侍御的人侍奉以致疲倦也难以讲完。”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别人来采用,昼夜不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衣冠周正,行为谨慎,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起居庄重谨慎,坐立行走恭敬,讲话一定诚信,行为必定中正。在路途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与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者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做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广博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

“儒者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处玩乐之境而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遇到猛禽猛兽的攻击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对过往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常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杀头而不可侮辱。他们的居处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丰厚,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不可以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想着仁去行动,怀抱着义来居处,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居住着一丈见方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作房门,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一天的饭并为一顿吃。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儒者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援引,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最终他还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负,仍将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悠然自得而有节制。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可削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他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的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

“儒者沐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事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炼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做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飞语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与。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做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被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自己说话更加守信,行为更加严肃,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评析】

这是一篇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文中生动地叙述了儒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文中称儒者待聘、待问、待举、待取,但人格是自立的,容貌是礼让的。是有待、有为、有准备的。儒者不宝金玉,不祈土地,不求多积,但讲求仁义、忠信。儒者不贪、不淫、不惧、不慑、不亏义、不更守,是特立的。儒者是刚毅的。儒者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也不逃避,精神是自立的。儒者处贫贱之中,屋小门敝,无衣无食,但不疑不谄。儒者稽古察今,今世人望,后世楷模,身危而志不能夺,忧国忧民,有忧思意识。

【050】

050谓人五仪【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26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五仪解第七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①而为非者,不亦鲜乎?”

曰:“然则章甫、绚履、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

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夫端衣玄裳②,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菲③,杖而歆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公曰:“善哉!尽此而已乎?”

孔子曰:“人有五仪④,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

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⑤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公曰:“何谓士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⑥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⑦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公曰:“何谓君子?”

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⑧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公曰:“何谓贤人?”

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⑨。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公曰:“何谓圣人?”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

孔子曰:“君入庙,如右⑩,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注释】

①舍此:旧注:“舍,读去声,训为''处’。”意为处于这种境况的人,有此种作为的人。

②端衣玄裳:指穿着礼服。端衣: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玄:黑红色。

③斩衰: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菅菲:据《荀子·哀公》当作“菅屦”,草鞋。

④五仪:五个等次。

⑤训格:规范,典范。

⑥道术:道德学术。

⑦形骸:人的形体、躯壳。

⑧油然:从容安闲的样子。

⑨规绳:指规范、法则。规:校正圆形的用具。绳:木工用的墨线。

⑩君入庙,如右:君:指国君。如右:《荀子·哀公》作“而右”,指从右边走。古人以右为尊。

机筵:筵席。也作“几筵”。

平旦:清晨。

缅然:悠思貌。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评论一下鲁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请问怎么选拔人才呢?”

孔子回答说:“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倾慕古代的道德礼仪;依现今的习俗而生活,穿着古代的儒服。有这样的行为而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见吗?”

哀公问:“那么戴着殷代的帽子,穿着鞋头上有装饰的鞋子,腰上系着大带子并把笏板插在带子里的人,都是贤人吗?”

孔子说:“那倒不一定。我刚才说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那些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乘着车子去行祭祀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食荤;穿着用粗麻布做的丧服,穿着草鞋,拄着丧杖喝粥来行丧礼的人,他们的志向不在于酒肉。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却倾慕古代的道德礼仪;依现代的习俗生活,却穿着古代的儒服,我说的是这一类人。”

哀公说:“你说得很好!就仅仅是这些吗?”

孔子回答道:“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分清这五类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样的人叫做庸人?”

孔子回答说:“所谓庸人,他们心中没有谨慎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不选择贤人善士作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生活。他们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随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是士人?”

孔子回答说:“所谓士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正确;话不一定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路不一定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知道自己具有的知识是正确的,说出的话是确当的,走的路是正道,那么这些正确的原则就像性命对于形骸一样不可改变了。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说出的话一定忠信而内心没有怨恨,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他那从容的样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终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贤人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他们的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他们的言论可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会招来灾祸,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他虽富有,天下人不会怨恨;他一施恩,天下人都不贫穷。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哀公又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圣人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哀公说:“好啊!不是先生贤明,我就听不到这些言论了。虽然如此,但我从小生在深宫之内,由妇人抚养长大,不知道悲哀,不知道忧愁,不知道劳苦,不知道惧怕,不知道危险,恐不足以实行五仪之教。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说:“从您的话中可以听出,您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我也就没什么可对您说的了。”

哀公说:“要不是您,我的心智就得不到启发。您还是再说说吧!”

孔子说:“您到庙中行祭祀之礼,从右边台阶走上去,抬头看到屋椽,低头看到筵席,亲人使用的器物都在,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您因此感到哀伤,这样就知道哀伤是什么了。天还没亮就起床,衣帽穿戴整齐,清晨到朝堂听政,考虑国家是否会有危难。一件事处理不当,往往会成为国家混乱灭亡的开端。国君以此来忧虑国事,什么是忧愁也就知道了。太阳出来就处理国家大事,直至午后,接待各国诸侯及子孙,还有宾客往来,行礼揖让,谨慎地按照礼法显示自己的威严仪态。国君因此思考什么是辛劳,那么什么是辛劳也就知道了。缅怀远古,走出都门,周游浏览,向远眺望,看到那些亡国的废墟,可见灭亡之国不只一个。国君因此感到惧怕,那什么是惧怕也就知道了。国君是舟,百姓就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国君由此想到危险,那么什么是危险也就知道了。国君明白这五个方面,又稍稍留意国家中的五种人,那么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失误呢?”

以下是《孔子家语》(古代典籍)里的相关情节:

好生第十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①,化若四时而变物②。是以四海承风③,畅于异类④,凤翔麟至,鸟兽驯⑤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注释】

①静虚:清静无欲。

②变物:使万物变化。

③承风:接受教化。

④异类:指与人不是同类的动植物。一说指少数民族。旧注:“异类,四方之夷狄也。”

⑤驯:顺从。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从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不回答。鲁哀公说:“我有问题问你,你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您问问题不先问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样回答。”鲁哀公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孔子说:“舜作为君主,他的政治是爱惜生命而厌恶杀戮,他用人的原则是以有才能的人替换无才能的人。他的仁德像天地一样广大而又清净无欲,他的教化像四季一样使万物变化。所以,四海之内都接受了他的教化,甚至遍及动植物之类,凤凰飞来,麒麟跑来,鸟兽都被他的仁德感化。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爱惜生命的缘故。您不问这些治国之道而问戴什么帽子,所以我才迟迟不做回答。”

【051】

〖 五十一、贵黍贱桃 〗

一天,鲁哀公接见孔子,坐下后令人端来一盘蜜桃和一盘常吃的黍饭。孔子先吃黍饭,后吃桃子。侍从们都掩口而笑,鲁哀公问: “黍饭常吃,为何你要先吃黍饭,而后吃桃子呢?”孔子说“我知道桃子好吃,但我更知道黍为五谷之长,是祭祀先祖时的主要供品。果实共分六种,桃是最下一种,没有资格进入庙堂祭祀先王。您没听说过五谷之首黍在上,六果之末桃在下的道理吗?所以要先吃黍,后吃桃,难道不对吗?”一番话说得鲁哀公心服口服。

051贵黍贱桃【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1贵黍贱桃【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1贵黍贱桃【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1贵黍贱桃【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54贵黍贱桃(配文)

051贵黍贱桃【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54贵黍贱桃

051贵黍贱桃【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54贵黍贱桃

【052】

女乐文马

052女乐文马【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7齐人归女乐图

052女乐文马【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29

052女乐文马【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7女乐文马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2女乐文马【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9受乐遄行(配文)

052女乐文马【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29受乐遄行

052女乐文马【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29受乐遄行

052女乐文马【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9受乐遄行(配文)

052女乐文马【第6套图】孔圣家语图.吴嘉谟集校.明万历十七年序刊本 29受乐遄行

052女乐文马【第12套图】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

【053】

〖 五十三、因膰去鲁 〗

自从孔子任国相后,采取一系列新政,使齐国感到恐慌,担心鲁国强大后会威胁齐国。齐国大夫黎鉏为阻止孔子当政,便挑选齐国美女八十人,身穿华丽服装,跳着《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三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但要求鲁国驱逐孔子。

鲁定公得到美女后,终日宴乐,多日不上朝听政,不再信用孔子。这年的大祭后,按礼制应当把祭肉分赠给国中贵族。但在季氏授意下,唯独不给孔子家送祭肉。孔子感到失意,便带领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数十人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流离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

053因膰去鲁【第1套图】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19去鲁图

053因膰去鲁【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图书】页030

053因膰去鲁【第2套图】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17因膰去鲁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3因膰去鲁【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3因膰去鲁【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3因膰去鲁【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53因膰去鲁【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配文】

053因膰去鲁局部【第10套图】清 改琦绘 孔子圣迹图

【054-1】

〖五十四-1、沐浴请讨〗(另一顺序为:〖 九十七、沐浴请讨 〗)

齐国大夫陈成子杀了简公,孔子得知就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 “陈恒杀其君主,请求出兵讨伐。”哀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后说:“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 '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同意出兵。孔子又说: “因为我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

054-1沐浴请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原顺序为097)

054-1沐浴请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原顺序为059)

054-1沐浴请讨【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4-2】

〖五十四-2、子贡辞行 〗(另一顺序为:〖 九十三、子贡辞行 〗)

子贡去做信阳的长官,准备上任前向孔子辞行,孔子说: “要勤恳,要谨慎,要依照自然的季节指导农业生产。不要夺取,不要破坏,不要残暴,不要盗窃。整顿官风,没有比公平更好;面对财货,没有比廉洁更好。清廉和公平的操守,怎么也不能变易啊。说人家的好处,就像自己的好处一样;说人家的坏处,好像自己受到别人的攻击一样。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没有一个地方不戒慎恐惧啊!”

054-2子贡辞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另一顺序为093)

054-2子贡辞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原顺序为052)

054-1子贡辞行【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大图】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4-2子贡辞行【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40

【054】

〖 五十四、子羔仁恕 〗

子羔在卫国做官,曾依法判处一罪人刖刑。不久,卫国内乱时,那人守城门,却放了他。子羔很奇怪,那人说: “被砍掉脚,是我应得之罪。当时你想赦免我,执行时您的脸色非常严肃,没有喜色,您对我没有私心,你是天生的君子,这就是我敬佩您的原因。”

孔子听后说“好啊!作为一个官吏,用法一视同仁,宽容就树立德行,残暴就增加仇敌,您能这样做,大概就是子羔一样的人吧!”

054子羔仁恕【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4子羔仁恕【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4子羔仁恕【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054子羔仁恕【第9套图】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元大德11年刻.附孔子行教画赞.清拓本23

【055】

〖 五十五、放鲰知德 〗

孔子去卫国,让巫马期去暗访宓子贱的政绩。巫马期在单父境内,见一渔夫夜晚打鱼,放掉小鱼,只留下大鱼。问他为何要这样,渔夫说:“宓子贱大夫告诫我们,要让小鱼长大后再捕。”巫马期回来告诉孔子: “宓子贱的道德教化到了顶点,百姓都自觉地做事,像有厉害的刑罚在身边管辖一样。”

055放鲰知德【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5放鲰知德【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6-1】

说柳盗跖

056-1说柳盗跖【第7套图】孔子家语.顾锡畴编.明天启三年余完初怡庆堂刊本_页面_012:说柳盗跖

这里摘录一段《孔子传》(曹尧德 宋钧平 杨佐仁 著,1992年出版)里的相关情节:

……

“看,那边出什么事了!”大家向东看,只见一群群人落难逃荒似地向鲁国奔来。“看看去。”孔子招呼着弟子向大道边走去。

逃难的人群中,有的肩挑幼子,有的身背老母,一个个惊恐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子张上前拽住一位中年男子道:

“尔等为何如此惊慌奔逃?”

那男人带着哭脸说:“不得了了。那盗跖率兵卒七千余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食人肝肉,真吓死人也。”

孔子道:“他们侵暴诸侯,与草民庶人何干?”

那位男子道:“他们入城放火,进村抢夺,那大火燃起,哪还论诸侯庶民,掠夺的虽是大家人马,可草民以何耕地?”说着他就慌慌而走。

弟子们问了一批又一批人,与先前那男子所言略同。怎么办?众弟子眼睁睁地望着孔子,希望他能有什么主意。

此刻的孔子,望着那络绎不绝的难民,心中十分痛楚,怎么办?自己既无地位也无权势,更没有兵卒,如何能制止盗跖横行侵暴。他无可奈何地凝视着平静的池面,心中却翻卷着忧国忧民的浪潮。坐视不问,无动于衷吗?那除非把心中套上一副沉重的枷锁,或者是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前些日子听到盗跖举事的时候,以为他们是被迫逃亡的奴隶。他们所侵扰的也不过是那些诸侯贵族。那倒也无所谓,他们被迫无奈也只好走这条路。可是没有想到他们的锋芒所向不仅是贵族,还有普通的国人、平民。他们并不知道周族的国人、平民也是贵族的剥削对象,以为他们是一丘之貉,便不问青红皂白,一起杀戮。

想到这里,孔子毅然决定要前往泰山说服盗跖。弟子们纷纷劝道:“夫子,您如此高龄,身体又差,还是不去了吧。”孔子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何尝不想静居养老,颐享天年。

可是眼前的惨景,能让我安心吗?”

子贡道:“夫子啊,世上不平之事多矣,我等怎能管得了啊?”

“赐!那也该知其不可而为之,尽上自己最大力量。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一日,就要为仁道仁政奋斗到最后一刻。你们中哪两位随我同去泰山见盗跖?”

“哎呀,那怎么能行?我看还是派人把子路唤回来,再多带上些人马一同前去。”子张着急地嚷道。

“难道我们靠人马刀枪吗?那盗跖从卒七千,我能带几千人去吗?我们靠的是攻心,而不是拚命。”孔子不以为然地说。

回到家中,孔子便令人召回子路,请他与自己同赴泰山,自己也忙着做些起程的准备。弟子们都为孔子担心,纷纷劝说他不要去见盗跖,孔子决意已坚,毫不动摇。

子夏、曾参流着眼泪劝道:“你可千万不能去啊!你飘泊了十四年,回到家里没有几年,刚过上安稳的日子,又要出去。你已是暮年之人,还能一起在这个世上活多久呢?”

“这次不是长久外出,很快就回来。快,别哭了,象个童子似的。”

子贡接着说:“过去你是与国君卿士交往,此番可是去见一个人人畏惧的杀人巨魔啊,我不能让你去!”

孔子故作轻松,坦然地说:“那盗跖看在他兄长柳下季先生的面上也不会害我的。”

“我早听人说过,那盗跖不光残暴凶狠,而且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你何苦抛下我们这些弟子,而去白白葬送性命呢?”

孔子无可奈何地叹道:“唉!你们担心我的安危,可你知道世上有多少家被拆散,有多少丈夫、妻子、儿女被惨杀,他们需要有人拯救。人活在世上,不能光为一家活着啊,要为大家、国家去献身出力啊!”

大家都静静地聆听着孔子讲述自己的道义主张,谁也没有理由反驳他。这是一颗多么伟大纯洁的心灵,多么宏阔豁博的胸怀啊!可是道理尽管正确,大家感情上还是不愿意让他去担风险。

“夫子,你不要去了,就让我和子路、曾参几个去见盗跖就可以了。”子贡向孔子恳求着:“以我的口才,子路的勇力,曾参的智谋,还怕那盗跖不来放下屠刀伏于足下?”

孔子淡淡地一笑,拍着子贡的肩头道:“赐!你的口才确实甚佳,这句话把我的心都说活了。可是,你需知此番不是让你到诸侯军师之中去游说,而是去见一伙盗寇。对我量他不敢如何,对你们他可是不会客气的!”

孔子动情地说着,突然转身向门外走去。

一个小卒从山下跑来,跪在盗跖面前报道:“将军,山下来了三位文士,其中一位口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气冲冲地说道:“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替我告诉他,你作言造语,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之肝剖而食之!”

那小卒跑下山来,也神气十足,威风凛凛地把盗跖的话复述了一遍。孔子听后淡然一笑道:“孔丘有幸与将军之贤兄柳下季先生为友,愿望履将军幕下。”

小卒只好复入通报。不一会儿又跑来道:“将军使尔前来。”

子路子贡二人与孔子并肩向前。那天孔子和子贡离开曲阜直奔泰山,不到半日,子路就催马赶上。一路之上,但见田园凋敝,难民四逃,大为春光平添几分萧条之色。一行三人无心交谈,急如星火,一路奔驰。今日刚走到这片松树林,便被一群兵卒截住,险些丢了性命。

三人见大帐正中坐着一位将军,知道是盗跖。他虽然外表邋遢,蓬头垢面,但却透出一股英武豪气。孔子心中顿生敬佩之情。他穿过刀林剑丛,上前拜礼。

那盗跖叉开两腿,按剑嗔目,声如乳虎,嗡嗡震耳:“丘,来前!尔所言,顺吾意则生,逆我心则死!”说着他拔出刀朝不远处一具人尸上就是一刀,剖出心肝,挑在刀尖放在火上烤着,发出一阵阵的腥臊的臭味和滋拉拉的响声。

这场景别说是连鸡也没有杀过的孔子,就连子路这位久经沙场、出生入死的武将,也不得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毛骨悚然。

孔子此时象是没有见到眼前发生的事,他慢慢说道:“丘闻之,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而皆爱之,此上德也。智维天地,能辨万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从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王矣。今将军兼此三德,而名为盗跖,孔丘窃为将军耻而不取焉。将军若听臣言,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那盗跖听到此处愈发恼怒,他大声吼道:“谬辞胡言耳!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暗而诋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以利诱我囚而畜之,安可长久也!城之大者,莫大于天下,尔敢将天下与我焉?且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为天子,而后世绝灭,皆以其利大之故耶!

“古者民知其父而不知其母,耕而食、织而衣,无相害之心,此至德也。然而黄帝不能全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此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孔子听了这番话,真真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杀人巨盗竟有如此雄才利口,心中暗想:此人若能改邪归正,弃暗投明,真可谓盖世之奇才,他比那些自视清高而实则昏庸的王公贵族更有见地。

孔子倒真动了惜才之心,要是能够说服他,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代明主。想到此,孔子道:“将军,乱世出圣明,然非仅以暴力可为之,只有仁德以化万民,恩威以治百官,而致物阜财丰,国强兵壮者可得天下。”

未待孔子说完,盗跖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子自谓才士圣人耶?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哈哈哈哈——”

子路见他在戏谑孔子,气得怒目圆睁。正欲发作,子贡轻轻拉他一把,自己上前说道:

“将军,当今乱世,正为不用夫子之道所致。诸侯蜂起,群霸争雄,大战数百,小战数千,然无一独霸天下者,何也?不用孔子之道不会长治久安,不能独占鳌头。今日独霸一时,明日反成囚徒。以实论之,战以力胜,国以德取,恃力者不可久矣!”

“噢,你就是那个巧舌存鲁的子贡吧?哼,你离间齐吴之计,何足论也!什么以德取国?试看天下之国有几个是以德而取,有德者几有善终?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偏瘫,今之半身不遂),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公子者,世之所高也,其行可羞也!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肉以食文公,文公后叛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此子无异于磔犬流豕探瓢而乞者。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和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

“古者,弱肉强食之世;天下尔虞我诈之天下。我不食人则人食我,我不诈人则为人诈。丘之所言,皆我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奚足论哉!”

孔子见盗跖目中喷射出一阵阵的凶光,自知多谈无益了,也只好拱手说道:“将军不听孔丘之言,只好告辞了。然望将军不可将昏君奸卿与国人平民等而论之,一并侵暴。丘非为肉食者谋,而为刍民无辜痛惜哉!他们如俎上之肉,案上之牺,任人宰割。为王公贵族被迫驱驰沙场,无辜丧生。尔等沦为奴隶,身如牛马,于井田之上艰苦劳作,常为邑主所杀。国人平民充军服役,出征劳苦,常为敌国所屠,其实一也!均为他人掌上之骰,作恶之具,杀人之器,非自愿也。望将军不可视国人为寇仇,见之留情矣!”

“哈哈哈!”盗跖爆发出一阵阴森可怖的狂笑。“好一个忧国忧民的孔夫子,还要巧言诡辩,还不如做些实事。怎么样?你若愿在此为国人平民之利而献出你的心肝,定可以名垂万古!如何?”说完他“刷”地从腰间抽出寒光四射的长剑。

子路和子贡顿时紧张起来,拔刀在手,怒目而视。孔子并没有觉得性命危险,因为盗跖的话意只是威胁,而不是动手。他冷冷地说道:“丘手无寸铁,文弱书生,你杀我算何英雄!”

“好!言之有理!”盗跖说完转身对几个小卒道:“送他们下山!”

孔子依然拱手拜礼而别。当他走到车前执绥上车时,三次失手。上车之后面如死灰,目茫无见,拂面拭汗。在盗跖面前他可以毫无惧色,行不失礼,现在他才真正的害怕了。片刻,他仰天叹道:“此行无异于拔虎毛拽虎尾,编虎须,险不免于虎口哉!”

……

【056-2】

杖叩原壤

056-2杖叩原壤【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58杖叩原壤(配文)

056-2杖叩原壤【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58杖叩原壤

056-2杖叩原壤【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58杖叩原壤

上图典故出处:《论语·宪问》——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什么叫原壤?什么叫尼山之杖?】

先说“原壤”。

《礼记·檀弓下》: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大意是:原壤的母亲去世了,他还爬上母亲的棺木唱莫名其妙的歌。

《论语·问宪》: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大意是:孔子批评原壤小时候不孝不悌,长大又毫无成就,老而不死像个贼,并用手杖打了原壤的小腿。

由此可见,“原壤”原是孔子的故人,后指不懂事、没出息的人。

再说“尼山之杖”。

尼山:即孔子,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尼山之杖即出自以上《论语·问宪》中的典故。指来自长辈、老师、上司等位尊之人的教导、批评、责备、教训等。

【056-3】

互乡与洁

056-3互乡与洁【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60互乡与洁(配文)

056-3互乡与洁【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60互乡与洁

056-3互乡与洁【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60互乡与洁

上图典故出自:

《论语》

[原文]

7.29 互乡(1)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2)其进(3)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4)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5)也。”

[注释]

(1)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

(2)与:赞许。

(3)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

(4)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

(5)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评析]

孔子时常向各地的人们宣传他的思想主张。但在互乡这个地方,就有些行不通了。所以他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诲人不倦”的态度,而且他认为不应死抓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056】

〖 五十六、仪封仰圣 〗

孔子到了卫国,仪封地方长官来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弟子便陪他去见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 “你们几位何必为孔子丧失了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056仪封仰圣【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056仪封仰圣【第3套图】《孔子圣迹图》图书

056仪封仰圣【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30封人请见(配文)

056仪封仰圣【第4套图】《圣迹全图.一卷.张楷修.邵以仁增修.清刊本》30封人请见

056仪封仰圣【第5套图】《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30封人请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迹】临淄晏婴墓:沮封之隙,敬重如初(上)
孔子家语上
【史海钩沉】孔子周游列国缘于一场美人计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实孔圣人成名前的人生经历更有意思
论语: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4-14)
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孔子(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