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紙上園
userphoto

2023.07.30 江西

关注

自文人园成为筑园主流,园林便不再只是土木构成的建筑,而是实有与精神的凝和。文人书写园林,其重点不在于描摹其建筑过程或亭榭构造,而是重在书写人的心灵感悟或精神诉求。那么在园林文学中,园林便是物质与文心的叠加,甚至其精神意义更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意义。当园林精神发挥至极致,则实体可以搁置,而代之以虚构的想象。 这类虚造的园林即纸上园林,由笔砖墨瓦构成,只存在于砚田纸间,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态。与之相应的,有关纸上园林的诗文亦是一种特殊的园林文学,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精神抒写。

纸上园林的书写主要是受《桃花源记》《小园赋》影响,借虚构的物质空间以表达精神理念,如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所言:“吴石林癖好园亭,而家奇贫,未能构筑,因撰《无是园记》,有《桃花源记》《小园赋》风格。”至明清时期,纸上园林的写作俨然成为一种风气。黄周星在《仙乩纪略》中提到:“后人多仿此作园,曰志,曰思,曰梦,曰想,曰意先,曰如是,大抵皆空中楼阁、画里溪山也。”要之, 这类园林皆出于虚构,或幻化于头脑,或互见于绘画,或萌蘖于预想,其归根结底是一场思维性的艺术活动。思维性的艺术活动不是无源之水,实际上也是客观现实的投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明清园林兴造繁荣,特别是江南名园遍布,有足够的样本为文人书写纸上园林提供参考借鉴。安徽文人方濬颐描写其梦园:“仓山博山访白下,吴中拙政园归吴。载游寒碧拓眼界,乘兴直到西子湖。”“高轩五架绿阴阴,屈曲虬枝一望深。旁有顽奴忽饶舌,个中结构学狮林。”诗中所提及的名园涉及南京、苏州、杭州等,可见方濬颐在构建梦园时,游屐已遍及不少江南名园。

纸上园林的建构,主要是出自文人的意匠经营,不论是存在于头脑中的幻象,还是形于文辞或图画;不论是完全出于自为,还是倩人捉刀,最终留给读者的形象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抽象的,模糊的,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具备“园”的概念;一种则是具体的,有完整的园林布局和结构。这两种形象,对于读者关于纸上园的感知,会形成较大的差异,并天然地将纸上园的“游观”方式分别开来: 抽象的纸上园,其形象只存在于主人的头脑中,他人无从游豫其中;而那些描写相对具体的纸上园,则更容易使读者获得可知可感的视觉想象,达到与作者“同游”的目的。独乐也好,同赏也罢,虚幻的园林虽无实景,不妨文人匠心独运,将其转化为一篇篇诗文佳构,对比那些实体园文辞,自有虚实相照的妙趣文心。

纸上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园林形态,其特殊性不仅在于其虚拟性,更在于园为表象,实为作者之心印。相较于实体园林的书写,纸上园林是园林精神的发展极致,它突破了客观实在而进入完全的虚拟空间,思维不再受物质实体的拘束。这种虚拟虽是空中楼阁,然写园即写心,其文字背后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在古典诗文中,田园代表着诗性,代表着脱离尘网,代表着自由,自陶渊明以来一直是文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归园田居看似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受限于某些条件——贵显者苦于官事羁绊,贫寠者困于生活压力,而不能立即实现。卢象昇构思湄隐园时“唇焦腕脱,无间晨宵”,戴名世构思意园时“身在阨穷,不克遂意”,可见现实的窘迫。但这无妨文人预先虚拟出一幅理想园居,以供今日之清赏,或为未来提供一个生活的蓝图。有的作者还会虚构园林以寄托对先人的追思,如扬州孙坦夫《想想园图》、清苑陈僖《想园记》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殊时代,纸上园林还往往成为寄寓家国之痛的媒介,最典型的如张岱的《嫏嬛福地》和黄周星的《将就园记》。对明遗民来说,面对易代之际严峻的政治、文化环境,其家国之痛未必敢于在现实中表达出来,那么虚构一处园墅,隐微地将对故国的怀恋寄寓其中,不失为一个安全的做法。

无论文人构造纸上园林时持怎样的心态,园林的设计既然是心造意感,必然是按照其理想的栖居形式建构而成,所谓殊途同归者。园林是人工之境,即使造园手法再高明,想要达到“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境界亦非易事,这也是王世贞所感叹的“在园墅者,多不能胜辞”的原因。纸上园林是虚境,经营于方寸之间,现实中不存在与之对应的真园,那么也就不存在园林实境不能匹配文辞的问题。 纸上造园,与其说造的是园,不如说造的是境。

文人是园林美学的主要发明者,但审美与兴造还不能等同,善于品园者亦未必善于造园。造园家不仅需要高超的审美眼光,同样也要精通排架、掇山、理水、因借等具体技术。绝大多数文人所构想的纸上园林,缺少技术细节的描绘,或即使偶有作者对园中的亭台楼榭、山石花木乃至摆设器玩描述较为详细,因其缺乏现实的土壤,也难以在现实中还原。戴名世晚年回顾“意园”时说:“此仙灵之所栖息,非人间所有也。”且纸上园林因其为造境,构园手法与实体园林存在很大的差别。 首先,运用仙道、佛家思想构园。释家洒脱,道家空灵,均带有一定的神话、奇幻色彩,适合引入想象空间,以营造梦想中的诗意栖居,如构筑于昆仑仙山的黄周星将就园、“心通上上乘中偈,梦到非非想处天”的汪氏嶷园等。 其次,采用层叠互见的手法塑造园林景观。这种手法类似于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作者将现实中的园林各取优长,按照一定的造园规则剪辑拼合,形成一处“百衲本”的纸上园,如张岱的琅嬛福地。 第三,将宏阔的自然景观融通汇合,置入其所构想的纸上园林。所谓“实创则张设有限,虚构则结构无穷”,纸上园的奇处就在于它纯为心造,灵感所至,遣泰山轻如芥子,霎时便可致各地奇景于方寸之间,不为空间所限。贵州文人黄彭年所构想的即园,即将泰华、江河、湖海等至大至远之物汇聚于园林一隅。

纸上园的造境无论华美还是朴素,无论奇幻还是平实,都是文人根据现实经验为自己营造的理想园居形式,加以生花妙笔,使其变得富有诗意。它打破了园林实与虚的界限,虽无法在现实中复制,却可在精神层面上享有。这种享有同样可以富于生活气息,而不流于空泛。戴名世在《意园记》中设想了童子伐薪、采薇、捕鱼,主人读书、看花、弹琴、饮酒等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方濬颐则在梦中设想延请名匠筑园:“有时入园我为主,趣召巧匠延公输。某亭宜修某泉浚,删削某树添新株。鸠工未完顿言别,悔不长卧停踆乌。”现实和梦幻之间的转合,较之真实的筑园别有趣味。这些场景的描写,不仅是文人内心渴望真实园居生活的外在反映,也为纸上园的书写增添了一丝烟火气,读之更加亲切可感。

值得说明的是,传奇、小说中的虚构园林亦属于纸上园的一种,典型的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当然,较之诗文,其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作者主观的心造之园,更是一种工具,为故事情节的推进提供客观的叙事空间。作者在构筑纸上园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置身其中,不仅有文人雅士、显贵官宦,也有奴仆杂役、百姓商贾等。好的传奇家、小说家笔下的园林像一幅文字勾勒的、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园林风雅生活之外的世俗的一面。这也是纸上园的魅力之所在: 它是雅俗共赏的,是可以反映社会形态的,不是只专供文人墨客清赏的“小摆设”。

综上,纸上园林虽为墨庄幻景,但在园林文学中别开生面。盖园因文著,在实有园林的书写中,亦以文章为园林精神不朽的载体。 纸上园林则完全脱离物质实体,因虚为实,不以实有为累,而以“人”为中心构建理想中的诗意栖居,处处著我之色彩。文人书写纸上园,或写意,或工笔,皆是由心境幻化成篇,即心是园。它延续了《桃花源记》以来的有关虚构空间的书写传统,浪漫的想象中又带有现实主义的印记,在虚构的园林造境中,仍可窥见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士林风貌。

一、纸上园:园记与消失的园林

1.消逝的园林

明中叶至晚明被园史学者公认为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这一阶段,随着经济积累和文艺兴盛,造园活动繁荣,园林普及,数量激增,园林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园林空间高度诗化,造园理论成熟,造园技术长足发展,园记园图盛行;江南地区在园林史上尤为重要已是不争的事实,造园历史悠久,文人士人聚集带来的浓厚造园风雅,造园师文艺美学修养深厚,营园技术高超,地区经济富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当然这一地区备受关注还主要缘于实体园林的遗存。这使得晚明江南成为园林研究的必论之地。

晚明江南园墅之盛,在顾凯先生《明代江南园林研究》一书中有论,“在苏州,明代有记载的约二百六十处,大部分为这一时期所建;在南京,《古今图书集成》载《游金陵诸园记》有三十六座,民国陈诒绂所撰《金陵园墅志》,其中记载明代园林多达一百二十座,大多也是晚明所建;在绍兴,祁彪佳《越中园亭记》,所记当时绍兴园林有一百七十六处之多。” 然而现实情况是,苏州现保存完整的园林仅六十余座,十九处对世人开放,南京、绍兴遗存显然更少。事实上早在民国初年,私园境况就很惨淡,或疏于管理,日久荒废,或毁于战乱,改作他用。

另外,就现存园林者虽多始建于明,但在清代、民国及以后的漫长时间里,随着主人辞世,几经易手,空间早非旧时模样。譬如王献臣声名大噪的拙政园,始建于明中叶正德四年(1509),嘉靖十二年(1533)文征明有《拙政园图册》三十一景,并为之书《王氏拙政园记》,记录了当时园墅景象。王献臣离世后的百余年间,拙政园辗转三十余次,经手者有徐氏,称徐鸿胪园,居五氏至清初;崇祯四年(1631),王心一分裂东园,名归田园居;清康熙三年(1664),王永宁大肆改建中西部;乾隆初年,园再次分裂为中部蒋棨复园,有沈德潜《复园记》,与西部叶世宽书园,期间重修;咸丰十年(1860)为忠王府,归李秀成所有,再次整修;光绪三年(1877)张履谦改补园;民国时期荒废,解放后修复。嘉庆十四年(1809)吴骞题《拙政园图咏》感叹:“园虽尚存,其中花木台榭,不知几经荣悴变易矣。”

2.纸上园

晚明江南园林实体的普遍缺失与场景以园记形式记录下来,展示了观读园林的一种文化解说现象,成为窥探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之前园林空间的重要研究依据。

纸上记园作为使名园得以久存的传统早已有之。明文史大家王世贞有言:“夫兰亭之为亭也,赤壁之为壁也,其胜不能如其名,然数百千年而有胜色者,则会稽之书,而眉山之赋也。” 园林学者陈从周先生也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序中写:“园所以兴游,文所以记事,第念历代名园,其存也暂,其毁也速,得以传者胥赖于文。”

纸上园概念出自晚明刘士龙《乌有园记》:“吾尝观于古今之际,而明乎有无之数矣……所据以传者,纸上园耳。夫沧桑变迁,则有终归无;而文字以久其传,则无可为有,何必纸上者非吾园也。” 纸上园,顾名思义是呈现在文本中的园林印象,而区别于物质实体空间。除了上述提到的普遍意义上的园林文学,大量有关园林的图卷也属于广义的纸上园范畴,只是纸上园更多的指向文字载体。文字园林包括山水诗词、园记、文人笔记、州郡县志等以文字形式对园林的记述,明代尤以文人园记最盛,数量庞大。当代园记汇集对于明代园记的收录,陈植《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有22篇,陈从周、蒋启霆《园综》收录37篇,赵厚均、杨鉴生《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三辑》编录152篇。

园记是多以游园路线展开,根据位置的变换和视点的移动,对园内景象空间和场景画面进行描述,表达观赏者对视觉景观主观印象的文学作品。晚明文人园记是园林文学艺术发展成熟时期的作品,行文较之即景抒情、以叹咏为目的的宋园记,对园林空间明显更为关注,在景象元素、场景印象和空间关系层面上包含数量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提供了典故式文化背景下的情感条件,对研究园林空间重构具有高度参考价值。

本文正是以明代园记为研究素材,尝试从文字园林解析和图卷考证入手,重构已逝园林的平面空间,找到旧有时间里园中的动人场景。

3.纸上弇州

文章选择王世贞弇山园作为研究对象,缘于在晚明这场盛世空前的造园热潮中,她仍然是极受关注的一座,弇山园的空间重构对晚明江南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弇山园主人王世贞著有大量相关此园的诗作,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对其评价甚高。他数次将自己的弇山园与白居易洛阳履道里的宅园相提并论,如《宋画香山九老图》称:“吾生平雅慕乐天,自纳节来,颇治弇山园,以希十五年后耆英之盛。” 《与石拱辰》称:“治小祗园不减白香山履道池上。” 《题池上篇彭孔嘉钱叔宝书画后》称:“后得白乐天池上篇,览之颇有合,谓此事不甚难办……钱叔寳复系以图,宛然履道里……小祗园水竹差胜。” 在《黎惟敬》一篇中又将这座园林与太湖之胜相埒:“仆比游洞庭两山,间览太湖之胜,归坐小祗园,觉天池,枪榆各自有趣,以此知南华生非欺我者。” 更不吝直言赞美之辞:“小祗园木竹日胜,台榭爽垲,扁舟䗶屐五湖诸山间。” “小祗园水竹日益成趣,似非复人间境。” “栖弇山则大丽。” “弇山,以泉石奇丽甲郡国。”

另一方面,弇山园在当时被公认为造园的最高标准而备受推崇,大量文献记载中评价弇州冠绝一时,园中景致对后期的造园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相当多的园林出现与之相近的空间造景和场景命名,更有甚者因可与之比较为美。袁宏道《园亭纪略》称:“近日城中唯葑门内徐参议园最盛……殆与王元美小祗园争胜,祗园轩豁爽垲,一花一石俱有林下风味,徐园微伤巧丽耳。” 陈所蕴《张山人传》称:“惟时吴中潘方伯以豫园胜,太仓王司寇以弇园胜,百里相望,为东南名园冠。” 张凤翼《乐志园记》称:“以吾园之泉石,不足当弇山、愚谷之培塿。” 张宝臣《熙园记》评价弇州为名园之首:“娄水之王、锡山之邹、江都之俞、燕台之米,皆近代名园。” 清人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亦称此园“游览之胜,甲于东吴。”

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弇山园初建,至万历二十一年(1590)王世贞卒,弇山园无疑成为东南名士诗酒唱和、雅集宴游的场所。王世贞在《山园杂著小序》中写到“余在弇时,客过必命酒,酒半必策杖,相与穷弇之胜。” 屠隆《大司寇王公传》也论及与世贞的交往,竟日“与客泛舟击榜,取清莲,采芙蓉,消摇容与。酒酣,登缥缈楼,矫首送目,曼声长啸,飘若天际真人。雄篇丽藻,与山川映发。” 在清人钱大昕所撰《弇州山人年谱》、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以及其他名儒集册中,无数江南名士造访这座园林并留下诗作,传唱着这座园林三十余载的盛世繁华。

二、贵族的收藏与文人山水:主人王世贞

晚明江南最负盛名的弇山园,她的主人王世贞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史领域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1.传统仕途的文人矛盾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自号弇州山人。明太仓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在其后的四十余载中屡仕,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好为诗古文,以文史著称,为明中叶“后七子”之首,“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 独操柄文坛二十载,《明史》有传。正如历史是权贵的家谱,园林这种柔软脆弱的艺术品与其说是文人缘于山水隐者的叙事,毋庸说是带点文艺小资情调的贵族奢侈品。

在清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王世贞卷》、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以及张廷玉《明史·王世贞卷》记载中,王世贞在政治立场、文学态度和生活旨趣方面,表现出传统教育体系下典型文人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态。出仕期间政治态度激进强硬,除弊利兴,表现出关系民生的济世情怀,文学上好儒家经典,崇尚古体,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文藻华丽浑厚,高傲遗世;致仕闲居,王世贞转向佛道二藏 ,自号“弇州山人”,营建的园林“弇山”出自《庄子》神仙栖居之所的“弇州”,“始以名吾园,名吾所撰集,以寄其思而已。” 园亭消歇,竟日流连山水林石,回归文人内心对隐者身份的诉求,文风亦渐造平淡。其子王士骐在《明故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先府君凤洲王公行状》中写道父亲在贬谪时期倦而避世的态度,“倦于官则思息,倦于酬则思默,倦于饮则思饥,倦于名则思掩耳,倦于家则思避之东墙耳!”

2.文人与山水的叙事

(1)丘园之念

早在嘉靖年间,北上为官的王世贞就曾表示出对林泉园圃的思慕“余为郎长安中,前后积数岁,自官曹簿书外,颇思寓目林泉园圃,以一畅其悰。” 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世贞除山东按察使,期间与诸贤酒酣戏言,愿得二顷水塘,作园居隐,竟日觞咏,不问朝夕,终身足以 。很明显这一时期他还未拥有自己的亭园,然而这段文字中对园林空间和园居生活的想象,与日后《弇山园记》中的描述竟如出一辙。当然,外任期间游历实践无疑对王世贞早年就抱有丘园之思有着更强的说服力,在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的记录中不难找到对这种狂热行为的关注。

(2)家族之园

另外,王世贞对园林的兴趣也很可能受到幼年家族园林生活的影响。

王世贞在《太仓诸园小记》中记载“吾州城睥睨得十八里,视他邑颇鉅。阛阓之外,三垂皆饶隙地,而自吾伯仲之为三园。余复有八园,郭外二之,废者二之,其可游者仅四园而已。” 后又书有《山园杂著小序》,论述先后居住过的园林“余治离薋园最先……适故时时托迹焉。其后治弇山园,乃始有山水观……所与客咏酬十于离薋园,已推离薋园于敬美,弟已徙处昙阳观之丙,舍己,敬美治淡圃……村中故居,而儿子骐筑培塿疏污,邪而栖斗室其上,强名之曰'约圃’。”

以此推断,“吾伯仲之为三园”应该所指王世贞自己的离薋园、弇山园还有弟王世懋的澹圃。另据《弇州四部稿》及《弇州续稿》所录相关园记,太仓王氏族园除上述三座,另有城外村郊先祖旧园,祖父王倬的麋场泾园、伯父王愔的静庵公山园以及子王士骐的约圃。文中所称八园者未有详细记录,另外四座已很难考证。

梳理王氏族园,在《(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太仓城图中标绘园林位置:

图1 王世贞自园位置

图2 其他王氏族园位置

(3)园林之思

王世贞对园林的热衷和鉴赏,产生了一套对于园林独特的理解和阐释。

对于园林实体,王世贞有“园居论”,他曾对陈继儒有言“山居之迹于寂也,市居之迹于喧也,惟园居在季孟间耳。”后又有论述“余栖止余园者数载,日涉而得其槩,以为市居不胜嚣,而壑居不胜寂,则莫若托于园,可以畅目而怡性。” 所建离薋和弇山二园皆位于城内,早期离薋园因与州治为邻,竟日喧嚣,成园之后不得不放弃;另择他处造弇州,园虽居城内,然远离市井,四野农田寺庙,旧圃废园,园林一期建成,又一再扩增,完成后访客不绝至声名大噪,很大程度上缘于选址近便的关系,这显然与计成“市井不可园,若园择地在偏”的论断是一致的;另提出“先园后居地”之说,“独余癖迂,计必先园而后居第,以为居第足以适吾体,而不能适吾耳目。其便私之一身及子孙,而不及人。又园之胜在乔木,而木未易乔,非若栋宇之材可以朝募而夕具也。”

另一方面,缘于文史领域的成就,王世贞提出园林实体不可久有,得以传者胥赖于文的“园以文传”论断。《古今名园墅编序》论“若夫园墅不转盻而能易姓,不易世而能使其遗踪逸迹泯没于荒烟夕照间,亡但緑野、平泉而己,所谓上林、甘泉、昆明、太液者,今安在也?后之君子苟有谈园墅之胜,使人目营然而若有覩,足跃然而思欲陟者,何自得之?得之辞而己。” 《山园杂著小序》重申“夫兰亭之为亭也,赤壁之为壁也,其胜不能如其名,然数百千年而有胜色者,则会稽之书,而眉山之赋也。” 甚至表示文学作品胜于园林的物质实体,在《题弇园八记后》中言及子孙,展卷可览兹园,有文则长有园。

对于园记这种文学体裁,王世贞同样有一番园林鉴赏的文学理论。《古今名园墅编序》有言“凡辞之在山水者,多不能胜山水,而在园墅者,多不能胜辞,亡他、人巧易工,而天巧难措也”。他认为普遍意义上的文人不懂造园,更非谈及赏鉴;而深悉造园的匠人又往往不善文辞,两者都难以将园景真实妥善的表达。王世贞颇有识园能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之自得,因而,王氏之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园林鉴赏的最高标准。

王世贞园记、游记编汇于《弇州山人四部稿》及《续稿》之中,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9-1284册。得益于他的文字记载,晚明园亭胜迹得以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后世展开。

三、弇山园考

3.1.弇山园考:文字与图像的记录

(1)弇山园记

以上谈论了一系列园林相关问题,在这基础上,回归到研究的主题——对弇山园本身的关注上。园林真实的物质空间早已逝去,研究的开始源于一篇园记,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4册,《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59》中。

这篇园记最早出现在王世贞《山园杂著》文集中,卷首序言写到园记的写作原委,“今者业谢客,客亦不时过,即过无与为主,无可质者,故理此一编,分巻为上下,以代余答而已……今世人不厌薄,余文辞而时味之,然则,能后弇存者,是编也。”如此看来,《弇山园记》的创作一方面是作为离园主人对造访者以文带游的解说,可视作园林导览手册之用;另一方面是借此文使园长久地留存于世,望后人展卷览园之意。

这篇序言中王世贞回忆了家族园林,离薋园、澹圃和约圃都已经出现,文中写到这时期短暂离开弇山园,避居王氏故居。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中记录,“万历十三年:夏,王元驭、赵汝师俱过草堂话别。”证实万历十三年(1585)的王世贞依然居于东郊祖宅,而到万历十四年(1586),在另一篇《疏白莲沼筑芳素轩记》中王世贞已回到弇山园,复治北区宅院。以此推测园记的创作时间应在这一期间。

《弇山园记》洋洋洒洒写了七千余字,全篇以第一人称叙述,以游园路线展开,跟随主人身体的移动和视点的变换,对园内景象空间和场景画面进行描述和解说。文章结构以园林分区组织八节:《记一》概述弇州及名字的由来;《记二》至《记七》分别描述了弇山园六个区域:东南部小祗林、西南弇山堂区、西弇、中弇、东弇及北区宅院,至此结束陆路游览;《记八》另辟一章水路舟游作结。全篇共记录了一百一十七处场景。《弇山园记》行文在相对客观写实的明园记中对空间场景的特别关注也是罕见的,文字铺述中空间信息全面深入、具体准确,传递的场景画面感强烈。

王世贞在这座园林中游居沉湎近三十载,对园中景象信手拈来,以园为题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对园林空间重构研究具有重要补充意义的文献有意犹未尽之作《题弇园八记后》,主要叙述了园林营建原委及前后经历。另有一篇《疏白莲沼筑芳素轩记》,写于王世贞复居弇州的万历十四年(1586)之后,篇末写到“三月而后,于是复治弇……附于八篇之后。”《记》中亦录“丙戌冬,乃募工更疏之至四丈许”,文章记录的是万历十四年园林的变化,这一纪录是弇山园最后的改动,到了万历十六年(1588)二月,王世贞已赴留都南京,之后几未留居弇州。

王世贞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及《续稿》中,出现弇山园记录17条,小祗园38条,弇州园14条,弇园58条,主要作品还包括《题小祗园诗》、《题弇山园组诗》、《弇园杂咏四十三首》、《弇园杂咏后二十九首》以及《来玉阁记》,余者不赘。此外,对《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检索,除去王世贞在其文集中的相关记录,另有载弇山园80条,小祗园60条,弇州园26条,弇园148条。

(2)弇山园图

在大量的文字记载之外,关于弇山园的文本记录还有两幅图卷存世——钱榖的《小祗园图》和收录在《山园杂著》中随园记而作的木刻弇山园景图。

《小祗园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录在美国学者高居翰,黄晓《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89页。绘者钱穀(1508-1572),字叔宝,苏州府长洲县人,晚明松江派著名画家,师从文征明。《小祗园图》绘于万历二年(1574),王世贞北上赴任,钱穀随行作纪行图,起始弇山园而终至广陵,此卷是这套纪行图的首帧。王世贞在《钱叔宝纪行图》中记“吾家太仓,去神都为水道三千七百里……已去年春二月,入领太仆友人钱叔宝,以绘事妙天下,为余图。自吾家小祗园而起,至广陵,得三十二帧。” 《小祗园图》描绘的是万历二年尚未完成的弇山园,图中可见这一时期已经完成的小祗林、弇山堂和大规模石山西弇、中弇的完整景致,略记录了北部少量建筑,东弇和北院居住区域尚未出现在图中。

钱穀的这幅作品对当时的弇山园描绘是相对客观的,高居翰先生认为这是一幅写生作品,原因在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还存有另一幅内容极为相近的纸本草图。薛永年先生在《陆治、钱穀与后期吴派纪游图》一文中也指出,纪行图像区别于传统文人山水主观画作而呈现写实性,是以记录实景为目的的园林绘画。《小祗园图》采用俯瞰视角描绘,景象彼此之间呈现平面铺展的关系,构图地面向后上方倾斜翻转,更趋向于轴测展示,将背部场景平移前置,建筑的差异倾斜方向,表征着透视的缺失,目的使有限的图幅中尽可能多的展现园林景观而不被前景遮挡。图卷虽然相对写实,但卷中的景象脱离了真实尺度的规范,“景致间的距离往往被压缩或拉伸以顺应绘画风格的要求” ,图卷依然难以脱离文人绘画的意象。然而,《小祗园图》已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弇山园空间的直观认知,至少在景象空间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上给出了答案,为后期研究中对弇园平面重构提供了客观的场景图像依据。

图3 钱穀《小祗园图》1574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弇山园的另一幅图像是随着《弇山园记》而作,在《山园杂著》卷首附录的木刻园景图五帧,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在《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98页。绘者考据不祥,有传为叠就西弇和中弇的山师张南阳所作,但未有确凿记载。

相较于绘制于万历二年的钱榖《小祗园图》,这套木刻图景册页展现的是十年之后完整的弇山园。图卷采用了版画形式,分五帧描绘弇州五个分区,依次为小祗林、弇山堂、西弇、中弇、东弇和北院,这一时期白莲沼与西北土山还未增修,因而没有出现。画面中各景象均标注名称,与园记对应。绘制目的很可能为弥补抽象的文字描述,直观交代更多的空间结构。对比两图,可以看到弇山园两个阶段的增修和改动。

文字和图像的记录为研究提供了相互补充的空间信息,成为园林空间平面重构的基础。

图4 《山园杂着》木刻弇山园景图 万历年间刻本 美国国会图

3.2园记方位推断

在研究文字园林向图像园林的平面重构绘制之前,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讨论:一是方位判断,方位的确定是景象空间相对位置,是关系结构的前提和平面重构的基础;二是尺度考据,尺度和比例是关于景象单元距离的探讨,决定了平面空间的外围形态。

(1)文本记录的三种视角

园记的叙述是通过路径连接空间单元,主要采用三种视角描述:凝视视角、路径视角和地图视角。在芭芭拉·特沃斯基《空间、时间和生命的叙述》一文中指出:“语言学对空间描述的研究认为,人使用三种基本的'视角’(凝视视角、路径视角,以及俯瞰视角或地图视角)来组织空间中的元素和关系,以及来突出场景或经验中的不同因素。”

三种视角分别对应着主体处于不同自然空间中的感知模式:

凝视视角又可分为画外和画内两种视角。画外视角是观者处于场景之外,对视线面对的二维景面进行观察,作出描述;画内视角是观者处于场景之内,身体沉浸式体验,是进入空间内部对三维完整界面的感知。凝视视角在园记中主要是针对静观场景的空间描述。

路径视角是文字叙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描述空间的视角。观者处于运动行为中,通过主体移动逐渐展开视域,基于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位置来描述地标,这种视角通常以主体身体为中心坐标,采用“前后左右”的相对方位词汇陈述景象关系。

地图视角又称为俯瞰视角,叙述方式是观者视点处于空间之上,采用鸟瞰方式面对场景,以建筑的相对坐标之“东西南北”指示方位,将独立的景象空间单元与完整环境建立关联。地图视角在园记中,是规定在堂中面南而立时的左东右西,对规制建筑群方位的描述,《园冶》中就有:“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的论述。路径视角和地图视角普遍在移动中产生,都属于运动视角。

路径视角和地图视角主要提供了园中空间场景的方位判断和结构关系,凝视视角对身体未达之处的景观作以补充,画中视角则进一步确立单元空间中的元素关系。在文字园林向图像园林重构的初期,路径视角和地图视角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来说,当主体面对一个空间行进时,以身体为中心坐标的路径视角和以建筑方位确定的地图视角是相反的。因此,在文字描述中关于“左右”的方位指向并不一致,有时是指路径视角,有时则转向到地图视角的方位中。剑桥学者鲁安东在《解析避居山水:文征明1533 年<拙政园图册>空间研究》一文中已经注意到两种视角的交互使用,他指出园记:“这种叙述风格同时提供了行进式的和地图式的空间线索,它们在引领读者前行的同时又从一个高空视点观察着他的运动。” 然而有趣的是,王世贞《弇山园记》的行文叙述中,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路径视角“左右前后”与地图视角“东西南北”的对应关系,王世贞在使用“左右”记录方位时,贯穿始终的似乎是地图视角,几乎没有与路径视角混淆。

(2)《弇山园记》路径视角与地图视角的一致性

《记一》中初次提到园林的具体位置,“寺之○右 ,即吾弇山园也。”《记二》中再次涉及园址描述:“自隆福寺而○西……吾园实枕之。”可已看出,寺之右即寺西,这是在文中最先被关注到的“右”与“西向”方位的关联。

在余下的行文记述中,对同一空间的定位多次出现路径视角与地图视角的交叉,反复验证两种视角的对应关系。明确而直接表述的论据如,《记三》:“循堂○左而○东”;“○左正值○东弇之小岭”,“○右室,于冬时遥睇○西弇之'缥缈’”;另有《记四》:描写“楼之下,○左降,得方台……而摄月最先。”在明代趋向模式化的场景营造中,“摄月最先”的高台,代表着面东是不言而喻的,“左”同“东向”的关联得到确认;《记七》:“○右则暖室也,藴火以御寒,名之曰'襺云窝’”,因西晒故作暖室,“右”与“西方”同样有着隐性关联;甚至在《疏白莲沼筑芳素轩记》的描绘中也可以找到方位的对应:“○左为短廊,窦而入……曰'归藏’”,“启○东戸入归藏”路径视角的“左”即是地图视角的“东”再一次得到验证。

问题是王世贞是否通篇在地图视角与路径视角之间有着稳定的关联呢?文中出现大量没有明确解说的方位描述,研究中对缺乏明证的论据尝试采用两种可能性推断结构布局,通过与周边环境、园区大格局和景象对望关系的比对关联,确定方位,有时还需要运用实际空间经验合理性帮助判断。

举例说明方位的间接判断,在《记二》小祗林的描写中有这样一段:“径至○西而既,得平桥,曰'知津’,取弇山堂道也。”可以见得,弇山堂在小祗林以西;“知津桥者,跨小庵画溪”,两个区域通过溪水分隔;“循堂○左而○东,沿小庵画溪,一石坊限之,扁曰'始有’”《记三》中又叙:“度始有门,则○左溪而○右池。”这里“溪”很明显指的是小庵画溪,始有门在弇山堂区域,因而一定在小祗林的西侧,与之隔溪相望,也必定在小庵画溪以西,证实“左”指“东”的判断。(图5)

图5 弇山堂区与小祗林区的方位结构

另有《记七》出西弇北上土山:“其○右大有余地。复纡而下,其○左旁广心池。”山居池右;《题弇园八记后》:“其○西隙地,余意欲筑一土冈,○东傍水,与今中弇相映带”,山位于水之西,“右”与“西”关联起来,上文中的“左旁”也应该就是下文的“东”临水。后《疏白莲沼筑芳素轩记》再次提到这座土山,“土山蛇纡,而壮其○右,大有隙地者……取其土为土山于沼之南,高与○东山埓……○东○西称是。”可见,“其○右大有隙地”的土山在西,与东弇对,“右”即是“西”向。

关于“前后”路径视角与“南北”地图视角的对应,在隆福寺与方池的关系中呈现直观,文中记录:“隆福寺,其○前有方池。” 在清《(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城图中可以找到这座放生池在隆福寺之南(图6)。文中更多的方位推断不赘。

《弇山园记》中路径视角与地图视角的一致性贯穿全文,成为对空间方位描述的唯一视角。一种视角的使用在复杂的园林描述中非常重要,从而带来方位叙述的清晰和逻辑思考的简单,为园林平面的重组提供了准确有效的结构关系判断,路径的行进方向与空间单元结构序列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呈现出来,主人王世贞仿佛站在一个高空视角带领我们游览他的园林,从未迷失在那条通往花园的小径。

3.3明代尺度考证

相对于需要逻辑推理的方位关系,关于明代园记中的尺度考据相对简单,主要针对一些与当下的理解有出入和单位数据发生变化的词汇进行考证,鉴于篇幅关系关于尺度考据过程不在正文中赘述,仅将结论列出:

尺 32.65cm 明朱载堉《乐律全书·律学新说》图绘三尺:“钞尺,与当钞纸外边齐;曲尺,与宝钞墨边外齐;宝源局铜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中国古代文化史·明代的度量衡》:“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墨边平均长31.904cm,纸边平均长34.015cm。推算量地尺长32.6544cm。”《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推断,明官尺营造尺沿用宋制约34cm,量地尺以民间尺,长32.65cm。

步 约1.63m 《小尔雅·广度》篇:“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史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尚书户部郎中员外郎条》:“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律学新说》指出以上尺度之间的相等性:“古一步六尺四寸,今一步五尺一寸二分……今工部收藏寳源局所铸量地铜尺,五尺为步,今之五尺乃夏尺之六尺四寸,周尺之八尺也。”《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有论宋元明清沿用隋唐制度,一步五尺。

武 约0.816m 明朱载堉《律学新说》载:“《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韦昭注'贾君以半步为武。’”

寻 约2.6m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诗·鲁颂·閟宫》:“八尺曰寻”;《国语·周语下》:“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韦昭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史记·张仪传》:“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

丈 约3.3m 《说文》:“丈,十尺也。”

里 约588m 《春秋·谷梁转》:“古者,三百步一里。”唐中叶《夏侯阳算经·论步数不等》:“田曹以六尺为步,三百步为一里,此古法。杂令诸度地以五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田令诸田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畞,畞百为顷,此今用之。”明方以智《通雅》:“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唐制沿用至明未变。

亩 约640m2 古以长度单位描述面积,井田制百步为亩,长宽各百一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尺为步。步百为畮。司马法如是。王制曰。方一里者为田九百畮。谓方里而井。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秦孝公之制也。商鞅开阡陌封疆。则邓展曰。古百步为畮。汉时二百四十步为畮。按汉因秦制也。”;《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尚书户部郎中员外郎条》“步二百有四十为亩,亩百为顷。”至此沿用至明清,一亩皆广二百四十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界丨明代文人视域下的园林
画园林需要这些“构件”
从刺杀嘉靖谈起,明朝园林极简史
漫谈园林画
园林作为文人的空间姿态·五种
明窗收画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